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武侠修真电子书 > 神箭遗恨 >

第175部分

神箭遗恨-第175部分

小说: 神箭遗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好还会因此而丢性命

    来这满目疮痍的大明江山要振兴起来是多么的不容易啊不但要对付拥有狼子野心的后金和高迎祥之流的匪寇,还要整顿这烂根烂底朝廷,崇祯皇帝朱由检身上的担子重啊杨丹心不由得心生感概来。

    变了脸的杨丹心这一些表情与举动没有逃过身边柳青青的一双眼睛,见蹙眉之后满腹心事地合上了手中的帖子,不但知道了杨丹心施展驭剑之术的目的是为了手中这帖子,而且还出了手中这帖子严重地影响了他的心情,就伸出手去,示意杨丹心将帖子让给她。

    “有什么问题吗?”柳青青接过杨丹心手中的帖子一边打开来,一边问道。

    听柳青青这么一问,柳楚楚也转眼着身旁的杨丹心,也想听听杨丹心的解释。

    “那汉子,我在顺庆府的‘沁香斋’见过,当时他与管鹰在一起,是一个军火商,是‘天下山庄’的陆庄主。”杨丹心轻轻地回答,但蹙起的双眉并没有舒展,“他刚刚起身抄那些女人帽子的那份武功来,应该在‘玄天二老’之上。可这帖子上却说是温体仁家总管陆飞青。青青,你说哪是真哪是假?”

    柳青青完帖子之后,轻轻将帖子合上,一边将其递还给杨丹心,一边回答杨丹心:“也许,这些身份都是真?不过却不关我们的事情。杨大哥,我知道你好奇心强,想一探究竟。不过,我们此行的目的却不能耽误,我,还是放弃一探究竟的想法,专心致志地去完成寻找‘天山雪莲’的任务,别节外生枝,耽误了时日就悔之晚矣”

    听了柳青青的这番话,杨丹心顿觉醍醐灌顶一般:“走,准备干粮去然后回翠云楼客栈,美美地睡上一觉,明天一早出城。”

    柳青青与柳楚楚相视之后,赶紧就微笑着点头答应了杨丹心的提议,杨丹心将手中的帖子一扔,随即施展出“驭剑之术”,将那帖子从高空之中送还到了陆庄主的身边。

    原创首发《神箭遗恨》

    ,,,

第三百一十章:景云寺 上

    '第五卷:坚定信念'第三百一十章:景云寺(上)

    

    第三百一十章:景云寺(上)

    回到了翠云楼之后,杨丹心等三人按照预定的方案早早地入睡了,由于抛开了所有的恩恩怨怨,三人都感觉睡得特别的香甜,一觉醒来的时候,天空的启明星已经升起在东方的地平线之上,透过花窗,远远望去,是那么的明亮,配上那露出了鱼肚白的天空,让人感到了良辰美景的到来。

    时间的紧迫,不得不使杨丹心等三人作出尽快的决断,毫不犹豫地起身背上包袱和干粮西出西安,上了离开西安的道路。

    这是一条“丝绸之路”的东段,通往河西走廊的道路,经过几天的奔波,来到了逢义山。

    这逢义山属于六盘山脉,山基以紫色砂岩、砂烁岩及页岩组成,远远望去,峰峦叠嶂,怪石嶙峋,山中流水,风景秀丽。

    “景云寺”就位于这逢义山山峰之上,所处的位置自古以来就是中原通往河西走廊、大漠南北的交通枢纽和战略要地,也是“丝绸之路”东段北道的必经之地,是西安到西域的最短的必经之地。唐王朝曾在这里设立了“石门关”,直接制约着中原与西域的军事与交通,使这里有着“关中咽喉”之称。在宋代,这里又是怀得军驻地平夏城的险要关隘。

    这“景云寺”是“丝绸之路”上著名的佛教石窟寺,石窟寺简称石窟,依山开凿建造的佛教寺院,起源于天竺,是佛教创始人释迦摩尼和弟子们坐禅说法的场所,也被称为“石室”,约在东汉以后随佛教经西域传入,北魏至隋唐为兴盛期,各地开凿大量新窟,唐朝以后渐衰,建筑形式分为中心柱和无中心柱两种,在河畔山崖或石壁上开凿出来的佛教寺院或僧舍,其内或雕刻或泥塑佛像,顶部和四壁敷以泥胎后绘画或雕刻。

    “景云寺”始建于北魏,经西魏、北周、隋、唐、宋等朝代的继续营造修缮,成为了“丝绸之路”西出长安后第一个规模最大的佛寺,也叫“须弥山石窟”。

    须弥山,意为“宝山”,据佛经《时轮经》记载,地球是由风、火、水、土、空五种本原物质和七金山、须弥山等构成的。世界之最下为风轮,其上为水轮,再其上为金轮。在藏族古老的苯教创世说中,有位名叫南喀东丹曲格的国王拥有地、水、火、风、空五种本原物质,法师将它们收集起来,放入体内,轻轻地哈气,吹起了风,当风以光轮的形式旋转起来的时候就出现了火,火越吹越旺,火的热气和带有凉意的风产生了露(水),在露珠上出现了微粒,这些微粒反过来又被风吹落,堆积起来形成了山,这就是须弥山。

    这“景云寺”坐落在这逢义山(又叫须弥山)上,拥有一百五十多座石窟,分布在绵延四里多的八座山峰之上,形成了数峰并举、山形变幻、曲径通幽、对景丛生的奇特布局,自南而北有大佛楼、子孙宫、圆光寺、相国寺、桃花洞、松树洼、三个窟、黑石沟等八区。

    最引人注目的是逢义山入口处的弥勒大坐佛,高坐于唐代大中三年开凿的一个马蹄形石窟内,身披袈裟,头留螺髻,脸如满月,双耳垂肩,神情庄重,上去十分的壮观。

    站在大佛的脚下,眼前似有云雾缭绕,耳畔隐听山泉叮咚,山、石、雾、松组成了这大西北黄土高原上独特的山水画卷。

    子孙宫是“景云寺”北魏石窟群,多是一丈见方的中心塔柱式石窟,塔柱四面分层开龛造像。

    而圆光寺、相国寺则是北周石窟群,都是平面方形的中心塔柱式窟,塔柱每面各开一大龛,四壁亦开龛,有的一壁三龛,龛形雕饰华丽,还有一窟由前室、主室和左右耳室四部分组成,主室十分宽大,是“景云寺”最大的中心柱式窟。后壁通宽的宝坛上,并列三尊坐佛,雄伟壮观,是北周佛像中最罕见的杰作。

    相国寺以北,分布着隋唐时的石窟,数量最多,一般一丈五尺见方,沿正壁和左右壁设马蹄形佛坛,成铺的造像配置坛上,五尊或七尊,多至九尊,不另开龛。

    桃花洞是一座大窟,主室内有近两丈高的中心柱,柱的四面和壁面开的是大龛,有一种磅礴的气势。

    自从西行踏出西安,到达这“景云寺”的时候,就如从四川的广元到西安之时,使杨丹心、柳青青和柳楚楚三人倍感辛劳,只不过没有出川之路那么惊险,但到达这里之时依然是人困马乏了。

    此时已经是第二天的上午,秋阳高高地挂在了天空,余威也崭露头角,那泛白的阳光洒在了大地之上,也洒在了这“逢义山”的每一个山峰之上,热气随之升腾。

    杨丹心等三人在大佛楼下面的山脚下停下了马来,每人的脸上不但都挂起了汗滴,而且风尘仆仆,被扬起的灰尘将一张张脸糊得花里古稀的,仰望着大佛楼那弥勒大座佛,三人都虔诚合十,心中默默地向佛祖祷告,祈求着佛祖的保佑。

    这时,从那大佛楼前拜佛的几个人中走出一人,向山下走来,那打扮,完完全全是一个僧人,宽大的僧袍裹着那瘦削的身躯,不干不净的脸上虽然也留有汗迹,却掩不住那一双精芒四射而又机灵的眸子,只是头顶之上少了戒疤,不过却一眼能出来这僧人打扮之人的年龄并不大,充其量不过二十来岁。

    那人下得大佛楼来,来到了杨丹心、柳青青和柳楚楚三人的跟前,单掌在胸前一竖,并向杨丹心等三人每人鞠躬一次,表现出十分的虔诚:“阿弥陀佛三位施主,贫僧有礼了”

    “大师客气了敢问大师,你与我等相见,不知道是结缘还是……?”杨丹心也双手合十,以虔诚的态度问道。

    “阿弥陀佛施主们相貌非凡,贫僧很想与施主结缘,可就不知道施主给不给贫僧这个脸面?”那僧人眼光逐一从杨丹心三人脸上扫过之后,夸奖之余,虔诚地问道。

    “与佛结缘,是我等的荣幸”杨丹心的态度依然虔诚,不出有其他的想法,但内心深处已起疑窦,随即将话一转,“只是,我等赶路要紧,不敢在此逗留,还请大师莫怪”说完之后,向大佛楼内的大座佛合十默拜了一会,之后牵着马匹就要往前走。

    柳青青和柳楚楚二话不说,赶紧就要跟在杨丹心的后面,离开大佛楼。

    “可惜啊可惜”杨丹心刚刚牵着马准备离开之时,那僧人表现出十分遗憾的神色,头还轻轻地摆动了起来。

    “可惜什么?”杨丹心听那僧人如此一说,好奇之心顿起,继而转身问道。

    “可惜我的第一次结缘,施主却不给面子,白白地让我这一罐‘碧螺春’浪费了”那僧人一边说,一边从腰间拿出一个雕刻精致的有盖小竹罐,打开盖子嗅了嗅,“从大地来,就回大地去吧”随后向大地一抛洒。

    “等等”杨丹心话音刚落之时,那僧人已经将一罐碧螺春抛洒了出去。

    “条索紧结,白毫显露,色泽银绿,翠碧诱人,卷曲成螺。好茶果然是‘洞庭碧螺春’。此茶冲泡后,杯中白云翻滚,清香袭人”杨丹心刚刚出声阻止的同时,陡然施展凌波逍遥游,犹如闪电一般,一把抢过那僧人手中的竹罐,还没有等到茶叶落地之时,就被杨丹心用那竹罐全数给接住了,着竹罐中的茶叶,大加赞赏。

    手牵着马匹的柳青青和柳楚楚两人听杨丹心说出这话之时,也不约而同地着手中拿着竹罐的杨丹心,脸上也露出了淡淡的惊诧之色。

    “少侠真是茶道中人一就能道出这‘洞庭碧螺春’的奥旨,令贫僧佩服不已”那僧人几时见过如此快捷的身手?一下愣在了当场,听得杨丹心说出了“洞庭碧螺春”的外观成色之时,才从惊呆了的状况中醒悟过来,脸上不觉地露出了尴尬的神色来,但口中却赞叹不已,随后有从腰间拿出一个竹罐来,“贫僧还有一种茶,望少侠鉴赏鉴赏”说完之后,向四周旋转地一抛洒。

    哪知到杨丹心将手中的“洞庭碧螺春”一下倾倒在了衣袂之上包着之时,一扬手中的竹罐,那僧人抛洒出的茶叶恰如一条蜿蜒的活蛇一般,顺着一个方向,优美地一一落在了杨丹心手中的竹罐之内。

    “细扁微曲,状如雀舌。”杨丹心将竹罐拿在眼前往罐中蹙眉一道,随后拿在鼻前一嗅,眉毛随之一舒展,“香如白兰。”随即将竹罐一抖,一片茶叶升在空中,挽出一道弧线,将口一张之际,飞进了杨丹心的口中,“味醇回甘只有在高山密林,日照短,云雾多,自然条件十分优越,茶树得云雾之滋润,无寒暑之侵袭,才能蕴成这样良好的品质。也只有在黄山桃花峰的云谷寺、松谷庵、吊桥庵、慈光阁及半寺的周围才有这样的茶树。在下没有猜错的话,这茶就是‘黄山毛峰’”

    “好好好手段好眼力”

    随着这声音的到来,杨丹心、柳青青和柳楚楚转身向声音来源方向去,这时只见又一僧人从大佛楼拍着手走了下来,“这般知音,如不能结缘,失之交臂,就是贫僧等的遗憾了少侠,贫僧在桃花洞前也准备了一壶好水,一罐好茶,还望少侠光临品尝鉴赏”

    “哈哈哈我小子今天走运了,没有想到这西行的路上还能品尝到极品名茶,实乃三生有幸”样子,杨丹心显得很是开心,刚才柳青青和柳楚楚都已经见识过他的手段,也想再杨丹心到底有多少家底,听杨丹心这么一说,她们相互了,也就没有提出异议,反而向投来目光的杨丹心点了点头,杨丹心随后坚定地道,“请请大师带路”

    ※※※※※※※※※※※※※※※※※※※※※※※※※※※※※※※※※※※※※※※※※※※※※※※※※※※※※※※※※※※※※※※※※

    原创首发《神箭遗恨》

    ,,,

第三百一十一章:景云寺 中

    '第五卷:坚定信念'第三百一十一章:景云寺(中)

    

    第三百一十一章:景云寺(中)

    随着杨丹心的一句话,那僧人也就没有客气,走在了最前面,杨丹心、柳青青和柳楚楚三人手牵着马匹跟在了后面,先前那一僧人也跟在了他们的身后。

    没有走出多久,就来到了桃花洞的山脚下,将马匹拴好之后,三人信步来到了半山腰的桃花洞石窟前的平坝之上,那里早有几张小方桌,小方桌的四边安放着四张小凳子,一就知道是一处休闲喝茶的好去处。

    “盖碗茶丝绸之路上居然有盖碗茶?”踏进平坝的那一刻,杨丹心已经感受到了这种奇怪,但却没有说出来。

    从小在四川生活了十几年的柳青青与柳楚楚早已熟悉“盖碗茶”,此时见,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