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373-丁甘仁医桉 >

第8部分

373-丁甘仁医桉-第8部分

小说: 373-丁甘仁医桉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西洋参(米炒,五钱) 朱茯神(三钱) 川石斛(三钱) 生甘草(五分) 通草(八分) 栝蒌皮(二钱) 
广橘白(一钱) 川贝母(二钱) 北秫米(包,三钱) 
巫左 湿温症已延月,寒热时轻时剧,口干不喜饮,腑行溏薄。初由伏邪湿热,蕴于募原,少阳枢机 
不和,太阴为湿所困,清气不升。阅前方参、附、龙、牡、姜、桂、二陈等剂,温涩太过,致伏邪无路可出, 
愈郁愈深,如胶似漆。邪遏化热,湿遏化燥,伤阴劫津,化源告竭,气逆而促,神糊谵语,所由来也。舌 
苔黑糙而垢,有似少阴热结旁流、急下存阴之条,无如脉象左弦细促数,右部虚散,腹无燥实坚满之形, 
安有可下之理?阴液枯槁,正气亦匮,厥脱之变,即在目前矣。勉拟增液生津,以救其焚,亦不过尽人力 
以冀天眷! 
西洋参(三钱) 朱茯神(三钱) 天竺黄(一钱五分) 嫩钩钩(后入,三钱) 大麦冬(二钱) 
紫贝齿(三钱) 银柴胡(八分) 枳实炭(八分) 霍石斛(三钱) 川贝母(二钱) 清炙草(四分) 
炒竹茹(一钱五分) 
费右 湿温三候,灼热不退,舌绛起刺,脉洪数。温邪化火,由气入营,热邪内炽,扰犯包宫,伤 
津劫液,化源欲竭。以致唇焦齿垢,谵语妄言,内陷重症,危笃之至。拟养阴救液,清火开窍,未识能有 
挽回否。 
犀角尖(三分) 粉丹皮(一钱五分) 带心麦冬(三钱) 鲜石菖蒲(五分) 鲜生地(三钱) 
京赤芍(一钱五分) 上川连(三分) 鲜竹叶心(三钱) 带心连翘(三钱) 京玄参(三钱) 天竺黄 
(二钱) 活芦根(去节,一两) 牛黄清心丸(一粒,另研细末化服) 
叶左 初病喉痧,治愈之后,因复感停滞,酿成湿温。身热有汗不解,临晚畏寒,入夜热势较盛,天 
明即觉轻减,已有三候。口干不多饮,小溲短赤,超时有粉汁之形。苔薄黄,脉濡数。素有失红,阴虚体 
质,叠进清温化湿之剂,其热非特不减,反加肤肿足肿,脐腹饱满,面浮咳嗽。细推病情。太阳经邪未 
解,膀胱腑湿不化,久则湿困大阴,健运无权。湿为阴邪,易于化水,水湿泛滥,则为肤肿足肿;中阳不 
运,浊阴凝聚,则为脐腹饱满;水湿逆肺,则为咳嗽面浮;格阳于外,则身热不退也。恙势已入险境,岂 
可泛视。今拟五苓加味,温开太阳而化水湿,勿可拘执阴虚体质,而畏投温剂,致一误而再误也。然乎否 
乎?质之高明! 
川桂枝(八分) 连皮苓(四钱) 炒白术(三钱) 猪苓(三钱) 仙半夏(三钱) 大腹皮(二钱) 
砂仁(八分) 光杏仁(三钱) 泽泻(一钱) 姜皮(八分) 陈皮(一钱) 冬瓜子皮(各三钱) 
二诊 两进五苓,症势未见动静。夫太阳为寒水之经,本阴标阳;太阳与少阴为表里,少阴为水火之 
脏,本热标寒。太阳之阳不行,少阴之阴亦伤,少火不能生土,中央干健无权,水湿日积,泛滥横溢,浊 
阴凝聚,阴盛格阳,肺失治节,水道不行,险象环生,殊可虑也。脉象寸部濡数,关尺迟弱,真阳埋 
没,阴霾满布,若加气喘,则难为力矣。再拟五苓合真武汤,震动肾阳,温化水湿,千钧一发,惟此一 
举,狂见如斯,明者何如!? 
熟附块(一钱) 川桂枝(八分) 陈皮(一钱) 大砂仁(八分) 连皮苓(四钱) 猪苓(二钱) 
大腹皮(二钱) 川椒目(十四粒) 炒白术(三钱) 泽泻(一钱五分) 水炙桑皮(一钱五分) 淡姜 
皮(八分) 
三诊 连服五苓真武以来,肤肿跗肿腹满,已见轻减,小溲稍多,真阳有震动之渐,水湿有下行之 
势,临晚形寒身热,至天明得汗而退,枢机有斡旋之意,均属佳象。口干渴喜热饮,痰多咳嗽,谷食衰微, 
白苔化而转淡。夫太阴为湿久困,干健无权,肺失肃化。脉象关尺迟弱略起,虽逾险岭,夫涉坦途。仍守 
前法,努力前进。 
桂枝(六分) 白术(三钱) 熟附块(一钱) 软柴胡(七分) 大腹皮(二钱) 茯苓(四钱) 
泽泻(一钱五分) 大砂仁(八分) 仙半夏(二钱) 水炙桑皮(一钱五分) 清炙草(五分) 生姜(二片) 
红枣(四枚) 炒谷芽苡仁(各,三钱) 
四诊 温少阴,开太阳,运中阳,逐水湿,又服二剂,肿退,腹满渐消,临晚寒热亦轻,惟痰多咳嗽, 
纳谷衰少,小溲不清,苔薄腻微黄,脉象缓滑。此脾不健运,胃不流通,湿痰积之于肺,肺失肃化之权。 
再仿前意,制小其剂。 
吉林参须(八分) 连皮苓(四钱) 炒白术(一钱五分) 光杏仁(三钱) 冬瓜子皮(各三钱) 
陈皮(一钱) 熟附块(八分) 炒谷麦芽(各三钱) 软柴胡(八分) 福泽泻(一钱五分) 清炙草(五分) 
大砂仁(八分) 仙半夏(二钱) 
五诊 肿满已消,寒热亦退,惟纳谷衰少,口有甜味,痰多咳嗽,小溲不清,脉象濡滑。余湿留恋中 
焦,脾胃运化失司,津液不布为痰,此痰多而咳嗽 
也。今当调理脾胃以化余湿,节其饮食而慎起居。 
炒白术(五钱) 陈广皮(一钱) 清水豆卷(四钱) 炒谷芽苡仁(各三钱) 冬瓜子皮(各三钱) 
连皮苓(四钱) 仙半夏(二钱) 省头草(一钱五分) 大砂仁(七分) 光杏仁(三钱) 川贝(二钱) 
通草(八分) 清炙枇杷叶(去毛、包,二钱) 
哈右 湿温匝月,身壮热,汗多畏寒,胸闷呕吐,纳食不进,烦躁懊 ,少腹胀痛拒按,溺时管痛,小便 
不利,口干唇燥,渴喜热饮,舌苔白腻,脉象左弦迟而紧,右沉细无力,据述病起于经行之后,阅前所服之方, 
栀豉、二陈、泻心、八珍、金铃子散等剂。推其病情,其邪始在太阴阳明,苦寒叠进,邪遂陷入少阴厥阴,清 
阳窒塞,蓄瘀积于下焦,膀胱宣化失司,烦躁似阳,实阴躁也,阴盛于下,格阳于上,若再投苦降,则邪愈陷 
愈深矣。今拟吴茱萸汤加味,温经逐湿,理气祛瘀,冀其转机为幸。 
淡吴萸(六分) 熟附片(八分) 赤苓(三钱) 连壳蔻仁(八分) 焦楂炭(三钱) 姜半夏(二钱) 
砂仁(八分) 陈皮(八分) 延胡索(一钱) 五灵脂(一钱五分) 两头尖(酒浸、包,一钱五分) 
泽泻(一钱) 生姜(二片) 
二诊 两进吴茱萸汤,呕吐烦躁,均已轻减,少腹胀痛亦松,反加大便溏泄,有七八次之多,寒滞有 
下行之机,中阳有来复之渐,佳象也。身热依然,口干唇燥,渴喜热饮,苔腻稍化,脉仍弦迟,勿可因口 
干唇燥,即改弦易辙,虽有身热,可毋庸虑,但使卫阳能入于阴,则身热自除矣。仍守原法,更进一筹。 
原方去生姜、连壳蔻仁,加炮姜炭(六分)、炒白术(一钱)。 
三诊 呕吐溏泄已止,少腹胀痛亦减大半。惟小溲不利,溺时管痛,唇燥口干不多饮。脉象寸关濡 
滑,尺部涩迟,是蓄瘀蕴湿,留恋下焦,膀胱气化无权,脾不能为胃行其津液,浸润于上,症虽转机,还 
当谨慎。今制小其剂,加入通关滋肾之品,使蓄瘀蕴湿,从下窍而出。 
吴萸(四分) 仙半夏(二钱) 熟附片(八分) 赤苓(三钱) 陈皮(一钱) 炒白术(二钱) 
炮姜炭(四分) 清炙草(四分) 砂仁(八分) 琥珀屑(冲,六分) 通天草(五钱) 滋肾通关丸 
(包煎,三钱) 
四诊 诸恙十减七八,小溲亦利,惟纳谷衰少,神疲肢倦,唇干口干不多饮,苔转淡黄,脉现濡缓, 
是脾胃两伤,运化失常。今拟醒脾和胃,而宣余湿,隔一日服一剂,仿经旨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小毒 
治病,十去其八,毋使过之,伤其正也之意。 
炒白术(二钱) 云苓(三钱) 清炙草(五分) 陈皮(一钱) 仙半夏(二钱) 大砂仁(八分) 
焦谷芽(五钱) 省头草(五钱) 绛通草(八分) 通天草(五钱) 生姜(二片) 红枣(四枚) 
郑左 湿温十八天,初起身热,继则不热,两颧红赤,小溲自遗,时时欲寐,舌灰薄腻,口干不欲 
饮,脉沉细无神。此邪陷少阴,肾阳堙没,龙雷之火,飞越于上,戴阳症也,殊为可虑!急拟温经扶正 
而潜浮阳,未识能得挽救否。 
潞党参(五钱) 龙骨(三钱) 煨益智(一钱五分) 炙远志(一钱) 熟附块(三钱) 牡蛎(三钱) 
清炙草(五分) 炒于术(一钱五分) 鹿角霜(五钱) 
复诊 加炙黄 、大砂仁。 
周左 湿温月余,身热汗多,神识昏糊,谵语郑声,唇燥口干不欲饮,谷食不进,舌苔干腻,脉象沉 
细。此湿邪久困太阴,陷入少阴,湿为阴邪,最易伤阳,卫阳失于外护则汗多,浮阳越于躯壳则身热,神 
不守舍则神糊,与热入心包者,有霄壤之别。动则微喘,肾气不纳也。十余日未更衣,此阴结也。脉证参 
合,正气涣散,阴阳脱离即在目前矣。急拟参附回 
阳,龙牡潜阳,苟能阳回神定,庶可望转危为安之幸。 
别直参(二钱) 熟附块(二钱) 左牡蛎(三钱) 大砂仁(八分) 仙半夏(二钱) 炙远志(一钱) 
花龙骨(三钱) 朱茯神(三钱) 炒枣仁(三钱) 北秫米(包,三钱) 浮小麦(四钱) 
二诊 两进参附回阳,龙牡潜阳,汗收神清,阳气有内返之佳境。口干,渴喜热饮,纳谷衰少,精神 
困顿,十余日未更衣,腹内微胀,并不拒按,苔干腻,脉沉细。阳不营运,阴气凝结,肠垢不得下达, 
犹严寒之时,水冰而地坼也,险岭虽逾,未入坦途。再拟扶正助阳,温通腑气。 
别直参(一钱五分) 熟附块(一钱五分) 朱茯神(三钱) 炙远志(一钱) 炒枣仁(三钱) 仙半夏 
(三钱) 陈广皮(一钱) 大麻仁(研,四钱) 郁李仁(研,三钱) 焦谷芽(四钱) 半硫丸(包,二钱) 
外用蜜煎导法。 
三诊 服两剂后,腑气已通,余恙如故。原方去半硫丸、郁李仁、大麻仁,加米炒于术。 
朱孩 湿温已延月余。身热不退,腹痛便泄,大腹膨胀,面浮体肿,舌苔灰黄,脉象濡数,纹色青 
紫,已逾气关。某专科投以银翘、芩、连、滑石、通草、 
楂、曲、鸡金、苓、术等,意谓疳积成矣。惟按脉论证,此三阳之邪,已传入三阴。在太阴则大腹胀痛,在少 
阴则泄泻体肿,在厥阴则腹痛肢冷。卫阳不入于阴则发热,水湿泛滥横溢,则遍体浮肿。小孩稚阳,病情 
若此,犹小舟之重载,覆沉可虑!今拟真武、理中、小柴胡复方图治,冀挽回于什一。 
熟附片(八分) 炒干姜(五分) 炒白术(一钱五分) 连皮苓(三钱) 陈皮(一钱) 炒潞党(一钱) 
软柴胡(五分) 清炙草(五分) 川椒目(十粒) 砂仁(八分) 大腹皮(二钱) 六神曲(三钱) 
二诊 服理中、真武、小柴胡复方以来,腹胀满肢体肿均见轻减,泄泻亦止,佳兆也。惟身热晚作,乳 
食少进,口干欲饮。指纹色青紫已回气关之内,脉仍濡数无力,是阴盛格阳,真寒假热,切勿因身热而即 
改弦易辙也。仍守原法,努力前进。 
原方加∶嫩白薇(一钱)。 
三诊 肿胀十减七八,身热亦觉渐退,惟神疲形瘦,谷食少进,水湿已化,正虚困顿,脾胃阳衰,鼓 
舞无权也。仍守原方出入。 
原方去柴胡,加焦谷芽(三钱)、佩兰梗(一钱五分)。 
按∶此症疑似之处,最难辨别。认定三阴见象, 
投以温药,故能无虑也。否则再进寒凉,必致邪陷阳越,而不起矣。 

卷一
痉症案
属性:陈幼 两目上窜,时剧时轻,今晚角弓反张,脐腹疼胀,舌强不利吮乳,舌尖边淡红,中后薄腻,脉 
濡弱,哭声不扬。气阴暗伤,虚风内动,痰热逗留,肺胃气机室塞,窍道不通。与熄风安神,化痰宣肺法。 
石决(三钱) 朱茯神(三钱) 川象贝(各二钱) 嫩钩钩(后下,三钱) 青龙齿(三钱) 炙远志 
(一钱) 陈木瓜(二钱) 山茨菇片(五分) 净蝉衣(八分) 炙僵蚕(三钱) 珍珠粉(冲服,一分) 
金器(入煎,一具) 
二诊 角弓反张之势已和,舌强不利吮乳,手足心热,哭泣声哑,脉象弦细,风阳挟痰热上阻廉泉,横窜络 
道。肺胃气机窒塞不宣。再拟熄风涤痰,清热宣肺。 
霜桑叶(二钱) 朱茯神(三钱) 川象贝(各二钱) 嫩白薇(一钱五分) 甘菊花(三钱) 远志肉(一钱) 
炙僵蚕(三钱) 青龙齿(三钱) 净蝉衣(八分) 石决(三钱) 山茨菇片(四分) 
嫩钩钩(后入,三钱) 淡竹沥(冲服,一两) 真猴枣珍 珠粉(冲服,各一分) 金器(入煎,一具) 
朱幼 初病伏邪化热,销烁阴液,发热口渴,唇皮焦燥,过服清凉,以致脾阳受伤,清气下陷,小溲清长, 
而大便溏泄也,势成慢惊重症。急拟温肾运脾。 
煨葛根(二钱) 炒于术(一钱五分) 陈广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