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北宋小官人的幸福生活 >

第122部分

北宋小官人的幸福生活-第122部分

小说: 北宋小官人的幸福生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苏锦还是第一次看戏,对脸上画的跟猴屁股一般,依依呀呀跟老太太裹脚布一样又臭又长的戏剧毫无好感,更何况台上出现的是两个老头儿,在那插科打诨说了半天,苏锦没感到一句是好笑的。

    其实苏锦对这个时代的戏剧部了解,宋朝的杂剧很有看头,各大州府的瓦舍勾栏中每天都有数百场的杂剧上演,很多科举不第郁郁不得志的文人学子们为了糊口生活,创作了大批的剧本和唱词,由于这些人大多是普通人家的学子,故而创作出来的东西也颇具平民气息,而且表现的形式也是以搞笑和插科打诨这样喜闻乐见的形式为主。

    仁宗一朝,杂剧已经登上了更高的舞台,不仅是百姓爱看,达官贵人喜庆节日重大典礼也逐渐喜欢请伶人前来演杂剧,热闹一番。

    这些杂剧也逐渐有了正式的规制,就像填词的词牌一样,渐渐形成了一套四段的段落;第一段为艳段,是正剧的引子;第二段和第三段是正杂剧,是一些故事演唱,滑稽说唱或舞蹈,第四段是杂扮,主要是些调笑的内容,是供看完之后开心一乐的。

    当然苏锦对这些都不感兴趣,唯一能让苏锦坚持下来的理由便是稍候有那李师师上场唱曲儿,从赵宗旦他们的口中,苏锦知道李师师是京城的名妓,又是柳永的相好;虽然和柳永还没见过面,见见他的红颜知己倒也无妨。

    可是这杂剧长而无趣,苏锦看着周围那些大小官吏笑的先仰后合,不由得诧异不已,人跟人还真的不一样,难道自己要把这些归咎于文化差异么?说起来可都是龙的传人,说文化差异,实在是说不过去啊。

    苏锦实在撑不住了,靠在椅背上迷迷糊糊的睡着了,不知道过了多久,苏锦被炸雷般的叫好声惊得弹了起来,茫然四顾间,只见台上一名青衣女子惊鸿一闪便没入了幕后,戏台上两侧的布幔也徐徐拉上,众人都兴高采烈的议论纷纷。

    苏锦忙拉着身边一名官员问道:“敢问这位大人,适才是怎么了?”

    那官员上下打量苏锦几眼道:“你没看么?汴梁金嗓子陈师师的技艺还不入你的法眼么?啧啧啧,那身段,那嗓音,身如柳枝舞春风,音似黄鹂鸣翠林。”

    那官员眯眼回味,兀自赞叹不已,一脸的陶醉摸样。

    苏锦张大嘴巴半天合不拢道:“适才表演的便是陈师师么?”

    那官员鄙夷的看了苏锦一眼道:“这位兄弟是在消遣爷们,陈师师上来便自报家门了,你不会没听到,再说了,除了她,谁能唱的这么好的曲牌儿。”

    苏锦懊恼的差点抽自己一个嘴巴子,怎么就睡着了呢,昨晚又没做什么坏事,不就抓着浣娘亲了会嘴儿,摸了会胸口的小白兔么?怎地身子便如此犯困,居然一觉睡过了头,错过了陈师师的出场。

    那官员看着苏锦脸上椅子背压出的红印子,睁大眼睛道:“你可莫要告诉我,你一直睡到现在。”

    苏锦羞愧的点头道:“是睡着了,该死。”

    那官员大翻白眼,看着苏锦的眼光便像看着一只破鞋,摇头咂嘴道:“暴殄天物,陈师师唱曲儿你都能睡着,本人可服了你了,告诉你,你不仅错过了好曲儿,还错过了好词呢,陈师师唱的这《鹊桥仙》曲儿可是王爷亲自谱曲的,那词儿可是一位新进才子所作,听说就在现场,你就后悔去你。”

    说完一副咂舌撇嘴,幸灾乐祸的摸样。苏锦本就懊恼,经他这般一渲染更是悔得肠子都青了。

第一八八章 示敌以弱() 
戏演了,曲子也唱了数首,西园里的节目便算是告一段落,赵宗旦一起身,众人跟着全部站起身来。

    赵宗旦大笑道:“诸位,今日这杂戏和小曲儿听得如何啊?”

    “余音绕梁,三日不知肉味矣。”

    “端的是仙音渺渺,至乐享受啊。”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多谢王爷让我等长了见识。”

    “……”

    众人七嘴八舌谀词如潮,赵宗旦微笑点头道:“那就好,还怕污了诸位的清听呢,今日戏也好,唱曲的陈大家的嗓音也是无与伦比,词儿更是巅峰之作,本王也甚是满意。”

    唐介凑趣的道:“最难得的是王爷的曲儿谱的好,娇而不媚、甜而不腻、五音轮转、游刃万方,乃是今日最为闪光之处。”

    众人纷纷附和赞扬,同时心中懊悔,这般一等一的奉承机会居然被人抢了先,实在是对自己不可原谅。

    赵宗旦缓缓朝后方行来,口中道:“戏谑之曲,贻笑诸位方家了,倒是这位作词的大才子,本王倒要替你等引见引见。”

    众人轰然叫好,脖子宛如逐日的葵花跟着赵宗旦的身形扭动,赵宗旦缓步来到苏锦面前,笑道:“诸位,这一位便是适才陈大家献唱,本王谱曲的《鹊桥仙》的作者苏锦苏公子,诸位想不到,才俊出少年,苏公子今年才十六,诸位大人家中有待字闺中的娇娇女,可莫要错过这个好机会,如此东床快婿可是难得呢。”

    滕王语意似假似真,又似玩笑,又似号召,惹得众人一阵哄笑议论。

    苏锦翻翻白眼,心道:这是来消遣老子呢,这帮乌龟王八蛋家里能生出什么好闺女,你若真是有意,那王妃倒也水灵,咋不送我做个暖床的丫头呢。

    适才坐在身旁指谪苏锦听曲睡觉的那名小官员嘴巴张的快要脱臼了,指着苏锦道:“原来,原来你便是那《鹊桥仙》的作者,难怪……难怪你觉得无趣睡觉了。”

    滕王讶异道:“哦?苏公子居然睡着了,看来是不满意本王的安排了,本王谱的曲看来也是入不得苏公子耳中了。”

    苏锦暗骂这官员当面揭自己老底,忙道:“王爷这可是冤枉在下了,在下只是眯着眼享受而已,这位大人可能以为我闭眼睡着了,王爷切莫当真。”

    那官员也反应过来,他也不想惹得王爷不高兴,大喜的日子,王爷发飙,众人定要怪罪他出言不慎了,故而虽明知苏锦撒谎,也只得帮他圆谎。

    众人倒有绝大多数人根本就不认识苏锦,纷纷探究这位苏公子是从哪里冒出来的,自然有好事者悄悄解释苏锦的出身,当听到苏锦乃是庐州一名小商贾之时,人群发出窃窃的笑声,显然是不屑于苏锦的出身,众人一致认为,王爷这是在做做礼贤下士的样子罢了,谁会跟一名商贾结交,哪怕是他的词作写的再好,也难登大雅之堂了。

    苏锦当然能听到这些议论,也能感受到众人轻视的目光,但这些对苏锦来说根本不值得关注;苏锦的全部感官都集中到两个人身上,其中一人矮小精悍,眼神恶毒,苏锦脑海里忽然一闪,从那双眼睛里,苏锦认出了他。

    此人便是那晚蒙面前来,欲制自己于死地的名叫小胡的小头目,那日若不是朱癞子手下的兄弟讲义气没有听他号令,否则,那晚自己定然无幸。

    此刻见他用手掩着口跟身边一名青衣黑须老者在悄悄的说着什么,那老者不住点头,眼睛却从未离开苏锦,在他身上上下左右逡巡,苏锦感觉到他眼神中的不善,细细回想,却是根本不认识此人。

    这一切尽入赵宗旦眼中,赵宗旦眼神中闪过一丝寒芒,随即伸手挽住苏锦的手臂道:“苏公子,本王只是和你开个玩笑而已,来来来,随本王去厅中用茶,本王还想请教诗词上的一些玩意呢。”

    苏锦不能再等了,自己必须要主动出击,小胡在此,那七爷定然在此,秦先生适才的敌意已经很明显了,这位滕王爷很显然在装傻,此刻不主动,万一这些人发难,自己立刻便陷入被动之中。

    “王爷,在下有一事如鲠在喉,想跟王爷禀报。”苏锦轻声道。

    “哦?什么事,但凡本王能办到,必为你排忧解难,说罢。”赵宗旦似乎稍微有些意外。

    “可否借一步说话,此处人多眼杂,说出去怕是会招惹不必要的麻烦。”

    “什么事还这般神神秘秘,也好,来我房叙话。”赵宗旦转身朝诸位拱手道:“诸位大人,本王今日起的早了,此刻头有些晕眩,且去内房歇息片刻,诸位可随秦先生和我府中管家随意逛逛,我府中倒也有几处景致值得一观,诸位先去瞅瞅,本王稍后便回。”

    “王爷身体要紧,请王爷自便。”众人纷纷拱手道。

    滕王笑呵呵转身,穿过小径圆门匆匆离去,苏锦赶紧保持距离跟着滕王去了,秦先生冲七爷和小胡一使眼色,那两人也假装闲聊,追着苏锦的背影而去。

    房内,苏锦毕恭毕敬的从怀中掏出朱癞子写的那张供词递上,赵宗旦单手接过,眯着眼睛看了起来。

    苏锦眼看他的脸色变得越来越阴沉,心里早就有心理准备,滕王也许知道了整件事的全过程,唯独这张供词,他一定不知情;自己没说,朱癞子当然更不会说。

    苏锦完全可以想象到赵宗旦此刻的心情,自己的手下居然敢留下这样的证据来,虽说这证词上只字未提他人,朱癞子大包大揽将自己带人报复闯错住宅,杀了主仆四人的事情全部揽在自己头上。

    就连跟苏锦起冲突的原因也没提半个字的盘子费之事,而是说自己去老蒋夫妇的点心店吃白食,引起纠纷,苏锦路过抱打不平这才结下的梁子。

    朱癞子写这个原因的时候,苏锦还跟他起过争执,但朱癞子执意不写因收取盘子费而起了纠纷,苏锦当时只是想拿住朱癞子的把柄而已,所以便没有坚持;没想到此举后来却是一大妙处,苏锦可以正大光明的装作不知道所谓的盘子费之事,将此事仅仅定性为简单的打抱不平而已。

    赵宗旦心中愤怒的无以复加,这个朱癞子,居然蠢到留下亲笔字据把柄,此事可大可小,一旦落到死咬不放的官员手中,在大刑之下难保朱癞子不会开口和盘托出,虽然自己的根须密集,扳倒自己也不是那么容易,但是和那个人比起来,自家还是力量太过单薄,仓促之间应对稍有不当,苦心经营数年的局面就可能毁于一旦。

    蛀蚁毁长堤,只鼠失斗粮,防微杜渐不留破绽才是目前应该采取的主要策略。

    “这是怎么回事?这个朱癞子是何许人也?居然敢杀人放火?这字具如何得来?”演戏演全套,滕王此刻也不得不揣着明白装糊涂,假装询问了。

    苏锦也很配合的将事情的来龙去脉说了个一清二楚,当然自己打抱不平的原因苏锦说的含含糊糊,只说路过店口,见朱癞子等人吃白食反倒殴打店主,气不过才命家仆出手相救,混没想到会带来如此恶劣的后果。

    赵宗旦负手踱了几步,转头问道:“然则苏公子将这张字据交予本王,是何用意呢?”

    苏锦直着嗓子道:“王爷明鉴,在下一介草民,浑然没想到凭空会惹上这么大的麻烦,在下只是秉承人道之心,救人于危难之中,却不料惹上的是这样穷凶极恶之人,四条人命因此而亡,若不是我宅中仆役拼死维护,又机缘巧合拿住这匪首,逼他写下字据,那夜定然不能幸免。”

    “但在下事后左思右想,在下此举实在是愚蠢,拿着这字据实际上便是给自己拿了一张催命符,那朱癞子定然会择机来取回这张字据,然则在下和家人定然无幸;想来想去,在应天府中,唯有王爷能替在下妥善解决此事,故而前来恳请王爷相助,王爷手眼通天,若得王爷相助,此事定然能得以平息;在下无所求,只求能安安生生的读过日子罢了。”

    赵宗旦微微侧头,思索片刻道:“此事倒也不难办,就凭此张供词,本王便可命人拿了那朱癞子解送官府问罪处斩便是;只是本王奇怪,你为何不凭此证据自行报官处理呢?官府一样可以帮你解除后患呢。”

    苏锦拱手道:“王爷勿怪在下对官府不敬,在下也曾动过这样的念头,可是据闻这朱癞子盘据南城,作恶岂止数年,实乃地头蛇一条,这么多年下来安然无事,想必门路颇多根深蒂固;在下深恐他在官府中亦有狐朋狗友,一旦我报官,风声走漏,派人拿他时人已走脱无踪,事后岂不更加招致报复,故而未敢报官。”

    赵宗旦微笑道:“你倒是考虑的精细,难得你如此信任本王,这件事便替你办了,解了你的心头之忧。”

    苏锦忙行礼道:“王爷大恩大德,在下没齿难忘,王爷以后但有差遣,只要力所能致,在下定赴汤蹈火。”

    赵宗旦呵呵笑道:“我能有什么找你办的,除非是请教诗词文章罢了。再说此事本王可不是为了你苏锦,我大宋明主在朝,天下清明,没想到在本王眼皮底下倒有蛇鼠作恶,不知道便罢了,若知道岂能袖手,你且安心听信,不出数日必有分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