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武侠修真电子书 > 从良种田纪事 >

第198部分

从良种田纪事-第198部分

小说: 从良种田纪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清露语塞。

    “再说,有些事儿我和你说不清楚。”秦怀恩也有点委屈。

    清露动不动就会说什么“环境保护”啥的,这个名词,秦怀恩到现在也没听懂,更想不明白,明明山上的飞禽走兽每种都是成千上万只地一起繁衍,他们这些猎手几十上百人地狩猎,这样悬殊的,就打他们天天出猎,那野兽也是会越打越多的,清露为什么总担心动物会打没了?!

    清露挺会算账的啊,怎么一到这上头就算不明白了呢?况且,猎物就是那么好打的吗?回回不空手的好猎手,整个村子里也没多少个!

    还有自家山头上的那些树,树其实是和人一样,也有生老病死,不同的就是年限罢了。有些树你不砍,它自己也会枯死的,还会影响小树的生长,好好的木材,为啥非得等到枯了再砍,只能当烧柴?!

    就是现在,他们家山上的枯树都砍不过来,留着就是白白地浪费地方儿。

    如果不砍树的话,又哪儿来的地方建房子开路?他们家这么多的木料,还不是当初盖房子铺路时砍出来的,等回头收拾那么大个南山,木材就更多了。

    这些道理在秦怀恩的心里装得满满的,但他不会说,他想了,最好的办法还是带清露去等到清露就什么都明白了。

    里正根本就听不懂这两个人这些乱七八糟的口头官司,他和秦怀恩一样,几代人都生活在一望无际的原始森林里,根本不懂得环保为何物,只知道树木和动物啥的,比人多太多了,最最需要保护的就是人了,哪怕想方设法地保护,人活下去也不容易。

    里正索性告辞。

    而大岭村的村长,远比他们想像的更为明智,这天傍晚里正又来了山上,开头就是一句话,“从今往后没有小岭村了,大岭村村长听说爷买了南山,立刻去找了镇长,将大岭村和小岭村合并为一个村子,公文都下来了。”

    “新的村子设一个里正,就是我,一个村长就是大岭村原来的那个村长,往后咱们得叫双岭村了!”里正脸上笑意怎么都止不住,不管怎么说,他这是又升官了啊,手中的权力越来越大,得到的好处越来越多,他又怎么可能不开心呢?!

    其实在百姓们的口中,还是叫大岭村和小岭村的,“双岭村”只出现在行政区划上,不过,就这一个行政区划就了不得了,它意味着秦怀恩和清露身上的责任更重了!

    但清露乎,“行啊,怎么都好,只要里正喜欢,怎么安排我都没问题。”她现在可是正是缺人的时候。

    “那……山上这次建房子……”里正的脸也有点红了,他都觉得自己的要求太多了些。

    清露倒是很理解,新官儿上任嘛,总要做出点成绩来村民们服气才行,于是很大度地告诉里正,“将给南山圈围墙和盖学校的事儿,全都交给大岭村好了,”顿了顿,“咱村儿的人不会有啥想法吧?”不管怎么说,感情还是有深浅的,关系也是有远近的。

    里正说,“不能,太太就放心吧!咱村现在富裕,前阵子又添了不少人口,过阵子添的就更多了,现在家家都在忙着盖房子。”

    今年春天扎堆儿成亲,到了冬天不就是得生孩子嘛,还有那些外来落户的,也以青壮年为主,人口繁衍是必然的,远的不说,就说里正家里,因为两个孙子都成了亲,现在就正忙着盖房子呢,而且现在里正家日子过得好了,还想把院子大门啥的,统统修一修。

    里正笑呵呵地解释,“不是还有山上的巡山队和手工作坊嘛,不管男人女人,那是见天儿地有进项啊,自打进了腊月,咱村就连去压炭渣的人都没有了。”

    秦怀恩说,“巡山队得扩大,至少得有原来的三倍人才够用,招到原来的五倍,也能安排得开,正好和咱村大岭村的那些原来的狩猎队员们都说一说。”刚招上来的孩子们还不顶用,南山的范围很大,近期又要动工修围墙了,得保证工匠们的安全。

    “行啊!”里正很痛快地应下了,“两个村子的壮劳力怎么也能凑出这些人来了。”村子大了就是好啊,只要是山上的事儿,他头拱地也得办好。

    清露皱了皱眉,“巡山队不给粮食,给银子行不行?”巡山队一下子扩招这么多的人,是她以往没想到的。

    里正再次爽快地应下,“咱们村的人不缺粮食,大岭村的人还没招,只要提前说好,两个村儿又是一样的,我估摸着不妨事,想要粮食的,他们去盖房子修围墙好了。”

    清露见里正这般上道,马上又给出了优惠,“既然大岭村和咱们算一个村了,那该给他们的,我也会给。村中石板路要修,他们村的祠堂和晒场也会修,还是老规矩,我出的料,村里出人工,修好后,我请全村人吃酒!”小岭村的祠堂和晒场,今年清露也是要出银子统统修一遍的,这是她给全村人的福利。

    “好!好!好!我这就打发人去大岭村去说!”里正笑得嘴都合不拢了,他的政绩啊,他的富饶的大村子啊,想想就意气风发得很!

423。第423章 你就是咱们家的规矩() 
清露正离开的背影,也咧着嘴儿笑,秦怀恩凑上来问,“怎么样,这下子放心了吧?不用再担心工匠们没地方儿住了!”

    这次的工程量实在太大,他们估算着,得需要两千人左右,又说好了只用外村的人,那么就算是用秦怀恩打地铺的法子,再把家里外院的厢房全都空出来,也依然是不够用的。

    大岭村的人就有这点好处,无论是筑南山的围墙,还是盖大岭村的学校,都不需要他们包吃住,只要把活儿包出去就行了,这一下子就省去了一千多人的麻烦,实在是划算得很呐!

    “这你也了?”清露惊讶地瞪大了眼睛,“我还以为我装得挺好呢!”略略一顿,“不对,不对,你等等,我想想……”伸出一根葱白的玉指,点了点秦怀恩的下巴,“你应该是早就算计到了,恐怕你去帮大岭村狩猎时,就有这个打算了!”

    “没!”秦怀恩摇头否定,“那时候我还不知道你折腾得这么大,我就是觉得也不能总让你一个人抛媚眼儿啊,既然打哪里的猎物都是赚银子,南山的猎物好打,我为什么不去呢?和临近村落搞好关系总归是有用的吧?没想到还真用上了!”这也是他从清露身上学会的一招,随着他运用得越发纯熟,得到的好处也越来越大,现在是安家立宅,后来就是破土开疆了。

    “不错,不错!”清露听得连连点头,又想起一件事儿来,“那这住的地方也挺紧张的,”带着些怯怯怀恩,“我想把咱家的下人和程一针都挪到内院来住,这……这是不是不太合规矩啊!”

    清露倒是对秦怀恩严防死守得很到位了,可现在,她要把这么多的外男都弄进内院,这个话,她自己说起来,都感到挺过份的,随时准备着秦怀恩发飙。

    秦怀恩却笑着摇了摇头说,“在咱们家,你说的话,就是规矩!”清露已对他展现出了太多的爱,他怎么可能不回报以足够的信任呢?!程一针算啥?曲少东家又算个啥?!

    “大郎!”清露飞身跳到了秦怀恩的怀里,“你真是太帅了!”心胸宽广的男人很帅,宠清露爱清露信任清露的男人更帅,而昂扬自信的男人,在清露的眼中是最帅的!

    这些,秦怀恩现在已全部具备了!

    清露撒娇结束后,就回了屋子,“我得算算帐了,别到时候工钱不够了,那就麻烦了。”他们家的工程是连番扩大啊!

    秦怀恩不紧不慢地说,“银子花不了多少,你食就成了。”一副成竹在胸的样子。

    家里的材料已经预备得很足,就算清露多了几项临时起意的事,木料和青砖也是用不了的,顶多是再添加些给大岭村铺路的大青石和砌墙压晒场用的糯米,其实最费的是铺车马道和砌墙用的碎石,可偏偏因石岭村贫困,碎石是唯一用粮食付账的建筑材料。

    秦怀恩一样样地娓娓道来人很难想到他几乎不管家,不,他其实是管的,只不过管的方法和清露不太一样。

    总之,清露觉得秦怀恩就像个“万事通”,只要是她想要的资料,秦怀恩全都能随口说出来,比她在现代用的度娘都好使,他们两人的这种相处模式,应该叫做“互补”吧!

    清露听后,埋头一通苦算,很快得出结论,“够是够的,不过,盖完了房子,咱们家就没粮食可卖了,派人去和孙东家说一下吧!”她还想今年之内用完存粮呢,没想到才用了九个来月,她就给用完了,哎哎,说实话,她这样大手大脚的女人,也就秦怀恩能受得了。

    当天晚上清露就发表了一条让了啼笑皆非的新“家规”,“从今天开始,咱家多吃米吧,省粮食!”

    新来的两家下人全都愕然了——这叫什么话?

    樱子天真可爱,直接问出了口,“太太,米不是粮食吗?”

    樱子是真的不懂,在她原本的生活条件下,昂贵的米,通常被视为补品,她头一次吃白米,就是在山上。

    就是到了这里,樱子也见过不止一次,那些前来投奔的孩子们,一边喝着白米粥,一边激动得掉眼泪,绝大多数孩子,听她说在这里经常能吃上白米后,就再也舍不得走了。

    清露脸上一红,她竟然在孩子们面前,犯了个常识性错误,难道是乡下的日子过久了?不仅生根发芽,还连思维方式都改变了?

    清露正在暗暗吐槽,刘秀芬已给她解了围,“太太的意思是啊,少吃高粱,留着卖。”又转头问,“那精面也得少吃一些吧?”

    清露连连点头,“秀芬你说得太对了!”

    清露有些很奇怪的“家规”,比如家里人必须喝泉水吃细面,若是****面的话,就得掺些粗面,也不用多,有一成就够了,还隔三差五地吃顿粗粮,说什么健康营养的,家里人都听不懂,反正也不是什么大事儿,就都由着她了。

    清露又问,“那咱家粳米够吃吗?”

    管家的刘秀芬想了想,“够吃到后年秋天的,现在来的孩子越来越多,若是一直吃一样的饭,估计明年秋天能吃完。”

    孩子们过了十天的隔离期并签了卖身契后,就开始和家里人一道吃饭了,但因为人多,他们是不来内院的,在外院和那些药童伙计一道吃,不过,吃的东西和家里人大致是一样的。

    清露听了,冲秦怀恩温柔一笑。

    去年秋天明知道今年是灾年的秦怀恩,首先做的事儿就是找到程一针买了大批的粳米,在他的心里,清露的吃食比什么都,结果就买多了。

    最可恶的是,麦子和高粱价格都涨成了这样了,远途且贵的粳米,一直价格没变,这事儿程一针只要提起来,就是好一通的嘲笑。

    清露却不这么想,他们家有山洞,米存个三年五载的也不会坏掉,就算坏了又怎么样?她不心疼银子,她是秦怀恩在时候都将她放在第一位的心意。

424。第424章 迟来的感谢() 
在饭后议事时,栓子爹不同意搬到内院来住,“爷,太太,咱家外院不能连一个自家人都不留,新来的孩子不顶事儿,工匠人多手杂,就打有药童和伙计们帮忙照应,我这心里也犯嘀咕,若是怕地方不够住,我同工匠们一样打地铺也挺好的!”说得是实心实意。请大家!更新最快的

    秦怀恩和清露很感动,有这样忠心耿耿的下人,实在是一笔财富,栓子和他的两个妹夫则表示,愿意替自己的爹住到外院。

    清露想了想,做了决定,“那齐伯和齐婶就不搬了,等工匠到齐了,没地方住再说!”

    工匠来的数量远远超过了清露的预期,结果就连春妮和春兰夫妇都又搬回了外院。

    清露有点儿迷惑,“为啥来的人这么少?是不是咱们给的工钱太少了,里正没说清楚?”

    表面上露这次给的工钱是很低的,但若是算上用高粱付账,就不低了。

    随着天气转暖,运输方便,高粱米和粗面又出现在了粮铺子里,当然价格也又上涨了,清露的高粱结算价格,始终保持比粗面便宜一半儿,这中间的差价自然也扩大了。

    再加上好得不得了的伙食,清露给的工钱就是很高的了。

    秦怀恩解释道,“我问过了,石岭村周围的几个村子没一个人来,就是咱们县的村子来的人也很少,八成是路太远,没听说消息,来的都是巨山县下属的村民。”也就是说,小岭村周边的本县农民都有了活干,临近的村子都是属于巨山县的。

    “原来如此!”清露笑了,“这是好事儿啊!”她不仅放心了,还觉得很自豪,她终于做到了,在灾难来临时,在不影响自己利益的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