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北宋小官人的幸福生活 >

第536部分

北宋小官人的幸福生活-第536部分

小说: 北宋小官人的幸福生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李元昊,所据地盘不足我宋十之其一,百姓人丁不足三百万,他拿什么跟我们消耗到了今日?他又有何底细能纠结十几万大军摆出一副挥军南下的姿态?”

    赵祯道:“是啊,朕也想问这些问题呢,若说前几年他们依靠存储之粮在边境与我大宋对峙,小规模的战役尚能应付,如今他们既然派出和议使者,却又挥军猛攻,让人费解。”

    苏锦道:“这个答案我和韩帅范帅商谈了许久,在两位大帅的启发下终于明白了其中的缘由,此战李元昊是孤注一掷,他的目的并不是要挥军南下吞并我大宋,虽然他很想,但是他却没那个能力;双方和议开启已久,西贼仗着西北占据优势想必开了许多狮子大开口的条件,而我大宋当然不能答应他们,故而李元昊只是想用一场大战的胜利逼得我们签订城下之盟约;这是临死前的疯狂,所谓强弩之末罢了;一旦渭州被拿下,朝廷必然会震惊,秦州便成了前沿战场,秦州若再被拿下,他们便可以绕后攻击鄜延环庆两路,整个西北屏障土崩瓦解,我大宋都城便暴露在他们的目光之下了。”

    众人恍然大悟,想想若渭州失守,根据发展的形势而言,苏锦所说的情况极有可能发生。

    “笑话,既说西贼已经是强弩之末,拿下渭州之后,他们岂有再战之力?一派胡言。”夏竦在西北呆过,跟西贼斗了几年,他可是内行,想骗他可不容易。

    苏锦笑道:“夏大人说的对,西贼若是拿下渭州之后,确实无再战之力,战事刚起之时,我便跟韩范两帅说过,即便是渭州失守,我也要用渭州守城的五万军民将他的十二万来犯之敌拼掉一半,让其无进犯之力;就算没有拼掉他多少兵马,按照西贼内部饥寒交迫的形势揣测,他们也必然无进击之力,所以实际上前面我所说的情形都不会出现。”

    众人大哗,这家伙是个变色龙么?刚才还说的形势危急,被夏竦一言破之便立刻改口,难道这货居然敢在皇上众臣面前胡言蛊惑不成?

    苏锦摆手道:“诸位静一静,听我说下去。”

    杜衍冷笑道:“苏大人是把我们当猴儿耍。”

    苏锦笑道:“岂敢,杜大人又不是猴儿,岂敢耍弄你;我要说的渭州如果失守,诸位心中会不会担心秦州被突破,并威胁京师的安全?诸位都是事后才知道夏军是强弩之末无再战之力,若渭州被一扫而下,诸位在不了解情况的情形之下会不会担心呢?一旦担心起来,西贼所提出的和议条件和京师的安全想比自

    完整章节请搜索〃〃阅读

第八一二章 大功之臣(三)() 
《 id=〃agecotet〃》

    (感谢三星显示器、苏茂才br /》

    “西北大捷,大振国威,捷报传来,举国欢庆;此战西北鄜延、环庆二路经略安抚缘边招讨使范仲淹、秦凤路经略安抚缘边招讨使韩琦,泾原路经略安抚缘边招讨代使、渭州知府苏锦,谋划得当,应对泰然,以西北有限军力物资,大败西贼十数万之众,歼敌六万余,令西贼铩羽而归,力保边陲安宁,功高劳苦,应予嘉奖。。。”

    黄培胜高亢的嗓音回荡在大殿之上,众臣屏息凝神垂首恭听。

    “朕今日特下旨意,嘉奖晋升三位首功之臣,擢升韩琦、范仲淹为枢密院副使之职,俸加两级,鉴于西北形势尚未完全明朗,宋夏和议未成,范仲淹仍保留原职值守,韩琦即日上任枢密副使之职;擢升渭州知府苏锦为泾原秦凤两路安抚缘边招讨使,加俸两级,知秦州;赏韩琦范仲淹苏锦钱十万,绢五十匹,另赐苏锦母诰命王夫人兴国寺开光玉佛一尊,嘉其慈善尊厚、教子有方,钦此!”

    众臣炸开了锅,这样的封赏简直太叫人震惊了,韩琦范仲淹擢升枢密院倒也罢了,早在年后不久,朝中便有此二人调回京城任要职之议,毕竟这两人才学人足以担当重任,在大宋也享有盛名;但苏锦的任命大大超出众人的意料之外,此人虽是今年的新科状元,但当初任命为渭州知府已经是皇上特旨开恩,并不合官制;而凭借西北一战,能坐稳渭州知府的位置已经是很了不起了,本以为最多加上什么大学士之类的虚衔,却没想到皇上一下子将其提拔至正使的位置上,而且连秦凤路也归于其辖下。

    这样的话,苏锦一跃成为西北四路的二号人物,范仲淹在西北的地位牢不可破,而苏锦则取代韩琦成为西北实权派,秦风泾原两路虽然位置相较于鄜延环庆两路稍微次要些,然而面积和人口均大的多多的多,众人嗔目结舌之中,隐隐感觉到一颗朝堂新星的冉冉升起;这样的升官速度简直堪比飞天之势,在在大宋前无古人,未来恐怕也是后无来者了。

    三人山呼万岁跪倒谢恩,苏锦觉得自己如在梦中,皇上一反以前的吝啬,这一回慷慨的过分了,以前自己办粮务,惩治扬州庐州两处的吏治,无损退辽使,所给的封赏均是皮毛之惠,没想到一到西北,顿时大开利市,一下子便坐上了秦凤泾原两路路使之职,连他自己也不敢相信了。

    众官中自然有人持不同意见,杜衍夏竦等人均心头不悦,不过西北之战彻底扭转颓势,举国上下朝廷内外均沉浸在一片祥和欢乐之中,这时候跳出来,便是跟自己找不自在;再者说来,西北这个烂摊子有多难管,夏竦心中比谁都明白,战事一停朝廷对西北的救济也必

    完整章节请搜索〃〃阅读

第八一三章 大功之臣(四)() 
“罢了,韩绛,你可去回复夏使,边界划分可以同意,退兵之谈便作罢,这是自家国内军政,犯不着拿上桌面谈判。”

    韩绛神sèyin郁,躬身答应。

    “你继续说下去,其他人不得插口,待韩绛说完一并公议。”赵祯不想看到吵吵闹闹的样子。

    “第二条便是,夏使提出削减初次要求的钱银粮食款项的赔偿,仅要求将数量恢复到神宗朝和议的水平,仍为岁赐绢十三万匹、五万两银和两万斤茶叶,至此遵循故老之制,永不更改。”

    “第三条便是,夏使祈求我大宋开放延边榷场互市,开放双边贸易,承诺大批输送青盐毛皮牛羊肉食跟我大宋换取稻米棉花等物,并祈求派工匠前往协助夏人铸房造车,效仿我大宋建造居所,学习我大宋礼仪之邦的言行举止。”

    韩绛一口气将剩下的两条都说了出来,最后道:“臣以为,这一回夏人却有诚意,这两条皆无过分之言,且态度谦恭,言辞有礼,皇上治国以仁,终于可以感化这些蛮夷之辈了。” 。。

    赵祯心情大畅,笑道:“李元昊这小子终于服软了,这三条提议倒还算是有诚意,众卿以为,这三条除了退兵之议按照范爱卿之意删除之外,都可应否?”

    群臣喜笑颜开,纷纷高声道贺道:“此和议指ri可成,我大宋终于平复了西贼之乱,恭喜皇上贺喜皇上啊。”

    赵祯笑眯眯的道:“都是诸位爱卿为国cāo劳之故,朕可不敢落了你们的功劳,朕很高兴,边界终于可以有长治久安之期,西北百万黎民百姓终于可以重归故土过安定的ri子,这是我大宋之喜,朝廷之喜啊。”

    一片热烈之中,赵祯瞥见晏殊、范仲淹、韩琦、富弼等人的脸sè均毫无欢喜之感,心头咯噔一下,这几个人一点没有高兴的样子,难道这么优惠的条件他们还不满意么?

    赵祯不能不搞清楚状况,他明白,这几个人都是自己可以依赖的人,自己虽为皇上,实际上于政事上的敏感往往尚不及他们几人,赵祯有自知之明,所以他有仁君之称,仁就仁在他能大度,他能礼贤,他能知错能改。

    “晏爱卿,你觉得此三条和议如何?”赵祯必须要他们表态,不然心里放心不下。

    晏殊表情严肃,摇头道:“皇上,老臣还没考虑清楚,臣只是建议暂且不要贸然答应。”

    大多数人都听明白了晏殊的意思,这是个左右逢源之人,以晏殊的聪明才智,怎么会对这上三条简单的和议条款反应迟钝,要皇上暂缓答应之意,便是保留意见的意思,只是不想公开反对罢了。

    赵祯想问范仲淹和韩琦,但一看这两人脸sè臭的很,不想在朝堂上煞风景,于是转而问一脸平静的苏锦,此子应该不会像韩范两人那般的瘦硬,但他的态度又多多少少代表西北三位大员的态度。

    “苏锦,你说说对这三条的看法。”赵祯笑眯眯的看着苏锦。

    苏锦指着鼻子问道:“我么?”

    群臣哄笑,赵祯也笑了:“你在走神么?急着要回家报喜是么?”

    苏锦笑道:“皇上取笑了,皇上干嘛不问范帅韩帅的意见?”

    赵祯觉得好笑,歪头道:“朕一个个的问,先问你。”

    苏锦道:“我不想说。”

    赵祯愕然道:“为什么不想说。”

    苏锦道:“因为……我怕我会得罪人。”

    赵祯道:“说,朕叫你说。”

    苏锦吸了口气,脸上笑容敛去,正sè道:“请皇上先恕臣不敬之罪。”

    赵祯微笑道:“叫你说个看法偏偏这么多花样,恕你便是,但不得信口开河。”

    苏锦拱手答谢,扫视了一下其刷刷看过来的目光,最后留在韩绛身上,忽然伸手指着韩绛骂道:“你他娘的当得什么谈判主使?你还有没有脑子?这等明显的卖国条款你居然也敢在朝堂上提出来,你的书读到狗身上去了?蠢材一个,亏你还是今科榜眼,与你同榜我都觉得丢人!”

    文武百官全部石化,眼珠子在地上乱蹦,苏锦一开口便想泼妇一样开始骂街,而且当着皇上,当着众官之面便辱骂韩绛,韩绛大小也是个五品官员,如今又是皇上面前的红人,经杜衍所荐充任于夏人谈判使者之职,加之他老子韩亿的曾为两朝老臣,谁都要给他几分面子,苏锦竟然如此辱骂他,这也太离谱了吧。

    韩绛脑子里一片迷糊,苏锦怎么就突然对着自己出言大骂,自己跟苏锦又没什么过节,此番谈判也算是尽心竭力,三条条款也博得皇上赞许,怎么就触动了这个苏锦的逆鳞了?

    韩绛本就对苏锦不满,此刻受辱自然不肯,反应过来之后立刻反击道:“苏大人,主意你的言辞,这可是朝堂之上,你像个市井小人一般的骂街,传出去让人看了咱们大宋朝廷的笑话,本人不想跟你理论;皇上,臣请求让苏大人说出辱骂我的缘由,臣家世清白忠孝传家,此番无端受人攻讦,臣请求给我个公道。”

    赵祯后悔不跌,怎么就忘了苏锦本来就不是个省油的灯,自己还以为他当了官,在西北历经数月艰难会沉稳许多,没想到还是那副德行,这回更过了,居然辱骂起同僚来了,此风绝不可长。

    “苏锦,你太放肆了。”赵祯怒道。

    “苏锦,你把皇上和众臣放在眼里么?这可是朝堂之上,你也不是当ri的商贾小民了,请你自重。”杜衍不失时机的附和。

    夏竦虽不说话,但满肚子的幸灾乐祸,这是他喜闻乐见的情形,苏锦这个愣头青,这回犯了众怒了。

    苏锦冷笑道:“可笑,骂还是轻的,西北数万将士血洒疆场,换来的胜利果实便被这些无知之人随意挥霍,我骂你韩绛是觉得你还值得骂,我若不骂你,西北数万英灵怕是要天天缠着你要说法了。”

    “苏锦,你若再胡言乱语,朕可不容你了。”赵祯气的脸sè发白,这小子太不省心了。

    苏锦平复了一下情绪,拱手道:“皇上,臣请辞官归隐,臣不干了。”

    赵祯气的发抖,怒道:“你以为出入朝堂如同儿戏不成?有话你就好好说,犯不着辱骂同僚失了风度,你现在可是西北大员,这般冲动成的什么大器?你太让朕失望了。”

    晏殊赶紧喝止苏锦道:“苏锦快向皇上认错,你这脾气怎地还是不改?有话不知好好说么?”

    苏锦道:“皇上,我当然要说出骂他的理由,如果您觉得我该道歉,那我便道歉。”

    赵祯拍着扶手道:“那你还不快说?”

    苏锦伸手将头上的璞头官帽取下,又脱去官服搭在手臂上,一副准备辞官归隐的样子,赵祯憋着气看着他一番做作,强忍怒气没再出声。

    “皇上,诸位大人,我想请问在座各位,我大宋和西贼之间的战事因何而起?”

    有人道:“那还用问?自然是西贼判国自立,然后我大军征讨之。”

    苏锦冷笑道:“难为还有人记得此事,夏人本是我大宋属地,当初征讨他们便是因为叛宋自立之事,其实我大宋早已失去对夏人的控制,当初讨伐之便是因为面子上过不去,怕其他属国效仿之,我说的对不对?”

    众人默不作声,赵祯自然知道苏锦说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