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辉煌三国 >

第59部分

辉煌三国-第59部分

小说: 辉煌三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先机,布置周全”那更是笑话,现在的他清醒地明白了一个道理——

    重生为人,当尽掌主动于手,凡事有我不由天!

    否则“一子错乱,满盘皆输!”,倚仗着那愈来愈少的先知经验,总会有始料未及的方面,现在幽州的情势就明白的说明了这个问题。

    现时的公孙瓒就算是输给袁绍一阵,可毕竟还算势力最为强大的军阀,若是再出意外,只怕代郡都可能保不住,到那时,根基不存,亲人不在,他刘晔重活一世意义何在?

    “哈哈哈!我先前放不开手脚,凡事多受束缚,却终有今日之局!从今往后,我不讲虚套,只为亲近之人谋虑。为立身安命:权势、地盘、实力、谋略,无所不用其极!想我来就是凡人一个,何必因着后世如何而给自己强加枷锁?只需秉持‘凡与我为敌者,任你是谁,尽数扫灭’理念便是!天子?汉室?与本来的我有何相干?通通见鬼去吧!”

    刘晔心底一横,瞬间明确了自己以后行事准则,不再拘泥于礼法世人评判为限——管它许多,不为友,便是敌!

    本来这世界上所谓汉室宗亲身份就不属于他,那又何必为此反受牵制而无法随心意行事?将所有现代理念,原本客观身份全数融入这个时代,本就不是可取之道!

    经过此事,刘晔再次成熟许多,完全准确地定位了现在自己的位置与将来应当采取的行事理念,却可算因祸得福,毕竟现在局势未到不可收拾地步,若他醒悟得晚些,谁知道会否生让他无法预料,甚至使他无法及时反应,而终至万劫不复的事件?

    “不错!子扬,那天子不过十余岁小儿,如今汉室威仪丧尽,正是天下大乱,民不聊生。子扬尚且不能自保,又凭何去保他那不知根底,将来昏庸亦或真正爱民的皇帝?俺早就想说这话,只是怕子扬你不待见,现在这等时刻,正需你立下决断,想想天下宗亲数百年来,他堂正汉室又怎般相待?”

    典韦怕刘晔现时悟得不够彻底,索性将自己一直以来想说而又不敢说的观点道出。对于刘晔经过这许久相处,自然知道他不是迂腐愚忠之人,对于这等“大逆不道”的话语并非听不进去,更不会妄自独断专行,动辄擅杀大将。

    哥,你莫要怪典将军直话直说,其实我亦有类似想法,这次我等千里进军,只要稍通兵事之人,便可知其本就极为可笑幼稚,只是因为所谓‘君命’及刘幽州明示‘军令’,两者相合故而不得不为之,此次回兵若是能掌握局势,大哥你就立下决心,将姓田的那党小人全数斩尽,想这次败阵肯定与他们逃不了干系!无论你如何行事,我等下属一力支持便是!”

    赵明见到刘晔暂未出声,怕他真若怪罪起典韦,闹得上下不快反而不美,索性仗着自己与刘晔亲近,也将自己同样想法说出,表明心迹欲要劝服刘晔,让他不再如先前那般拘泥于世俗看法规矩,难以果决处事。

    “哈哈!看你们两个那一幅担心模样!我刘晔是什么人难道相处许久还不能清楚得知一二?小明吾视之如弟,常文吾视若为兄,皆是我先前所言亲近之属!实话讲来,我先前倒还担心你们思想会有反弹,却不想反倒是我落后一步,没你们醒悟得那般早前。”

    孙瓒?汝敢大军压境,动吾岳父,若回军后代郡未失,吾誓要将你从扫平!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刘晔先是大笑两声,倒令典韦两个摸不着头脑后,这才将自己想法全数道出,同时直接表明心迹,有机会返回后立时便要扫平公孙瓒!

    “主公英明!”

    典韦与赵明大喜下抱礼一礼齐声吼道。

    他们两个再细看刘晔现时长身起立,收敛微笑表情后漠然望向北方,浑身似乎尽数散出一股股彻骨寒意的模样,却纷纷不自觉打个激灵,心底高兴刘晔能这般快转过念头同时,亦直觉的感受到:不过短短一刻时间内,刘晔,变了,变得——

    更成熟更果决,更像个上位者了!

【02】两难时喜得田畴 布局终统兵北上

    1当得知刘晔大军需要回转消息,后来6续聚拢,一共十五万的百姓们纷纷大是惊骇,若失去了刘晔大军保护,他们岂非又成了诸侯争战的牺牲品?

    于是,百姓们纷纷放下手中的活计,举家皆来到刘晔设于洛阳城的军营外面,纷纷跪拜祈求刘晔垂怜是走,也求能带上他等百姓。

    只有亲身体验过那种朝不保夕的生活,才会现处身乱世,只要勉强能过活下去,便算是天大的好事。与此相比,所谓留恋故士情节,实在不算什么。

    十余万百姓围满于军营之外,这种情形虽然刘晔心底早有类似预料,却没想到会来得如此之快,人数也如此之多。为防意外,顿时一阵好忙,连先前定下的三日后准时出也因此而耽误,仅是劝解百姓,明言刘晔会想出应对办法,教他们散开归去便用了整整两日时间。

    洛阳实则亦属易守难攻之地,只需要东面一千兵马守住虎牢关,西面扎营于函谷关之外,北面扼守河洛港,便足可使之固守许久,再加上若留一位精明之人在此,挑选精壮百姓从军补充,这里便可再成为固若金汤的据点。

    于军中选出三千余无家眷拖累,可以留下的兵士倒是极快,只是这留守人选问题却让刘晔又犯了难,镇守洛阳之方圆五百里地界,集军政于一身,这显然不是赵明以及典韦能应付过来的。

    至于安阳书院那些少年,任下级官吏有余,就任官长却无论资望以及才能都显然差得太远。

    “携民北上?”

    这是十足的取死之道,军队行止自有纪律规定。带着百姓,无论行军度还是阵势安排都有大大的漏洞,乍逢敌人袭击,这些百姓只会给刘晔添乱而不会有丝毫助力!

    但若放弃洛阳这一片将来必是兵家必争之地,刘晔又颇为不甘,怎么说他都倾注了数月心血于此,哪想这成果被袁绍或者曹操轻易接收了去?

    在这样的两难处境下,刘晔经过一阵仔细思量,终于打算魄力行事,直接舍弃此处,有北地代郡基础在,还怕将来夺不回来么?

    便是在这种即将全面起程情况下,刘晔接来下属回报——田畴求见!

    于长安通晓极多关节,大撒金钱开路的田畴一路经潼关,函谷关快马赶来,只用了二十天便从长安赶到洛阳,此时正是人困马乏,作普通百姓打扮的他虽满脸疲惫之色,却双目炯炯,极是有神。

    这就是于军营中刘晔所见到的田畴模样,刘晔只从听其名后,心底又传来那久违地一阵极为熟悉感觉,便知晓自己又将面对一位三国名士,顿时喜动颜色,亲自于营门迎接,直让田畴惊讶莫名后,对于刘晔如此礼贤下士自然感激不已。

    入得营中,一番见礼后,田畴直切入正题道:“刘将军,吾先奉刘幽州之命为使入京面见天子,细述奉身持正,别无二心态度。更兼得其之命,查探西凉叛贼军力布置,知现时将军实则无力一路攻克叛贼据守险关雄城后,禀明天子,求其收回诏令,教将军能自行处事,以后择机再来相助!天子聪颖诚恳,使畴幸不辱命,已讨得亲口令谕,着刘将军随机处事,现时已可退兵!”

    有此事?”

    刘晔在得到田畴重重点头确认后,心底微微一松,不论怎么说,行事打着大义名头,实际上是有着很大的好处,能不失去自是最好不过。按下此许感慨,刘晔再问道:“子泰年少知名,便是我在幽州时,亦曾有所听闻,前番刘幽州之事,便可见汝之机敢果断、名副其实。现幽州事端再起,汝想必亦已知晓,可现今洛阳情况……子泰可有应对之法?”

    于是乎,刘晔便简略将现今洛阳之具体情况道出,迅说完便直视田畴,看他如何应对。

    田畴从刘晔如此说法开始,便已知晓刘晔实际上却是在旁敲侧击,再次试探他的学识之余又隐隐透出招揽之意。显然,他对于“安平侯”之名亦是久仰,更有现时听闻刘晔千里进兵,竟然还能游刃有余地在此地聚拢流民,利用商贾之利解决粮草这最为重要问题,更可见其人精明。于是,他很快转过念来,面色一肃恭敬地大礼下拜道:

    “现时洛阳情况,弃之是为太过可惜,然畴料刘将军必有解决之法。想我田畴本为身份卑微之人,学识鄙薄之辈,有刘幽州提拔之恩在前,更有刘将军欣赏之意在后,畴自是愿意从命,谨以残躯效犬马之劳!属下田畴拜见主公!”

    “子泰快快请起,得汝是为晔之大幸矣!”

    刘晔见田畴果然不愧为聪慧之人,一点便透,更兼得行事果决,心中瞬时有了决断,大喜下亲自扶他起来后,执其袖来到典韦与赵明面前,介绍两人道:“此为典韦,表字常文,武艺强绝,性情爽直,作战勇猛,任虎烈将军。此为赵明,表字子清,武艺精熟,亦属好勇冲阵之将,为偏将军,他为跟吾最早之人,忠心可表,领军作战为一军之将却是足够。”

    说到这里,刘晔静等田畴与典韦,赵明分明谦逊见礼后,却直接下令道:“田畴,赵明听令!现今委田畴为洛阳太守,统领虎牢关以西,函谷关以东,大河之南洛阳全境军政,赵明为守洛将军,付汝兵马四千,以后需完全听从田太守调遣安排,不得擅自行事!”

    “得令,谢主公提拔之恩!”

    田畴与赵明两个皆是大喜而拜,其中田畴未想到他仅是刚投,刘晔便直接委以如此重任,真正作到了“用人不疑”,意外之余更是庆幸自己方才作出的明智选择,对于刘晔也是再添几分感激仰慕,誓要以全部忠心来回报这等知遇之恩。

    赵明则是感到自己努力终于有了结果,终可以独挡一面,追上了李政这位兄长,心底自是大为高兴,同时也感受到了肩上重任,于是便将刘晔所交待话语全数牢记于心,不敢有丝毫遗漏。

    这日夜间,刘晔再单独召田畴细作交待许多事情,甚至还教他于合适时机派人入长安见一个人……

    而第二日早间,刘晔便起大军一万二千直接渡过大河进入并州境内,便欲过雁门关而出塞外,再经镇边堡先回代郡,沿路除了半数地盘属于袁绍外,还有许多未曾统一,混乱之极或大或小的各郡太守势力。

【03】逢亲兵出关求救 得细节将战箕关

    公元月晔领军渡河至箕关五十里处的阳武县境内安营,自派出斥侯、细作前行,查探清楚现时关内守兵情况,并着兵士前就近寻觅百姓,送以钱财求问此处大势情况,再回报后由上官分析报往刘晔手上

    一日后,刘晔已将现时并州情况梳理清楚——

    东面一百二十里处是为河东郡,西面九十里处是为河内郡。

    河东郡以西大片地方属于黄巾余部起义军“白波军”地盘,领为李乐、韩暹、胡才等,约有十余万众,本有杨奉已于去年董卓未死时投降朝廷,得封中郎将领本部三万兵马驻于武关。原本董卓挟天子从洛阳入长安,亦有他们这些屡剿不能胜,怕前后夹击大患,被称之为“白波贼”的几分功劳。迁都于长安后,董卓依旧着李傕领兵继续作战,其间起立白波军的统领郭太在一次争斗中战死,手下有徐晃这等猛将的杨奉也于那时投降,正因为此次挫败,故而李乐等人现今收敛许多,便是李傕因董卓之死后来回到长安与郭汜共同把持朝政后,都未有大动作,只在安心收整实力,或往北展。

    而河内郡所依靠的太行山脉一带,则是号称“百万”的黑山军地盘,其势力遍及常山、赵郡、中山、上党、河内各郡之间,大部两三万人,小部六七千人,合计确实达到百余万之众,甚至连接并,冀两州险峻的壶关都在他们掌握之中。但其各自为战,不相统属,只有常山真定人张燕在继承张牛角帅位后,手下将兵众多,共有黄巾近百万,兵员三十万其为人尚算精明,曾遣人至京都乞降,被征讨不胜的灵帝拜为平难中郎将,以贼身而披正规将军名号于身。

    然而在前两月袁绍与公孙瓒争斗中,张燕显然站错了队,他选择了实力强大许多的公孙瓒,并派手下大将杜长等人领兵十万相助,却于清河一役被袁绍大军顺手大破,只余下不足三万回转,也让张燕清醒了不少,因袁绍不受他等“贼兵”降表,故而只得收拢兵员,啸踞于太行山中据险而守,倒给袁绍添了不少麻烦。

    不论白波亦或黑山,只要是在野战,刘晔便有十足的把握可以倚仗重骑兵之利轻松破之——管他们如何人多势众,名称多威风骇人,始终只是缺甲冑在身,利兵在手的黄巾贼罢了。

    只是若攻关显然又是另一回事,据险而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