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豆腐大将军 >

第428部分

豆腐大将军-第428部分

小说: 豆腐大将军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现在他死了,以后谁还给自己提出意见,指导明路啊!

    自己能坐稳世子之位,贾诩功不可没!

    叔父曹仁死了,曹丕都没有哭的这么伤心,遂厚待贾诩后人。

    贾诩葬礼因为大魏皇帝亲临,热闹非凡,徐庶站在贾府之外,看了许久:“尘归尘,土归土,文和你生前府衙门可罗雀,死后何时有如此多的宾客登门了?”

    “罢了罢了,门那么挤,我就在门外送你一程,文和兄,且安心上路吧,你藏在我家树下的那坛子陈年老酒,我替你喝了。”

    徐庶对着空气说完便转身往家中走去,身后的徒弟王基紧紧跟随。

    三方势力不起兵戈,相继进入休养生息的阶段。

    刘备与孙权互派使者前往交流,进行深度交流,对于魏国近来的举措尽心了交互意见,加强两方之间的信任。

    翌年,任城王曹彰从北地返回洛阳,觐见大魏皇帝曹丕。

    曹彰气若游丝的躺在床上,瞧着坐在床边的大魏皇帝曹丕,低声道:“二哥,何至于此呢!”

    “你起了不该起的心思。”

    曹丕给弟弟掖了掖被角。

    “为了避嫌,我不是远走,镇守朔方去了吗?”

    “我知道,皇位这东西让人着迷,谁都想得到。”曹丕平静的说道:“可你手上还有八万精锐啊!二弟,你如此英武,那八万士卒唯你从命,朕放心不下啊!”

    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曹彰用尽力气的笑了笑,笑的曹丕直皱眉头。

    “那我便在叫你一声大哥吧,大哥,你可知,关索与我来信,说将来想要与我逐鹿中原,给我机会找回当年在汉中失去的场子,劝我勿要回朝,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一旦我回朝,定会被你所害。

    我自然是不信,我们兄弟三十多年的交情,血浓于水啊!王朝新历,理应互相扶持,他却说皇帝那个位子会让人变的冷血无情,六亲不认,在皇家谈什么血浓于水都是傻子,皇帝唯恐别人要夺了他的皇帝宝座,更何况还是我这种手握重兵的宗亲嫡子。”

    “他这是挑拨我们之间的兄弟情。”

    曹丕脸色变得有些难看,愤而嚷道。

    “哈哈哈哈!”曹彰放声大笑,笑出了眼泪:“是啊,大哥说的对,我也是如此想的,可结果~果然如他所料。”

    曹丕面色变的铁青,咬牙切齿,攥紧的拳头表明了他内心的愤怒。

    “大哥,你为了集中皇权,分封的藩王封地时常变更,藩王手中没有治理地方的权利,更没有兵权,举动更是受到你严格的监视,我此次回来本是想要与你谈谈此事,可结果,我这个唯一有兵权的大王,哈哈哈哈!”

    曹丕眼神有些微冷。

    “大哥,我且问你一句,宗亲力量被你打压的如此薄弱,若是日后有向我们父亲那样的权臣出现,你的子孙如何应对?就如同刘协一样,充为傀儡,任人宰割吗?”

    曹彰说完之后瞪眼而亡。

    独留下曹丕在一旁目瞪口呆,脸色由铁青变为错愕。

    过了许久,曹丕才从二弟曹彰的房间出来,吩咐下去别人不许透露他来过,后随即派人斩杀目睹他到过任城王府的侍从。

    后传出任城王回朝忽得暴病,不治而亡,年仅三十六岁。

    同年,三十二岁的曹植徙封雍丘王,保住一命,从此开始了他的政治迁徙生涯。

    在曹丕的努力下,曹氏宗亲的势力得到遏制,一母胞弟四人,只剩两人存活,在曹丕曹睿父子的严密监视下,曹植一直被打压迁徙,严密防范,最终抑郁而亡。

    关索听闻曹彰突然暴毙,苦笑数声,怎么就那么傻呢,小爷的话都不信,你大哥是皇帝,思维与我们不一样,如今,故人已逝,徒呼奈何。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关索把酒杯扔进江中,曹彰你个傻~逼!非得回去做什么,我宁愿你是死在战场上,也不是死在政治倾轧之中,毕竟死在战场上,那至少是你所追求的。

    (本章完)

第857章 一晃三年() 
    相比于曹魏接二连三的重臣去世,刘备的麾下鲜有故去。

    黄老爷子现在依旧老当益壮,生龙活虎!

    马超因为大仇报的差不多了,最大仇家曹操也死了,马超为了重新恢复马家的荣耀,依旧在努力的活着,没有捶胸抑郁吐血而亡。

    张飞脾气暴躁,却很少在鞭打士卒,只是帐中沙包换的频繁。

    赵云依旧沉默着,只是在需要时,才会亮出他的锋芒。

    关羽则是老的有些快!

    在关索看来,关羽可能是属于‘特种兵训练’的模式,潜力激发的过大,导致老了身体有些吃不消,衰老的过快。

    武将若是没有战死沙场,身体素质还是蛮强的。

    重臣法正被张仲景吊了两年命,终于熬不住,与世长辞,从三国这个星光璀璨的时代陨落了。

    对于法正的英年早逝,刘备是伤心欲绝,可法正身体早就有漾,能靠着张仲景神医吊着命活了这么长时间,就算是够意思的了。

    马秋还未曾从法正那里出师,老师便逝去,也是颇为无可奈何。

    “将军,马均派人来,请将军前去勘验武器。”

    汉军士卒站在一旁拱手道。

    关索默然的点点头,就让往事随风,任由江水带走愁思。

    滔滔江水,似乎在向途径河流的人诉说着千古英雄事。

    “将军。”马均拱了拱,颇为自得的道:“这是我,把诸葛丞相的,连弩改进了一番。”

    马均的口吃已经好了很多,而邓艾也抽空练习了,可他心思不在这方面上,几乎没什么效果。

    关索接过连弩瞧了瞧,把箭矢放进箭匣,挂上弦,通过望山瞄准标靶,调整了一下标尺,扣动悬刀,射出箭矢。

    这个连弩也仅仅是省略了放入箭矢的步骤,并不能跟机关枪一样,打出一发之后,自动上弦,突突敌人,而是属于栓动步枪的行列,一拉一射。

    关索感受着这连弩的劲道,相比于诸葛亮的连弩,这个体积小太多了,在原有的基础上由十支箭改为五支箭,已经能用于单兵作战了,增强了灵活性。

    至于马均说要一次射五十支箭,估计得做成一辆大车拉着,且让他实验去吧。

    侧头瞧了一眼这把样弩的内侧,刻着马均的名字,对于弓弩,刘备的要求异常严格,每一把弩都要刻上制造者的名字,用以追查责任。

    好在与草原和西域的商道还在运行,能源源不断的获得制造弓弩的原料。

    弩是一种致命的武器,之所以被普遍使用,是因为不需要太多的训练就可以操作,即使是新兵也能快速上手,而且命中率极高,足以杀死一个花了一辈子时间来接受战斗训练的装甲骑士。

    不像弓,士卒拉多少支箭后,便会脱力,必须得休养一段时间,否则便拉不动弓,而且一个弓手培养起来需要的时间周期太长。

    弓开如秋月行天,箭去似流星落地!

    这是多少武将都不能做到的潇洒,那些普通的士卒,又有几人能使用自如呢?

    至于汉代最著名的大黄弩,射程能达到四百余米,可谓大杀器,只有臂力十分强大的士卒才能使用,可又有多少人能向李广一样运用自如呢?

    故而大黄弩多用来守城,实在是不利于进攻。

    就算士卒强壮,可是油水依旧跟不上,穷文富武,武艺没有钱财支持,身体如何养的强壮,从数次厮杀下存活下来,从一小兵积功升至将军的职位。

    这种例子实在是太少了。

    看完了改进的诸葛连弩,关索又伸手摸了摸鱼鳞甲,这种属于重步兵的装备,能有效的防备防护士卒的全身,代表了现在三国最先进的锻造技术。

    两挡铠:一挡胸,二挡背,一片胸甲和一片背甲组成,骑兵的着装,能有效的防御飞舞的箭矢。

    马铠,是战马的护具,将战马全身包裹起来,可以有效防备弓箭、砍杀,属于骑兵中的奢侈品,数量不多,有了好马,关索准备组建重型骑兵团,用来对付曹魏的骑兵。

    三棱短矛,关索根据后世刺刀的模样给了马均启发,让他改造短矛,用于骑兵交战。

    大头还是步卒的武器,环首刀,打造了数把,配合圆盾使用,在关索的建议下,已经慢慢的转变成了刀,与盾牌配合,更加利于劈砍。

    而环首刀,从缴获的武器来看,江东的大概是七八十厘米,曹魏的大概八九十厘米,但季汉的环首刀达到了惊人的一米二,这在配合盾牌使用有点握不住了,遂关索提议不如在做大点,弄成斩马刀,组成重步兵,砍杀曹魏的步卒。

    另外取材张郃的大戟士长短戟配合盾牌使用,普通士卒长刀外还有随身短刀,因为贴大腿挂被叫拍髀,就是一种匕首,在关索的设想中就跟刺刀一样,两军交战,难免从刀戈相见,最后变成拳打脚踢,这时候有个匕首防身也是好的。

    最为关键的是三国的主要武器还是各种戟,卜字型的,不论长短,骑兵步兵水兵都能用的上,更有当做‘暗器’的手戟被制作出来,这一般用来攻击杀守卫敌军营寨的士卒。

    马均又改良翻车,水乌,被修在沿河路上,合理的管理,粮食丰收。

    又有工匠制造工艺颇为成熟瓷器,极为珍贵。

    民间纺织业也大肆发展,马均改良了织绫机,蚕桑养殖在长江流域和岭南等地开始推广,特别是四川地区,蜀锦价值连城,成为季汉的一大财源。

    因为猎奇,曹丕也入手了一套瓷器,故而瓷器在魏国大热,只是产出较少,一套往往能卖出更多的价钱,季汉国力蒸蒸日上,相比于曹魏,曹丕也不是个浑人,自己乃是开国皇帝,自然要兢兢业业,为完成统一大业而努力,国力更加雄厚。

    曹丕喜欢瓷器,蜀锦,也不伤大雅,他本就是喜欢享乐之人,只不过是因为皇位压抑着自己的天性。

    三年之后,曹丕行幸广陵故城,临江观兵,戎卒十余万,旌旗数百里,大兵压境,让正在准备称帝的孙权急忙陈兵边境以做应对。

    (本章完)

第858章 挥兵伐魏() 
    曹丕出兵广陵,只是为了‘阅兵’,此事放在刘备孙权头上皆是不信的。

    孙权派出使者前往辽东,联系公孙恭,让他在后面策应一下,毕竟千里买马的交情还在,只不过公孙恭欣然接受曹丕的册封,只想安安稳稳的保全家族,并不想着在这乱世之中争权争霸。

    只是他争霸也没什么意义。

    公孙恭由于患病感染,然后鸡儿不行了,莫名的成了阉人,身体孱弱,无法有效的治理辽东,就这么凑合着过着呗,还能咋地!

    而上一任辽东太守的儿子,公孙恭的侄儿公孙渊不这么想,这偌大的辽东就是自己的本钱,自家老爹也曾想要争霸天下,只是英年早逝,而自己与弟弟又年纪尚小,不足以掌控辽东,便让自己的叔父公孙恭继承辽东太守之位,成为公孙家在辽东的话语人。

    当年,中原地区大乱,无暇顾及辽东,自己的爷爷公孙度自立为辽东侯、平州牧。东伐高句丽,西击乌桓,向南取山东半岛,开疆扩土;又招贤纳士,设馆开学,广招流民,威行海外,俨然以辽东王自居。

    自己的老爹更是割据一方,独断辽东,以燕王自称!

    可是自己的叔父着实让自己气愤,一介阉人,只敢俯首贴耳,唯曹丕之命是从,要不是自己年纪尚小,父亲才不会让他继承辽东太守之位。

    如今自己已经长大,曹丕又亲率大军东征孙权,因为公孙恭的原因,辽东没有被重兵防备,曹丕又不曾把自己放在眼里,倒是一个割据辽东的好机会,自己需要好好谋划一番。

    若是能联系到刘备与孙权之流,分解自己这边的压力,只需一个机会,辽东便能重新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恢复祖上的荣光。

    公孙渊不知道的是,孙权派来联络公孙恭的使者就在路上,他的机会也来了。

    三家之外,也就辽东算是有点存在感的,至于交州士燮年纪太大,老而不死是为贼也,自从自家儿子士徽与吴巨暗地里联合一块,在庞统的挑拨下,斩了步骘,己方与孙权交恶之后,也曾暗地里给孙权写信,给予孙权希望。

    士燮奉行的一直是待价而沽,自立而治。

    两方拉拢之下,如此才能最大的保证自家利益。

    士燮终究是太老了,躺在病榻之上,瞧着身边的儿子,儿子悲伤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兴奋,一丝野心,一丝想要马上施展的抱负。

    士燮笑了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