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西湖二集明. 周楫 >

第12部分

西湖二集明. 周楫-第12部分

小说: 西湖二集明. 周楫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银道:“钱财也要,性命也要。”说罢,便把这老两口儿,从山崖上直攧将下来。
    山下新添枉死鬼,孝子何处觅双亲。
    话说姚伯华父母双双被贼人攧死,那时姚伯华从乱军中失散了父母,各人挨挤,纷纷乱窜。伯华四处寻觅喊叫,并
不见影,心下慌张,不顾性命抓寻。当夜在星月之下遍处徘徊顾望,竟无踪迹。次日贼人稍退,伯华心焦,走投没路,
大声痛哭,竟至血泪流出。果然孝感天地,那时贼锋未已,谁敢行走?四野茫茫,并无一人可以问得消息。伯华只得望
空祷告天地道:“我父母何在,万乞天地神明指示。”祷告已毕,忽然背后有人则声道:“尔父母在前面山崖之下,速
往寻觅。”伯华回头看视,并无一人。有诗为证:旷野茫茫属恁人,有谁指示尔双亲?
    是知孝德通天地,幻出神明感至人!
    话说伯华回头看视,并无一人,急急忙忙走到前面山崖之下,呼叫不见声应。细细寻觅,但见父母尸骸做一堆儿攧
死在地,伯华痛哭。那时盗贼纵横,一阵未了,又是一阵。伯华料贼人必然又来,若还遇见,自己性命亦不能保,急将
身上衣服脱将下来,扯为两处,裹了父母尸首,每边一个,背在肩上,不敢从大路而行,乘夜从小路而走,用尽平生之
力,穿林渡岭。走得数里,却早天色昏暗上来,星月之下,脚高步低,磕磕撞撞好生难走。一步步挨到江口,那时已是
二更天气,万籁无声,江边静悄悄的,并无一舟可渡。伯华对天叹息道:“这时怎得个船儿渡过南岸去便好,若迟到明
日,恐贼兵又来,性命难免矣。”叹息方毕,两泪交流,只听得上流头咿咿呀呀,一个渔父掉一只船儿下来。伯华暗暗
叫声“谢天地”,叫那渔父渡一渡到南岸去。渔父依言,将船儿撑到岸边,伯华背了两个尸首跳上了船。渔父一篙子撑
开了船,问这姚伯华道:“这是谁人尸首?”伯华哭诉道:“是双亲尸首,被贼人推落崖下而死。无可奈何,恐贼人明
早又来,性命难保,只得连夜背了载到祖坟上埋葬。”说罢,号啕痛哭不止。霎时间到了南岸,伯华袖中取出银镯子一
只,付与渔父。渔父大笑道:“我见你是大孝之人,所以特撑船来渡你,难道是要银镯之人!你只看这兵火之际,二更
天气,连鬼也没一个,这船儿从何而来?”说罢,不受其镯,把篙子点开来船,口里唱个歌儿。伯华一一听得明白道:
吾本桐江土地神,感君行孝哭江滨。
    城隍命我非闲事,说与君家辨假真。那渔父歌毕,霎时间便不见了这只船儿。伯华大惊,拜谢天地。背了双亲,那
时力气已竭,腿脚酸软,慢慢的一步挣一步,渐渐挣到祖坟左首,解开了衣服,把尸首放在地下端正,彩些树叶掩覆,
思量要掘地坎将来埋葬,争奈无一件器械可以挖掘,只得寻了一个木锥将来挖土。那时一连三日水米不曾沾牙,饥饿之
极,精神困倦,一边挖土,身子已(足颠)仆于土坑之内矣。感得山神化作一个老人扶他起来,与他一碗浆饭吃了,方
才挣得起。及至挣起之时,那老人又不见矣,真神灵保佑也。伯华又恐盗贼走来,只得日里躲过,夜里走来掘土,又有
大虫前后咆哮,伯华那时已是听天由命,并无畏惧之心。如此两昼夜,十指血流,点点的滴在地上,伯华也不顾疼痛。
    方才掘得成穴,深一丈余,将二骸藏于穴内,又负土成坟,筑高三尺,痛哭之极,至于吐血。有诗为证:
    掘土成坟恨有余,山神送饭助饥虚。
    姚家坟墓非容易,孝子当年手拮据。
    话说姚孝子掘土成坟,埋葬了双亲。那时身体羸瘦,已是鬼一般的模样,盗贼正在纵横之际,只得东奔西窜,没影
的逃躲性命,日不成日,夜不成夜。直待我洪武爷成了一统之业,天下方得安宁。姚伯华才走到故基一看,已成了一片
荒地,但见苔草青青、狐兔纵横而已。遂砍伐些树木,搭起一间蓬厂居住,渐渐经营起来,方成就得一间房子。那时孑
然一身,形影相吊,亲眷之中,已十亡其七八。后来渐复了故业,想起双亲死于非命,今幸得天下太平,人民复业,父
母死去已经多年,好生痛苦。只记得遇难之时是二月,也不知父母是何日死亡。所以后来每到二月间,便断绝酒食,不
吃荤血,不见宾客,拥炉自泣,手持杖画灰。眼泪滴于灰中,其灰尽湿。又走到父母攧死之处,伏地痛哭,声彻黄泉,
山中鸟兽尽助其悲哀,为之徘徊踯躅。泪滴土下,所滴之处,草木不生,人人称其孝感,因名之为“哭亲崖”。凡是三
次神灵显圣之地,俱至诚礼拜,叩头感谢,年年如此。又记得逃难之时没有草履,步行不便,几乎性命不保,幸以银钗
一只,换得草履一双,方才得救性命,遂终身手织草履以施贫穷之人,不取其钱。后聘钱塘杨氏为妻,那杨氏也是个极
孝之人,见丈夫如此痛哭,亦助其悲哀,一月不茹荤血。后生三子,三子也极其孝顺。伯华患病,三子至诚祷告北斗,
愿减己寿以益父亲。果是:孝顺定生孝顺子,忤逆还生忤逆儿。
    三子共生八孙。姚夔字大章,正统七年中进士,做到吏部尚书,赠少保,谥“文敏”,人品事业,种种都妙。姚龙
做到河南左参政。曾孙姚壁,甲申年中进士,做兵部郎中。子孙男女共有七百多人。伯华活至七十余岁而卒,赠通议大
夫、礼部右侍郎。今称孝子者,莫不称姚伯华焉。称孝子有显报者,亦莫不称姚伯华焉。有古风一首单道姚伯华好处:
    元朝末年耽燕逸,哈麻媚献西番术。
    天魔十六舞腰身,君臣宣淫在密室。
    密室宣淫丑不堪,法度废弛官贪婪。
    蠹种在官苦在民,“红巾贼”起视耽耽。
    “红巾贼”去又红巾,干戈簇簇杀万民。
    可怜伯华两父母,推堕山崖跌作尘。
    伯华夜抱双骸骨,夜渡桐江鬼神惚。
    载尸渡向南岸去,不取金银见超忽。
    三日无餐仆不起,自分已作一鬼矣。
    山神有知馈浆饭,致令孝子终不死。
    血泪成坟坟土高,随他虎豹乱咆嗥。
    孝德通天非谬语,子孙世代盛宫袍。

第七卷觉阇黎一念错投胎

    从来三教本同原,日月五星无异言。
    堪笑世间庸妄子,只知顶礼敬胡髡。
    话说儒、释、道三教一毫无二,从来道:“释为日,儒为月,道为星,并明于天地之间,不可分彼此轻重。就有不
同,不过是门庭设法,虽然行径不同,道理却无两样。”所以王阳明先生道得好,譬如三间房子,中一间坐了如来,左
一间坐了孔子,右一间坐了老子,房子虽有三间,坐位各一,总之三教圣人:戴了儒衣儒冠,便是孔子;削发披缁,便
是释迦牟尼佛;顶个道冠儿,便是太上老君。世上一种颠倒之人,只信佛门因果报应,不知我儒门因果报应一毫不差,
那书上道:“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难道不是因果报应么?
你只看我孔夫子作《春秋》,那称赞的自然流芳千载,那责罚的自然遗臭万年。就把佛门的因果报应来论,我孔子代天
从事,那一枝笔就是玉帝的铁案一般,一称赞决然升于天堂,一责罚决然入于地狱,何消得阎罗天子殿前的判官小鬼、
牛头夜叉。可恨世上不忠不孝、无礼无义之贼,造了逆天罪案,却都去躲在佛门,思量做个遮箭牌。这样说将起来,那
佛菩萨便是个乱臣贼子的都头、奸盗诈伪的元帅了。既做了孔夫子的罪人,难道佛菩萨偏饶过了你不成?世上没有这样
胡涂的佛菩萨。况且从古来决无不忠不孝、无礼无义之贼可以成佛作祖之理。有一等昏迷之人,不论好歹,专好去护那
佛门弟子。若是好的,自然该尊礼敬重他,就如我儒门的圣贤一般;若是犯了三皈五戒,扰乱清规,酗酒奸淫,无恶不
作,这是佛门的魔头,败坏佛法,最为可恨,他还要去盖护他,这个叫做护魔,不是护法。还要说“僧来看佛面”,不
知儒门弟子做了不忠不孝、无礼无义之事,难免笞、杖、徒、流、绞、斩之刑,难道还说他是儒门弟子,看孔夫子面上
么?比如那黄巢原是个秀才,及至造了反,难道还是儒门弟子?后来事败,削发做了和尚,难道便是佛门弟子?败坏儒
门,孔子之所深恶;败坏佛门,如来之所深恶,总是一样。还有没廉耻之人,假以护法为名,与和尚通同作弊,坐地分
赃,诓骗十方钱粮,对半烹分,遂将个能言舌辩之僧以为奇货可居,拱在高座,登坛说法,招集妇女,夜聚晓散。就是
杨琏真伽那样恶秃驴,他却口口声声称为大菩萨、大罗汉、大祖师,假装贼形,鞠躬礼拜,做成圈套,诓骗愚民。那愚
民那识真假!只道是如来出世、弥勒下生,翕然听信,至于出妻献子有所不顾,破坏风俗,深可痛恨。只图佛面上刮金,
果然是佛头上浇粪。你只看如来弃了王位出家,还要将身喂虎,割肉啖鹰,雪山修行十二载,野鹊巢于顶上,为法亡躯,
难道他是为利不成?初祖达磨为佛法来于东土,思量度世救人,因与梁武帝论说佛法不合,遂折芦渡江,到于少林寺,
面壁九载。中国妒忌之人,药死他六次,他都以神通救解,后以传道得人,不复救解,所以他的脸通变做黑漆漆的,遂
手持只履西归而去。为法亡躯,难道他是为利不成?二祖神光求佛法于初祖,初祖不肯轻传,二祖恳求,直至洪雪齐腰,
初祖也还不传;二祖发极,将左臂割下供于佛前。初祖知是道器,方才传法。为法亡躯,难道他是为利不成?还有长庆
祖师坐破七个蒲团,赵州祖师四十年行脚。为法亡躯,难道他是为利不成?在下略说这数位便知端的,那里有贪财利的
佛菩萨祖师?何况其余种种恶事!
    如今佛口蛇心之人,假以信佛为名,无恶不作,坏那佛门多少名头、多少事体,深可痛恨。为臣当忠,那坐在九重
金銮殿上、戴冕旒的皇帝,便是丈六金身,紫金佛面,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真正我佛如来世尊。他却不肯尽心尽力,
赤胆忠心,一味瞒心昧己,做那误国害民的事。为子当孝,那住在三间草茅屋内、挂竹杖的老人,便是丈六金身,紫金
佛面,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真正我佛如来世尊。他又不肯尽心尽力,承颜顺志,一味瞒心昧己,做那贪妻昵妾的事,
不知他信些什么佛法来。所以宋朝司马温公《禅门六偈》最做得妙道:
    忿怒如烈火,利欲如铦锋。终朝长戚戚,是名“阿鼻狱”。
    颜回甘陋巷,孟轲安自然。富贵如浮云,是名“极乐国”。
    孝弟通神明,忠恕行蛮貊 。积善来百祥,是名“作因果”。
    仁人之安宅,义人之正路。行之诚且久,是名“不坏身”。
    道德修一身,功名被万物。为贤为大圣,是名“菩萨佛”。
    言为百世师,行为天下法。久久不可掩,是名“光明藏”。
    在下这一回说《觉阇黎一念错投胎》,先说一个大意,意在劝世,所以不觉说得多了些。如今引证一个故事。
    话说唐朝一个华严和尚,是个生身的罗汉,在洛都天官寺讲经说法。一生得《华严》三昧,若是讲经之时,便就天
花乱坠,地涌金莲。因此,人人称为华严和尚,真个是:道高龙虎伏,德重鬼神钦!他弟子共三百余人之多。若是堂上
吃斋之时,众弟子一齐上堂,威仪严整,瓶钵必须齐集。门下一个老和尚极有道行,与众不同,只是生性甚是躁急褊小,
那时适值身体患病,不能随众上堂赴会。有个小沙弥因自己没有钵盂,见这个老和尚患病不上堂,走来问这老和尚借钵
盂。老和尚极是悭恪这个钵盂,道:“我生平爱惜这个钵盂,日日擦磨玩弄,受用数十年,只好自用,不肯借人。若借
与你,恐有损失。”那个沙弥三回五次,定要借这个钵盂。老和尚只得借与,却从牀上爬将起来,双手捧与这沙弥道:
“我爱这个钵盂,如同性命一般,好好借用。若有一毫损失,便是杀我性命。”说了三次。沙弥接得上手,走入佛堂,
同众斋食。方才吃完,正要洗涤,那老和尚已在牀上再三催促了。沙弥见老和尚催促,登时洗涤完,正要将来交付,不
期老和尚大声催促。沙弥心慌,手忙脚乱,不曾看得地下,一脚踏着一块破砖,一交跌倒,把这钵孟打得粉碎。沙弥只
得走到老和尚牀边,跪在地下再三磕头请罪,诉说打碎钵盂之故。老和尚不听便罢,一听听得了这句话,把头摇得疙颤
颤的动。在牀上大叫一声道:“汝杀我也!”登时目睛努出,面色青紫,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