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日月宏图 >

第131部分

日月宏图-第131部分

小说: 日月宏图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先生如此考量,将周先生留在延安任上,并无不妥,只是如此忠臣才干,朕竟然不知,温先生也有过错,日后万万不可如此了,举贤不避亲,温先生太过爱惜羽毛了。”崇祯对温体仁提醒道,然后又说:“周先生在延安抚贼安民,却不向朝廷要一分粮饷,实乃可贵,若其有和难处,内阁也用倾力相助才是。”

    “陛下所言甚是,周士奇颇有经世之才,倒也无需其他支持,只是其与延绥巡抚陈奇瑜颇有嫌隙,因为免税之事,屡屡有争端,陈奇瑜乃是其上官,不免有所掣肘啊。”温体仁小心的说道。

    杨嗣昌却神色一惊,看向温体仁,心道:“昨日商议,可未提及此节啊。”

    崇祯沉吟片刻,道:“竟然如此,便免去陈奇瑜延绥巡抚一职吧,让其进京叙职吧。”

    周延儒听闻这般安排,当即说:“陛下,陈奇瑜是知兵之人,而延绥。。。。。。。。”

    “周先生,正是因为陈奇瑜知兵,朕才另有重用,延绥之地已经被周士奇平定了,将陈奇瑜留在那里,才是大材小有呢。”崇祯没等他说完,便说。

    “陛下,那延绥巡抚将由谁补缺呢?”温体仁趁热打铁的说道。

    崇祯笑了笑:“朕属意周士奇周先生,竟然其与延安百姓有约,便先履约吧,只是朕想,两年垦荒之后,便知延安之地粮食是否充足,也无需等五年了吧。”

    “陛下圣明。”温体仁微笑说道。

    到了这里,殿内议事已毕,众人退出殿外。

    周延儒脸色铁青一片,见杨嗣昌正与温体仁谈话,冷哼一声,拂袖而去,此次他损失最大,没有完成答应洪承畴的事也就罢了,关键是首辅的威信在天子那里受到了质疑,而陈奇瑜也是一个大损失,当初悄悄把他从温体仁那边拉拢过来,如今也是竹篮打水。

    “哎呀呀,文弱,你昨日怎么没说详尽,今日在殿内指责老夫,可是吓了一跳呀。”温体仁捋须笑道。

    杨嗣昌躬身说:“这也是适逢其会,以老先生机变,又哪里会有事,只是陈奇瑜。。。。。。。。”

    “哼,老夫提拔他多年,他未如愿总督五省,竟投入周延儒麾下,真是忘恩负义之徒!”温体仁脸色不悦的说。

    “文弱今日与周延儒撕破脸,日后可要多加小心呀。”温体仁想到一事,提醒道。

    杨嗣昌却不放在心上,说:“周延儒不过是个无能之辈罢了,何足道哉,其才能不足老先生什一,却窃居首辅之位多年,总有一日,本官要让天子知道他的真面目,让首辅之位归还真正的主人!”

    说着,对温体仁微微躬身,温体仁极为受用这话,当下说:“文弱啊,先早朝,又是议事,老夫这五脏庙早已空咯,听说明先楼来了几个陕西的厨子,羊脍做的甚好,不如请你去品尝一番?”

    “那下官便厚脸受赏了。”杨嗣昌也没抢着请客,而是笑呵呵的说。

    晚上,温体仁回到府上,叫来管家,说:“你去看看中秋礼单,把延绥巡抚陈奇瑜的拿出来送回去,这礼呀,本官受不住啊。”

    管家跟了温体仁多年,说:“老爷,陈大人可是您的同乡呀。”

    “你知道,他却不知,你去问问,他给首辅送了多少,给老夫送了多年,哼,朝秦暮楚之徒。”温体仁摆摆手,笃定说道。

    那管家会意,领命而去办理了。

第255章 章一 新编制() 
八月十日,绥德。

    临近中秋佳节,绥德城一片张灯结彩,已经有一年多没有战乱的绥德在整个陕西宛若桃源仙境一般,虽说大股流贼已经平定,但天灾人祸不断,不断有人造反,但无论谁造反,都会远远的躲开绥德,陕西谁不知道,那里有一位能打仗的孙将军,无论什么样的恶贼惯匪,在他手里都是面团般随便揉捏,捏完就扔进矿洞当苦力。

    周士奇坐着轿子,在里面拿着一本书出神,名义上他是前来视察绥德垦荒的,实际上却是来给延绥镇副总兵孙伯纶拜中秋的,此时他早已不知神游到何处,有时还会发出一声声傻笑,轿外的管家听的清楚,却好似没听见一样,反正他的老爷这半个月来都是如此,若非知道其又喜事,还以为得了癔症了呢。

    由不得周士奇不高兴,原本这个准备在绥德知州任上养老的庸碌奸臣,如今不仅成了延安知府,还博得贤名,月初时,陈奇瑜去职去了京城,而座师温体仁传来消息,让他勉力尽心,争取明年坐上延绥巡抚之位,虽说周士奇在回信中千恩万谢,还附赠了一份丰厚的中秋贺礼,但他心里知道,自己能有今天,完全是因为孙伯纶。

    “砰!”

    周士奇想的出身,忽然轿子停下来,他差点直接钻出去,高声问:“周德,你已经老的连路都看不清了吗,怎么停了?”

    周德说道:“前面路堵了。”

    周士奇掀开布帘,一看,两排足有七八里的长龙正在排队,一排是徒步百姓,另一排则是大车马队,周士奇啧啧称奇:“哎呀呀,一年不来,绥德已经繁华成这样了。”

    “哼,那孙伯纶也真是,有这本事,也不去延安施展施展,延安要是真不如了绥德,老爷您。。。。。。。”那管家嘟嘟囔囔的抱怨。

    周士奇一记书本打在他脑袋上,呵斥:“孙大人是你能议论的吗,再敢滥言,看本官把你打成肉泥!”

    周士奇骂完管家,找来仆役前去打探,寻得守门百户,才知道孙伯纶并不在城中,而是去了绥德城外的私宅。

    听闻是延安知府到访,那百户亲自领着他前去了孙伯纶的私宅,那宅子掩映在山水之间,周围是一片柳林,穿过林间小路,跨过一处木桥,远远便看到牧锋在那里守着,门口停了几个轿辇,还有几匹好马,一问才知,孙伯纶一家子都在里面,郝家两父子也来了,周士奇更是高兴,让人提着礼品进去。

    里面早已摆好了酒宴,听闻周士奇来了,众人皆是起身,孙伯纶更是连连告罪,周士奇见到场都是孙伯纶的亲近之人,一时不知该如何,孙伯纶却道:“若是旁的官员来了,这顿饭是吃不得了,但周大人乃是本官的伯乐挚友,又是我岳父的亲家,咱们早已是一家人了。”

    “是啊,亲家,我还派了管家前去延安给您拜中秋了呢,没想到您却来这里了。”郝世禄见到周士奇,更是亲近,连连让座。

    孙伯纶让人增添了一副碗筷,又差使郝允曜给周士奇倒酒,郝允曜虽说对美丽的周家小姐颇为中意,但对自己这位便宜岳父却有不甚满意,也就是敷衍了事。

    “时间真是快呀,当初与伯纶相识,他还是小小的千户,如今竟然已经是副总兵了。”周士奇落座之后,连连夸赞,当初与孙伯纶那点苟且,早已不提了。

    孙伯纶笑了笑,说:“大人谬赞了,今天卑职叫您一声知府大人,明年这个时候,咱们就要提着礼品,去巡抚大人那里讨酒水喝了。”

    此言一出,众人皆是大笑,谁都知道延绥巡抚之位已经为周士奇空出来了。

    众人喝酒叙话,热闹不已,当真像是一家人聚会,全屋文人儒生吃饭时的规矩,喝了几杯水酒,孙伯纶道:“前两日,我手下那几个百户在榆林惹事,若不是知府大人出手相助,怕要闹出人命了。”

    孙伯纶所说之事是其派往榆林的招兵队,原本在绥德守备任上,孙伯纶便在陕北招兵,那时只精挑细选夜不收之类的老军,如今成为副总兵,又扩军在即,便在各卫所招收精兵,孙伯纶营中军饷甚厚,又有免税良田,便是许多将领的家丁都动心,这却是动了延绥镇诸将的安身立命的本钱,惹来许多将领反弹,甚至发生殴斗,其中便有延绥镇总兵王承恩,谁都知道孙伯纶不好惹,只想联合起来让其收敛,但周士奇不等孙伯纶来话便出手,压制住了那些跋扈将领,这般积极,孙伯纶如何不谢,也免了一顿刀兵麻烦。

    周士奇却是摆摆手:“本官也只是狐假虎威罢了,孙大人虎威赫赫,威震延绥,谁敢闹事,再者,孙大人也是抓住其中魁首王承恩,盐池他有股,榆林的烟田有他一份,若再不识趣,就不好了。”

    虽然嘴上这么说,实际上周士奇知道自己这个未来的延绥巡抚名头很好用的。

    见孙伯纶还要敬酒,周士奇说:“孙大人说咱是一家人了,那今天就是家宴,那些俗事就不提了,本官这里倒是有件私事,征求亲家和孙大人的意思。”

    “小女与令郎的婚事,本官想着,最好在年前办了。”周士奇嘿嘿一笑,说。

    郝世禄一脸高兴,却并未说话,倒是郝世乾捋须笑道:“此事甚好,本官亦有此。。。。。。。”

    他话没说完,就感觉到桌下有人踢自己,再看众人样子,也就闭嘴,不知从什么时候起,郝家的大小事情都要征询孙伯纶的意见了,与未来的延绥巡抚联姻,就是郝世禄都不敢决断,自己又能如何呢?

    “孙大人,莫非有为难之处,若是聘礼之事,都是俗礼,本官也不甚在乎。”周士奇见孙伯纶皱眉,试探的问道。

    孙伯纶微微一笑,摆摆手,让堂内其他桌的女眷和仆役全都下去,见孙伯纶如此阵势,大家知道不是小事,也就静心听。

    孙伯纶道:“此事原本是喜事,只是。。。。。。我计划安排允曜随洪总督南下剿贼。”

    “哦,有此事?”周士奇见郝家人也是一脸惊色,想来这事孙伯纶还未想好。

    孙伯纶点点头,正色说:“各位都是亲近之人,与我也是一条船上的人,如今我们有了这般大好局面,便要在延绥镇好好发展,咱们有钱、有人、有地,唯一缺的便是编制!”

    “编制?”郝允辙咂摸了一下,忽然说:“伯纶的意思是营头吧!”

    孙伯纶微微点头,正是这个意思,虽说副总兵相对于游击将军已经是连升几级,但实力并未有显著变化,大明边军分为正奇援游四种营伍,便是总兵的正兵营也只有五千员额,游兵营两千到三千,副总兵的奇兵营则有四千人,算上郝世禄的营伍三千兵额,孙伯纶麾下也只有七千人的兵额,虽说孙伯纶可以把士兵伪称辅兵、预备队,或者卫所兵,但毕竟做的不能太过分。

    虽说孙伯纶的发展模式威胁远大于辽东将门,但实力相对于辽东祖、吴两家,还是差得远,两家名下,光参将以上武将便不下十人,若非其名下编制如此多,也不会每年需数百万辽饷了。

    “那该如何办理呢?”郝世禄一听事关儿子前程,当下问道。

    孙伯纶笑了笑:“小婿并未想好,只是有一点,我敢做保,此事若成了,过上两三年,周大人必当得一身居参将高位的贤婿呀。”

    周士奇一听这个,哈哈大笑:“若如此,再等两年又如何呢,男儿志在四方,又岂能因儿女情长而耽误呀,只是望贤婿日后莫要忘了小女呀。”

    郝世禄正色说:“亲家哪里话,这儿媳妇我郝家是认定了,无论允曜前途如何,都是不会更改的。”

    周士奇这才放心下来,也不提成婚之事,郝允曜虽说无法娶的美娇娘有些失望,但对军功更为有意,心中纵有万千问题,也是憋着不问。

    待周士奇离开,孙伯纶才对众人说到:“我是靠剿贼发的家,如今成了延绥镇副总兵了,这贼是剿不得了,听朝廷的意思,明年林丹汗会东进,届时会让我入卫宣大,以后主要敌人便是东虏了,然而洪承畴那里也是用人之际,我私心想着,若是帮允曜要个游击的衔,领一营兵随洪大人南下剿贼,以允曜的才能,未必不能大展宏图。”

    “可是允曜杀了总督标营的人,如何再为游击?洪承畴未必会答应!”郝世禄说到这里,狠狠的瞪了儿子一眼,若不是当日他冲动,凭借在平阳的战功,如今早就是游击将军了,那时郝家一门二将军,也是一段佳话。

    孙伯纶笑笑,说:“岳父大人,洪承畴如今也是油锅里的蚂蚁,您看他麾下有什么人,除了督标营和左良玉的人马,其余要么是新兵,要么是受抚流贼,便是高杰、刘国能之辈亦受到重用呀,只要咱为允曜准备好甲械齐全的一营人马,洪承畴自然肯,只是军饷万万是短缺不得的。”

    “两千人马,如何能在短时间凑齐,如今流贼进了湖北,朝廷已经严令洪承畴速速南下了。”郝世乾提醒道。

    孙伯纶笑道:“招兵是来不及了,只能从岳父和我营中凑了。”

    “如何凑?”郝世禄认真的问道,若真的能让儿子成为游击,他倒是不惜代价,毕竟他年事已高,又有旧伤在身,再过几年恐怕也上不得阵了,虽说孙伯纶一直对儿子不错,但大树底下是长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