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373-丁甘仁医桉 >

第27部分

373-丁甘仁医桉-第27部分

小说: 373-丁甘仁医桉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加之体丰多湿,湿郁生痰,风寒侵于外,七情动于中,与痰湿互阻于太阳之络,营卫不从,疽遂成矣。所喜红肿 
高活,尚属佳象,起居调摄,尤当自慎。 
生黄 (三钱) 青防风(一钱) 生草节(八分) 苦桔梗(一钱) 陈广皮(一钱) 仙半夏(二钱) 大川 
芎(八分) 大贝母(三钱) 炙僵蚕(三钱) 羌活(一钱) 小金丹(陈酒化服,一粒) 
外用金箍散,金黄散、冲和膏,陈醋、白蜜调,炖 
温敷。 
二诊 脑疽偏者较正者难治,前方连服三剂,根盘略收。疮顶高突,有溃脓之势。今症位虽偏,情势尚 
佳,所喜疮顶起发,胃纳健旺,人以胃气为本,有胃则生,书有明文。再拟消托兼施法。 
生黄 (三钱) 全当归(二钱) 京赤芍(二钱) 陈广皮(一钱) 仙半夏(三钱) 生草节(八分) 
大贝母(三钱) 苦桔梗(一钱) 炙甲片(一钱五分) 皂角针(一钱五分) 笋尖(三钱) 炙僵蚕(三钱) 
香白芷(八分) 
外用金箍散、金黄散、冲和膏。 
三诊 叠进提托之剂,得脓甚畅,四围根盘渐收,调养得宜,生机有庆。 
生黄 (三钱) 全当归(二钱) 京赤芍(二钱) 紫丹参(二钱) 陈广皮(一钱) 仙半夏(三钱) 
云茯苓(三钱) 制首乌(三钱) 生草节(八分) 红枣(二枚) 
外用九黄丹、海浮散、阳和膏。 

卷八外科案
夭疽
属性:唐左 夭疽肿硬,位在左耳之后,症由情志抑郁,郁而生火,郁火挟血瘀凝结,营卫不从,颇虑毒不外泄, 
致有内陷之变。急与提托,冀其速溃速腐,得脓为佳。 
银柴胡(一钱) 全当归(二钱) 京赤芍(二钱) 川象贝(各二钱) 陈广皮(一钱) 生草节(八分) 
炙远志(一钱) 炙僵蚕(三钱) 炙甲片(一钱五分) 皂角针(一钱五分) 琥珀蜡矾丸(开水化服,一粒) 
二诊 前投提托透脓之剂,疮顶红肿高活,有溃脓之象,是属佳兆。惟恙从七情中来,务须恬 虚无,心 
旷神怡,胜乞灵于药石也。 
生黄 (三钱) 全当归(二钱) 京赤芍(二钱) 紫丹参(二钱) 生草节(八分) 银柴胡(八分) 
生香附(一钱) 皂角针(一钱五分) 川象贝(各三钱) 炙僵蚕(三钱) 笋尖(三钱) 琥珀蜡矾丸(开水 
化服,一粒) 
三诊 疽顶隆起,内脓渐化,旋理调护,可保无虑矣。 
全当归(二钱) 京赤芍(二钱) 银柴胡(八分) 生草节(八分) 川象贝(各三钱) 炙僵蚕(三钱) 
陈广皮(一钱) 半夏曲(二钱) 制首乌(三钱) 香白芷(六分) 
何右 夭疽匝月,色黑平塌,神糊脉细,汗多气急,阴阳两损,肝肾俱败,疡症中之七恶已见,虽华佗再 
世,亦当谢不敏也。勉方冀幸。 
吉林参(二钱) 生黄 (六钱) 血鹿片(八分) 生于术(二钱) 
清炙草(八分) 云茯苓(三钱) 炮姜炭(五分) 川贝母(三钱) 大熟地(四钱) 五味子(六分) 
左牡蛎(四钱) 半夏曲(三钱) 
二诊 服药后,神清思食,脉象弦硬,此系孤阳反照,不足恃也。勉宗前法,以冀万一。 
原方加熟附片(一钱)。 

卷八外科案
骨槽风
属性:周左 骨槽风肿硬不痛,牙关拘紧,缠绵二月余,此阴症也。位在少阳,少阳少血多气之脏,脉络空虚, 
风寒乘隙而入,痰瘀凝结,徒恃清凉无益也。法当温化,阳和汤主之。 
净麻黄(五分) 肉桂心(四分) 大熟地(二味同捣,四钱) 炮姜炭(五分) 生草节(八分) 白芥 
子(砂研,一钱) 鹿角霜(三钱) 小金丹(陈酒化服,一粒) 
外用生姜切片,上按艾绒灸之,再覆以阳和膏。 
朱右 骨槽风破溃经年,脓积成骨,流水清稀,气血两亏,不能载毒外出,缠绵之症也。法与补托。 
潞党参(三钱) 生黄 (四钱) 全当归(二钱) 京赤芍(二钱) 云茯苓(三钱) 炮姜炭(五分) 
陈广皮(一钱) 川贝母(三钱) 炙僵蚕(三钱) 香白芷(六分) 
金右 骨槽风穿腮落齿,脓水臭秽,症属棘手。 
西洋参(二钱) 北沙参(三钱) 川石斛(四钱) 赤白芍(各一钱五分) 金银花(三钱) 粉丹皮(二钱) 
川贝母(三钱) 天花粉(三钱) 旱莲草(二钱) 黛蛤散(包,六钱) 
施左 颐肿坚硬,寒热交作,牙关开合不利,骨槽风之渐也。宜与疏散。 
荆芥穗(一钱五分) 青防风(一钱) 薄荷叶(八分) 炒牛蒡(二钱) 生草节(八分) 苦桔梗(一钱) 
大贝母(三钱) 炙僵蚕(三钱) 晚蚕砂(包,三钱) 山慈菇片(八分) 万灵丹(入煎,一粒) 
外用消核锭,陈醋磨敷。 
二诊 寒热已退,肿硬渐消,此系风痰交阻络道所致。再与疏散。 
荆芥穗(一钱五分) 青防风(一钱) 薄荷叶(八分) 炒牛蒡(二钱) 生草节(八分) 苦桔梗(一钱) 
大贝母(三钱) 炙僵蚕(三钱) 小青皮(一钱) 光杏仁(三钱) 万灵丹(入煎,一粒) 
洪左 颊车漫肿 红,且有寒热,肝胃之火升腾,风热之邪外乘。宜以清疏。 
荆芥穗(一钱五分) 青防风(一钱) 薄荷叶(八分) 炒牛蒡(二钱) 生石膏(打,四钱) 
生草节(八分) 苦桔梗(一钱) 京赤芍(二钱) 大贝母(三钱) 炙僵蚕(三钱) 金银花(三钱) 茅芦根(去 
心、节,各一两) 
邹左 骨槽痈内外穿溃,腐烂已久,气阴两伤,少阴伏热上升,喉痹燥痛,蒂丁下坠,妨于咽饮,咳嗽痰浓 
夹红,舌质红绛,脉象濡小而数,加之手足浮肿,动则气喘,胸膺骨胀,肺络损伤,子盗母气,脾土薄弱。肺喜清 
润,脾喜香燥,治肺碍脾,治脾碍肺,棘手重症。勉拟培土生金,养肺化痰,未识能得应手否? 
南沙参(三钱) 生甘草(六分) 栝蒌皮(二钱) 猪肤(刮去油、毛,三钱) 淮山药(三钱) 
苦桔梗(一钱) 生苡仁(四钱) 冬瓜子皮(各三钱) 连皮苓(四钱) 川象贝(各二钱) 藏青果(一钱) 
外用金不换吹喉搽腐。 

卷八外科案
牙疳
属性:谢左 肾主骨,齿为骨余,牙龈属胃。痘疹后,热毒内蕴肾胃两经,以致牙疳腐烂,苔黄,脉数,听其漫 
延,恐有穿腮落齿之险,重症也。姑拟芦荟消疳饮加味,清阳明而解热毒。 
真芦荟(八分) 甘中黄(八分) 金银花(四钱) 活贯众(三钱) 川升麻(三分) 胡黄连(四分) 
黑山栀(一钱五分) 京玄参(一钱五分) 生石膏(打,三钱) 银柴胡(八分) 活芦根(去节,一尺) 
外用走马牙疳散,桐油调敷。 

卷八外科案
牙岩
属性:何右 营血久亏,肝郁不达,郁从火化,火性上炎,致发牙岩,已延半载,虑其翻花出血,下部酸软乏力。 
拟养营清上。 
小生地(四钱) 肥知母(一钱五分) 生甘草(六分) 粉丹皮(二钱) 京赤芍(二钱) 连翘壳(三钱) 
川黄柏(一钱五分) 京玄参(二钱) 大贝母(三钱) 生蒲黄(包,三钱) 藕节(四枚) 

卷八外科案
大头瘟
属性:沈右 重感氤氲之邪,引动伏温,外发温毒,满面红肿,透及后脑,耳根结块,久而不消,形寒身热,超时 
得汗而解,胸闷不思饮食,舌苔薄腻微黄,脉象左弦数右濡数,虑其缠绵增剧。姑拟清解伏温,而化痰瘀。 
薄菏叶(八分) 朱茯神(三钱) 荆芥穗(八分) 鲜竹茹(一钱五分) 清水豆卷(四钱) 熟牛蒡(二钱) 
江枳壳(一钱) 连翘壳(三钱) 大贝母(三钱) 净蝉衣(八分) 苦桔梗(一钱) 生赤芍(二钱) 
板蓝根(三钱) 
二诊 大头瘟复发,满面肿红 痛,寒热日发两 
次,得汗而解,胸闷不思饮食,口干不多饮,耳根结块,久而不消,舌苔薄腻,脉象左弦数右濡数。伏温时气,客 
于少阳阳明之络,温从内发,故吴又可云∶治温有汗而再汗之例。体质虽虚,未可滋养,恐有留邪之弊。昨投 
普济消毒饮加减,尚觉获效,仍守原法为宜。 
薄荷叶(八分) 朱茯神(三钱) 金银花(三钱) 生草节(四分) 板蓝根(二钱) 熟牛蒡(二钱) 
苦桔梗(一钱) 连翘壳(三钱) 生赤芍(二钱) 净蝉衣(八分) 轻马勃(八分) 鲜竹茹(二钱) 
通草(八分) 
三诊 大头瘟之后,头面红色未退,睡醒后时觉烘热,超时而平。舌苔干白而腻,脉象左弦数右濡滑,余 
温留恋少阳阳明之络,引动厥阳升腾,所有之痰湿阻于中焦,阳明通降失司,纳谷减少,小溲短赤,职是故也。 
滋阴则留邪,燥湿则伤阴,有顾此失彼之弊。再拟清泄伏温为主,宣化痰湿佐之。 
霜桑叶(三钱) 生赤芍(二钱) 赤茯苓(三钱) 夏枯草(一钱五分) 滁菊花(三钱) 连翘壳(三钱) 
福泽泻(一钱五分) 枯碧竹(三钱) 薄荷炭(八分) 轻马勃(八分) 象贝母(三钱) 鲜竹茹(一钱五分) 
金银花露(后入,六两) 
四诊 昨投清泄伏温,宣化痰湿之剂,头面红色略减,烘热稍平,纳谷减少,舌干白而腻,余湿留恋阳明之 
络,厥阳易于升腾,痰湿互阻中焦,脾胃运输无权。已见效机,仍守原意出入,阴分虽亏,不可滋养,俾得伏温 
速清,则阴分自复。 
冬桑叶(三钱) 象贝母(三钱) 轻马勃(八分) 碧玉散(包,三钱) 滁菊花(三钱) 生赤芍(二钱) 
赤茯苓(二钱) 广橘白(一钱) 薄荷叶(八分) 连翘壳(三钱) 福泽泻(一钱五分) 鲜竹茹(一钱五分) 
夏枯草(一钱五分) 金银花露(后入,六两) 
五诊 面部红色渐退,烘热形寒,时作时止,胸闷不舒,纳谷减少,舌中微剥,后薄腻,脉象左濡小右濡 
滑。阴分本亏,肝经气火易升,湿痰中阻,胃失降和,络中蕴湿未楚,营卫失其常度。今拟清泄厥阳,和胃化 
痰,待伏温整肃后,再为滋阴潜阳可也。 
冬桑叶(三钱) 朱茯神(三钱) 珍珠母(五钱) 仙半夏(一钱五分) 滁菊花(三钱) 生赤芍(一钱五分) 
嫩白薇(一钱五分) 北秫米(包,三钱) 碧玉散(包,三钱) 川象贝(各二钱) 通草(八分) 嫩钩钩 
(后入,三钱) 鲜竹茹(一钱五分) 橘白络(各八分) 
朱左 头面肿大如斗,寒热口干,咽痛腑结,大头瘟之重症也。头为诸阳之首,惟风可到,风为天之阳 
气,首犯上焦,肝胃之火,乘势升腾,三阳俱病。拟普济 
消毒饮加减。 
荆芥穗(一钱五分) 青防风(一钱) 软柴胡(八分) 酒炒黄芩(一钱五分) 酒炒川连(八分) 
苦桔梗(一钱) 连翘壳(三钱) 炒牛蒡(二钱) 轻马勃(八分) 生甘草(八分) 炙僵蚕(三钱) 
酒制川军(三钱) 板蓝根(三钱) 
二诊 肿势较昨大松,寒热咽痛亦减。既见效机,未便更张。 
荆芥穗(一钱五分) 青防风(一钱) 薄荷叶(八分) 炒牛蒡(二钱) 酒炒黄芩(一钱) 酒炒 
川连(八分) 生甘草(六分) 苦桔梗(一钱) 轻马勃(八分) 大贝母(三钱) 炙僵蚕(三钱) 连翘 
壳(三钱) 板蓝根(三钱) 
三诊 肿消热退,咽痛未愈,外感之风邪未解,炎炎之肝火未清也。再与清解。 
冬桑叶(三钱) 生甘草(六分) 金银花(三钱) 甘菊花(二钱) 苦桔梗(一钱) 连翘壳(三钱) 
粉丹皮(一钱五分) 轻马勃(八分) 黛蛤散(包,五钱) 鲜竹叶(三十张) 
陶右 头面漫肿 红,寒热日夜交作,前医投以承气,进凡三剂,病象依然不减。夫身半以上,天之气也, 
为诸阳荟萃之枢。外感风温之邪,引动少阳胆火上升,充斥清窍,清阳之地,遂如云雾之乡。承气是泻胃中之 
实热,病在上焦,戕伐无故,所以病势有进无退。东垣 
普济消毒饮,专为此病而设,加减与之,以观进退。 
软柴胡(八分) 薄荷叶(八分) 炒牛蒡(二钱) 青防风(一钱) 生甘草(八分) 苦桔梗(一钱) 
轻马勃(八分) 大贝母(三钱) 炙僵蚕(三钱) 炙升麻(三分) 酒炒黄芩(一钱) 酒炒川连(五分) 
板蓝根(三钱) 
杜左 巅顶之上,惟风可到,风温疫疠之邪,客于上焦,大头瘟头面 红肿痛,壮热口干,溲赤便结,苔薄 
腻,脉郁滑而数。风属阳,温化热,如烟如雾,弥漫清空,蕴蒸阳明,症非轻浅。亟拟普济消毒饮加味,清彻风 
邪,而通腑气。仿经旨火郁发之,结者散之,温病有下不嫌早之例。 
薄荷(八分) 山栀(一钱五分) 马勃(八分) 银花(三钱) 豆豉(三钱) 大贝(三钱) 牛蒡(二钱) 
生草(八分) 赤芍(一钱五分) 连翘(三钱) 桔梗(八分) 淡芩(一钱五分) 生军(八分) 板蓝 
根(三钱) 
一剂腑通,去川军,服三剂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