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历史的镜子 >

第2部分

历史的镜子-第2部分

小说: 历史的镜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一段故事的意义表明了在唐宋时代的奴隶制度中的昆仑奴的蓄养的普遍化,虽然是一个神话,一个由闭着眼说鬼话的道士或无聊文人所造作的神话,不过无论如何多少总含有一点时代的真实性的。这一点由时代所给予的真实性的。这一点由时代所给予的背景,就为我们解释了当时的昆仑奴的生活状况。 
  
  在唐末的时候,似乎广州的昆仑奴的数额已经突变的激进,据外人某种文献说,黄巢破广州的时候,屠杀了外国人十二万,这话也许可信,大约这时期广州的昆仑奴因数额的增进,他们潜在的势力也跟着增进了,一旦高压力过重,就生出一种伟大的自然的反抗出来: 
        

第5节:昆仑奴考(5)         
  〃广州刺史路元璇,渎货无厌,多所渔虐;一昆仑奴入后堂割其首去,群昆仑奴和之,遂陷广州。〃(忘出何书)。   
  这是惟一的昆仑奴的自动的革命,在我们所能找到的材料中,似乎也只有这么一件事,足以代表昆仑奴的反抗的事实的。   
  一九三○·五·二九   
  初稿于吴淞南潘家宅一号   
  参考书目   
  1。《隋书·四夷传》   
  2。《通志·四夷传》   
  3。《通考·四夷传》   
  4。《南史》   
  5。《旧唐书·林邑国传》   
  6。晋张华《博物志》   
  7。宋吴自牧《梦梁录》   
  8。宋赵汝适《诸蕃志》   
  9。《宋史·外国传》   
  10。元汪大渊《岛夷志略》   
  11。明张燮《东西洋考》   
  12。明费信《星槎胜览》罗振玉影印本   
  13。《四夷馆传》   
  14。明黄衷《海语》   
  15。清胡学峰《海国杂记》   
  16。唐段成式《酉阳杂俎》   
  17。《通典》卷一八八   
  18。《晋书》   
  19。《五代史》   
  20。《刘氏耳目记》   
  21。《国史补》   
  22。宋李昉《太平广记》   
  23。唐范摅《云溪友议》   
  24。唐顾况《杜秀才画立走》   
  25。《开元传信记》   
  26。宋周去非《岭外代答》   
  27。《事林广记》卷八《岛夷杂志》   
  28。《南海异事》   
  29。《皇明四夷考》   
  30。朱彧《可谈》   
  3l。唐刘恂《岭表录异》   
  32。《续去怪录·张志传》   
  (原载《现代学生》一卷一期,一九三○年十月)         
虹←桥←书←吧←BOOK。HQDOOR←   
第6节:汉代之巫风(1)         
  汉代之巫风   
  一?巫   
  汉代巫风特盛,武帝世巫蛊之祸,是两汉史中的一件大事。   
  在先民的原始信仰中,浑浑噩噩,以为风吹草动,星辰运行,甚至一石一木都有不可知的神秘在凭借着。由惊奇而恐惧,由恐惧而彷徨,由彷徨无所主而发生一种时常在动摇不定的物的崇拜,渐进而成为信仰,成为原始的宗教。替他们解释这神秘,领导着举行宗教的仪式的便是所谓巫和觋。但任这职司的人,大抵都属于族中的耆老,因为他们经验多,识见广,逐渐地成为世袭的耑业,作一氏族中的指导者。 
  
  《国语·楚语》:〃古者民神不杂,民之精爽不携二者,而又能齐肃中正……如此则明神降之,在男曰觋,在女曰巫。〃巫的职司是乐神;说文解字五:〃巫,祝也。女能事无形以舞降神者之。〃商书:〃敢有恒舞於宫,酣歌于室,时谓巫风。〃疏谓:〃巫以歌舞事神,故歌舞为巫觋之风俗也。〃巫又能前知;荀子:〃知其吉凶妖祥,伛巫跛击之事也。〃又长祝咀;《史记·封禅书》:〃太初元年西伐大宛,丁夫人雒阳虞初等以方祠咀匈奴大宛焉。〃擅祓除求雨之术;周礼春官:〃女巫掌岁时祓除衅沐,旱暵则舞雩。〃 
    
  汉兴,尤重巫祝。《汉书·郊祀志上》:〃令祝立蚩尤之祠于长安,长安置祠,祀宫女巫。其梁巫祠天地天社天水房中堂上之属。晋巫祠五帝东君云中君巫社巫祠族人炊之属。秦巫祠社主巫保族累之属。荆巫祠堂下巫先司命施縻之属。九天巫祠九天。皆以岁时祠宫中。其河巫祠河于临晋,而南山巫祠南山秦中,秦中者二世皇帝也。各有时日。〃女巫以国家功令所祠的对象不伦不类地什么,天,地,山,水,神,鬼,怪物,老巫,……一起都被按期举行着古怪的典礼,保存着古代的习尚。 
  
  除上述地点以外,齐陈二地因历史的背景,巫风亦极盛。《汉书·地理志》记齐有巫儿:〃齐襄公淫乱,姑姊妹不嫁,于是国中民家长女不得嫁,名曰巫儿。为家主祠。嫁者不利其家。民至今以为俗。〃(这颇和近代一本反对基督教的书《辟邪纪略》中所记〃玛丽〃的教徒习惯相仿。)又云:〃陈太姬妇人尊贵,好祭祀,用史巫,故其俗巫鬼。〃巫是女人,所以能出入宫禁,作压禳诅咒的勾当。(《汉书》公孙贺传,江充传,戾太子传。) 
  
  二?神君与西王母   
  女巫所祠的神中最著是《封禅书》的神君。这故事荒唐得很有意思。对于西王母故事有兴趣的学者,常疑心为什么后来的著述家喜欢把汉武帝作西王母故事中的一个主角?这因缘从什么时候开始发生联系?这一有趣的问题,我们企图在本文中作一比较的解答。《封禅书》中的神君故事如下: 
  
  是时上求神君,舍之上林氏观。神君者长陵女子,以子死,见神于先后宛若,宛若祠之其室,民多往祠。平原君(见注①)往祠,其后子孙以尊显。及今土即位,则厚礼置祠之内中,闻其言不见其人云。……文成死明年,天于病鼎湖甚,巫医无所不致,不愈,游水发根言上郡有巫,病而鬼神下之,上召置祠之甘泉。及病,使人问神君,神君言日:天子无忧病,病少愈,强与我会甘泉。于是病愈,遂起幸甘泉,病良已,大赦,置酒寿宫神君。寿宫神君最贵者太一,其属曰大禁司命之属皆从之,非可得见,闻其言,言与人音等。时去时来,来则风肃然,居帷室中。时昼言,然常以夜。天子祓然后入,因巫为主人,关饮食所以言行下。又置寿宫北宫,张羽旗、设供具,以礼神君。神君所言,上使人受书其言,命之曰画法。其所语世俗之所知也,无绝殊者,而天子心独喜。其事秘,世莫知也。 
  
  在后出的《洞冥记》中,我们发现一段故事,和神君极有关系:   
  元光中,帝起灵寿坛,坛上列植垂龙之木,似青梧,高十丈,有朱露,色如丹斗。洒其叶地皆成珠。其枝似龙之倒垂,亦曰珍珠树。此坛高八尺。帝使董谒乘云霞之辇以升坛,至夜三更,闻野鸡鸣,忽如曙,西王母驾元鸾,歌春归乐。谒乃闻王母歌声而不见其形,歌声绕梁,三匝乃止。坛旁草树枝叶,或翻或动,歌之感也。 
        

第7节:汉代之巫风(2)         
  把两篇东西作一比较,很显明地这两篇有直接血缘关系。因为神君是长陵女子,所以后来的西王母,便从此衍成女性。因为其事秘,世莫知,所以后来西王母和汉武帝的故事,便不得不衍成各个不同的形式。从太一衍成洞冥记汉武内传外传仙传拾遗海内十洲记魏夫人传(说郛卷一二三)黄帝内传墉城集仙录(道藏洞神部谱箓类)真诰龟山元录诸书的西王母,其属大禁司命之属便衍成上元夫人南极夫人许双成王子登等仙真。同时,〃公孙卿候神于河南,言见仙人迹缑氏城上,有物如雉,往来城上。天子亲幸缑氏城视迹。〃一段记载,也即为后来著作家指明西王母籍贯和氏姓的根据。 
  
  三?焦氏《易林》中的故事   
  焦氏《易林》是汉代一部占筮的书。每一筮辞大抵包含一个以上的故事。筮辞取其通俗,故事求其普遍。在这一部古代的故事总集中,我们发现有关于西王母的达四十条,占全书二十分之一。其中指明西王母的有十五条。在这一些零碎的故事中,可以看出汉代的巫风和民间信仰,以及汉代农村社会的生活。 
  
  《易林》中言及王母善祷,祝榴,祝词,祷祠,一些巫的职司的有下列诸条。讼之第六需:   
  引船牵头,虽拘无忧,王母善祷,祸不成灾。   
  谦之第十五节:   
  穿鼻系株,为虎所拘,王母祝榴,祸不成灾,突然自来。   
  明夷之三十六讼,遂之四十五豫(词作祷,逐作突):   
  穿鼻系株,为虎所拘,王母祝词,祸不成灾,逐然脱来。   
  接坎之二十九大有筮辞王母作灵巫:   
  棘钩我襦,为绊所拘,灵巫拜祷,祸不成灾。   
  可见王母即灵巫之一称。王母在古代是对于亲族中的近血缘的女性的通称。在上列的故事中所叙述的是农村未发达,野兽食人时的情事。王母是一氏族中的尊长,自然应该执行灵巫的职司,替被害者祝祷脱祸。 
  
  小畜之第九丰:   
  中田膏黍,以享王母,受福作亿,所求大得。   
  大壮之三十四咸:   
  畜鸡养狗,长息有储,耕田有黍,王母喜舞。   
  蒙之第四巽:   
  患解忧除,王母相於,与喜俱来,使我安居。   
  剥之二十三观,无妄之二十五同(末福字作昌):   
  王母多福,天禄所伏,居之宠光,君子有福。   
  这是说王母能尽职祈祷,被她的氏族崇拜作社神,享以膏黍鸡狗,向她求加倍的收获。   
  农人向王母求农产物丰收,求福求禄,求解患除忧,农妇呢!自然是向王母求子了。鼎之五十萃,明夷之三十六萃,坤之第二贲有同样的筮辞说:西逢王母,慈我九子,相对欢喜,王孙万户,家蒙福社。 
        

第8节:汉代之巫风(3)         
  有了孩子,就须注意到孩子的:〃无灾无难到公卿。〃要他身体长得结实,顽皮。小畜之第九大有有这样的祝词:   
  金牙铁齿,西王母子,无有患殃,扶舍陟道,到来不久。   
  又大有之第十四蹇:   
  金牙铁齿,西王母子,无有患害,减害道利。   
  《山海经》和《穆天子传》诸书中的西王母记载,或许采自民间传说,或许是民间的巫风受了记载的影响,渗合为一。这先后的安排很值得我们研究。讼之第六泰:   
  弱水之西,有西王母,生不知死,与天相保。   
  临之十九临:   
  弱水之上,有西王母,生不知老,行者危殆。利居善喜。   
  既济之六三大畜:   
  弱水之右,有西王母,生不知老,与天相保。不利行旅。   
  这是打算出外旅行前的筮辞,老巫拈得泰卦,意思是吉利长寿,宜远行。不幸拈到临或既济,〃行者危殆,利居善喜。〃不利行旅,便应遵守不能出门了。   
  民众都向王母这老巫求福求什么,自然一般古圣先王也不能例外。周穆王西游的故事,在当时一定脍炙人口,据下列两条,似乎在他出发之前,曾派王良去作先容。临之第十九履: 
  
  驾龙骈虎,周遍天下,为人所使,西见王母,不忧不殆。   
  比之第八蹇:   
  长股喜走,趋步千里,王良嘉言,伯来在道,申见王母。   
  稷也曾奉尧命,向王母求福求子。坤之第二贲:   
  稷为尧使,西见王母,拜请百福,赐我善子。   
  明夷之三十六萃:   
  稷为尧使,西见王母,拜请百福,赐我喜子,长乐富有。   
  据《古史》记载丹朱的行事,大概这一次稷没诚心,所以没好保佑。在讼之第六家人,师之第七离,离之三十剥,损之四十一离,夬之四十三夬,归妹之四十三升诸筮辞中,更拉扯一大堆名人起哄: 
  
  戴尧扶禹,松乔彭祖,西过王母,道路夷易,无敢难者。   
  小畜之剥:   
  孔鲤伯鱼,西至高奴,木马金鱼,驾游大都,王母送我,来牝字驹。   
  索性连孔夫子的儿子都来参与巫祝,成为一位畜牧家了。王母在正面被农民如此崇奉捧场,自应负有替农民求福保家的义务。要是她放弃或怠职时,农民受了损失,就得大闹骂街,把这老巫出气。剥之二十三咸: 
  
  三人辇车,乘入虎家,王母贪叨,盗我犁牛。   
  这是农家丢了牛,硬栽在她身上,无妄之二十五萃:   
  三人辇车,乘入旁家,王母贪叨,盗我资财。   
  这是农家丢了钱,因她没保保佑,少不得也算是她的过错。   
  另外还有一些,除前两条似和《左传》有关系外,其余的因为故事的本身已经亡失,很难索解,无妄之二十五噬嗑:         

第9节:汉代之巫风(4)         
  戴喜抱子,与利为友,天之所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