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武侠修真电子书 > 太玄仙道 >

第21部分

太玄仙道-第21部分

小说: 太玄仙道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可违啊!!!

    深深吸了一口气,平复心中情绪,遂推开一旁的大内侍卫,明帝站在城墙最前方,双手抱拳,身子微屈,低下了三十年来未曾低过的头:“恭迎仙长。”

    而后城门大开,迎接唐军进入。

    唐易有些哑然,没想到眼前这个皇帝如此果决,半点犹豫也无,直接认命一般毫不抵抗,果然能当皇帝者,决断力非寻常之辈可比。

    大军缓缓入城,而唐易回转行营,带着若若他们自行回了苍岩山,后续一切他不需再插手,局面已经创下,李淑自然知道该怎么运用。

    ……

    今年的寒风比往年都要刺骨,汴梁都城的皇宫内,掌控这天下三分之一权利的宋帝,此刻正坐于御花园观赏雪景。

    宋帝长叹一声,这世上极少有让他如此忧虑的事情,不过半月时日,这三国形势便翻天覆地。自从得知唐国皇帝暴毙而亡,他心中便有些不安,李淑只是区区一位公主,倚仗什么能压服满朝文武,这其中必有蹊跷,可探子百般打听也毫无头绪,现今一切谜团都已解开。

    唐军攻伐明国之事哄传天下,所有人都知道这世间有一位仙人,一位神通广大无所不能的仙人!

    宋国震动,宋帝紧急召集文武百官商议,朝臣们罕见的没有相互倾轧,想法出奇的一致,即派使者向唐国送递降书。

    又是一声长叹,近段时日以来,自己的叹息何其多,可那又有何用。一位仙人,代表着天命,挥手之间五万大军便丧失了战力,自己又何从抵抗,不若学学明帝一般,痛快投降,还能保着皇室血脉。只是不明自己下场如何,今生是否有机会再来御花园赏景也未可知,只恐怕最好的结局是像猪一般被圈养在院子里,了却残生。

    皇帝不会认输,皇帝不能投降,大多数的皇帝在国家灭亡时,都能生出一股子视死如归的志气,这是多年为帝的气节。可这一切在面对仙人时,都消失的无影无踪,差距太过明显时,反而容易接受一些。

    不过一月时光,唐国兵不血刃顺利接收三国领土。

    ……

    在接收完宋明两国土地的那日,勤政的李淑罕见的没有上朝,而是去了御书房,把所有的宫女侍卫都撵了出去,目光死死盯着面前新制的大唐地图,唐国历代皇帝的愿望在自己手中完成,而且还是如此顺利轻易的完成!

    整个唐国都陷入了无比的欢庆,可还是有一些麻烦,因为这些土地太过广阔,仓促之间,唐国根本无那么多官员可调派,李淑遂决定先整编三国军队,旧国文官暂且保留。

    所有的事情趋于平静,整个天下在缓慢的进行融合。

    ……

    三月初二,万物复苏。

    唐宋明三国皇帝,齐聚苍岩山拜见唐易。

    无人知晓其中谈了些什么,只是过后,唐帝封其余二帝为异姓王,世袭罔替。

    明宋二帝没有负隅顽抗,痛痛快快的俯首称臣,让唐易省下了不少心思,故此也不想对他们太过为难,让李淑赐予二人相对的自由和体面的收场。

    ……

    又是一个十年,天下无论从表面还是本质都已归一,这与李淑多年来的呕心沥血息息相关,更重要的是有唐易在,全国上下政令统一,无人敢阳奉阴违。

    这些年来,唐易也陆陆续续在各地选出些孩童,让太玄别院增添了些生机活力。

    不过这些孩子唐易并未收为弟子,他本就不喜繁杂,全都打发给了若若和囡囡,成为她们的记名弟子。传些练气功法,等有了一定境界便要离开别院。若愿继续修炼,可前往灵州地界参加考核,若是不愿,也可为师,选择有资质的孩童教授,算是为此方世界传下道统。

    就这样,太玄别院的传承人越来越多,而此方世界的修道之路也算铺撒开来,虽然还很稚嫩,但一切都在往唐易期望的方向发展,欠缺的不过是时间的累积。

    人道愈发昌盛,天地规则趋于圆满,望着这万千新气象,唐易心知,距自己离开的日子不远了。

第44章 归来()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这世界气运流转不定,仿佛不可琢磨,却又带着一丝规则,众生气象,人道念力,五彩缤纷,似是给这方世界带来勃勃生机。

    唐易来时清清静静,走的时候也悄无声息,没有惊动别人,只是带走了白轩和若若。

    囡囡没有走,不是因为别院需要照看,太玄别院已经在这世间立足,就算唐易不在,种子也已播下,只等慢慢生根发芽,最后长成参天大树。

    李成材虽已去世,但囡囡的父母还在,唐易让她回到家中,了了这段俗缘,免得日后再生牵挂。

    若若也由小姑娘变成了大姑娘,跟小时候一样,极为美丽,许是跟着唐易久了,多了几分清静安然。唐易问过她,但若若不愿进入太玄仙门,只愿跟着唐易,白轩更不用说,除了唐易也别无选择。

    两界通道已然开通,这次倒是不用烦劳师祖,唐易一行回到了灵州地界,回到了太玄仙门。

    唐易便在太玄峰下寻了个住处,虽然十几年未归,但这点岁月对修仙之人不算什么,更不会有人面不知何处去的感慨,还是那些曾经熟悉的面孔,自然认得。

    安顿好两人后,唐易第一件事就是去拜见师尊。

    ……

    太玄大殿。

    太玄子好像变的有些苍老,脸上多了些皱纹,清风倒是没什么变化,仿佛岁月在它身上留不下一丝痕迹。

    “弟子拜见师尊。”唐易躬身行礼。太玄子虽然并未传授过他什么法诀,只是给了一些指点,可唐易能感受到,师尊在自己身上付出了极大的心血。

    无论是执掌下院,还是去往小千世界,这些经历虽然没有让自己修为激增,却打下了坚固根基,筑牢了境界感悟。

    太玄子很是高兴,满意的捋一捋自己的胡须:“为师也不曾想到,你居然能这么快便从小千世界返回。”

    他知道唐易天资纵横,并未担心揠苗助长,所以才请求师尊出手,可怎么也没料到唐易居然如此快的达到自己预期目标。

    见太玄子有如此大的情绪波动,唐易不喜反忧,他已不是初入门派时,对修道之事一知半解。

    太玄子早已还丹九转,入妄多年,只差一步便能证得元神,可看此模样,怕是越陷越深,已然挣脱不得。

    看出唐易的忧虑,太玄子不禁有些宽慰:“痴儿,长生逍遥强求不得,为师痴活千载,你又何必看之不透。”

    唐易心中有些难受,自己的猜测看来不错,以师尊那般修为都无可奈何,自己徒做悲伤亦是无用。

    略微平复一下心情,师徒两人畅聊了些唐易这些年来的经历,纵然太玄子还丹九转,也无唐易之机遇,不成元神,终究去不了小千世界。

    ……

    从太玄大殿出来,唐易回了竹舍,仍是沈玄一人在此,兄弟二人见面极为开心。

    “你这一去可不说回来。”沈玄有些抱怨,整日里还是他独自一人,无聊至极。

    唐易有些纳闷:“那师兄师姐都还未归?”

    “那倒不是,几位师兄师姐都已归来,但俱在闭关,若是不能还丹有成,怕是不得相见。”

    唐易只见过大师兄,其余还尚未相识,阴差阳错之下,入得门中至今都未曾谋面。

    “这次还丹不知几位能得真传。”沈玄有些感慨。

    能入得太玄仙门,自是天资悟性俱佳,入得内门更是不凡,可就算如此,能丹成三品也甚为不易。

    丹成无悔,这一步便是一生道途,由不得人不慎重。

    “不过你这进境也太过迅速了吧,我如今也不过后期境界,离圆满还差些火候,你居然远远超越于我。”沈玄半玩笑半郁闷说着。

    唐易哑然而笑,自己经历之奇遇,能有如此境界也属正常,只是这自不便和沈玄细说,:“你倒不是真元不够圆满,而是心性不足,不然怎会被我追上。”唐易这些年眼界飞涨,一眼便看出沈玄症结。

    “我也清楚,可天生如此,让我改换性子,还不如杀了我简单。”语气中虽有些郁闷,但也不失洒脱。

    唐易自然清楚,不过各有缘法,沈玄所说也属正途,若真是求仙访道必须拘束自己,那还谈何逍遥自在,只是不知沈玄机缘在哪,何时能真正寻到自身前路。

    唐易回归,在门中也引起一丝波澜,他执掌下院九年,无数弟子受其恩惠指点,这十几载过去,又有一部分入了内门,初时几日,不断有人拜访,幸而仙门不比红尘,倒是省了诸多俗礼,不然唐易怕是难以招架。

    这一日,李立和芊芊联袂来访,唐易对这个仗义执言的女孩还是颇有好感,得见故人心中也甚为欢喜。

    “师兄走时,我俩也未曾相送,实在失了礼数。”李立看着唐易恭敬说着。

    若说初时因芊芊缘故交好唐易,但日后下院几年,却是由衷敬佩,虽然其已离开下院十几载,可这解惑之恩,不敢或忘,仍是以半师视之。

    “是我没有惊动任何人,哪里怪的着你们。”唐易笑道。对于下院的这些师弟师妹们,他心中还是有几分特殊的情感,虽以师兄称道,却以为师而授之,如今看着师弟师妹们进入内门,总有几分欣慰。

第45章 成丹() 
“师兄可知,离奈师兄也要破入后期境界了。”芊芊有些羡慕,她天资也算不凡,但较之离奈,还是相差甚远,虽是早已筑基有成,但离中期尚早,没有百年积累,怕是入不得后期境界。

    李立在一旁也很是羡慕,下院弟子中,大多佩服离奈的修为进境,中间或夹杂着几分羡慕,若是心胸狭隘的亦有妒忌之意。但奇妙的是,面对唐易时根本就生不起这些情绪,仿佛唐易本就该如此不凡,心中更多是把他当做师门长辈,却不是同辈师兄。

    原来如此,怪不得离奈至今也没来过,看来是忙着闭关修炼,唐易了然。

    三人言笑晏晏,谈笑一番,芊芊二人才起身离去。等二人走后,唐易也离了竹舍,去了守拙峰,若说太玄子为己师尊,那莫言亦有授业之恩,此次归来,自要去拜见一番。

    到了守拙峰,仍是那片田地,仍是那座木屋,莫言仍是那个性子,见到唐易亦无什么欣喜,“来了。”只是如此平静,似两人并非多年未见一般,后又加了句:“不错。”语气微带笑意。

    唐易和莫言相处过一段时日,自是知道虽只有两个字,但对莫言而言已是夸赞了。

    “谢过师叔。”唐易说完,两人就再无话可聊,只是帮着莫言又干些农活,一起吃了饭便告辞离去。当年在守拙峰便是如此,二人相处,无需赘言。

    唐易下了山,准备寻若若和白轩,正巧碰见沈玄,也非要同往。在这师兄弟中,唐易还是第一个收徒之人,虽不属太玄一脉,但到底也算成了师伯,沈玄定要见见若若。

    一路上无数师弟师妹向唐易和沈玄行礼,甚至不少唐易还不熟识,心知可能是外门弟子,即不故作热情,亦不清高自持,无论面对何人,都是淡然视之。

    山脚本就是门中人俗缘血脉之地,修道者全随本性,若是性情淡漠,自是了无牵挂。可人各不同,亦有求道之人割舍不下这世间亲眷,那便不强求。经年累月,这山脚居住之人自是不少,建筑也比山上华丽许多。

    若若和白轩由唐易领进门,自是不会受到什么排挤压制,明眼人都知道唐易修为飞速增高,是这百年来最有希望成就真传的弟子,外门之人更是恭敬对待。

    二人复见唐易,甚是高兴,虽然并未分离几日,但初来此地,内心总有几分不知所措,唐易就是他们的主心骨。

    唐易便把沈玄介绍给二人,三人打了招呼,若若一声师伯叫的沈玄颇为开心,当下拿了些小玩意送给若若。

    白轩这些年中,修身养性,修为未曾有多少进步,心境却提高不少:“少爷,来在这仙家福地,方知我以前真是坐井观天。”微微自嘲。对于自己更进一步,本来心中尚有几分自得,可真来此,才发现山外有山。

    若若倒是还好,虽早已入了九层境界,只差一步便可灵台筑基,但自小跟着唐易,眼界本就高了不少,从未妄想能超越师傅,所以从无自得,自然谈不上落差,竟比白轩还要平静一些。

    唐易有时也纳闷,囡囡倒也罢了,从小就比若若安静,可没想到若若居然也有如此沉稳的一天,自己还以为她永远也改不了那般性子。

    几人正在闲谈,突的太玄峰周遭灵气翻滚,如同沸水,俱是一惊,不知何事发生。

    “这是成丹之像。”毕竟在门中甚久,这种景象也经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