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游戏竞技 电子书 > 钢铁时代 >

第359部分

钢铁时代-第359部分

小说: 钢铁时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加产能的。

    聂云台和皮埃尔不在意,特别是后者,杨元钊曾经答应,每生产一吨的船,给皮埃尔10美分的专利,并且给他一次性给付10万美元,为了这10万美元,他认真的完成了整合的工作,把生产这种小型渔船的难点都给标注了出来,保证图纸不用太专业的人也能够看懂,在解决了动力系统和船身材料之后,剩下的只是一个拼装而已。

    皮埃尔在杨元钊提到的时候,并没有放在心上,可是之后,伴随着这些船只的不停生产,特别是到了3年之后,整个中国的大大小小的船长,生产的200吨以下的渔船数量惊人,每年的产量高达1500万吨,只是这个收入,每年就有150万美元,这倒让皮埃尔得到了一笔意外之财,并且在接下来的10年之中,一直都捆绑在江南造船厂之中,成为了中国民用造船业的最出色的设计师之一。(未完待续)

第六百八十章 青岛船厂() 
三龙渔船定型之后,接下来的工作就顺理成章了起来,一些落实的工作需要确立,皮埃尔熟悉船舶的设计,可是在这个新型渔船上面,使用的不少东西,他都不太熟悉,比如冷库,发电机,还有柴油动力机组,还是杨元钊给出的一些基本的数据,这些还会在接下来,进行简单的微调,根据实物来调整。

    顺带的,为了保证这些船只的生产,杨元钊还跟并行工程的工程师,船只的设计师和工程师一起,挑选那些难以加工的,小型船厂有难度的零件,单单的列出了一部分,一部分是江南造船厂可以加工的,另外一部分是西北的顶尖零件加工工厂可以加工的,把两者结合,专门为他们形成一个生产零件的工厂。

    这些配套和体系工程都完成了之后,剩下的,就等待着愿者上钩了。大规模生产渔船的消息,特别是西北银行的主导,这下子让不少人看到了机会,西北投身的行业,本就代表着挣钱,这种情况之下,甚至不用西北怎么的宣传,很多人都冲上来合作,这倒是免除了很多顾虑,主要的目的已经决定了,接下来,就是逐步的落实,这一点,西北银行的那些投资经理们,做的非常的好。

    上海停留了一周左右,把该处理的事情都给处理完毕之后,杨元钊这才乘坐者汽船,前往青岛,如果说江南造船厂寄托了杨元钊在民用船只和航运业上面的野望的话。那么青岛就寄托了在海军上面的野望,虽然这里还是一个大工地,连基本的船厂都没有成型。可是在国外砸下的数10亿美元的资金,加上通过一体机复制大量的机器,都会填充到这里。

    当然了,万吨水压机,自由锻压机这样的国之重器,因为都是从德国那里复制过来的,相似度太高的情况之下。基本上不太可能放在这里,好在船用上面。真正需要万吨级水压机和自由锻压机来生产的,也就是主龙骨,装甲,火炮等寥寥的少部分。这部分放在包头也更加安全一点。

    从上海到青岛,可能只用一两天的时间,可是它代表了彻底的到达终点。青岛,杨元钊跨越了大半个地球,行程超过了2万多海里,从中国到欧洲,再回归到中国,行程快5个月的时间,出发时候。是1912年的夏天,可是回归之后,已经是1912年年底了。马上就要步入1913年了。

    1913年了,距离1914年一战爆发,只有2年不到的时间,其实真算下来,不会超过20个月,杨元钊真正能够做到不多。过去的时间,从1908年到1912年。不到4年的时间,杨元钊全力以赴的投入到了包头的建设之中,现在就基础生产的能力,已经冠绝世界了,西北的庞大机床和培养出来的数以百万,千万的产业工人,足够西北在爆发生产能力的时候,完整而平稳的过度。

    中国庞大的人口,让劳动力一点都不缺乏,西北生产的农业机器,越来越多的把人从土地上面解放出来,成为新增的劳动力,各地的分散的投资和西北高端的投资一起,成为了吸收劳动力的大户的。

    现在,走到了欧洲,见识过了欧洲强悍的高端工业,特别是战舰,整整走到战舰上面,才会明白,这才是真正的力量,虽然说,决定性的作用还在陆军,可是没有了海洋,永远无法走出大陆去,中国要想崛起,在2年之后的战争之中,获得收货,那就必须要开建战舰。

    青岛港,杨元钊悄然的下船,大规模的船队,在目前已经彻底不存在了,在进入到中国领域的时候,已经开始分化了,从德国运输回来的东西,是占不了120万吨的,来到中国之后,特别是经历了海盗之后,大部分却满载了,杨元钊每到一个港口,都会向那些空船弄一些东西,特别是严密控制30艘1万吨级,5台万吨水压机和5台自由锻压机,这些都是德国最先进的型号,杨元钊也没有选择,他从中间挑选出了最大2。5万吨的水压机和1。7万吨的自由锻压机,这玩意几乎占据了这些舰船吨位的大部分,这一批东西,也在上海港向下,直接上溯到武汉,然后会通过铁路前往西北。

    而有一部分的机械,会放在青岛造船厂,当然包括了2个最重要的船坞,5万吨级大型船坞,这不但是在中国,在世界上也是最先进的船坞之一。

    幻想级的完成,让几个设计师都是跃跃欲试的,不管能否成功,一艘如此庞大,划时代的巨舰,在他们的手中,从设计到生成,这是一种成就感。因为杨元钊是在上海停留,他们则直接的前往了青岛,下船之后,他们主动询问的,就是5万吨的船坞完成情况。

    跟他们的想法是一样的,杨元钊也非常注意五万吨船坞的情况,在印度的时候,通过电报,已经命令,先期抵达的设计师和工程师,已经开始对船坞进行安装了的,按理说,船坞这玩意,都是先易后难的,几十个船坞,总要从最小的开始,但是幻想级永远是最重要的,杨元钊几乎是硬性的用命令改变了惯例的做法,就从最大的开始,5万吨船坞,设计到基础建设,已经在过去的几个月之中,突击建设完毕了,现成的东西,卸下之后,在海量的工程技术人员的帮助下,开始安装。

    为了保证时间和效率,西北不但调集了大量的起重机械和设备,还调动了超过8000名工人进行安装,越是大型的工程,人力所能够做到的东西就特别的多,当杨元钊感到青岛的时候,发现大型船坞已经有了雏形了,整体效率非常的高,短短的15天,已经进行了大半了。估计,最多20天的时间,不但可以完成整体的施工调试,战舰的初期施工也可以进行了。

    20天的时间,也不是白白的看着,前期的准备工作需要进行了,哈维得到了西北生产的船用柴油锅炉,这个被西北优化了之后,性能相对于英国的锅炉更加出众的锅炉,在动力上面又有所突破,这让本来期望于差不多就行了的哈维非常高兴,这不但达成了之前幻想级设计要求,而且又微微的有所提升。

    动力是一艘战舰最重要的部分,当年的无畏舰,之所以那么的强大,就因为英国在动力方面的突破点,也因此给了德国巨大的压力,几乎是倾尽全力才追赶上来,如果当时德国没有顶住压力的跟进,恐怕也没有之后的一战什么事情了,德国会被英国军舰,彻底的压倒。

    莱纳斯也得到了一份材料,这不是太原特钢的产品,是杨元钊的产品,没办法,他从英国得到的配方和一些金属材料的资料,还没有送回到太远,不过,在抵达中国的第一时间,就通过船队送过去了,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之中,特别是吃透英国关于14英寸火炮的配方,并且把水压机和电渣冶炼等技术完美的使用到炮钢的制造中以前,材料什么的,还只能依靠杨元钊。

    好在,只是开工兴建了两艘,幻想级每一艘的火炮是10门,哪怕是备用炮管和实验来使用,500吨也足够用了的,以现在一体机的级别来说,也就是几天的事情,耽误不了多少,这跟整艘船的重量比起来,差远了。

    换成整艘船都由杨元钊制作,恐怕他没有这个时间,也太突兀了,哪怕他复制了整个英国和德国的全部战舰,这不同于陆军,海军必须要学会造船,否则,就跟曾经的北洋水师一样,买回来的世界第九大海军,可是一旦任何的损伤,完全不会修理,越打越少,甚至后期,躲在军港之中,不敢出来了,这样的存在舰队,是杨元钊要尽力避免的。

    哈维和莱纳斯都有收获,法比安没有直接的收获,却也不错,因为幻想级真的是可以设计制作的一艘船,一艘如此划时代且强大的船,可能在未来,在他们的手中诞生,这种成就感,是所有的设计师都无法拒绝的,他们几乎在抵达青岛的第一天,就投入到了紧张的准备工作之中了。

    因为有杨元钊的支持,对于他们的要求,西北这方面是全方面的满足,要钱给钱,要物给物,最终被他们整合了差不多2万人左右的队伍,在青岛造船厂还在紧张的施工的时候,关于幻想级准备和筹建工作,已经是紧锣密鼓的开始了。

    转了一圈,没有惊动到任何人,却通过简单的回报和进度,知道了目前的情况,幻想级的一切情况都井然有序,甚至青岛船厂的建设工作也出乎了他的预料,庞大的人力,可以让几个方向齐头并进,不存在什么重点和非重点的关系,德国的工程师和设计师,都认真的工作,哪怕是追求速度,也保证了苛刻的检查态度,按照船厂设计师的估计,这个超大规模的船厂,最少可以比德国曾经的最快速度,快4倍的速度,中国速度,西北速度,也成为了这些德国人认可的奇迹。(未完待续)

第六百八十二章 六十万吨造舰计划() 
法比安三个人回去之后,进入到了忙碌之中,改图纸,微调船身的结构,焊接会减少不少的多余重量,对于钢铁构筑的巨舰来说,百分之一的减少都非常的大,更何况是10%,哪怕不考虑外壳焊接,也最少有5%左右,这部分的减少,会对船的中心和力学平衡,重新的造成考验,必须要计算出平衡的方法。

    幻想级设计总重量,是经过认真的计算,比较完美的,这部分倒不必减少,唯一需要考虑的问题是,这部分的重量,差不多2000多吨的重量,需要加在哪里,无论是储备仓增加原油,还是装甲带,都会有巨大提升。

    权衡利弊之后,这部分暂时放在了弹药和原油上面,增加整艘船的持续作战和续航能力,这样选择的原因很简单,那就是装甲已经太强了,几乎没有舰炮可以正面的突破他的司令塔和炮塔的装甲,甲板上可以增加一点,却不宜太多,容易引发重心不稳,增加到续航能力和持续作战能力上面,是天然的选择,兼顾所有的方向。

    整个修改的过程,总计持续了15天的时间,这中间,杨元钊需要做的,就是保证后勤的工作,各种新的工艺,加工的方法,甚至为了战舰的整体,引入了并行工程,这一个基本原理,已经在江南造船厂使用上了,使用了并行工程之后,江南造船厂的效率。在原来的基础上,提升了4成以上,想来。也会对这边有所帮助。

    专门研究这个方面的专家,在15天的时间之中,详细的了解了幻想级的整体图纸和施工工艺,结合着造船的经验,还有青岛船厂的现状,最终得出来了要给结论,现有的情况之下。使用了并行工程之后,提升的效率并不高。最多也就是5%左右。

    这样的提升幅度并不能让杨元钊满意,再三询问之下,并行的专家也提到了一种说法,那就是2艘船一起建设的话。可以提升5%左右,3艘船就可以提升到8%,7艘船一起兴建的提升效率是最高的,达到了15%左右,并且可以穿插一些1万和2万吨级的船只和5000吨以下的若干船只,在总体效率可以提升22%左右。

    22%,对于一艘战列舰来说,一般情况之下,船坞之中生产的时间在1年到1年半之间。22%的提升,差不多就是节约了2个多月的时间,对于战列舰的生产来说。比较的关键,一些船坞使用率小的小船,更是如此,节约的时间就是效率,带来整体成本的降低。

    一次性开建7艘,在同样一个造船厂。并行工程提升最大的,永远是小范围之内。大范围的纵横全国的也可以,一些比较常用工人调动和调集,材料调集之类的,反倒会增加成本。可是选择起来就困难的多了,这是战列舰,不是普通的商船,从建设开始,就需要不停的花钱的战列舰,建成之后,花钱会更多,中国还刚刚起步,海军水兵还没影呢,之前杨元钊设想的舰队组合,只是准备2艘战列舰为旗舰的舰队,一下子开行7艘,成本是降低下来了,可总投入却上升到了无法承担的程度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