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如何造就中国的微软 >

第4部分

如何造就中国的微软-第4部分

小说: 如何造就中国的微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界,科利华就是没有按规则办事的一家从事教育软件开发的企业。其领导人
宋朝弟提出的“量子理论”就是这种不按规则办事的体现。它体现出的是三
种类型的变化,第一是对于那些在新的方向上突然发生变化的事件,科利华
需要做出反应;第二是需要不断改进产品、发明新产品;第三是经过设计,
要能够自我发展,既包括不断的改进,又包括适度的飞越。

1997 年,当科利华被美国权威杂志《商业周刊》评为“中国软件产业具
有决定性影响”的软件企业时,宋朝弟说:“软件企业应该设计成为充满变
化和不确定性,并据此在与那些把变化视为问题的企业的竞争中取得优势。
要看到变化和不确定性是竞争机遇的永久性源泉,做‘中国的微软’只是为
企业的发展增加了信心,科利华要做就要做名副其实的微软,能对中国软件
产业的发展起决定性作用。”

面对这个问题,当时还在《现代企业导刊》的刘薇问道:“你是希望自
己成为‘中国的微软’呢?还是希望大多数的企业成为微软?你对做专一软
件厂商有什么看法?”

“当然是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中国的微软’。”宋朝弟回答道:“不过,
中国软件业的发展,需要的是众多软件人士的群策群力。在商场,没有永恒
的敌人,也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所以我们需要竞争对手加入
我们的行业,只有竞争对手加入了我们的行业,才能为教育软件市场打开新
局面。比如在教育软件领域,如果单纯地靠科利华,实在是有些力不从心,
中国的软件市场潜力太大了。至于做专一的软件企业,我看在软件行业之中,
恐怕没有一家企业能够做到专一,方正是软硬结合、重组的金山软件公司也
应该是软硬结合。科利华也会向其他领域进军,比如与教育相接轨的文化产
业等,我们要转变观念,在中国不能完全照搬微软模式,要根据自身行业与


企业的特点来看问题,成为‘中国的微软’,只是为企业的生存能力增强了
信心。”

不按规则办事,不追寻前人走过的足迹,敢于打破常规,这才是现代企
业领导人的一种思维定势。至于某些企业提出的衡量成为“中国的微软”的
标准,也是值得怀疑的。比如用友也并没有因为IT 界出现了这种衡量标准而
专一地做软件产品。用友研究所的成立,用友也就进入了与管理、文化相关
的行业。所以说,那些单一地做着软件产品的企业所作出的标准,只能是在
为自己寻找一种“精神食粮”。从现阶段企业在走向多元化经营来看,“专
一”只是企业发展中的一种调料,是一个极为短暂的历史问题。

1998 年11 月,当我到四川长虹集团进行采访时,长虹总裁倪润峰曾这
样对我说:“过去就是过去,过去特定的历史条件和经济环境不会再延续下
去,长虹现在认识到自己下一步将要面临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时代,正在考虑
今后该怎么来做。”当我问他“电脑和彩电今后在替代性方面会不会出现什
么突破性的进展”时,倪润峰说:“中国今后最大的电脑商将会从彩电企业
中产生,而中国的产业结构调整至少在彩电上是成功的。中国有这样巨大的
电脑潜在市场,没有规模化的生产是占领不了的,而这正是长虹的强项。”

可见,企业的发展远景还应该在于长远的企业战略目标之中,只有存在
于各方人士的共识之中,才能产生诱人的目标。要做“中国的微软”,也只
有像科利华一样,只有在产生一种共识之后,才能真正地成为“中国的微软”。
用友总裁王文京深有感慨地说:“中国软件产业崛起的根本出路还在于众多
软件企业组织的精锐力量的群策群力,现在说用友是‘中国的微软’还为时
尚早,但我真心地希望,未来‘中国的微软’是用友。。”

这是软件行业两霸的论道。然而,就在他们都在为未来的微软而努力时,
有时却不得不“硬着头皮、咬着牙”去把事情做得更漂亮,以此向业界证明,
未来的微软是自己。科利华的一位高级经理对我说:“人的一生,有多少时
间是在做自己愿意做的事情?有好多时候是出于无奈,谁叫我是本行业的老
大呢!”

一种无奈道出了心里的众多感慨。


三、谁是真的英雄

要想成为“中国的微软”难。做名副其实的“微软”更难。尤其是面对
众多行业的龙头软件企业,还能做出什么样的选择?用友、科利华在各自的
行业是位居第一的。但面对东北第一虎的东大阿尔派、北大方正,以及联想
与金山重组的金山软件公司时,我们又不得不这样说:现在说用友与科利华
是“中国的微软”,就好像是一场盛大的婚礼不一定能预言一桩美满的婚姻
一样。它和所有的故事一样,只是一个过程。北大方正的王选在一次座谈会
上说:

“方正究竟代表了什么?一种精神?一种象征?一个商标?一个实体?
还是。。我希望方正先在一些不大不小的领域里做深做透,当然先要在国内
做老大,占有80%的市场,然后再向世界市场发展,我们也只有到了国际市
场才能得到锻炼,才能成为世界的巨人。这种前沿需求对于公司技术发展的
刺激在国内市场是没有的,只有在国际市场才能得到这种刺激需求,发展好
了,反过来我们在国内市场也自然而然地会处于领先地位。”

联想集团在1998 年年底与美国的CA 成立联想冠群公司时,联想的领导
人就认为联想冠群肩负着双重的期望与压力,它在吸收国内软件开发技术的
同时,又引进国际软件开发技术。基于这样的基础,联想冠群将发展为国内
最大的,最优秀的软件公司。当联想冠群董事长李勤在新闻发布会上宣布该
公司的战略方案之后,《北京青年报》旋即撰文指出:“联想想做中国软件
业的老大。”

面对这两大企业在没有提出做“中国的微软”,却提出想做“中国软件
业的老大”,想做“世界五百强”时,我们又应该怎样看待呢?是否可以这
样说:做“中国的微软”在目前只是一种动力,谁要说自己是“中国的微软”,
只能是为自己企业的生命力带来了生机,却不是用来炫耀自身资本的一种方
式,如果他要去与美国的微软相比,这种念头只能埋在心里。这种目标只能
是一种激动的感觉,路还要一步一步地走。东大阿尔派总经理刘积仁曾说:
“理智地讲,东大阿尔派还是个小公司,与微软等大公司相比,它还是一个
BABY。。东大阿尔派走的是一条实事求是的路,以追求它的发展为一个基本
原则,我们从来不做自己都不知道该怎么做的事和不清楚最终结果的事。”

战争没打之前就应知胜负。我们的软件企业家在追求做“中国的微软”
时,就要对整个软件行业做出了解,只有了解越多,才能明白自己现在处于
什么样的发展阶段,才能像东大阿尔派的张王整提出令人深思的话题:我们
的企业应该走到哪里?东大阿尔派离“中国的微软”有多远?才能像他一样
能回答如此深奥的话题:

好像先是公司举起了旗子,尔后评论家生产帽子,于是公司头上顶上了
“中国的微软”的桂冠。然而,东大阿尔派离“中国的微软”有多远?在市
场经济中,产品是最能说明一个企业的,因此,我们不妨来比较一下两家公
司的产品。

微软公司是以操作系统起家并立足市场的,看家的是互联网的管理软
件。这两类产品的特点是,通用性很强并且使用很广泛。每台电脑都要用操
作系统,每个上网者都要用相关管理软件。所以,这类产品可以采用机器大
生产方式成批复制生产,一旦占领并垄断市场,便能获得规模效益。微软正
是借此登上全美乃至世界软件巨人的宝座。


东大阿尔派的软件种类主要有:一是应用开发软件——数据库,这种软
件通用性强,但使用面却很小,一般只有专业人员用。国外同类产品已相当
成熟,而且国内市场的占有率也颇高,与此相比,公司的产品并不具明显优
势。

二是企业应用软件——为有关企事业经营管理电脑化所开发的软件。这
种软件通用性很差,搞过的人都知道,不要说一个行业,就是本行业,一个
系统内的分支公司机构,因具体事务、产品等的细微差异性,而使推广同一
应用软件产生巨大困难。因此,这类软件只能用于作坊小生产方式,单个生
产,而不可能批量制大生产,除非公司将各路大小诸侯都招安归于自己旗下,
否则,没有规模生产的产品,是无法取得规模效益,也无法垄断市场的,公
司的出口软件,估计也是企业应用类软件。

关于软件电子产品,这好像是该公司负责人刘教授所想,其内容为,如
果该工业产品主要是计算机和软件,那么这种产品的安装调试就不算工业品
的生产过程,因此该产品的生产就是软件开发,相当于计算机的系统集成。

可是到了今天,许多工业品的核心是计算机和软件,小到照相机,大到
飞机、卫星,而且由于社会化大生产,一般零部件也都是专业厂生产、制造
商安装调试的。

事实上,工业制造的专业性是毋庸置疑的,不然美国软件业这么发达,
专业制造商早没命了。做普通工业品的组装加软件嵌入决非相当于计算机系
统集成。因为后者才是你的门户,而前者都是你的山外山。有人提出生产汽
车音响的日本阿尔派公司能帮助公司组装医疗仪器,真难以使人信服。

公司现在开发的中文CT 机,有必要汉化吗?因为医疗的特殊性恐怕拉丁
化更好!

总之,从上述产品比较可看出,公司与微软有很大的差别,从公司的经
营战略上看,也找不出微软的影子。

电脑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将继续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不断地造就软
件新产品诞生的机会。例如:个人应用软件。它的通用性、应用广泛性并不
亚于微软和网景的当家产品。它的品种丰富性更是无以伦比,游戏、教育、
学习、娱乐、消费、投资、工作。。几乎无所不能。遗憾的是,有着五千年
历史文化的民族,玩的自己文学遗产的游戏却是外国的产品,而且很可能是
国人编的软件。另外,还有电脑服务业,也有数不完的项目可以做。这些都
可以形成规模产品,垄断市场。

作为股东,我们很希望公司在一些应用软件民族化、本土化方面做出应
有的贡献。

理想造就了世界,没有理想就没有产品,没有市场,也就没有未来。我
们期待着国外每所有中文教育的学校,都使用公司开发的汉语教育软件,期
待着从视窗中,看到公司开发的游戏。公司不仅要做“中国的微软”,而且
要做“世界的东大阿尔派”。

“没有理想就没有现实。”回忆东大阿尔派在“造就中国的微软”的过
程中,刘积仁说:“从东大阿尔派发展的历史上来看,我的体会就是要自立、
自强、要有理想,尽管也可能没有实现。过去有人说,东大阿尔派是不是想
做一个软件的旗手。我说应该是一个突击手的角色,所谓的旗手就好像那个
冲锋在前面的突击手,可能是挨枪子的人,可能是第一个牺牲的人,而不是


获得什么样荣誉的人。因此作为一个企业,我们时时刻刻都认识到自己的危
机。”“在现实的软件发展过程中,我们没有一条光明的大道,我们一定会
遇到各个方面的问题。”它正如《生存之路》的作者迈天所说:“随着企业
的竞争,我们目睹了一种速度远胜于自然界的进化。然而,却有一点不同,
在自然界是一个物种的进化,而在企业的丛林中,却是个别‘生物’的进化。
企业经常被效率更高的企业所取代,然后死亡。”


四、做企业家的艰难

在中国的信息产业界,提出想做“中国的微软”还没有几家企业,但在
企业战略规划中想成为中国微软的企业却有很多。前者具有代表性的是从事
教育软件的科利华;从事财务软件开发的用友软件集团,从事排版软件开发
的方正集团,联想与金山共同融资组成的金山软件公司,以及具有关东军之
称的“东大阿尔派”。后者具有代表性的则是以金蝶、中软、连邦等一批具
有一定实力的企业组织。虽然这些企业被那些“一流”软件企业称之为“癞
哈蟆想吃天鹅肉”,但他们也有自己的一番论道:“中国的软件企业是一种
能产生巨变的产业,是知识经济时代的核心产业,潜力非常巨大。市场经济
是注重效率的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