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辉煌三国 >

第133部分

辉煌三国-第133部分

小说: 辉煌三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时间越久,便越感到其中变化的太大,田畴心中地不安也终于表露于外。

    如果说前时杨奉属下军士们的抢掠只出于其本性以及其主将的御下不严,那么田畴可能不会如此紧张,但若一切出自于有预谋以及有计划的逼迫,那便能说明其中问题极大。

    而“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那现今杨奉对于他们的极为客气背后,又隐藏着什么,会否便如孙乾所言那般。面对着几乎可算是利益独享的局面,他们却依旧不满足,想着除去那微不足道的“几乎”,这才算是完全合乎心意?

    虽然由于据守雄关,即使是由内至外防御力稍有减弱,但若翻脸硬攻,也非是简单可以拿下地,何况洛阳百姓们民心所向,却是在田畴与赵明所代表地刘晔这里,这对于杨奉来说,并不算是一件好事。

    若他非要一意孤行,“除恶务尽”以求独掌大权,那么等待他的将是一场极为严峻地挑战。

    但是如若赵明与田畴两个没有丝毫防备,被突然袭击那又是另外一说了。乱世是最讲究实力之时,真若掌握了大权,拳头够硬,那便是你有道理,军阀就是如此而已。

    百姓们就算心里再不甘愿,面对着刀枪的威胁,只要未到无法过活下去地步,还是会选择顺从罢了。

    “个中详细如何,我等很难尽知,然而若其真不顾一切反来相攻,只怕依着现时我们需得派出一半军士于洛水一带屯田,分兵之时极多情况,只怕我等败迹可算定局!”

    赵明不想多考虑与自己不是一条心的对手来攻与否有无道理,他脑中想到的,也仅是如何防备这种万一情况生而已。

    “我等看来却需得早作准备,防备此万一之事生,便如此……”

    田畴也非是无主意之人,立时便与赵明详细商议起对策来,他们的早先觉察到不对并安排对策,会否预示着洛阳大变的正式开始时刻,已近在眼前呢?

    而杨奉的别样心思背后,又终将至使洛阳的变局走向何方,最后得利之人又会是谁?

卷八:刘曹联盟 第十八章 洛阳之变

    正如同田畴与赵明未入过杨奉军中,故而不知其兵匪本性,对于洛阳这些先后经历过许多事情,更在刘晔安排下享受了屯田制数年的百姓们,杨奉以及朝廷中的官僚们,也不会知道究竟此处的百姓与别处的又有何不同……

    六月正是小麦的收成季节,就在田畴与赵明二人认为将生变故,所以严加戒备,但直到将粮食收割完毕,时间已进入到六月底之时,都并未见得有何大事生。(专业提供电子书下载

    七月初就是原本定下的屯田制上缴一半所得归于政府之时,现今田畴与赵明将此权放归朝廷,这收税的当然就是朝廷所派出的官吏了,令人想像不到的是,当百姓们先缴够一半粮产之后,却又被告之需另交三成以助于军事储备,并为往后定例。

    刚仅得到管制权力不久,便如此加重税收,而且尚不知究竟是天子本意亦或是下面之人层层克扣意欲谋利,现今尚如此,以后更只有再次加重的可能,百姓们如何能够忍得下这口气?

    不危及到自身活命渴求之时,百姓们是没有心思去关心当权何人的,一旦如现今这般直接威胁到,使得他们辛苦劳作下,在不久的将来很有可能会无粮度日,曾亲身体验过饥荒的他们当然不会任人宰割,一边有精明的立时便去到附近的赵明与田畴所设军屯中报信;这里的百姓们则与只带着少数护卫的朝廷典农校尉理论了起来,丝毫不曾示弱。

    “汝等不听天子诏令,不愿为朝廷分忧,尚还纷扰不休,干扰本官公务,想要作反耶?”

    这个典农校尉与杨奉颇有些关系,他本以为主办此事将是个大大的肥差,孰料到得此时方知只怕却是一件棘手之事。看着群情汹涌的百姓们,他颇有些心虚,却依旧是强撑着喝斥道。^^^^

    刘协实际上并未出这等命令。依着计算,实际上只靠这些十八万有余的洛阳百姓上缴一半屯田所得,养活朝廷百官以及杨奉大军是没有问题的,但若要想作战争储备,以及当成钱财通用来为军队换装依例照朝廷百官之俸禄则会显不足。

    问题是,现今洛阳有险可守,南面虎牢关又处于赵明与田畴二人帮助固守。仅靠着一万五千军队。不说杨奉会否有这斗志想去开疆扩土,只说刘协未必都会有着这等不切实际的想法。

    “先时田太守主事之时,我等百姓虽然劳累,却也能得家有余粮,温饱无虞,今刚换朝廷直辖便要我等上缴八成所得,余下两成供已无法足够饱食终年,何况开端便如此,以后又是否会尽数夺之?”

    百姓中有一人高声喊道。这却是一位年纪稍有些大的中年,实际上洛阳地青壮并不是太多,绝大多数是在赵明军中。只有极少数不愿从军之人依旧于家中耕作,奉养父母家小。

    有人领头说出了心声,立时便从云集,纷纷大声呼应,场面立时便有些失控迹象。

    “朝廷之事,也容得你等草民非议?来人,将他抓起来,送都尉府严加惩办!”

    这典农校尉看着眼前景象心中更惊。转眼间他便想到了“杀鸡儆猴”的办法。大声下令道。

    “洛阳是为天子脚下,汝等不明示皇帝诏令。只片语间便要加重税收,更不许我等表示反对,天理公道,又可有王法在彼?”

    这中年人看来却是并不简单,见着有五位军士正排开众百姓要来到身旁来抓自己,他却一点都不惊惶,反而再慷慨激昂地朗声道:“乡亲们,有其一必有其二,今其以权谋私,被我拆穿更是恼羞成怒,可见其是为假借圣命行中饱私囊之事!我等何不齐心反抗,既以上交规定之半数所得粮食,便算得与其再无亏欠。^^^^先时田大人是刘幽州属下,而今又就在虎牢屯驻,我等再去投靠,便是重新开垦荒地,也好过被这群小人所压榨太多!”

    由是于是集中收粮,一时间聚积于此的百姓并不少,而这位典农校尉原本就以为事情会很顺利,所带随从不过五十人左右,而这颇有几分文弱地中年人却又处于稍稍靠中位置,就在几位军士凶神恶煞地来到他身边之前,他已用极其不弱清亮的声音将这些话语送出。

    “就是!若不示以明文,休想再多要我等尽纳食粮!”

    “便算有公文,只怕也作不得真,朝廷小人当道之时难道还少了么?看来还是刘幽州是真正宽仁之人,现今田大人与赵将军便在近前,确如那们先生所言,我等何不直接再去相投?”

    “我等虽为草民,却也是大汉臣属,知晓报效之意,但行如此杀鸡取卵之事,可见主使之人鼠目寸光到何种地步!”

    更加群情汹涌情况下,百姓们看这少数人的眼光也就渐渐不同了,由先前的颇有几分敬畏转变为愤怒,再变为不齿和恨意,显然最后又是想到了最前之时他等百姓辛苦一年耕作于士族所有土地上,最后能得十不过一的情形来。

    而身陷于自堵住去路,不再让步的百姓们围拢中间的五位本来气势汹汹地士兵,也没来由得心底一阵微寒,进也不是,退也不得,只能将手紧握住环刀柄,期望这能带给他们一些安全感……

    “大变不在我等直接,却反而是百姓之处?”

    由于是处于最后地粮食收成,以及押送住虎牢关粮库的紧要时刻,赵明是亲自坐镇于洛水屯田军营的,而当他接到百姓求救之信后,立即便直觉地感受到了一阵不妙,一边派军士前去劝解两边克制,一边却派快马将虎牢关中的田畴请了过来。^^^^

    而得到最终结果的田畴也颇是惊讶之极,却未想到会有此事,叹息一声如此说道。

    “百姓与朝廷官吏生冲突,那典农校尉处事不当。所以倒至后来有流血冲突事件生,不仅百姓有伤亡,就是那典农校尉所带随从亲卫也死了好几人。其本人也有多处受伤,听说其不仅先报于杨校尉,更是哭诉于皇上,直说洛阳周边多为刁民,也说子泰与我管教不严么玩意!”

    这一日,是七月二日,当田畴赶到赵明洛水军营之中时。已是傍晚之时。而先时冲突却是生于早间,故而其后诸事,却也有心里看好刘晔,故而多与他们亲近的官吏所派人报知于赵明,教他早作准备。

    “听子清先前所言,当时情况应是百姓们先交好半数所得,然后被告之需得等待,最后全数上缴已过了两日,粮食都已计量完比。存入营中后,这时那典农校尉才说出需得再上缴两成话来。如此当然算得居心叵测,以子清与我对于皇上的理解。他虽无此方面经验,但对于勤政爱民也是有着自己的坚定想法,如此荒唐的作法,显然不可能出自天子授意!”

    面对这次可大可小地纠纷,田畴也颇有些伤透脑筋,最后再补充道:“最麻烦的却是由于冲突,再加上百姓中只怕也有精明之人临时号施令,故而将本就极少人把持的储粮之营占据。*****驱逐了这些征粮之人!此等行径虽说合乎情理。但却实际与谋反无异!参与此事百姓极多,只怕洛阳十八万余百姓中。前来送粮地三万余人代表,有两万余人直接动手。现今他们所有人又眼巴巴地望着我们,尽说依附之意,就算是为了我等属下现今五千军士,我等都不能坐视不理!但理会便又会直接与杨司隶起难以化解的矛盾……”

    “形势多变,在其未生前便算是准备得再周全,分析得再全面,终究只是雾里看花一般,不得真切。真正生以后,才会现其来势汹汹,细节末枝。只说此点,畴实差主公甚远,只怕此次坚持己见,终是错了……”

    时至今日,田畴也算是理清楚了所有过往之事,对于刘晔的远见也是望尘莫及

    先有杨奉大约是与朝中重臣商议,认为其本代表朝廷,当时居于洛阳,粮食尽为田赵二人所提供,虽然他们用得理所当然,可心中那一丝好像自己是为客军,孤穷于此。故而多方谋划下,便有了杨奉人前装傻,背后却暗自指使捣乱,逐渐加大力度来提示田畴与赵明两个“识趣些”,早些交出权力,让他们不再空有朝廷之名,却只能受人“接济”。

    也许他们并未想得太远,认为必须将田畴与赵明两个完全排出洛阳,一万五千人,需得守备三处,却依旧稍显不足了些,故而他们主动求守于虎牢,当然是正合其心意。

    这个时侯的杨奉以及朝廷与他同流之官吏,便将目光转到了百姓身上,意图使其成为稳固的统治基础同时,却也是他们得利工具。究竟是杨奉的短视,还是朝廷中官吏的自作主张来加重税收,这都不重要,反正这却也是迟早之事,大家心知肚明。

    只是,他们终是不能完全了解洛阳这些百姓与一贯以来,逆来顺受地其余各地百姓不同之处,操之过急情况下直接便引了此次地冲突。

    “天子虽好,然则其属下却尽是脓包,刚刚脱难不久,却又尽想着这等损人利己之事,依着我之心意,若大哥能迎奉天子,直接便迎其一人好了,其余众多官吏尽是有名无实,空负于忠臣之名而自居,目中无人之极,不要也罢!”

    通过这次事件,赵明对于朝廷文武百官可算看透,先前敢于在吕布,以及李郭两个西凉余部掌握朝廷之时直言怒骂,甘于以血肉之躯为天子挡刀之真正地忠臣已算损失殆尽,剩下的绝大多数也仅是这么一些人而已。当然,不可否认,杨彪,钟繇这少数几人却也有几分真才实学,但独木难支,当无兵权在手之时,再高明之人也不能呼风唤雨……

    至于早前有理想,又有眼光地精明之臣。比如二荀等人,便早早离开,尽去投了自己认为将来可定天下之诸侯。

    清虽然说得是为气语,却也是事实,但那却是不可能之事!先不说单独带走天子难度,只说百官与天子共同组成了朝廷,这才是汉室虽失威仪,但却依旧名义上是为天下之主的根本原因。若朝廷不存,便只是一个天子。对于诸侯以及天下百姓们的影响力可算是弱到了极处。”

    暂时并未想到解决办法。田畴也就与赵明先说明道。

    “子泰有所不知,要单独带走天子实际上极为简单,只是仅如所言,若只为一个天子,那却是利处少了些。可况依着大哥手断,便算是将这些看着烦心之百官齐齐迎过,也自有办法来安置,使得我等不必受其终日烦扰。”

    面对现时这种难办局面,赵明心底也颇有些感叹意味。他难得有一次勇气,想凭着自己与田畴的配合,为刘晔办成一件大利之事。终究却是还得面对刘晔早就料到的极难解决争端,这对于他来说可算是一次信心上的不小打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