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辉煌三国 >

第144部分

辉煌三国-第144部分

小说: 辉煌三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却不知仅是千余人马而来,是否因为孙将军忙于在吴地大战连场,收拾同等叛乱不成?”

    萧县议盟之后,由于刘晔未去特意争取,故而盟主正副之分很快明了,同时刘晔也因为他的“分兵之计”得到了曹操等人的赞同,故而此次联军总参谋位置却是他难以推脱掉的。(专业提供电子书下载

    而诸事方才议定,在准备誓师前的第一次会议上,刘晔却是毫不客气的将矛头直接指向了孙策。

    而这句话也让孙策派来本打算表明态度的将领尴尬不已,谁都知道孙策却同样是借着袁术的名号收拢地盘,现今既然选择在其称帝时与之一刀两段,当然应该多显出些诚意来。

    这只是从情理方面来说,再从军事角度而论

    “孤与丞相领兵由北分向往攻,顺利则仅需一月左右便可齐围寿春西东方向,而孙将军若从南而,由曲阿渡江到达徐中县,则可围于东南方向,袁术此时不可能北逃,那么也仅有西南一处算得有隙,何况如此大军分而往之,其无论是分兵防守还是固于一面,都不能挡得三路大军锋芒,值此时刻,何需观望不前,只存安稳打江山主意?”刘晔敢说这句话,却是符合他现在的身份,若是曹操,因为代表了朝廷的态度,现今刚迎奉天子,他也不能表示出凡事自作主张,落下个“挟天子”的骂名,故而说话行事都有些顾忌在内。

    有刘晔来说明,同样有着以图万无一失心思的曹操,当然也是表态同意。于是便有了孙策派来将领立即将一千部曲交由副将带领跟随于曹操作战,而他自己则带着数十名亲兵快马赶回江东之地回禀于孙策。

    对于刘晔的这两句话。他更是一字不差的转告于孙策……

    “原本以为只需表明态度即可,想必曹孟德刚迎天子不会选择于此时与我为难,却不想安平侯成了安平王之后,这言辞却让人更难以招架,未与公瑾商议此事,却是策之失也!”

    响应檄文,派兵出征这些事情孙策都未与周瑜商议。转载自现今江东七郡孙策据其四,而会稽郡太守王朗更是与扬州牧刘繇渐有联合一起,共抗展迅猛,行事果断,杀人毫不留情的孙策态势,故而周瑜便成为了与刘繇相持,多有互相攻击的主将,与孙策分隔一方。

    “此事确是伯符有欠考虑,瑜以为伯符现今应当明示与袁术逆贼势不两立,并愿附于安平王以及曹丞相意见。领兵亲自征讨于袁术!我等与扬州牧刘繇之生死相争应会在今年夏秋之季正式开始,正可借此时机,打着支援抗逆旗号由其腹地前往。有大军护佑,再加上刘繇同样响应了檄文,却是找不到借口来攻于伯符!便算是事出万一,却也可凭着大军直接与其相争,未必会输!而吾军名正言顺,刘繇若行此不义之事。又有何脸面见于安平王,拿何等诚意支响应曹丞相之檄文?同理也适用于南面自诩名士,忠于汉室的会稽太守王朗。”

    “借机探查敌情。进退皆可。有此万全之计较。伯符可领大军亲征矣!”

    接到消息后被召回地周瑜。也不与孙策客气。却是直接表明了他地意见。最后更是下了结论正可领重兵前往。无论刘繇如何反应都会吃些亏。而此更可以不早早地引起实力强大地刘晔。以及掌握了正统名义必然扩展极地曹操之反感。和有借口引出讨伐之事来。

    “江东七郡。吾已据其四。若是时机得宜。策有信心仅再需两年左右便可完全据得!最终七年而收七郡。而策起家之资仅为父亲余部一千五百人而已。以如此微力能够行得许多人只怕三十年都未必能作得事业。多有赖于公瑾扶持。若无公瑾之智谋统御才能。吾何能有今日成就?公瑾之计如此万全。策自无有不从之理!”

    孙策地成功。至少有一半地功劳归于周瑜地帮助。现今仔细听明其中分析。他当然不会有丝毫地犹豫。直接便作出了决定。

    于是。便有了四月初孙策领江东之军九千众由秣陵。也就是后来地建业渡江。经历阳、居巢而向淮南重地。由袁术心腹大将张勋守备地合肥进。

    这个路线。其中有大半正是处于刘繇治下。而他也正如周瑜所料。进退失据。无论趁机攻击孙策。还是放任其缓缓而行、多有探听虚实。前刘繇担心不能迅拿下。必招至包括刘晔在内地强势人物忌讳;后则是心中极为不甘。若是自己虚实被孙策这“小霸王”摸清。对于将来争战岂非是大大不妙?

    与孙策这种崛起迅,有真才实干的军阀人物相比,刘繇便可算得是真正的见识短浅,又不通于知人善用人之道,故而虽有地盘极大,几乎是汉朝划分州郡中最大的一个扬州,而在中原黄巾之乱起便有大批百姓拥入,到得此时更有三百万众百姓,刘繇还是未能抓住其中机会,先后败于袁术以及孙策手中。

    虽然进退难为,但刘繇却还是需得表示下态度,使前往孙策军营之中告曰:“刘扬州镇守于此地,又为防备各处乱党贼寇,故而无力支援于攻击叛臣袁术,今既然孙校尉愿往,便请在此两方交战正浓之时前往,若是晚去,只怕汝之用心若何,却会值得安平王与曹丞相多些猜测……”

    孙策既然先明公文以示态度,那么无论是刘繇还是刘晔与曹操,都先后接到了这个消息,故而刘繇无奈之下以此为挟想教孙策“知难而退”,也算是略尽人意,不显得自己太过没主张的行动了。

    孙策并不知道,在三月二十七日起,曹操与刘晔便依约分为两部向目标进,更是先后于三十日,以及四月一日开始正式攻击袁术的城池。在对手境内,更是难以将斥侯远派探听消息,故而听得刘繇如此一说,已将情报探听得差不多的他立时便“知趣”地加快了行军度,仅用三天便离开了刘繇势力范围,而开始攻击袁术所属,周瑜曾任县长的居巢县,由于攻其不备,故而仅用半日时间便已攻下。

    “兵贵神”,从小便得乃父教诲,兵法韬略并不弱于孙坚的他,立时便下令部曲稍作整顿便大军开赴于巢县,将此两处有名地产粮之县拿下后,孙策却是奇怪地并未在县库中现多少粮食,稍派出军士打听方才知晓,从袁术来到淮南后,百姓们的日子是一天不如一天,由于严格的管制,故而极难逃脱到别处。

    好不容易种出地粮食,上缴绝大多数后,更得小心防备着军士来抢,一年中大部份日子,百姓们依旧得以树皮、草根为生,连河蚌也被缺粮的袁术士兵划为“军需物资”,这等情况下生产模式遭到的破坏是根本性的,百姓们饿死众多,便算是辛苦劳作半年,最终能落到自己肚里的百中无一,试问还有谁愿意去种植粮食?有此精力还不如冒险离开这水深火热之地!

    袁术的这等作为,使得淮南这处本就是天下一等一地产粮之地,一边是饿死众多,一边却是田地荒无人烟……

    只从这点来讲到民心”沾不上边的袁术,便在曹操与刘晔大军完全按照刘晔先前所行之“攻心之计”,使得正处于绝望中的百姓们看到了一线生机,而袁术军士中补充上来的淮南本地士兵更是同感而,多有私下联结下献城门而降,便是袁术早前从南阳,汝南一带的旧部,也有不少人选择在此压力下主动投诚。

    仅是十日之间,曹操与刘晔大军可谓势如破竹,锋芒毕露,各自连下十数城池的信报到达袁术案上,原本布重兵于下蔡县本欲与曹刘联军在此地打消耗战,并以先前曹操所担心那般逐次后退固守策略也是直接成了摆设……

    大惊极怒的袁术强抑住自己心中那强烈的不安,立时作出布局变动,由纪灵领三万大军前往颖上郡支援,抵挡曹操。且不顾谋士们反对,派出心腹前往南匈奴,约以分地好处请兵来援,往攻于兖州。他自己更是“御驾亲征”,领着八千军士前往成德这个刘晔家乡,只等已攻下临淮,很快便会到来的刘晔大军。

    那张袁术存了许久专为对付刘晔地“底牌”,到了现今这种危急万分,关乎自身存亡,与四面楚歌无异之时,正是最佳也是最后地使用机会……

卷八:刘曹联盟 第二八章 再出计略

    “袁术有使来临,称主公之兄长涣为其所得,今欲与主公谈判。(专业提供电子书下载

    四月十日,当刘晔亲领大军到达成德县城之外时,便意外地接到了这个消息。

    原来临近于成德,刘晔的心中多少是有些感触的,也存了若攻取此地,在将一切交由属下处置,他自己离开返回幽州之前,去看下家乡意思,记忆中几乎已全数淡忘的名字再次现起,刘晔只觉自己心情一时复杂之极。

    “今日未时二刻,阵前相见。”

    虽然刘晔现时心情并未整理好,但他明白自己终究需得如此选择一番。而最终结果如何,并不在他的计划之中,可以说无论成败得失,讨伐袁术最大的作用依旧是表明政治立场,而不是为了何种实际利益。

    淮南之地若能经营得当,其产粮之丰只怕天下少有能及,但此处经过战乱许久,又因为袁术的倒行逆施,故而百姓们对于朝廷的不信任度是极强的,想在短时内取得他们的信任,然后将此地稳定下来,也仅是痴人说梦而已。

    扩展自己的势力,也是需得在军事实力,以及治政人才足够,这两个条件允许下,还得再看天下形势,占据某地是否能守得住,在全局战略意义上,新占之地究竟是带来的利益多,还是弊端众。

    以这些条件来观于淮南之地,显然此时的它并不能为将袁术列为现阶段最大敌手的刘晔带来好处,反而会因为接临于兖州而成为同徐州一样的四战之处。

    同样的考虑,也存于此战中强势的曹操和孙策心头,故而此处可谓是众人心照不宣,各行其事而不论其地得失如何。只需将袁术挫败,便已达到最大的战争目的谓无上荣耀,但那是为许昌之被曹操挟持之君作出无奈决定,他亦算不得现今天下能够执掌于九州之人。汝与朕先前虽有些不愉快,可终究是有些渊源,若汝能知清形势而愿与朕结为盟好,则汝之安平王封号朕亦可亲赐,且乃兄刘涣也完璧归还。如此岂非皆大欢喜?”

    刘晔早有信义守诺之名,据城而喊话未必没有太过小器以及让人难以放下戒心地顾忌,故而袁术还是领着大军出城两军列阵之时他坐于麾盖车上,语气颇有些高傲的问道。

    “袁公路!汝官职仅为后将军而已,有何德何能可窃居于天子之位?现今天子虽然上位颇有波折,终究是汉室正统,得了天下人认可,汝只为一己私利而不顾民生,不置德义窃位自居,竟还有此理直气壮姿态。可谓脸皮厚极!孤受封于前,已得到承认,不需得你这乱臣贼子再来指手划脚!”

    刘晔义正严词地置问。虽然袁术早有心下准备。可他还是脸色一红。面上极其难看地问道:

    “朕领天子之位。只是承天受命。事逢凑巧而已。传国玉玺便在朕之手上。难道此还不能说明上天有意择朕为天子?刘子扬。汝现今存留于世至亲只有长兄一人。难道你便不顾于其死活。非要与朕为难不成?”

    “传国玉玺确为皇权象征。然其终究只是死物一件。值大乱之即而失却。本就为常事。何来天授之实?何况若孤所料不差。此玉玺先为孙文台所得。然其最终结果如何?可见至宝只能有德之人享之。无德义之辈得其终究也只是落得个悲惨下场而已!至于吾兄之事。孤失忆已久之事天下尽知。岂知你袁公路不会以此诡计来唬弄于我?先教其上阵前。证实身份后再来与孤谈这等问题不迟!”

    刘晔咄咄逼人地话语。令袁术颇有些吃不消。当他现自己称帝已近四月。可是天下竟无一人响应之后。不需得属下提醒。他便清醒了许多。现局势不妙。原本以为最大地敌手刘晔在他有“底牌”在手情况下。可以应付过去。只需面对少数敌手而已。

    可先有孙策地第一时间背离。最近又大军亲征于淮南;又有曹操不惜血本地大军来攻。就连吕布也来凑了热闹。随着刘晔一起进攻。几乎充任了攻城先锋之实。这也是距离相等。城池兵力防备几乎相同情况下。刘晔却早早来到目地地成德原因了。

    便算是刘晔退去。他袁术都不见得能挡信余下三路军队夹攻。

    可现今刘晔的态度已是大大出乎袁术的意料之外,因为刘晔地难以证实刘涣身份话语,使得他心中虽然直觉到了更大的不妙,终是存着万一想法,故而命人将坐于马上的刘涣给请到了他的麾盖之旁,与他的“文武重臣”并列。{

    “此便为刘涣!刘涣,汝弟在前,却有失忆之苦,却不知汝可有能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