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明末之秽土转生 >

第27部分

明末之秽土转生-第27部分

小说: 明末之秽土转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来,乱象已经在齐鲁大地上酝酿。

    想必这种局面,也是徐鸿儒等人愿意看到的。只要乱民饥民一多,他招收起信徒来,就会变得容易很多。

    作为一个穿越者,他或许不会精确地知道万历四十三年和四十四年的接连天灾,但经常出现在网络上的小冰河之说,他很有可能是知道的。

    要不然也不会激起十几年后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那么,徐鸿儒很可能已经准备好了预案。他或许已经准备了粮食,等待着饥民们风起云涌般出现在齐鲁大地上。

    到时候,他的力量将会迅速得到加强。

    而康宁,目前看来没有这样的机会,除非他和徐鸿儒一样,有能力调集大量粮食,然后用充满神秘主义色彩的宗教把他们聚集在一起。

    就在他思考的时候,另一行人出现在了康宁的视野里。对方显然也注意到了周围的饥民,很快坐在轿子里的那位老爷,就走上前去开始查看。

    “那人是谁?”康宁有些疑惑不解的问道,“如此年轻有为气度不凡之人,倒是少见的很。”

    谈以训听到他这么说,立刻想那个方向眺望过去。

    “那人……那人好像就是柴知府。”

    “你确定?”康宁疑惑的问道,“柴知府上任应该是从京城来,也就是从西边过来,和我们这一群北上的,好像没有共同的路径可走吧。”

    谈以训也觉得拿不准,于是从怀里掏出石子明的书信来,找了一圈才翻出一张画像,继而才确切地说道:“虽然远了些,但是愚兄看得分明,就是柴知府。”

    “哦,那我们上前打个招呼吧。”

    谈以训点头表示同意,但是他很快就感到自己的心跳在加速。

    终于就要见到自己将要效命的东主了,也不知道这位年少有为的知府老爷么会不会赏识自己。

    康宁却没有注意到谈以训的表情变化。他来到明朝末年之后,本以为会像其他前辈那样,一级级的向上攀升,或者做一个割据军阀,慢慢地种田打造自己的军事帝国。

    但现在的形势却告诉他,以往那些前辈们的经验现在恐怕用不上了。而他所接触的官员,竟然在短短一个月之内,已经升到了知府级别。

    这意味着他的影响力,已经可能覆盖一个青州府。

    “柴大人。”康宁走上前去,躬身施礼,“在下康宁康安世,祖籍歙’县,移居于此,久闻柴大人年轻有为,特来拜见。”

    柴寅宾先是微微有些错愕。他眼下还在上任途中,并未到办理交接手续,青州府城都还没有进过,怎么会有人认识自己呢?

    但是当他的目光向后看去的时候,答案就已经出现在了自己跌脑海之中。

    他记得临行之前,老师石子明曾向他提及一人,说是为他准备的幕僚,也是未来需要笼络的人才之一。只是此人没有什么功名,所以先让他到自己账下历练一番。

    石子明给了柴寅宾一份画像,虽然上面的男子一看就是经过精心雕琢的,很可能与实际人物相差很大,但画匠显然造诣很深,容貌虽然美化了不少,但是这份气质却是十分相近。

    是而他一眼就认出了谈以训,当下也就知道康宁是怎么认识自己的了。

    “你是仲木贤弟的朋友吧。”

    “正是。”康宁继续拱手答道。

    这个时候,谈以训也已经走到跟前。他和柴寅宾互相介绍一番,又说了石子明先生交代的事情之后,正式确定了东主与幕僚的关系。

    接下来他们谈论的话题,就和眼前的饥民有关系了。

    “大人自京城而来,怎么会与我们在此处相遇?”

    听到谈以训的问话,柴寅宾很快就给出了回答:“想来你还不知道吧,朝廷收到蒙阴奏报,县内有饥民相聚为盗,竖旗称王,杀死官兵。”

    “啊!”“啊!”

    两声惊讶的错愕声相继传来。

    谈以训是没有想到,竟然已经有人扯起了造反的大旗,公然对抗官府。想不到山东地区的旱灾,已经引发了如此严重的后果。

    康宁则是没有想到,就发生在自家眼皮子下面的造反事件,自己竟然毫不清楚。

    “已经到了如此严重的地步吗?”康宁喃喃自语着,忽然想起一事,瞳孔骤然间放大,“不好。张知州有可能被王之钥弹劾,很可能丢官去职。新任知州如果迟迟不来的话,那沂州附近的盗匪,恐怕也有啸聚山林,揭竿而起的可能。”

    他并不知道,万历四十三年的这场大旱灾,在时任山东巡抚兼右佥都御史钱士完看来,最严重的受灾地区,就是沂州地界。

    柴寅宾听到这番话,立刻也呆住了。他当然不知道沂州知州即将被人弹劾的事情。如果此事属实,那么,沂州盗匪趁虚而起几乎成为定局。

    “安……安世贤弟对吧。”

    柴寅宾刚才还真没有把康宁放到心上,一个毛头小伙子而已。但是听他说起官场中事,竟然比自己还要了解,却又不能不重视一二,但是猛然间却忘记了康宁刚才自我介绍时说起过的表字。

    但是他必须向康宁核实这一问题,所以只好断断续续的开口。

    至于为什么非要知道,乃是因为他的官帽政绩,都有可能核磁室息息相关。

    沂州虽然隶属于兖州府,但是距离兖‘州还远着呢,反而是距离青州府辖下的莒州非常之近。如果出现叛乱,盗匪很可能会波及到他柴寅宾的治下。

    “贤弟不敢当。”康宁必须表现出和自己这个年龄相符的棱角分明,否则必然对不起刚刚得到的锦衣卫身份。虽然连个腰牌都没给,不过自己毕竟是个特殊部门的成员,没有也就算了。除了自己是间接受到同行改革影响的小人物这一现实,让他颇为不爽之外,其他的时候,他都还是拿自己当作锦衣卫的严格标准来要求自己的。

    康宁瞥了一眼尴尬的柴寅宾,而后才继续说道:“只是此事却是属实。仲木兄长可以作证的。张知州治下无方,导致匪徒潜入城中纵火劫狱。不但城中居民损失惨重,而且导致多名重犯成功越狱。正好山东按察司副使王之钥暗访到沂州,得知此事之后,王按察当即勃然大怒。此人性情刚毅,必然上书弹劾。张知州在位之日,已不多矣。”

    谈以训道:“难不成我等还要保他这个治下无方的知州,防止盗匪造反不成?”

    “哪有这般道理。”康宁和柴寅宾都笑了,“留着他2只可能激起更大的民变。抵御盗匪,他要是知道有盗匪活动,城中岂能毫无防备。事实上呢?不但贼人入城如入无人之境,就连大牢都被人劫了。可见此人就是个平庸之辈。”

    “说的对!”柴寅宾在一旁赞道,“不知安世贤弟有何高见?”

    康宁答:“今有原大同总兵杨肇基,去职回乡,于家中无事,不如让他临时担任沂州守备。”

    “什么?”谈以训大惊失色,“让一个总兵担任一个州的守备,这……朝廷哪有这样用人的?”

    “好主意!”柴寅宾却不顾谈以训的意见,直接大加赞赏起来,“想来杨总兵不用一刀一枪,仅仅用总兵二字,就可以让沂州的盗匪们掂量掂量再行动了。”

    康宁抚掌大笑:“正是这般道理。”

    两人相谈愈发投机,很快就又说到了眼前的流民身上。

    “愚兄刚才问过他们了。”柴寅宾对康宁大生好感,就连自称都变了,“他们说,本地从正月以来,就不曾下过雨雪。庄稼的长势非常糟糕。肥沃之土都见不到多少青苗,中等以下的土地,如果灌溉不及时的话,恐怕要绝收了。”

    康宁看了一眼那群灾民,见他们普遍面有菜色,有的甚至面无人色,于是对柴寅宾说道:“青‘州之青,没有青在田中麦苗上,而是青在了饥民的脸上啊。”

    柴寅宾闻言也只能叹息:“湖广的黄州恐怕已经黄了,只是我青‘州什么时候能青啊?”

    康宁与他相视无言,饥民们有人还在怀念过去的好日子,不由得啜泣起来。

    但眼泪不能用来浇灌土地,齐鲁大地上的干旱依旧在持续,并在此后的日子里,更加迅猛的吞噬更广阔的地区。

第三十七章 借你烧饼脑袋一用

    “我们还是走吧。”听到他们的**声,康宁掏出一点碎银子给他们分了,“真正能帮助他们的地方不在乡野之间,而在朝堂之上。”

    他这话是对柴寅宾说的。柴寅宾自然知道,只有自己尽快上任,才能着手制定各种条例,帮助他们撑过这场大旱灾。

    于是,一行人踏上前往青州的道路。康宁在执行自己的计划之前,还有一个更小的计划要做。只是这个小计划成功的难度偏大,但是如果成功的话,他可以绕开王森,直接打入徐鸿儒集团。

    这样,就比原先的计划要好多了,毕竟自己的目标并不是王森。

    自从遇到柴寅宾之后,他就愈发觉得应该尝试一下这个小计划。因为柴寅宾出现在自己眼前之后,这个小计划的难度已经降低了不少。

    柴寅宾在这一路上都在和康宁讨论时事,并不曾注意到康宁的心思已经扩展到更远的地方去。

    他对康宁的欣赏,让他有心考校一番康宁的见识。所以一开始的时候,他只是有意无意的陈述一些官场上常见的问题,等待着康宁的观点忍不住跑出来。

    可是康宁却并没有急着表态,他一直在费县的世外桃源之中读书,虽然当世大儒的论述都被搜集并送到了她那里,但是谈论到时事的时候,他的观点必须具有本地土著的特色。如果带有过于浓厚的穿越这味道,很可能就会引起柴寅宾甚至台北后的石子明的注意。

    柴寅宾不算什么,关键是他背后的石子明,那可是自己的同行啊。

    又是在这种“同行是冤家”的指导思想下,康宁继续隐藏着自己的身份,不过他也不能用过于平淡的话来回应柴寅宾,以免让刚得到的赏识,就此不复存在。

    这样一来,他就不能不费上一些时间去思考,于是柴寅宾就看到了一开始沉默不语的康宁。

    好在康宁的表现最终也没让柴寅宾失望,虽然没有超越这个时代的束缚,但却是这个时代最为前卫,甚至有些博人眼球的李贽的观点。

    他还记得王之钥曾经怀疑过自己是李贽的弟子。而李贽的某些观点,的确切中了当时的弊端,且在当时影响非常之大。

    如此,倒不如以后继续走这条路,毕竟在这个时空,抱有类似政治观念的人多如牛毛,就算石子明明知道其中有位同行,一时半会儿也找不出来。

    柴寅宾对于康宁的各种回答都是十分满意的,毕竟他的老师石子明先生对李贽也是十分推崇的,这也顺理成章的影响到了他的观点。

    两人的讨论直到进入沂水城也没有结束。最终还是谈以训看不下去了,才打断了他们。

    “两位,且容下了马车,再继续讨论吧。”

    一行人住进了驿馆之后,柴寅宾很快又找到了康宁,准备秉烛夜谈。

    “安世贤弟,你也同意不言理财者,决不能平治天下?”

    “当然。”康宁知道这是李贽的重要主张之一,当然要予以坚定支持,笑道,“腐儒空谈不言利,其实,早就已经把‘利’字,牢牢地锁在了自家的箱笼之中。”

    “哈哈……”柴寅宾笑着坐下,继续道,“子明先生曾说,提倡言利着,如果不知道为何言利,如何言利,那也是跟坐而论道的空谈者没啥区别,充其量,五十步笑百步耳。”

    康宁一听这话,不由好奇道:“子明先生的意思,言利是要为何言利?又该如何言利?”

    “言利嘛,自然应该是为国牟利,为民谋利。”

    康宁是看惯了穿越小说的人,这样的观点,还不能让他感到惊讶。但是接下来柴寅宾的话,直接把他吓倒了。

    “至于如何言利嘛,我看,北宋介甫相公的种种举措,都可略作改动,推行天下。”

    “啊!”康宁惊讶出声。介甫相公,那不是王安石吗?

    他可是一个极具历史争议的人物。后世有学者认为他是北宋灭亡的罪魁祸首,而列宁却给他送上了“十一世纪最伟大改革者”的殊荣。

    他的种种改革举措,在当时受到了以司马光为首的旧党人士的猛烈反击。但是旧党上台之后,相互内斗不断,就连大文豪苏轼都不能幸免。元佑党争也算是奏响了北宋党争的第一章。至于序曲,当然是在他们攻击王安石的时候就已经奏响了。

    党争的乐章就是王朝的丧钟,东汉如此,盛唐如此,北宋难道能够幸免吗?当然不能!既然北宋不能,难道明朝就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