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武侠修真电子书 > 太玄仙道 >

第17部分

太玄仙道-第17部分

小说: 太玄仙道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惜这世间最难听的往往就是实话,特别是对骄傲自大的人来讲,更为难以接受。

    皇帝承认自己愤怒了,自从入了大宗师境界,还从未有过如此大的情绪波动,盯着唐易,一字一顿道:“朕是皇帝,天命所归!”

    皇帝速度极快,风驰电掣一般,没人能看清他出手的轨迹,瞬间便冲到了唐易面前,他以最快的速度,最直接的招式,想要一击必杀,因为唐易让他感觉到威胁,必须抹杀!

    可在唐易眼中,他太慢了,只是抬起一根手指,便挡住了皇帝这至强一击。

    狂暴的内力瞬间摧毁了皇帝的经脉,他苦练多年的真气,本是用来杀敌,却全都反噬到自己的身上,顿时像断了线的风筝一般,倒飞出几丈,轰然坠地。

    这一切发生极快,众人来不及做出任何反应,看见如此滑稽的一幕,却没人能笑的出来。

    谁都没想到强大无比的陛下,居然败了,败的如此轻易,如此彻底!因为太过震惊,场面就像静止一般,闻针落地。

    “咳,咳……你是……仙?!”这是个问句,语气中却有说不出的肯定,皇帝艰难的抬起头,直视唐易,他的五脏六腑已经粉碎,但大宗师的肉体强悍至极,单凭一股意念支撑,还能让他多一丝喘息之机,他不甘心,他要求一个明白。

    若说皇帝是庙堂的极致,大宗师便是人类的极致,若是连大宗师都不能伤其分毫,那对方就不是人!不是人,自然就是仙!

    唐易没有否认:“从初时我便好奇,唐国繁荣,气运应是旺盛,为何却有一丝黑气缠绕。”语气波澜无惊。

    皇帝面色已归于平静,流露出倾听之色。

    “我越是观察,黑气就越多,直至刚才,你说要见我,黑气便真正的成了气候,吞噬了你的气运,我便有些明了,是我影响了你。”

    皇帝的平静终被打破:“你一人便破了朕一国气运?!”面容惨淡,语气黯然:“唐国数代帝王的积累,朕一生辛辛苦苦的谋划,居然只因你的好奇,便全都灰飞烟灭,苍天待朕何其薄也!”这是他最后的感叹,而后一代帝王,唐国历代中最为强大的帝王,死不瞑目!

    唐易心中对因果纠缠又多了几分明悟。

    原以为只是探看唐国气运,不会影响其中,没想到自己一个简单的好奇,便导致了一切的发生,若没有自己,李济便不会死,就有机会一统天下,完成千古壮举,而现在一切都改变了。

    皇后平静的站起来,本来她很害怕,可目睹自己的丈夫死去,反而不怕了。她没有报仇的心思,因为对方太过强大,强大到能伤害自己的孩子。默默的去尸身旁为丈夫清理污渍,深情娇羞,动作轻柔,生怕弄疼他似的,然后从地上拿起一把佩剑,随丈夫而去。

    唐易没有阻拦,心中更为遗憾。

    所有人惶恐至极,却没有人敢报仇,甚至连这个念头都不敢有。暗卫是皇家最忠心的力量,为了皇上,他们可以毫不犹豫的付出一切,此时却也不敢出手,因为面对的不是人,而是仙,谁也不敢朝仙人出手。

    唐易看着眼前的一切,不禁有些头疼,自己好像留下了一个烂摊子,但心中却有些预感,这应是他的机缘。

    略做沉吟,唐易随手指向李淑:“从今日起,你便是皇帝。”所有人瞠目结舌,却没有敢反对的。

    皇家是天家,秉承天命,而一位仙,便代表天命。

    天命既有指向,凡人怎敢违抗。

第35章 平静() 
皇帝的人选并未给唐易带来太大的困扰,既然非选不可,那自然要挑个熟识的。

    平日里异常稳重的李相率先跪了下去,山呼万岁,年迈的病体似乎并不影响他敏捷的行动。其他人这才反应过来,心叹姜还是老的辣的同时,忙学李相,俱跪地,如同朝圣一般,迎接新皇登基。

    看着周围黑压压的跪倒一片,李淑脑子隐隐有些发蒙。她生于皇家,自小便知亲情淡薄,唯有权势才是依靠,不然又怎会煞费心思的在父皇面前处处表现自己。她不甘于和其他公主一样,碌碌一生,无半点自主,连选择自己的驸马都要考虑皇家的利益。所以父皇的死,她更多的是惊慌,却没有太多的悲伤。

    但她做梦也没想到自己能当皇帝,人群之中,她看见了二哥,皇后唯一的儿子,父皇最疼爱的孩子,太子死后,最有机会问鼎大宝的人,此时脸上惨然,还要强颜欢笑,匍匐在地。其他几位皇弟更不用说,用最虔诚的姿态迎接自己的登顶,这种俯视众生的感觉极好。

    当李淑将目光移向场中唯一站立的那人时,蓦然惊醒,这一切都是他给的,不知是该感激还是该痛恨,可无论心中怎么想,此时自己并无提出异议的权利。

    当这一切终结,外面的数万大军也奉命回了军营。大军将领虽然震惊陛下的死亡,可无论几位皇子公主,还是一干元老大臣,俱都三缄其口,只能压下心中疑惑,奉命行事。

    军队撤离,百姓也慌忙逃回家中,再重的好奇心,都没有自己的性命重要。

    所有人都走了,这一天里发生了太多事情,知情的和不知情的都要回家安稳一下心神。

    唐易也回了小院,见到了若若,还有刚杀过人的白轩,死的是暗卫,跟踪若若和白轩的暗卫。皇帝总是那么小心,可惜这一天时间便错了两次,低估了白轩,更低估了唐易。

    ……

    随后的几个月里,天下震荡,唐国的三十六个门派最终还是覆灭了,无一生还,并没因李济的死而得以幸存。

    屁股决定脑袋,无论是谁,只要坐在龙椅上,自然能变的狠厉无情。这都是李济留下的布局和力量,不过现在的一切都臣服于新皇。

    这个秋天,唐国死了三十六位宗师,死了一位皇后,死了一位皇帝,最令人震惊的是,这天下出了一位女帝。

    其余两国的探子像疯了一般探查消息,可一无所获。这场最不寻常的权利更迭,却以一种诡异的平静结束,朝堂上下,风平浪静。除了当时在场之人,无人知晓发生了什么,可在场之人,更没人敢提发生了什么,一切都成了谜团。

    ……

    唐易一直在小院呆着,没有离开京城,只因他的那些预感,所以他要亲眼目睹唐国运转。

    白轩突然进来禀报:“少爷,望江楼的老板娘来了。”

    这段时间,唐易不曾暗观皇宫,自然也就没再去望江楼,没想到三娘自己找上了门。

    “请她进来吧。”白轩应声而去,把三娘迎进屋内,又奉上两盏清茶。

    多日未见,三娘好似又艳丽几分,进来之后也不说话,只是默默的盯着唐易,看的唐易微微发毛。见此,三娘“噗呲”一笑,终是开了口:“你这小冤家,真是想煞我了。”仍是那般不着调的语气,让人倍感无奈。

    随后面色一正:“皇帝是怎么死的?”不知为何,三娘认为唐易了解实情。

    “我杀的。”没有犹豫,语气平淡,唐易直接说出,好像在回答吃没吃饭这种简单问题。

    三娘震惊,虽然心中想了无数种可能,这个答案还是超乎了她的想象。

    默默的消化着心中的震惊,面色复杂,最后归于一声叹息:“怎么就这么死了。”随即倩然一笑:“不过还是谢谢你,走了,有缘再会。”

    “再会。”看着三娘离去的背影,唐易也笑了笑,没有多问,他知道三娘和李济肯定有些纠葛,否则望江楼的位置不会选的那么巧妙,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隐私,也无意去探究。

    第二日,闻名京城的望江楼便转了出去,没人知道老板娘去了哪里,但幸好大师傅还在,醉蟹也还在。

    望江楼的生意依然火爆,虽然离了老板娘,醉蟹便少了几分味道,但这只是京中微不足道的一角,除了饕餮食客,没太多人会去关注。

    京城的焦点是安仁坊中那个不起眼的小院,唐国所有最上层人物的目光都集聚在那里。

    李淑是个聪明的女人,不然也不可能皇帝在世时获得一些青睐。虽然已经成为了九五至尊,可她清楚的知道,所有的一切都是唐易给的,没有唐易,她还是那个微不足道的公主,靠着父皇些许的欣赏,来争取一些相对的自由。

    李淑亲自拜访过唐易两次,可这两次都吃了闭门羹,明白唐易并不想干涉国家的运转。李淑心中略微欣喜,因为唐易给了她足够的自主,并无意在背后操纵,或许自己能当一位货真价实的皇帝,可心中还是不免有些疑惑,唐易到底想要什么,李淑猜不透,就像一只蝼蚁永远无法知道人类的思想一样。

    唐易只是一位旁观者,并不是害怕气运牵缠,他已经入了局,除非破局而出,否则不管怎样做,都避免不了与唐国亿万百姓的信念纠葛。他只不过是一位求道者,至多掌管过下院数百弟子。唐易自然明白,术业有专攻,若论起执政水准,朝中随意一位大臣他恐怕都不及。

    在唐易看来,李淑每出一道政令,唐国的气运便安稳一分,其实李淑这个皇帝还是合格的,所以他只需默默的看着,不用插手,否则如果天下大乱,自然要换一个皇帝,不然遭殃的还是唐国百姓。唐易虽没有太多的同情心,但也不会刻意的去害人,他虽淡漠,到底不是无情。

第36章 太玄别院() 
随着初雪的降临,唐国的冬天到了,小院里白皑皑一片,裹上了一衫银装。

    若若极为开心,在京城中呆了几个月,虽不像以前在家似的,被拘于深宅大院之中,可日日出去,再美味的佳肴也变得平淡,再秀丽的景色也变得寻常。每日里打坐练气,对于一个小姑娘来说,实在没有太多能让人兴奋的事情。

    唐易看着漫天的雪花,不知多久没目睹这种景象了。灵州四季如春,自然不会有雪,他虽有能力让小院如春日温暖,却没有那样做,因不愿失了这番自然。

    这些时日,唐易渐渐融入红尘,不似以往刻意回避世俗。他愈发感悟,身处人间亦是修行,红尘三千丈,修道即修心。

    唐易默默的观看京都的一切,他从未如此真切的看过人间,虽然以前身处其中,可往往人在局中而不自知,现今他跳出棋盘,再看这人间,别有一番风情。

    朝堂上的君王大臣,为各省赋税争论不休,丰乐坊中的小贩儿为几斤几两吵吵嚷嚷,京郊的农妇整日里嘀咕着家长里短。一代又一代,为了自己,为了家人,能更好的生存,努力的活着。每日都有人逝去,每日又有新生降临,这便是人间的循环。

    唐易求的是天道,所以往常并不在意这些,在他看来,人的寿命太过短暂,他们的执着太过无谓。如今想来,自己又有何区别,不过是执着的事情不同罢了。凡人求的是富贵安居,修士求的是长生逍遥,哪有什么高低之分。

    想通了这些,唐易便决定去天下看一看。京城虽好,不过是江山一隅,人口百万,也不过是沧海一粟,他所要看的是真正的天下,真正的人间。

    唐易把若若托付给了白轩,因这次行程,不知何时方归,带着若若总是有些不便。小姑娘虽然很难过,可不敢违抗师命,可怜兮兮的目送唐易离开。

    唐易走了,李淑第一时间得知,心中好似一座大山被搬离,突然轻松了些许,同时又升起一丝惶恐。大山虽重,却是依靠,没了这个依靠,自己的皇位并不安稳。好在还有若若,还有白轩,只要他们在,唐易总会回来,京城中的权贵就会多些顾忌,不敢阳奉阴违。

    ……

    唐易的行程没有方向,日出而行,日落而歇,随心所欲。

    走过山林,走过田间,走过城郡,他只是一个过客,默默的体味着人间百态,从不干涉其中,尘世的自然运转,一一现于眼前,不过是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可无数这样的小事汇聚一起,就是连修士都望而生畏的人道念力。

    修士是个体,虽然也有门派,但拘束较少,求的是逍遥。而人道众生,服从于规则,遵从于团体。两者并无高下之分,都是顺应天意,求得自身阶层的进化。

    唐易行了一年,看了一年,世界之大,山河变换,万家灯火,仍旧还有很多不曾看到的地方,但这亦足够了,大道五十,天衍四九,没有必要求得完美,修行本就不是完美,而是顺心意。唐易只是看一看人间,又不是要看遍人间,走的倦了,便回了唐国京都。

    ……

    一年的时光,李淑的皇位更加安稳几分,对京都的掌控自然更强几分。

    当唐易刚至城门,李淑便知那个让她又敬又怕的存在归来了。她本想去登门拜访,没想到唐易径直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