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辉煌三国 >

第57部分

辉煌三国-第57部分

小说: 辉煌三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时的他显然因为陶谦表态,以及手下报知公孙瓒极可能近日便要来攻之动向而处于焦虑之中,故而对于曹操这种“明知故问”,本就是诡辩托辞的态度只能暂时忍耐,反而遣使好生宽抚曹操,只言先前使节是为“贺孟德领兖州牧喜事”而至,转而将此事揭过。

    袁绍急招来心腹谋士商量对策,其间有沮授出策请袁绍再派使者,告之刘虞“现今天子刘协是为董贼所废正统少帝而立,名不正,言不顺!而使君爱民如子,声望俱备,绍愿与曹孟德,刘景升一并迎使君为新天子,以奉汉室正统!”,再重提诸侯讨董时所谓请愿诏书。

    此法自然是为了直接拉刘虞下水,当故意泄露消息给公孙瓒知晓后,无论刘虞如何反应,都必须与他们站在同一战线,否则若他败了,那刘虞未来便将面对公孙瓒势力强大到无法抵御的境况!

    细说缘由后,袁绍大喜采纳后着人快马藏踪,急送往蓟县,并待合适时机便散摇流言,使公孙瓒知晓。

    同时,袁绍再接到一个令他欣喜无比的消息,于十一岁被名士带走的二子袁熙学艺五年后已然回转。

    父子相见,一番细问后,袁绍惊讶地现袁熙于“如何练兵”一道可谓精擅无比,他偶然心念开动间便将刘晔当日破严善之重骑兵大略情况说出,袁熙只默然思索半晌后便尽道其中关键——厚甲的防御以及重量相合,再加上冲刺便带来了无与伦比的正面杀伤力,然而其机动力不足,短暂爆力极强却无法持久作战

    袁绍能知晓个中细节,自然有交战后大批溃兵逃入他地盘原因了。

    听闻袁熙细述重骑兵战法利弊,思及现时他据有大部冀,青州,以及并州不少地盘后,拥有战马约有一千八百之数,索性便全交由袁熙让他整训,并着铁匠打造全副铁甲,经过一月挑选淘汰掉不合格的马匹以及兵士后,终有一千五百号为“铁甲精骑”的重骑兵队伍成形,让正面对公孙瓒战斗连连失利的袁绍大喜过望。

    八月二十日,于清河县一战中,这些铁甲骑果然不负重望,在袁熙亲自指挥下直接让毫无准备的公孙瓒吃了大亏,破其军阵后再有步兵协助,杀得公孙瓒狼狈退却,不仅将占领地盘全数让出,更连原本的平原,安平,南皮都先后丢掉,最后靠分散大军据守各处,局势才缓缓僵持下来。

    有此大胜,袁绍自然欣喜不已,见到袁熙后一番宽勉,最终想及一事,脸色却瞬时黯然无比,他默然半晌后,轻叹说道:“显奕,汝兄长显思是为庸才,弟显甫虽是聪慧却止有十一岁,如今吾据有如此广大基业,若非汝之隐疾问题,现今便可将世子之位确定给你!天意如此作弄,真教人无可奈何矣!”

    袁熙见乃父提起“隐疾”,顿时面上那兴奋的神色全数敛去,嘴角间,终是回道:“父亲不必忧心,孩儿便是有那隐疾,终也是堂堂七尺男儿,无论以后是大兄亦或三弟得封世子,我都全力辅佐便是……”

    袁绍听得此话,面色稍缓,猛然间却是脸色一正,目光灼然盯视袁熙道:“汝实为吾之孩儿中才能最强者,为父自不会亏了你这大功!听闻邺城中大商甄氏有女名洛,今年虽仅十岁,却是生得国色天香,明艳无比,更兼得聪慧过人。趁这大胜喜事,为父现时便着人前去作媒,先定亲于你,待其长成后便可成婚!”

    袁熙表情淡然道:“全凭父亲作主。”

    看着他那无一丝表情变化的脸孔,袁绍心中一痛,点头道:“今日天色见晚,你这便回去歇息罢!”

    儿告退!”

    袁熙恭敬一礼后,便退身出外离去了,随后袁绍着属下找甄家提亲不提。

    ……

    七月初,当刘虞见到袁绍所谓使者后,依然大怒严辞斥责,连引其进入的田裴也少有地一并责骂了几句,让其面上无光极是恼羞。

    将袁绍使者扫地出门后,不过十日间,刘虞便听得手下报来:属地内多有百姓口传刘虞“自想称帝”谣言,让他真是又怒又惊,教人前去辟谣后,他思量着袁绍已两次进这“奉迎书”,他虽身正心直,却终觉此事需得派人前往长安,直接与天子刘协表明心迹才是。

    于是,他便招集下属,要他们推举一人前往,却不想现今眼着着冀州袁绍与公孙瓒大战便在眼前,通往长安道路可算九死一生情况,田裴一伙皆默然不语,最后田丰听闻手下报称,玉田县有一名为田畴之人,名声才学显露于外,却是另支田氏,与田裴不是同族,在细作探查后,他确定此人胆色过人,智勇双全,便于第二日禀于刘虞举荐。

    刘虞初时听着又是一位姓田之人后,心底便是一阵烦躁,在听得田丰细讲后,却知晓田畴根底,抱着“先见一面”态度的他便派人前往玉田相请,到七月十日后,田畴来到蓟县受命,刘虞单独见之后,果然见其如田丰所说那般有胆色,谋略武勇皆长,更兼得于汉室忠心一片,只因年龄仅为二十一岁,先前报国无门罢了。

    刘虞大喜下,再想起刘晔先前无奈出征,实则几乎无有半分可能救出天子情况,后来入得六月后便音讯断绝,他虽担忧却终是无有他法解决,便告之田畴前因后事,教他入长安见过天子后,细观当时局势情况,若事不可为便讨一诏书,直接教刘晔回兵,以后窥得良机再来相迎!

    田畴对于刘晔这位名声早传,此次更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对于大汉忠心耿耿的“安平侯”,心中早就仰慕已久,连声应下,只愿早日到得长安,希望能解刘晔现时极有可能进退两难的困境。

    随后田畴拒绝了刘虞要给他百骑以壮胆色提议,只带同乡二十少年骑从,身着便服走小道出居庸关,从塞外经朔方,再入并州由山径小路径奔长安,终于在两月后历尽艰难波折,抵达长安得以面见天子刘协……

【26】迁民移居洛水畔 施行屯田解隐忧

    六月底,刘晔大军经过现时雄伟依旧,却无人把守的虎牢关,历二十日到达千古帝都——洛阳

    董卓昔年烧毁宫殿、民居之残破遗迹尚在,整个广阔的城池内,便只有那次诸侯会盟后孙坚所建祭礼草堂,以及后来的诸侯大营。

    现今辖管洛阳的河南尹境内并非全无百姓,董卓迁民时因时间紧迫而鞭长未及,于山林间,多有百姓遗漏,更兼得前两年各地争战,也有部分走投无路的并州百姓迁入,只是不敢居于现时人迹不至,残败不堪的洛阳城罢了。

    到达洛阳后,刘晔并未即刻起军再向函谷关进,而是就在洛阳城原先诸侯会盟大营中驻扎,各分将令,着一千兵卒即刻把守住虎牢关以防万一,再派出随军的九千民夫并着三千保护他们的军士,请他们分散前去探访此地百姓并传达他的诏令,教其集中于洛阳城南、城东一带洛水下游。当然,依照老规矩还是按例加晌钱,只是留待以后回到代郡一齐放罢了,有刘晔之前信誉保证,这些本就对他感恩戴德的民夫百姓们自然无有不从。

    “三军未动,粮草先行”。

    现今刘晔军士虽然经过任丘一役充足补给,却也只能支撑到十月底罢了,因此刘晔现今便着力于解决此最大问题,否则不仅进兵长安是个虚妄想法,便是最后想全身回兵那也只是笑话——没有粮草的军队,等待他们的只有溃散一途罢了!

    早在起兵前,刘晔便想到这个问题,为解决这注定的难题:他不仅下令于代郡商会明书,若商人运粮送于洛阳一带后,可按现时粮价五倍收购;当然,这亦只能算一时之法,相对于算上民夫总共两万五千的刘晔军队来说实在太少且不能保证后续稳定;于是刘晔于出时便下令带足粟,麦种子,算准时间正好于六,七月间可种下,在十一到十二月间便可收获一次,以解粮草之急,作好了长久僵持打算

    有代郡并着公孙瓒属下知晓刘晔行事风格的民夫现身说法,分散于河南尹各处现时生活困苦,根本只靠野菜,树皮,极少靠打猎为生的百姓们听闻有粮食可种,且收成后自己可留三成,足够温饱后,纷纷拖家带口,随着这些民夫回到洛阳,由刘晔使人统一安排,领取种子后再根据其各户劳动能力划分田地,记录在册。

    这次随军的百余位“安阳书院”的少年们可算真正“人尽其用”,大部份细节事务都是由能识文断字的他们一手经办,有刘晔不时指导,他们于政事处理上亦很快从最初的不知所措走到成熟,毕竟现在只是些细节工作,并不算难度很大。

    七月十日,所有民夫依刘晔先前吩咐,只遍访了七日路程内之隐匿百姓,带着共计十万其中有劳动能力的七万青壮百姓全数返回,再经过十日忙碌,领到粟种的百姓在军士们的帮助下将种子播下,洛水中下游百万亩良田重新被耕作,只需熬过近五月时间,便可收获。

    当然,军士亦有种植任务,所开垦之地被称为“军屯”,与百姓们的“民屯”区别。如此一来,刘晔便成为了继徐州陶谦之后,第二个正式采用“屯田”制之人。

    商人逐利而动,有代郡商会那明码标出的价格,心里盘算着只需顺利交易一次,便足可获四倍以上暴利后,其中自然不乏敢于冒险者。从徐州,淮南一带收购,或者本就囤积众多粮食的商人们,背后有当地豪强势力支持的,明日张胆;没有的,则巧借名目,暗渡陈仓,纷纷转运大批粮食向洛阳而来。

    手下瞬间多了十万百姓需要吃饭,自然使刘晔更有些焦头烂额,原本能支持到十月底的粮草,便是缩减用度,以最低标准供于百姓,亦只够到九月中旬罢了。

    当然,军队不到万不得已,是不能作出这种自断后路的蠢事——先不说会于士气大大不利,只是没吃饱肚皮,又能指望士兵们有多少战斗力?

    正因为如此,先后运输共计三十万石粮食到达洛阳的商人们可算解决了刘晔的燃眉之急。

    “信用值钱吗?”

    刘晔用来买粮的支付方式便很好地回答了这个疑问。

    “打白条?”

    没错!刘晔行军本就艰难,当然不可能带着太多黄金钱物。于是,画押上他的大名后,商人们便可凭着“安平侯”大人那独一无二落款笔迹风格的“便条”,于代郡商会领取相应钱物。如今这种情况也是刘晔当初与田丰商量着,只为加快商业顺利流通而灵机一动间搞出这个商会所不能想到的。

    “没想到自己现在随手一划的字据,也可值黄金千两……”

    九月三日,刘晔在洛阳城新建的府邸内,送走一位刚从邺城经河内前来送粮的大商后,回想起前世那种平平淡淡,虽谈不上贫穷手中却也没多少钱可用的生活,不无自嘲地想道。

    放下心中小小的追忆杂念,刘晔取出斥侯回报后,已渐渐成形的洛阳附近地形图细看,恰在这时——

    有典韦进堂禀道:“子扬,有信报传来,函谷关现有两处,一为秦时所置滨临大河之‘秦关’,另一处则为弘农郡新安县东之‘新关’,秦关现时虽已废弃,因其地势险峻,亦有千余军士筑寨把守,新关则约有一万军士守城!”

    已知晓。常文,你且说说:我军有无可能将这雄关拿下?”

    刘晔一边细看斥侯报回情报,并在行军地图上标明情报中各处相应的地理位置,兵员配置等等,一边却头也不抬地问道。

    “吾军实则有兵卒一万五千,但若攻击如此雄城关隘,只怕……”

    典韦不长于兵事,但对于这种常识性的理念却能清楚知道,他见刘晔表情不变,依旧在那里圈点地图,便索性继续说道:“古之圣贤有言,攻城方需得三倍于守军,这才有可能强攻下城池,但若如同函谷关这种雄城,敌军若死守不出,只怕十倍军力都未见得可下其关!”

    “不错!看来常文你进步极快,已能将这种战略性理念说得头头是道。前途艰险,从起兵之日起吾便清楚知晓,现今我可借稳扎稳打,补给后勤为名先在此地展民生,解决粮草这后顾之忧,但毕竟我是奉诏要进京都,等到十一月底粮草收成完毕,终究还得进兵,否则……”

    刘晔先是赞扬典韦几句,说到后来却又是有些愁眉不展,一个函谷关便已如此棘手,那后面的潼关,以及长安又如何应付?

【27】慈不掌兵古贤训 火烧连营十万兵

    在田畴再过七天便可到达长安这个日子里,幽州蓟城——

    “明公决意攻击公孙伯珪,属下只再谏言一句‘自古攻战皆需明正言顺,要讨伐现时兵力大损的公孙瓒,明公却宜通报军民一个能说得过去的理由,如此不仅能得百姓全力支持,更可使敌军将兵、治下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