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阿含解脱道次第600十480问答合订本 >

第17部分

阿含解脱道次第600十480问答合订本-第17部分

小说: 阿含解脱道次第600十480问答合订本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256、每次的闻思修,你是否有昨是今非与脱胎换骨的感觉呢?(68页)
答:真正的修行,是随时回来反观照见,让我们的知见从原来的框框里,不断地跳脱,不断的升华,让我们的知见,让我们的视野,超脱过去的习惯框框,逐渐来到跟解脱者,佛陀相同的胸襟、视野,相同的世界。所以,修行不是去跟别人比,而是跟自己比,看自己有没有不断的成长与进步。修行就是如实听闻之后,回来反观自己,能否看到每一次的闻、思、修、让自己有不断的脱胎换骨,看到昨是今非?如果闻思一段时间,还没有看到过去的知见不正确,没有脱胎换骨的感觉,表示你很多方面还是停留在过去的知见里面,这就需要检讨。
257、怎么理解“要以佛法来研究佛法”这句话?(69页)
答:要以佛法来研究佛法,这是印顺长老的一句话。因为佛法讲的就是无常,要以无常的法印来看待佛教与佛法的流传与演变。当你能够站在这样的立场,当你有一天体悟到原始佛法、法味的珍贵,这时也能够以无限的胸襟,来包容一切的宗派、宗教。大家能够以佛法来研究佛法,了悟整个世间的常态,就是无常与变异、演变。那么佛法当一讲出来就落入文字相,就没办法不受世间的影响,因此经典有经典的好处,但是也有一定的弊病,都是没有办法避免的,因为世间就是这样无常变异啊!
258、什么是六根触灭?(70页)
答:“六根触灭”并非六根不去触,而是遇到可意境,不攀缘、不黏着,不起贪爱。遇到不可意境,不畏、不恶、不拒、不瞋。这都是修行的境界,真正的境界、真正的功夫,都是在这里考验,也就是能够以平等心、舍心,去面对一切境界。

第二十三章    出入息念

三五五、什么是出入息念?目的是什么?
答:出入息念叫安那般那,也叫观呼吸。观呼吸就是观察吸气与呼气的过程及变化。观呼吸的目的是将散乱的心收摄下来,让心澄静下来,以便对身心内外、宇宙人生的实相如实深观。
三五六、修出入息念应具备什么条件?
答:1。持戒;2。少欲、少事、少务,放下攀缘;3。饮食适量;4。晚上六点到十点,早上二点到六点;5。找个安静的地方,到山林中最好。
三五七、佛陀坐禅时候怎样修行?
答:佛陀闭关专修,主要是用“安那般那念”法,一切学人都可用出入息念。
三五八、用出入息念坐禅有何优点?
答:可深(入深定)、可浅(摄心),可窄(专注一点),可广(扩大到面),可止(专修定力),可观(观三法印)。
三五九、佛陀与树有什么特殊因缘?
答:佛在树下出生;树下悟道;在树下说法;在树下涅槃。
三六O、观呼吸的修法有次第吗?
答:1。深呼吸,摄心念,排浊气;2。数呼吸,摄心念;3。随呼吸(跟走),意念随气息从鼻头到腹部上下流走;4。客观的观察,不干扰气息。
三六一、出入息念与四念处是怎样的关系?
答:要修好四念处,一定要有出入息念的搭配;换言之,出入息念修好了,四念处就能应用得很好,二者不可分离。
三六二、修出入息的先决条件是什么?
答:1。要有正知正见的法义闻思基础。2。了解出入息念的十六胜行。3。了解四念处的内容。
三六三、修出入息有何成果?
答:可修止、可修观,也可以止观双运,达到断结、证果。
三六四、观呼吸有什么方便之处?
答:呼吸是身体的一部分,不需要任何外缘随时可修。走路、做事、洗衣、做饭,五分钟、十分钟都可修,省时、省力、省钱,十分方便。
三六五、修出入息念,怎样让止与观配合?
答:通过观察呼吸的进出,让心澄静下来达到止,进一步去观呼吸的生灭变化,因为呼吸本身是一个法流。
三六六、修出入息念的要领是什么?
答:让呼吸自然的进出,把觉知放在当下,放在出息或入息上,清清楚楚,如实观察就好。不要用自我意识去掌控呼吸,不要引导,放松、自然。从粗呼吸转到细呼吸,身心随之宁静下来。
三六七、打坐的要领是什么?
答:放松、稳定,腰椎挺直,不要用力,让呼吸自然进出,如实观察。不要用自我意识去掌控,因为进入止观双运,身心不可以绷紧,越放松越好。
三六八、修出入息念十六阶的内容是什么?
答:第一阶,观察长呼吸的情形:1。什么是长呼吸?2。发生时有什么感觉?3。对身体有什么影响?4。观察气、身、心三者连锁反应,互为因果的关系。
第二阶,观察短呼吸的情形:1。什么是短呼吸?2。发生时有什么感觉?3。对身体什么影响?4。短呼吸与长呼吸有什么不同?
第三阶,认识呼吸支配身体:1。呼吸与身体息息相关,呼吸支配身体。呼吸温柔,身体跟着寂静安定,舒适。呼吸短,呼吸粗急,身体跟着躁动不安、烦闷。呼吸长是正常的展现,呼吸短是不正常的展现。如发怒、激动、疲劳时呼吸短促。
身体的秘密:肉身称为身,呼吸也称为身,二者不能分开。呼吸是身体的支配者。
第四阶,调节呼吸:使呼吸逐渐平稳,身体也随之定静,心因此达到禅定。
第五阶,观察喜受:详细了解、观察喜受发生的情形。
第六阶,观察乐受:详细了解、观察乐受发生的情形。
第七阶,觉知心行:观察喜受、乐受支配心的情形。心行就是受,受支配心作种种妄想。
喜受、乐受→支配心→心生贪爱→抓取、执著。喜受、乐受是烦恼与痛苦的根源。
第八阶,觉知安息心行:安息心行就是消退喜受、乐受支配心的力量,从而不生贪爱之心,让心稳定。
第九阶,觉知心:观察心的各种情形。在一呼一吸之间观察心的状态:是喜是乐、有贪无贪、散乱还是定静、污秽还是清净。
第十阶,令心喜悦:控制心使心处在法喜之中。这一阶很难修,只有反复训练,功到自然成。
第十一阶,令心等持:控制心由动入定,内心平静、无念、清醒。想喜即喜,想定即定,控制自如。
令心喜悦就是心处于动的状态,法喜充满。令心等持是内心平静、稳定,能以平等心对待一切。(很不容易做到)
第十二阶,令心解脱:身心稳定,心与境不黏着,心不被境界牵着走。令心清净,了无一物,摆脱了各种妄念,解脱自在。
令心解脱的方法:1。认识各种妄念,包括善念,令心动荡不安,污染了我们的心。2。妄念引导身、口、意造业,业力牵引,感受种种果报。所以一有妄念,立即清除。
第十三阶,观无常:观法的演变。不观外境,只观自身。
观长短呼吸无常,观身行定止无常,观寻、伺、喜、乐、一心无常,观禅定也无常。观喜受、乐受无常,喜受、乐受支配心的情形无常,令心等持、令心解脱也无常,一切都是无常。
第十四阶,观离欲:观见并脱离欲念。因观到万事万物的实相是无常的,所以脱离执著,放下贪爱抓取之心。
在一呼一吸之间,观见到欲念在消退。观无常是因,离欲念是果。观无常的程度如何,离欲的程度如何。
第十五阶,观灭:观烦恼与痛苦灭尽。
脱离欲念,消除贪心,烦恼与痛苦也随之消灭。
在一呼一吸之间,观欲贪灭尽,烦恼灭尽。灭还有体证到空的意思。观无常是因,离欲是果;观离欲是因,烦恼灭尽是果。
第十六阶,观舍遣:舍是放下,遣是提起、承担;舍是出三界,遣是入三界。能提起、能放下,能出能入,一切不执著。
三六九、修出入息念的难点在哪里?
答:最初期让心静下来的练习是难点,因为心散散乱乱,杂念纷飞,已成为坚固的习气。改变固有的习气,让心静下来,短时间内是做不到的。所以开始练习时,要有耐心,不能急躁,坚持几个月,冲破这一难关。当心能静下来,后面的修程就容易了。
三七O、修出入息念的步骤是怎样的?
答:1。观呼吸有进与出,呼吸长,呼吸短,清楚知道。
2。把注意力放在丹田上,观丹田的一起一伏。
3。把注意力从丹田扩大到全身,观全身如气球,随着呼吸,一缩一胀。
4。把注意力从观气息移到观心脏的跳动及全身的血液流动,体会全身上下,都跟着心跳在脉动,像海洋的波浪。以上四步是方便前导、是手段,最重要的目的是接下来去体会生灭变化的无常和无我法印。
三七一、通过修出入息念,观到身心是什么状态?
答:身心在每一个刹那都一直在脉动,每一个脉动又是一个生灭,从中体会到身心是个无常的流体,一直在流动,刹那生灭变异。进一步去体会身心与大自然密不可分的关系。
三七二、呼吸和心跳是自我意识在掌控吗?
答:人一出生,呼吸和心跳就没有停止过,即使在睡眠中,呼吸和心跳仍在进行着。从中可以体会到,身心是一个无常的流体,一起在生灭变化,而生灭变化又是自然的,不是自我所能掌控的,是无我的。
三七三、怎样去体会无常生灭变化的流体?
答:身心放松,保持明觉,活在当下,放下自我意识,没有思维,才能接上当下的刹那生灭变化的频率,体会活生生的流体。
三七四、出入息念的十六阶前一到十二阶修的是什么?
答:是修止的过程,是让心越来越敏感锐利,就像磨刀,磨得锋利。这些都是做准备工作,是手段。
三七五、观无常的最终目的是什么?
答:放下抓取。过去一直抓常、抓我,当体悟到实相是无常的、是抓取不到的,即使抓取到了,也不是自己的。因为实相是无我的,于是放下抓取,远离颠倒梦想。
三七六、什么是无常的现在?
答:有生灭、有时间相,有一个“我”在体悟“无常”。
三七七、什么是永恒的现在?
答:当坐稳在每一个刹那生灭变化的点上,当下的一刹那,具足过去和未来,没有时间相,就是涅槃寂静,也叫常,也叫永恒的现在。唯有彻证无常,自我消失,才能体证到永恒的现在。
三七八、为什么说观呼吸是最好的禅修方法?
答:1。摄心效果好。2。呼吸本身即在宣说无常、无我的法印。
三七九、人在呼吸的时候要体会什么?
答:体会大自然地、水、火、风无条件、无所求的养育我们,支撑我们,应生起感恩之心。
三八O、第三双眼指什么?
答:智慧眼、心眼、觉性。
三八一、修行的动力怎样产生?
答:唯有接触死亡,深观生死大事,才能产生修行的动力。
三八二、无常是中性的,怎样理解中性?
答:客观的实相世界是中性的,无常、无我也是中性的。中性是说它有好,也有坏。但是综合起来看,好、坏相加,是不好,也不坏。从狭小的角度看,有好、坏之分;站在高处,全面的、综合的看,没有好坏。当了解“无常、无我”是中性的,不再逃避、不再惧怕,才能全然的接受“无常、无我”的实相,放开自我的抓取。
三八三、为什么说体悟地水火风空对断除我慢有非常大的帮助?
答:你能够活着,能够做什么工作,都不是“我能”的结果,是大自然地水火风各种因缘在长养你、支撑你。当你越去体会,你会生起知足、感恩之心,同时我慢也会大大降伏。
三八四、走在解脱道上的人,心境是什么样的?
答:身心越来越柔软、快乐、安详,心花朵朵开。修行到后来就是反璞归真,出离苦海,内心安详、快乐。
增补:
259、原来佛陀一生所示现的,都是在告诉我们什么?(72页)
答:原来佛陀告诉我们:法,就是在大自然中。法,就在大家的眼前。当空海师父在大自然中见到法的时候,如梦方醒,才知道为什么以前佛陀他们修行大部分都在森林里面?空海师父亲自取材于大自然而制作的很多幻灯片,也都是从实际例子让大家来看到,大自然这些活生生的法。
260、什么叫“布萨”?(72页)
答:在佛陀时代,修行人每半个月诵戒,提供大家检讨,改进的聚会。在基督教叫做“告解”。
261、空海师父关于禅修证果的两个承诺是什么?(73页)
答:一是只要你的闻思基础具足,又有适当的因缘,七天到十天要证初果,都是应该没有问题的。二是只要有证初果的证量,以后再经过一段期间的闻思,深度又不一样,那么下一次禅修,要证二果,三果,就可以逐步上来。
262、请简述出入息念十六阶?(73…74页)
答:身:⑴。长呼吸  ⑵。短呼吸  ⑶。一切身形觉知   ⑷。身形休息 
受:⑸。喜觉知   ⑹。乐觉知    ⑺。心形觉知   ⑻。心形息觉知 
心:⑼。心觉知   ⑽。心悦      ⑾。心定       ⑿。心解脱觉知  
法:⒀。观无常    ⒁。观无欲     ⒂。观灭      ⒃。观断。
263、在修行方面,要如何逐步提升呢?(73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