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武侠修真电子书 > 风雷幽明水云闲 >

第186部分

风雷幽明水云闲-第186部分

小说: 风雷幽明水云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程羲和看到杜渊之和杜玉清都不在意的样子,遂放下心来,加上心中早就想领略杜家拳的奥秘,自然从善如流当即上前两步,两人双手小臂搭在一处。

    “老爷,还是我去吧!”宁夏对杜渊之请求道。他觉得小姐前几天伤了身体,还是不宜用力。

    杜渊之摇摇头,说:“你呀,到现在还是没有领会我讲的功夫主旨。不用紧张,现在不过只是过手而已,不需用力,你好好看着就好。”杜渊原本觉得宁夏老实沉稳,能够潜心练武,应该更能静心领会“拳意”,看他平时单个练习还好,但一旦对练,动作就开始变形,哪些个放松、均匀、觉知就全抛在脑后,不自觉的又变成后天的力量和速度的对抗。

    放下思想、回归先天,真不是件容易的事。

    听到杜渊之的话,宁夏一下醒悟过来,退到一边观战。老梁也略有所思,他跟着杜渊之的时候已经到了壮年,读书又少,经过这么些年他对杜渊之的话一直无法领会,所以技艺一直没有很大的提高,他碰碰宁夏,两人走到一旁也开始搭起手来。

    搭手是武术中一种比较文静的比试方式。双方用手臂的推动来较量彼此的功力深浅。

    杜玉清双脚呈丁字步岔开,脊背挺直,身体圆活放松,沉肩坠肘,把右手放在程羲和的手肘上,抛开所有杂念,全身心地觉知着程羲和。

    程羲和的神态肃穆,目光沉静,他的手臂如钢精铁铸一般,他的身体如山凝重!

    杜玉清知道程羲和的功力深厚远在自己之上,这功力是建立在男子汉天生比女子强的力量上,更是建立在程羲和打下的童子功,一砖一瓦的积累,一拳一脚在实践中锻造而来。这功力是杜玉清再勤奋,再刻苦永远也无法企及的。但正如父亲所说:武功不只是身体的较量,在骨肉之劲力外还有浩然之气的蓄养,还有势能的运用。对此,杜玉清已经有所体会。所以,她一搭上程羲和的手,就觉得他到处都硬结,无处不可攻击。

    只见她以腰为轴,全身充分放松,以心行气,气行四肢,双掌徐徐向前。发劲沉着,好似在推动一扇沉重的铁门。而这铁门开始纹丝不动,但片刻之后,就被这如风一般,如水一样绵绵不绝的力量极缓慢极缓慢地推开了,不可遏制。

    程羲和心里无限震惊。他开始自然抱着礼让的心态让杜玉清先动手,自己扎根立定不被推动就好。但没想到对方就这样轻易地憾动了他,而且,他还没有感受到什么力量!

    回到京城后他的武功声名鹊起,尤其是在青年一辈威名彰显。有很多武人借讨教之名前来切磋,其中不乏所谓名家大师的子弟。为了不伤人面子,又不至于伤人身体,程羲和通常就以搭手相斗,相约如果能憾动他身体移动的再进行下一步拳脚格斗。可惜至今为止,还没有人能够推动他的沉腰立马。和那些人一搭手他就能感觉到对方根基不稳或力量不足,他们推他,就好像在推磐石根本无法撼动,只要他稍微用力对方就会失去平衡而落败。

    所以当杜文清白皙的双手搭上他手臂时,他是很放松的,还留意到清弟的指节好长,指甲好圆润好干净。但他万万没想到,就是这样一双漂亮得像小姑娘般的双手竟然开始憾动他的身体,这不能不叫程羲和震惊。不要说杜玉清的年龄比他小几岁,就是个子也比他足足地矮了一个头,他的力量从何而来?他赶紧收摄心神扎马立定,用力抵住。但奇怪的是他的用力并没有起到作用,对方传过来的力量是源源不断的,他的手臂已经变形被压缩到胸前,已经被逼到了死角!他不得不身体后仰来平衡身体,同时开始反向用力回击,这是他第一次如此被动。因此他的反转如雷霆万钧,身体如同厚重的石磨朝对方碾压过来。

    他再看清弟,完全不见往日的嬉皮笑脸,他神情严肃专注,眼眸清亮沉静,仍旧不慌不忙圆活放松,顺着程羲和的推力柔和而退,动作轻灵而饱满。待到程羲和力有不逮,便转阴为阳,蓄势而进。

    二人宛转几回,各有胜负。

    杜渊之问程羲和:“你和她的比试中有什么体会?”

    程羲和想了想说:“我不知道他的力量从何而来,但感觉他的力量源源不绝,要不是我使劲沉腰扎马,就很容易被他给推动了。”

    “嗯,力量源源不绝。这很好,还有呢?”

    “还有,他的神情始终放松泰然自若的,我不知道他的自信是从何而来。”

    “嗯,泰然自若。还有呢?”

    ”还有……“程羲和答不上来了。

    “好吧,你来推我,”杜渊之上前,把手搭在程羲和的胳膊上,“使出你最多的劲,别担心,你推不动我的。”

    也许是这句话刺激了程羲和,他真的使出最大的力气来推杜渊之,但奇怪的是这些力气到了杜渊之身上都如泥牛入海,了无踪迹。怎么会这样?反而杜渊之轻轻一推,他的身体就不自主地后退了几步。

    “这次有什么感觉?”

    “我没有感受到先生的用力,却始终有力有不逮的感觉,这是不是所谓的’卸力‘?

    ”不完全对,’卸力‘还是停留在功利层次,我这是’空‘!“

    ”’空‘?“这不是佛家用语吗?怎么会用在了武功上。

    杜渊之肯定地点点头,说:”对,是’空‘!武学的最高境界就是’空‘,它也能够打通各学各派的理论和主张,达到万法归一的境地。“

    程羲和疑惑地皱了皱眉,他实在理解不了。

    杜渊之笑了笑,”没关系,慢慢来。阿杏,你和羲和再来一次。羲和,你这次要细心体会她的状态和我有什么不同。“

    于是杜玉清和程羲和两人再次搭手,这次程羲和十分用心地体会和比较了,他发现比起杜渊之,同样是力量的持续,他感受到清弟的力量还是有间断的,不若杜渊之是源源不绝。还有,反击时他能在清弟身上发现着力点,而这点在杜渊之身上就发现不了,好像先生没有任何破绽,没有任何可以进攻的地方。这个发现让他大吃一惊。先生的神态总是那么放松随意,难道他真是那么无懈可击吗?到底是什么让他的身体蕴藏了这样无限的潜能?

    ”我肯定是有破绽的,只不过在你们这个修为还看不出来而已。我刚才不是说吗,我也在修行的路上,只比你们先行几步而已。日后你们只要努力,总会赶上和超过我的。今天我先讲十六字法则,你要把它们贯彻到你的练习中,以后的你慢慢体会。“

    程羲和早已心服口服,于是沉下心来仔细听杜渊之的讲解,心里对未来充满了无限的期待。

第三百零九章 十六字诀() 
    “这十六字法则,就是‘“立身中正,拎腰圆活、均匀放松、身心合一。’这十六字看似简单,实际要做到非常困难,如果你真的能达到这个要求,你就可以迈入‘道’的境界。”

    程羲和听得心潮起伏热血沸腾,但他的性情沉稳,并没有过多地表现出来,只是两眼放光盯着杜渊之。杜渊之暗地点头,进而简单地解释了这十六字诀的要领,最后强调道:”这学习要渐进,但过程中一定要保持觉知,知道你当下在做什么。“

    下面杜渊之让程羲和分别和宁夏、老梁都进行了徒手比划,让他在其中好好体会对方不同的拳意。

    两次比较之下,程羲和很是惊异,他练的是少林拳,刚猛矫健,但不论他的力量如何雄浑,他的拳势如何威力骇人,宁夏和老梁都能沉着应对,临危不乱,根据自己的节奏来应对。这让程羲和在疑虑之外充满了期待,这简单的十六字诀到底有着怎样的奥秘,竟然连两个下人都能有这样的心性?

    真正的武功,正如一个人的修行,不仅要看他独自一人时是否能够清明心静,更要看他面对俗世红尘时是否能够真正的心如止水。所以古人才有”小隐隐于山,大隐隐于市“的说法。一个人的功力,不仅要看他平时自我练习时的技艺,更要看他面对强敌时的临场发挥,心性不稳,或急躁冒进,或顾虑退缩,十分的功力就可能只发挥出五六分水平。且功力可以累积,心性却很难培养。所以许多真正的高手甚至不需要动手,面对面静对一会,彼此就知道对方的高下了。老梁还罢了,毕竟年龄大,气性稳定。但宁夏小小年纪,不说武力如何,就是这种临危不惧、张弛有度的心性就足以和当今一等一的青年高手较量。

    所以最后虽然都是程羲和胜出,他却没有感到骄傲。

    最后是程羲和与杜玉清交手。杜渊之让他放开来打,不用太克制。程羲和知道这是杜渊之看出他因为顾忌就点到为止,刚才和宁夏、老梁交手时有些缩手缩脚。他放下心来,终于可以痛快地打一战了。

    只见他眼睛精光四射,沉腰立马,拳从腰侧,轰然发出。杜玉清寂然不动,沉着应战,待程羲和拳出半路,突然腾空飞脚朝着程羲和的太阳穴而来,程羲和收步,跳起已然来不及了,只得欺身上前,左右手交叉要封住杜玉清的右脚,谁知杜玉清似乎早料到此招,中间变路,右腿侧过朝程羲和的肩膀踢来

    两人交手下来,杜玉清在劲力上和程羲和差距太大,勉强自保。程羲和拳力雄浑刚健,却也没有占得半分便宜。两个人平分秋色。

    但这已经让程羲和万分惊骇了,这一战他打得痛快淋漓,发挥出了自己全部的功力,结果却只是一个平手,而且杜玉清病体初愈,所以实际上他已经是略逊一筹了。这让他既沮丧又好奇,瘦弱的情弟到底是如何赢他的?杜渊之让他们互相点评对方的长短时,程羲和便直言不讳地说出了自己的感觉。

    ”除了心性沉稳之外,我在清弟身上发现了一种更微妙的能力,他好像能预知我下一步的动作。“

    尽管功力不如自己,但程羲和发现杜文清往往能够早先一步预知他下个步骤,这太让程羲和吃惊了,他们这是第一次交手,差不多还是陌生人之间比划,他能看透你,你却琢磨不透他,这让人很是气馁。这种功夫,程羲和在自己的华山师父身上见到,在和师父对练时,自己左突右击从来没有逃过师父的抵挡和封杀,当时他的理解是:他多年在师父教导下习武,师父对他了如指掌,所以自己的一举一动自然逃不过他老人家的法眼。但杜文清小小年纪,今天又是初次交手,他又是如何做到的?如果不能窥探其中奥妙,假以时日,清弟必然会远远超过自己。

    杜渊之点点头,没有做解释。

    后面是杜玉清的点评,杜玉清朝程羲和拱了拱手,真诚地说:“程大哥功力雄厚,这点我自愧不如。但程大哥刚才的出力还都是发自于拳脚,而不是发自腰中,就如父亲,呃,叔父所说,还是在骨肉上用力。如果大哥能在这方面多留意,那今后的功力必然进步卓然。”

    杜渊之对两人的点评做了总结,他表扬了两人的优点,进而又指出他们刚才各自的不足,程羲和发现他真是心细如发,连自己什么时候走神了都给他发现了。他真是疑惑先生是怎么做到的,它是否就是杜玉清能够预知他行为的原因。

    杜渊之笑了,说,”我曾说过武功有三个层面:形、质、神。你现在还是在从’形‘向’质‘的转变中,所以你的用力还在骨肉,拼的是你的身边本身的劲力。而最高境界是’神‘,也就是’空‘的境界。如何能’空‘?首先你得放下吧。如何能’放下‘?你得’看见‘有东西你才能放下吧,如何’看见‘,这就要靠我们的觉知了。觉知,时刻知道自己当下在哪里,在做什么。砍柴时砍柴,吃饭时吃饭,吃出饭的香甜。“

    程羲和心中震撼,先生的话简洁明了,把他一直觉得深奥晦涩的道理说得明明白白,他一下恍然大悟,又有些将信将疑,就这么简单吗?

    杜渊之摆摆手,说道:“大道至简,道理其实很简单,实践起来却太难了。所以古往今来真正得道的人有几个?一个是看不透,一个是看到了却不相信。身在红尘,心念青山容易,但心在青山却是不易,毕竟现实的诱惑太多,烦恼太多,如何能轻易放下?好了,这些你以后你慢慢体会吧,练习武功就先从十六字诀开始,做到拳拳体会。

    另外,我希望你记住两点:

    一、对我们之间的关系,不足为外人道也,尤其是我习武之事。希望你能够保守秘密。

    二、虽然你没有学习杜家拳,但学习的是我传授的心法,也算得是半个杜家弟子,希望你能遵守我们杜家的武训,具体内容文清会告诉你,一旦发现你违反此中的任何规矩,我必然严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