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辉煌三国 >

第12部分

辉煌三国-第12部分

小说: 辉煌三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就在前几天,渔阳郡生了一件大事,太守张举和其弟张纯杀“护乌桓校尉”箕稠,起兵造反,张举称“天子”,张纯号“大将军”纠结叛兵十万众占据渔阳为其“京城”。

    几乎同时,长沙再起黄巾余乱,在领区星带领下,攻城甚急。

    当消息传回洛阳,被谏议大夫刘陶闯宫告之正享乐不休的灵帝,十常侍一番诓语搪塞过去后,这些阉人宦官假借帝诏,一命孙坚为长沙太守破区星,一命刘虞全权讨伐二张。

    这纸诏令八百里加急送到刘虞手上时,刘晔也才刚刚到得蓟城,却不想,入得郡府中,正与三人迎头碰个正着,双方各自惊愕半晌——

    “子扬!你怎在此?”

    张飞与关羽几乎同时问道。

    而刘备也反应过来,赶紧面上挂着那招牌似的笑容道:“子扬可是在郡守府中当差?”

【10】缓急两策惊群座 刘晔心起拜师念

    德,你认得子扬么?他便是吾与你等所说那个两年使代郡大治之刘子扬,亦是吾侄

    后面的刘虞正巧赶上前来,奇怪地问道。

    “代郡太守刘晔拜见州牧大人!”

    刘晔先是以下官之礼见过刘虞,等其示意免礼后,这才面上露出笑容再开口道:“三年未见,三位大哥风采依旧。”

    虽说这话本是赞美之词,可听到刘备耳中就变了味道,脸上不悦之色一闪而逝。而关羽同张飞却因为地位原因,如今不好在州牧刘虞面前再插话,只是脸上喜动颜色,显然是高兴刘晔这个他们心中引为兄弟之人能有此番成就,算是他们三年来最高兴的一件事了。

    “难不成玄德所言救他应已不幸之勇士便是子扬你?”

    在得到肯定答复后,刘虞皱皱眉头,示意入府院内再说,待得入室中分次坐定后问道:“晔儿,你先前为何不明言此事?”

    “叔父却是未曾问及此事,侄儿那次却几乎丧命,往事不堪回……”

    刘晔音调稍低的回答道,脸上神色也有些变化,许是又想起那几乎身死的一段经历来。

    后面刘备如何行事,刘晔却不说出,因为从关羽,张飞二人那真诚高兴的脸上明白他们却是未变,也需得留些余地。

    “原来如此,正巧玄德宗辈与子扬相同,吾亦收他为侄辈,你二人以后便以兄弟相称如何?”

    刘虞轻抚胡须,见刘晔神色当然省起确实是自己不想勾起他的伤心事,故而未曾细问前事究竟罢了,最近两年多来,刘晔更是忙于代郡诸事,根本未曾得空回州府一次,而他自己也是因为需掌握集结各自为政的全州散郡,用了两年时间,这才算是初步统合除了东部公孙瓒势力的小半州郡外其它郡县军政大权,刚准备再进行下一步治理法策。

    若非是刘晔冠礼之事,以及张举两兄弟突然造反之事,只怕还得需一阵才能让刘晔回来见上一面。

    刘晔与刘备两人不好违了刘虞面子,皆是称善,如今刘晔身份不同,按理说来,关张二位若是依礼便得乖乖称一声郡守大人

    正是:昔日主公将军称,哪知有今反逆呼?

    刘虞吩咐身边属官纪事中报告现今情况后。以目视刘晔道:今玄德与子扬你二人皆是时之俊杰,玄德更是与黄巾交战数百次,功劳不小,那现今便由子扬来说说,如今应当如何平定二张之叛乱?”

    刘虞知道自己于兵事确实不在行,前来投奔的刘备通过一番谈话知其有几分才能,可他潜意识还是以刘晔这个故友之子为主,什么大汉宗亲,从汉武帝用主父偃计,削弱宗藩后,所谓宗亲便不那么值钱,流落民间都不知凡几。

    “回州牧大人,晔以为可用两策,下策名急,趁其刚叛,民心未归,兵卒将士混乱,未曾整合之机出兵,以五万正规军士足以雷霆之势破敌。上策为缓,张举,张纯皆鼠目寸光之辈尔,我等只需缓缓而期,筹足粮草辎重,合十万之众徐图渔阳,二张何许人也?其必贪一时安乐,鱼肉百姓,军心不稳,吾等大军压境,只需围城不攻,言献上贼寇级便可无罪,其号十万大军,实则正编郡兵不过一万,其它全是百姓充数罢了,如此不需费一兵一卒,便可灭敌!”

    刘晔起身后,依规则一礼后,便朗声将自己接到消息后,仔细思索所得来的两计说出。

    刘备听完却不似门外汉的刘虞,面上讥讽之色一闪而没,却不开口。可有一个声音却在见到刘虞频频点头后忍不住响了起来——

    “州牧大人,可许俺……一言?”

    刘虞一看却是刘备身后侍立的脸色有些红的张飞一礼后询问出声,他顿感奇怪之极,口中便问道。

    对子扬两策有看法?且说说看。”

    张飞不颇有些不好意思地对刘晔一笑,在看到刘晔宽容的淡笑后,清清嗓子,尽量以平和的声音问道:“刘郡守之策,急策中,敌既叛则必有先谋,此时军心,民心虽说不稳,然其主多半会有铁血策略慑服。而我方若强行出五万兵卒,其粮草兵器皆难齐备,如此去攻叛贼,就算平定,只怕我军亦会伤亡颇重。再说缓策,刘郡守这番策略却是完全建立于敌性格能力都属下等,如此缓时,若是最后依然得需交战,岂非给了叛军练兵之时,准备之日?”

    刘备眼中精光一闪,他这三弟却是说出了自己同样的想法,正好看看刘晔如何应对。

    刘虞一听也颇觉得有理,于是便将目光从张飞那激昂出口后表情反而平静的脸上,落回刘晔身上。

    同样,刘晔亦是心中一动,没想到史书所载确实不错,张飞却为东汉末年名将,若非暴躁性格,只怕成就会更高!同时,刘晔亦被这番言语说得有些脸红,他现在确实是欠缺真正的全方面指挥战争的能力,就是两年中四处练军剿匪,舍不得手中好容易成军的士卒过分伤亡的刘晔从来都是“以多欺少”,多用分化招安,偷营突袭为策。

    学习所谓古贤兵书,被上面那一连串文言话语绕得头晕,找来蔡邕为翻译注解过,他才算能知道上面写的什么意思,至于领会运用却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了”,换句话说,他便是纸上谈兵都有些无法胜任,毕竟无明师指点,只靠“自学”又无实际大战参考,他能达到现在这个程度算是很不错了。

    虽说面上微笑,可刘晔心里却是喜忧参半,喜是知道张飞这家伙人材了得,忧的是人家可能会是他以后的敌人。还有现在这般丝毫不知人情颜面,让他下不了台,尴尬之极。

    “不行!不能在刘虞面前被看扁了,让他在以后对我没有那般完全信任……”

    刘晔在心里暗暗想道。

    心思急急转动,忽然刘晔眼前一亮,哈哈大笑道:“翼德你知其一,不知其二!急策,便好在一个上!北地情势复杂,异族边民心思难定,其间多有反复,现今此事若我朝以雷霆之威势,迅扫灭叛敌,便是强硬的表明我朝对于叛贼的明确态度,杀鸡儆猴,快刀斩乱势,这样便可使那些心中活动之人明白清醒些,知道这样做的后果如何。以些许伤亡实则换一州稳固,此其意义所在也!”

    “至于缓策……”

    刘晔却有些犯难了,他总不能说自己刚好记得这一段张举两兄弟行事,最后被自己属下给砍头的吧?念头急转,刘晔眼前一亮,面上带着自信的微笑朗声续道:“此实为借机完全整合幽州兵权之良机!那些边郡若是不理诏命,我等平叛之后便可名正言顺的讨伐他们,将一直无法真正掌控的郡县牢牢把持在手中,渔阳城与此不过数百里之距,若两贼有何雄心壮志,只怕十日前叛乱后,就会立即起兵效黄巾之法,胁裹百姓从军,以席卷之势先将州治所拿下,振其士气威望,而不是‘大建皇宫,册封百官此观之,二张之辈便是那鼠目寸光之辈罢了!”

    此番话讲来,却是不仅从单纯军事,而是从大局出,包含政治意义了,在此方面刘虞却是最敏感精通之人,他眼睛瞬间明亮不少,大喜道:“吾得侄子扬辅佑,何其幸哉!”

    便是刘备也是心里收起鄙薄,脑中被刘晔思路引动,细细思索起来,最终眼中亦是精芒暴闪,显然从这扇窗户中明白不少,看过自己兄弟表情再望向刘晔后,心里一个强烈的念头迅的壮大起来……

    关羽眼中赞叹之色浓郁,将刘晔从头到脚再细细打量了一番,几乎不敢相信这便是三年前,初次躺卧床中昏迷醒来奇怪言语,数次看到在张家庄园手中拿着铁枪,从笨拙一步步到熟练三式,大兴山初战后远远望到身陷弥留,脸色苍白的那个少年么?

    张飞是反应最直接也是最强烈的一个,他现刘晔这番他从未想到过的方面而出的策略,实是应了自己幼时味同嚼蜡的那些兵书上某些精粹处。对于刘晔的敬佩愈强烈起来!

    刘晔将面前四位“名人”表情皆看在眼里,可是谁又知道自己背后贴身衣服湿了一大片,现今正一阵阵凉飕飕的感觉呢?

    “这次用急智应对过去了,下次呢?看来有机会找个师父好好学习一番才是正道啊!”

    这个念头在刘晔心中便这么落下了根……

【11】赐女刘晔欲定亲 刘玄德自有念想

    “急策虽利,然其于百姓军士皆不利依缓计徐徐准备,以此为机待得事后便可尽收半州兵权,对于那些有别样心思之人,亦有了足够的威慑力量,迟早可尽收一州政权!书记官,你且记好吾之决议!”

    刘虞眼中犹豫之色浓郁,待得半晌后,却是想起与公孙瓒之矛盾愈见尖锐,正需得这般计较方能以万全之态应对其可能存在的叛乱,护佑大汉一州安平。于是便起身后,眼中透出一股坚定神色来,大声吩咐后方待立的两名书记来。

    刘备对于此番情况完全看在眼里,自然也猜到了正是刘虞在考虑与他名义上的“同学”公孙瓒之间的纠缠后才如此决绝!若不是当年公孙瓒与他有些不愉快的往事,最后两人还打赌谁若将来投靠另一方,就需得认磕头认错才会被接受。虽说有当时年少气盛的原因,可自有一些傲骨气势的刘备当然不想如此认输,去投靠几年前便已手握三万重兵,大权在握于辽东属国过土皇帝一般生活的公孙瓒了。

    如今亲见刘晔如此得刘虞信任,先前被第三个身居高位的汉室宗亲认为“侄子”的兴奋劲瞬间就完全消散,在接下来刘虞的一番话中,更是——

    刘虞见正事已定,便坐回位置上,抚须微笑道:“今日得玄德这般英武之人为侄,实是幸事,更兼子扬能想出万全之策解今日叛贼危机,实乃双喜也!不如吾再添一喜,子扬孩儿,吾曾与你父约定过若有机会可结为亲家,现今你已及弱冠之龄,与燕儿相益,待七日后冠礼行完便择吉日娶她为妻如何?”

    刘虞只有一子刘和,偏生却是庸才一名,根本无意学什么治政安民之法,今年已十五岁,刘虞见情况便打算着将其送入洛阳,在朝廷当个议郎,若能实际磨炼一番,得为大汉多尽一番心力,他也就知足了

    如今这番想与刘晔结亲,却是有将来若刘晔才干得益,引为自己嫡系,未必不会荐以州事之位托付!

    刘备在来到蓟城时,便先细细打探过了刘虞家庭情况,自然脑筋转动极快间,已明了刘虞本意,他如何能不嫉妒刘晔好运?

    在他看来,至少自己比刘晔这黄口后辈才学强上数位,凭什么不能得到重用?心中一股强烈的欲出人头地的念头如毒蛇般吞噬着那块,因为刘晔救过他而自己却狠心舍弃后稍存的愧疚感!

    由于低着头,所以刘备这番脸上一阵青白交加表情未被任何人看清。

    “叔父何需如此着急?想如今无论代郡或是全幽州,需要作的事情实在太多,‘大丈夫立身安命,然后成家’,晔儿便想着还是待局势稍定之后,再作计较吧!”

    刘晔听完刘虞的话,被这突然而来的消息弄得一愣,反应过来后赶紧站起身来,身体前倾一礼,面上郑重,语气诚恳的说出这番话来。

    绝的好!最好刘虞老儿答应了,那便最好……”

    刘备抬头侧扫了一下刘虞那有些不快的脸色,眼中精芒一闪,复又低头,心中暗暗想道。

    刘虞脸上阴晴不定,稍后看了看依旧作礼,脸上仍旧是一幅诚挚却透着固执的刘晔,许是想到什么,他终于按下了心中那份被在“外人”面前丢了颜面的不快,喟然一叹道:“晔儿与你父却是一个脾性,当年若是普兄不那般固执,何苦会遭迫害,避难迁去扬州?至于现今家破人亡,你兄刘泱却也难以寻觅。古之圣贤有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先成家再谈事业岂非正理?何苦那般执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