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贞观文宗系统 >

第58部分

贞观文宗系统-第58部分

小说: 贞观文宗系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历史上最有名的藏故事要数天一阁。话说活字印刷术发明之后,按理说这书本的传播也算是便捷了。但是明代的天一阁,据说有女子为了能在里边看书,直接嫁到了这家。谁想到人家还有个奇怪的规矩——女子不得上楼,闹得这个女子最后郁郁而终。

    如今只有昂贵的雕版,所以书籍就更显珍惜了。

    罗彦跟着陆德明进了孔府以后,孔颖达很快就走出来迎接了。

    对于罗彦这个年轻人,孔颖达还是相当看好的,而且陆德明虽说平常和他说说笑笑,但是再怎么说,人家都是前辈,孔颖达不能在这个地方失礼。

    等陆德明说完了来意,孔颖达很是干脆的答应了。早就听说罗彦聪慧而且刻苦的他,终于等来了这样一个亲自验证的机会。要是罗彦能够通过他的考核,孔颖达就准备允许罗彦随时进入他家中的藏书阁。

    这个好处不可谓不大,当然了,孔颖达是不会讲明的。对于罗彦的考核,他要暗中进行,那样就算是失败了,对于双方也没有什么尴尬的地方。

    一切谈妥当,陆德明就扔下罗彦一个人走了。美其名不放过任何零碎的时间。孔颖达也是毫不客气,直接就开始讲《尚书》。当然了,讲解之前还需要考验一下罗彦的背功,他和罗彦这会儿都没有带书,所以要是罗彦没记住的话,孔颖达也只能说抱歉。

    好在罗彦这货现在别的本事没有,记东西的本事倒是很强。通过强化的记忆力,什么书认真读三遍,都能把它给背下来,更不用说《尚书》这系统直接塞进他脑子的东西。

    罗彦是一个字都没有落下,从头背到尾。看到这里孔颖达就已经很是满意了,他能记住,那是因为常年都浸淫在经学著作中,几十年下来,不熟悉都不行。但是罗彦小小的年纪,能做到这种程度,扔过去考明经科,绝对能得上上。

    孔颖达都有种冲动,想问问罗彦当初为什么不考明经科。要知道,明经科的上上等给的是从八品上的官,直接比进士科的甲等高了整整一品。对于罗彦这样的年轻人来说,不出意外,就这一品都能熬好几年。

    不过这时候罗彦已经辞官了,再问这个也没有什么意义,所以孔颖达只好放下内心的好奇。

    示意罗彦喝口水润润嗓子,孔颖达开始讲授第一课。与陆德明的方式不同,孔颖达说要讲什么,就只讲什么。想来也是跟魏晋南北朝以后,各种经学流派层出不群,所以传承混乱有关系。

    孔颖达这是讲了传承自孔子世家的一套经学理解,至于其他的流派,罗彦要是有时间,反正藏上基本上都有。

    关于整合各种儒学流派的事情,孔颖达一直在努力,但是现在还没有得到一个具体的结果,所以即便是教授别人,他也做的很是慎重。

第八十二章 有了个世子师弟

    孔颖达讲《尚书》的速度很快,饶是如此,罗彦感觉也需要好几个月才能把这本书讲完。好在这个时候罗彦没有公事,所以除了每天看书,就是听孔颖达讲课,这日子也算是过的惬意。

    只是,这样的日子过了两三个月就开始有了变化。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有人和罗彦抢老师。

    秦王世子李承乾,出生于武德二年,因为当时长孙无垢是在太极宫承乾殿生的他,所以就起名叫做李承乾。当然了,罗彦认为那时候李世民绝对就有了想上位的心,或者说这种心思一直都有,而且把自家儿子的名字都起成了这样。

    如今的李承乾已经虚五岁了,作为皇家,自然是需要找以为赫赫有名的大儒来给孩子蒙学。找谁呢?李世民的文学馆里正好就有这么两个人。孔颖达和陆德明。

    这两位都是宽厚的长者,对于孩子有耐心,而且学问深。李世民早就想到了这两个人。而且,一直对自己儿子寄托着深厚期望的李世民,也希望借此能够得到士林的认可。

    遭遇到这样的事情,这两位也自然是不好拒绝,所以只能答应李世民的请求,去为这样一个五岁的孩童蒙学。

    但是问题就来了。孔颖达还好一些,年龄才四十多岁,虽说是年纪大了,但是精力还是有一些的。陆德明老爷子就不行了,已经七十多岁的他可比不上孔颖达。两个人都是国子学的助教,平日里还要管管国子学的那些学生,再加上一个世子,简直是要老命的节奏。

    所以两个人一合计,来吧,老孔你年轻,这事你多管管。闹腾到最后结果就是,两个人轮流给李承乾上课,孔颖达两天,陆德明一天。

    原本这样划分下来,确实是让陆德明轻松不少。刚开始的时候也就让学学《千字文》之类的东西,也就是简单的开始识字。这个时候最需要的就是耐心,相应的,需要花费的时间就比较多。

    但是可苦了罗彦了。

    孔颖达讲的正好呢,罗彦这些天苦学《尚书》,也是被里边的内容给吸引了。加上孔颖达的授课方式很对罗彦的胃口,所以就像是吃东西上瘾了一样,罗彦已经沉醉子在这种学习的节奏中了。

    谁知道突然间李世民插了这么一杠子,这样一来,孔颖达就没办法每天都给罗彦讲课了。毕竟孔颖达人家也有正经的工作要做的,是个人都会累,哪怕被别人称为大儒,每天在三个地方给三种不同的人讲课,身体和精神也都吃不住。

    所以罗彦只好很是贴心的跟孔颖达商量,这不给李承乾讲课的那天就留给我吧,其他时候我自学好了。事到如今,也只能这样。好在还让孔颖达是一阵感动,罗彦觉得自己这样也算是比较划算了。

    就这样熬着,又花了大半年的时间,罗彦终于在孔颖达的教导下学习完了《尚书》。而这个时候,李承乾的学习进度已经是蒙学结束了。

    一般人家的孩子,蒙学怎么说也得一年。

    怎么说,一方面普通人家的孩子在学馆学习的时间每天固定就那么一点,学到的东西本来就有限,而且如果回到家忘了,那就是彻底忘了,连向别人问的机会都没有。

    李承乾是什么人,秦王世子啊,虽说孔颖达和陆德明两个人白天讲完课就走人了。但是别忘了,作为世子不仅有同龄的伴读,这身边还跟着一帮子文人呢。所以蒙学的时候,这李承乾也是吃了不少苦。

    小孩子为了得到自己父亲的一句夸奖,不仅是两位老师授课的时候认真听讲,就是老师走了,也会认真复习,然后练练字什么的。这种事情,李承乾坚持了半年,然后这两位老师就惊讶地发现,这孩子蒙学可以不用继续了。

    接下来就是讲《孝经》。在这一块就需要各种认真地讲解经义了,所以需要耗费大量的精神去做这个事情。因此孔颖达只能跟罗彦讲,他以后的经义还是先去自学好了。反正罗彦这几年跟着陆德明学了不少,这读书的能力还是有的。

    听到孔颖达这样的安排,罗彦也只能乖乖认了。原本还想着孔颖达能够一并把《诗经》也能讲一遍。罗彦到现在听过的《诗经》只有陆德明说过一部分,所以他还想听听其他的比较完整的讲解。

    无奈之下,罗彦也只能认了。

    想起自己好久没有去探望过自己的老师,罗彦准备了一点补品,回到了陆府。

    陆德明对于自己的弟子到来很是开心。这大半年的时间,罗彦基本上就是一个月过来一趟。每次来之后,小小年纪的罗彦看起来反而是比陆德明精神都要差。

    这也是被系统的任务给逼得,越到后来,罗彦越清楚这成就任务到底有多坑。现在能完成每天一卷书的任务,必须要挑灯夜战才行。连续大半年下来,罗彦精神能好才怪。不过这也是跟孔颖达学习有关系,每次孔颖达一讲就是半天,留给罗彦的空闲时间就不多了。

    好在这次前来罗彦的脸色也没有以前那么苍白了,这倒是一个好事情。陆德明好不容易有这么一个聪慧的弟子,也怕因为身体的原因,让他白发人送黑发人。

    陆德明这半年除了每个月能见罗彦一面之外,其他的时候关于罗彦的消息都是从孔颖达的口中得知的。对于罗彦进了长安城却不到陆府来的事情,陆德明一点也不生气。自己的弟子专心于学问,而且那些纯粹是没什么事情就跑过来的应付,还不如罗彦每个月来和自己好好说说话来的贴心。

    听孔颖达感叹自己的弟子学习刻苦,老爷子是非常开心的。简直比当年自己的儿子当了官,同僚们来祝贺的时候还要开心好多。在陆夫子的眼中,儿子,只是传承了血脉,弟子,却传承了学识。作为一个大儒,这两样事情都得到了收获,能不让他高兴么。

    让罗彦坐到自己的身边,陆德明开始询问最近罗彦的生活。

    “老师,《尚书》已经听孔助教讲完了。只是最近孔助教也没有空闲的时间了,这《诗经》也只能放放了。”罗彦还是有些遗憾地跟自家老师汇报。

    陆德明笑着说道:“不仅是孔助教忙,就连我这个陆助教,也是忙的有些受不了。”陆德明笑着说道。

    “老师和孔助教,便是当今圣人,也是敬佩的很,不然这中山王的蒙学也扣不到老师的头上。”罗彦也有些笑着调侃。

    “不得不说,中山王确实聪慧,学习也是用功。我等也稍显轻松啊。要是遇到顽劣的,你老师我都要头疼了。”陆德明没有理会罗彦的调侃,只是一个劲的赞叹。

    这让罗彦不禁想起了李承乾的后来。在李承乾没有脚疾的时候,这孩子绝对是王室孩子的典范。能接受人的批评,知礼仪,懂孝道。这些绝对跟孔颖达和陆德明两个人的教导是分不开的。

    之所以后来成为那样,有人说是腿上有病,对继承皇位有了危机感。但是在罗彦看来,李承乾是承受挫折的能力还不够。

    李世民在李承乾腿上有了毛病之后,搜罗了不少贤德之人,用来辅佐东宫。其实这个用意就是让李承乾早早培养和朝中重要大臣的关系。你看这些人都有谁,于志宁、李百药、杜正伦、孔颖达、张玄素、房玄龄、魏征等,又令刘洎、岑文本与马周递日往东宫,与太子承乾谈论。

    这些人处理朝政,教授学生都是一把好手,但是就是不会心理辅导。

    然后就是整天说这个不行那个不行,之后就是告状。李承乾越是在这种情况下,从来顺风顺水的他怎么能忍受这样的事情,然后就开始了晚来的叛逆期。

    因为承受能力不行,如今遭遇到肢体不全的打击,然后就被恐惧蒙了心。完全没有看清楚自己的优势。这皇位,到头来还不是自家老子说了算。就算是有个很厉害的竞争者李泰,说白了只要和以前一样好好表现,到最后李泰能闹出什么幺蛾子。想政变?开玩笑,李世民怎么坐上皇位的,人家早就防着呢。

    罗彦对于这位素未谋面的秦王世子还是抱有一定的认可的,所以就提醒了陆德明一句:“老师,你这样夸奖,中山王一路顺风顺水,往后这夸奖听多了,怕是听不得逆耳忠言。”

    “进之过虑了。中山王现在年纪还小,还是受不得刺激的年龄。一旦遭受挫败,恐怕就要把一个好苗子给毁了。等他再长大一些,老师自然会有别的办法教他。不要忘了,教学生,这可是老师做了几十年的事情。”

    罗彦一想也对。陆德明基本上几十年以来,做的最多的就是国子学助教。南陈的时候是,隋朝的时候是,唐朝更是。也就最近,因为要教李承乾,给补了个国子学博士,相对来说官上去了,空闲多了,自然能多教教李承乾。

    因此罗彦也就不再多说。

第八十三章 被莺儿姑娘堵了门

    李世民之前在关州屯兵,最近因为辅公祏的事情,又被任为江州道行军元帅,统帅大军。这下子李世民也算是感觉又得到了李渊的重视,所以谈论李世民的时候,陆德明显得比较轻松。像关州屯兵这样的事情,明显不应该让李世民去做。师徒俩讨论完李世民的事情之后,又开始闲聊。

    很快天色见晚,陪着自家老师吃过晚饭之后,罗彦回到了自己的房间。虽说自己是搬到了清平观,但是陆府还是留下了他以前住的那间房,还换上了新的被褥。这是陆德明的意思,目的就是为了让罗彦回来之后还能习惯。

    当初罗彦看到屋子里一切布置都没有变得时候,心里那种感动。陆德明对他这个弟子,跟对待自己的儿子一样。

    因为从此以后不用再听孔颖达讲课,所以这世家自然是就空了不少,罗彦也没有继续挑灯夜读,就此沉沉睡去。

    第二天一大早,罗彦被哐哐哐直响的敲门,不,或者说是踢门声给惊醒的。原本还打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