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武侠修真电子书 > 风雷幽明水云闲 >

第6部分

风雷幽明水云闲-第6部分

小说: 风雷幽明水云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都很珍惜能和父母朝夕相处的时间。

    杜玉清到时,迎面看见母亲正在张罗着摆饭。她惊奇地发现,今天的母亲格外漂亮,精神也焕然一新。她穿着羊皮镶边的银红色的比甲,衬着略有些苍白的脸色有一种温婉、楚楚动人之美。

    环顾四周,杜玉清没有看到父亲的身影,她松了一口,如果父亲先到了,而她姗姗来迟,免不了会被母亲的一顿教训。母亲是书香门第出身,从小受的是严格的德言容功的教育,最讲究规矩和谨言慎行。作为妻子,她在家庭中自然敬重丈夫的颜面,言行上更是处处以丈夫为尊,绝不允许在家庭里发生逾越规矩的行为。

    “三姐,你来啦!”八岁弟弟阿志欢快地迎上来,他圆圆的脸蛋笑起来脸上肉嘟嘟的,嘴角的酒涡深陷。眼睛都快眯成了一条缝。

    “你今天去练拳都不叫我一声,不是说好了要教我练拳的嘛!”阿志仰头看着姐姐,孺慕之情溢于言表。他从小跟着姐姐后面玩,母亲生病时都是由杜玉清来照料他,姐弟在面貌上,性情上都比较相近,故此很是投合亲近。

    “你还好意思说,练拳要靠自己自觉,哪有要别人催起来的道理。”杜玉清不客气地捏了捏阿志圆圆的腮帮子。

    “说的对,练功是自己的事,不能依赖别人来督促。”穿戴整齐的父亲大踏步迈进来。“从明天开始,你也要在卯时准时到达到达后院,和你三姐一起练功,知道了吗?”

    “是!”阿志一下低下头来,他对这个还有些陌生的父亲充满了敬畏。

    杜玉清摸摸弟弟的头,拉着他坐下来。

    饭厅摆在父母正屋的西厅房,东边是父亲的书房。饭厅很宽敞,因为这里早晚的潮寒让大家都有些不适应,室内还升了个火盆。幸亏父亲因为调令时间的要求,比他们早来了一个月,预先准备了各种生活用品,这些炭火也都是父亲安排的管家事先前准备下的,否则等到他们一家来再准备,真的得手忙脚乱了。

    “好了,老爷您还是赶紧吃了饭上衙门吧。”母亲一边忙碌指挥上菜一边对父亲说。父亲在主位坐下后,大家依次按规矩就坐。旁边侍候的仆人从门边桌上的木桶饭煲中里舀出热腾腾的粥来,一一端给杜家每个成员。

    杜玉清注意到母亲身边的柳嬷嬷把父亲的粥碗先是端给母亲,再由母亲笑吟吟地亲手端到父亲面前。不仅如此,母亲还亲自侍候父亲用餐,一再殷勤地给父亲布菜。只见她细心地追随着父亲的目光,把父亲喜欢的菜都夹到父亲的碗里。父亲几次说自己来,她还是依然如故。

    虽然结婚多年并且有了三个孩子,但母亲看着父亲的眼光还是充满着尊敬,透着脉脉情意。杜玉清心里一跳,赶紧转开目光,不敢再看。

    “老爷,您尝尝这糯米麻糍,我闻着香,应该味道不错。”

    “老爷,你看这包子,是猪肉笋子馅的。还要感谢老爷想的周到,让常胜把厨子和管事都安排好了,省了我不少事。厨娘听说老家是湖州的,她会做湖州的名吃千张包,是豆腐皮包着肉馅,我特地嘱咐她明天做给您尝尝。”

    “我早来月余,当地小吃美食很多都吃过了。不用管我,你们想吃什么安排他们做吧。南方的东西做得精细,你们好好品尝吧。”父亲宽容地说。

    “是。”杜玉清和妹妹交换了一下眼神,低头用餐。

    对于母亲,杜玉清总觉得她的性子太柔弱了,容易受人欺负。但子不言父母之过,这话杜玉清只敢在心里说说。前两年母亲身体不好,父亲放任在外地,母亲就总躲在屋子里修养轻易不出门,杜家中是大伯母主持中馈,大伯母刚直能干,二伯母精明算计,三房很多事物都得她这个长女出面。杜玉清毕竟年纪小,未经世事,心思又单纯,没有想到大家庭中有许多弯弯绕绕的东西,加上有些个仆从暗地的踩低拜高的小动作,三房暗地里很是吃了一些亏。比如分配的衣料总是被人挑剩的,大厨房供应的食物短缺啦……虽然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但杜玉清事后发现了心里总有些愤愤不平。看见母亲总是病恹恹的样子,也无法张口和母亲诉苦。相反,还得在她面前百般遮掩,以免让她气坏了身体。但这口气却没有办法硬是吞下了,杜玉清后来就总是怀疑自家被欺负了,久而久之对人的态度上就有些生硬,像个刺猬似的随时准备扎人。

    其实,杜玉清也发现母亲对这些小动作也不是全然不知的,不过母亲习惯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地得过且过。有时看着杜玉清着急的样子,只是虚弱地笑笑,摸着杜玉清的头说:“让我们阿杏辛苦了。”

    然而,母亲在父亲的面前却是另一副样子,从不抱怨诉苦。总是尽量打扮得漂漂亮亮,精精神神的,即使身体再虚弱,父亲的事她必然事必亲躬。这让杜玉清很是不解,父亲是自家人,自家人放松一些有什么关系,怎么反而对自己人紧张,而对外人宽容呢?

    一次,大伯家的二姐玉芳来串门聊天,看着母亲进进出出体贴恭顺地服侍着父亲,二姐突然低声赞叹了一句:“三婶真是厉害。”

    杜玉清很是疑惑不解,一再追问之下,二姐才说:父亲三兄弟的妻子中,三婶不仅身体最柔弱,性子也最和软,平时不哼不哈的,即使是吃了亏也不和人争吵,别人都以为她好说话,甚至好欺负。如今想来三婶却是最厉害的。

    相反,我母亲好像很精明能干,孝顺公婆,主持中馈,礼尚往来,交际应酬,件件处理得严明整肃,井井有条,亲戚来往谁见了不夸赞几句?可母亲却拿着对别人的态度一样对父亲,刚正直率,不懂得委婉小意,曲意奉承,使得夫妻关系客气而疏远。这不,今儿父亲和母亲说,他看上了下属的一位远房表妹,要娶进家来做二姨太,母亲听后气得直哭,却也无可奈何。刚才还拉着她和大姐抱怨,哭着哭着甚至咒骂起来,她实在是听不下去就跑到杜玉清这里躲避。

    “你说,三妹妹,夫妻不应该是最亲近的人吗?为什么会成为陌生人,甚至比陌生人还可怕,至反目成仇呢?”

    杜玉清想起父亲在沧州为官,几个月才能回来团聚一次,可是父亲仍然守着母亲一人,哪怕有上级体恤牵线搭桥;祖母派去的丫鬟殷勤服侍,父亲也没有给自己纳一个妾室,和母亲的感情一直和睦美满,相敬如宾。难道说真是因为母亲的温柔羁绊住了父亲的心?杜玉清看着母亲对父亲的笑语盈盈殷勤周到,不禁疑惑了。

    大米粥煮得浓稠适当,软糯可口,呼噜喝进嘴里,一股热流顺着咽喉而下,一下就温暖了整个身体。

    糯米麻糍是一个个炸圆球,外表是薄薄一层裹着芝麻的脆皮,父亲教大家轻轻地咬开一个口子,让里面的热气透出一些来,不然不小心就会烫着嘴唇。吃进口中,满嘴是芝麻皮的香脆、糯米的润软,好吃得让人欲罢不能。

    还有热呼呼的包子的鲜咸。

    还有腌笋的鲜嫩、小菜的爽口清脆,这对习惯于北方比较简单饮食的杜玉清他们来说,这些食物滋味是如此新鲜和细腻,大家都情不自禁对以后的生活充满了期待。

    一顿饭吃下来,让杜玉清他们都吃得的很舒服。坐在杜玉清对面的阿志左右张望了一下,瞅着父母没有在意这里,调皮地往后一靠,冲着杜玉清拍了拍自己溜圆的小肚子,做出一副心满意足的神态来。让杜玉清忍俊不禁。

    留意到父亲放下了筷子,大家也都跟着放下了筷子。

    “你们这两天先整理一下东西,过几天我沐休,带大家一起到云林寺走一走,顺便看看梅花。”

    “好耶!”阿志立马欢呼道。大家都笑起来。

    “你呀,不能光想着玩,也要收收心了。你已经开蒙,就更不能贪玩,我已经给你在私塾报了名,今天休息一天,明天就去上学,江南不比北方,文风鼎盛,先生的学问也好,你要好好珍惜,万万不可懈怠了。过几天还有一位姚先生来访,他是一位隐士高人,博学多才,制艺策论无一不精,到时万一考校起来,漏洞百出,你就等着挨板子吧。”

    “是。”阿志垂头丧气了。大家又一阵轻笑。

    母亲也乘机说:“全国绣娘数江南,江南绣娘在苏杭。我会托人给你们姐妹俩找个绣娘师傅,好好指点一下你们的绣艺。不然以后拿出来的都是一些四不像的东西可要给人笑话了。”

    杜玉清神情有些蔫了。她知道母亲这话是冲着她说的,她自小喜动不喜静,从来不喜欢女红,缝件衣赏勉强可以,但绣花这样的细致活就不行了,让她大半天坐在那里一针一线地低头绣花,不是活受罪嘛。

    杜玉清求助地看着父亲,父亲冲着他笑笑说:“德言容功四行,娴雅贞静、守节温柔是女子作人的标准。这方面你要用心体会,好好实践,就如同武功一样就把它们当成一种修行吧。”

    杜玉清哑口无言,心里暗自苦笑:父亲在内院的事物上向来是尊重母亲的决定。自己怎么连这碴都忘了?还想向着父亲求情。不过父亲为什么说女红也是一种修行?修行,父亲今天第二次提这个词了。

第八章 行不逾矩() 
吃完饭,柳嬷嬷按照母亲的吩咐让管家常胜召集一干仆从给大家认识。

    常胜原来是父亲杜渊之身边的长随,父亲是祖父杜安彦的亲兵,从小就是杜渊之的小厮,和杜渊之一起长大,陪着杜渊之读书、习武,随着杜渊之去沧州上任。这次是作为管家随着父亲先到的杭州,宅院的修葺和房间里的家具器物都是他给安排准备的。

    内宅的管事是一位穿着绿袄的小妇人,夫家姓蔡,人称蔡二嫂,看着她头发梳得纹丝不乱,衣裳干净整洁,看上去就是一副精明能干的样子。她操着一口吴语口音的官话,温柔婉转,让人听着很是舒服。

    其他的不过是两个厨娘,两个粗扫浆洗的妇人。

    母亲吩咐上午余下的时间,三个姐弟回屋带着自己屋里的婆子、丫鬟和小厮们各自仔细清扫整理自己的房间,晾晒被褥。她解释说:现在他们一家住是官府提供的官宅。因为空置许久,有些陈腐潮湿,尽管入住前老爷已经安排修葺一新,每个房间里都撒过石灰,但毕竟久未人住,缺乏人气,需要经常的清理打扫,才能慢慢恢复活力。

    杜家姐妹结伴回屋,阿眉问:“姐姐,既然是提供给州府官员的住宅,应该流水一般常有人住啊,为什么久无人住呢?”

    杜玉清刚才也正疑惑这个问题,正巧看到拐角闪过常胜的影子,便叫住了他。

    “常叔,为什么这里会久无人住?”

    常胜是位个子高大,肩膀宽阔的汉子。他同杜渊之一起常年习武,两人却是截然相反的两种气质。杜渊之面容清癯,外表儒雅;常胜体魄强健,目光精湛,任谁见了都不敢小觑的模样。常胜在京城时一直也在杜家的校武场练功,和杜玉清常常碰面,对自家老爷疼爱的长女自然格外看顾,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常胜老实地站住了,笑着解释说:“州府提供官宅是惯例,但官宅一般都小,官府又没有足够的银子来维护,房屋久了就有些破败。上任的官员或因为拖家带口的,这官宅太小了住不下;或嫌弃它简陋,大都另外选了大宅子居住。久而久之,这官宅就越发破旧,也越发没人愿意住了。不过两位小姐不用担心,这座宅院老爷交代前段已经里里外外修葺了一新,除了还有一些潮霉味,其它都不用担心。”

    杜玉清又问道:“另外选了大宅在外居住的官员,租金谁出?”

    常胜心里不由点头,这三小姐不愧是老爷的闺女,眼睛透亮,能够看到背后问题的关键,于是更温和地回答说:“按道理不住官宅,自己另外住的,这租金自然是要自己出的。不过,私下里各地都有很多的变通法子。江南多富商,想要在外租房的官员,自然有人上杆子帮着付租金,甚至有些大富商干脆买了两三个四五进的大宅,请官员逐个去看,喜欢哪个住哪个。我和老爷去拜访上司、同僚时看过,有的院子排场大的很哪,院落仅是门屋就三间,使用绿油兽面,贴金彩画,什么的都有。屋顶都是歇山的,甚至还有重檐的。”

    杜玉清不禁蹙起眉头,本朝对住宅有着严格的等级划分,把公侯和官员的住宅分为四个级别,官员造宅不许用歇山及重檐屋顶,不许用重拱及藻井。从大门与厅堂的间数、进深以及油漆色彩等等都有着严格的限制。比如,只有五品以上官员住宅的正堂才可以使用单檐歇山,重屋檐歇山更是皇家才有的规制。至于百姓的屋舍,则不许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