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武侠修真电子书 > 太玄仙道 >

第30部分

太玄仙道-第30部分

小说: 太玄仙道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唐易自是无甚感觉,他本就是道家清修,一身根基牢固无比,神魂中又有《道德经》庇护,自然体会不到苏初雪的痛楚。

    三人行至寺院最深处,一宝塔矗立于眼前。

    济明轻念佛号,向二人介绍着:“唐公子,苏小姐,此处是舍利宝塔,住持在此中持修,待我通秉一声,二位请稍候。”

    “有劳大师傅。”唐易谢到。

    济明复施一礼,转身上台阶,入了塔内。

    乍看此塔平淡无奇,冥冥中却带来丝丝安宁,此死物竟能波及自己心神,唐易心知其定有玄妙之处,不禁细细打量,此塔以砖石为结构建造,共有九层,台基上是长方形金刚座,下面是须弥座,束腰部分是砖雕狮、象、**、金翅鸟和金刚杵等图案花纹。

    “唐公子,你说那大秃驴能出来吗?”苏初雪语笑嫣然,虽似在问询,语气中却有几分肯定。

    唐易哑然,也不知这妖女为何对自己如此有信心,只是笑笑亦不作答。

    苏初雪见此白了唐易一眼,一副怏怏不乐的神情,半点也无求人的作态。

    不过像此等绝色佳人,即便白目轻睥亦是万种风情,唐易自然不跟她计较。

    ……

    济明登上宝塔,行至顶层。蒲团上端坐一位和尚,面容清俊,神态安然,目露慈悲之色,此人便是宝光寺住持济宁。

    济明施了一礼,尚未开口,济宁便淡淡说道:“我已知晓,师弟无须复言。”

    若论佛家境界,龙华真人便相当于还丹有成,这宝光寺四周一草一木,亦在济宁神念之中。唐易门前那一番话,他自能听得,此界礼佛,有过去、现在、未来三佛,地藏王菩萨毕竟未证得佛陀,不能在诸天亿万世界中尽得法身,济宁自然第一次听闻这般事迹经文。

    站的高当然看得要远一些,济宁登得龙华,境界之高远超济明,甚至在此世界也属绝顶之辈,感触自是比济明更深刻几分。在三人行来这期间,细细品味,愈发觉得此番事迹深意,如洪钟大吕,醍醐灌顶。

    ……

    百年前的宝光寺在这俗世间不为人知,在修行界中更是寂寂无名。青丘狐族少族长苏夏正值春风得意之时,对这等小寺庙根本不屑一顾,自然不会降低身份专程来此挑战。不过是途径此地,恰巧遇见济宁在寺外布施,或是年轻气盛,或是佛妖不相立,看见和尚多有羞辱之心,若只涉及济宁一人,他倒有唾面自干的耐性。

    许是少族长做的久了,这一十四家门派又赢得太过轻易,苏夏言辞间自然多了几分猖狂,居然涉及了宝光寺上代住持,虽是无心之言,终是触及了济宁底线。

    济宁自幼双亲尽丧,上代住持待他如父似母一般,父母受辱,自是真佛亦有怒火,何况济宁尚无那个心境修为,终是忍无可忍悍然出手。

    虽是降服了苏夏,却自负犯了嗔念,通透佛心蒙瑕,修为更是止步不前。由此这百年来足不出户,在塔内静颂佛经,苏初雪一再挑衅他亦避而不见。因前事涉及亲长,一直无法释怀,故而将苏夏囚禁至今。

    如今想想,这囚禁苏夏的同时亦是囚禁自身,这股执念成了心魔,若不去除,又怎能前行,得见佛家真意。

第65章 交手() 
宝塔之中,微微光亮透入,正中间摆着一方香案,淡黄色的绸缎平铺其上,顶上的香炉里插着三根焚香,炉不精致,香亦平凡,可这礼佛的虔诚之意丝毫不减。

    香柱已将燃尽,这小小的空间尽被这心旷神怡的清香笼罩。

    济宁端坐,济明恭立,无论道家佛家,这“静”之一字深入骨髓。

    济明自打入得宝光寺便由师兄照看,二人感情之深非常人可比,对师兄这百年状况心中亦是清楚,虽着急却也无能为力。

    唐易门口那一番经文说辞,济明听后感觉或对师兄有所助益,才如此痛快的将二人领来。可他毕竟境界低微,虽大抵有所感触,却不尽通其中深意,揣测不到济宁想法,只得静待师兄决断。

    “百年之困,一叶障目。”济宁长叹一声,突然离了蒲团,起身下楼。济明面露喜色,紧跟师兄之后,亦下楼而去。

    ……

    唐易仍在外打量着宝塔,不知是何手段,竟能隔绝自身神念。苏初雪在一旁虽是难受,可还要佯装镇定,唐易自能感觉到她的状态,只是故作不知。

    这时舍利塔门被打开,一个和尚缓步而出,刚才领路的济明走其身后。

    唐易和苏初雪一看便知,此人是宝光寺住持无疑。

    可住持模样着实出乎唐易意料,面容居然如此年轻,如此清秀,若不是头上的戒疤,还真不敢相信此人竟是和尚。

    只见住持面容慈悲,淡雅如风,仿佛融于寺院之中,用“宝相庄严”四字形容恰如其分,唐易心道佛家高僧果然不凡。

    “阿弥陀佛,小僧济宁,见过两位居士。”

    无论是龙华境界,还是宝华寺住持,这双重身份皆不算小,甚至很是耀眼。可济宁这一番自降身价,是答谢唐易为自己开启一条前路。

    “见过大和尚。”唐易亦还一礼,他对佛家并无好感,可见到这个大和尚,心中有些欣喜平和。并非济宁用了什么佛家惑人神通,而是礼佛久了,自有一种亲和力。

    “公子来意小僧已然明了。”济宁接着说:“既如此便了了公子之愿。”

    “大和尚果非俗人。”唐易大笑道,原以为颇费一番唇舌也未必能让济宁出手,未料他着实爽快。

    “公子即是妙人,小僧岂能落了俗气。”济宁做淡笑状,右手轻抬胸前,拇、食、中三指紧贴,周围天地灵气极速汇聚成花瓣形状,忽而脱离手掌,仿佛一只蝴蝶,随风飞舞,飘向唐易。

    “小僧一颗禅心全系佛经之上,于争斗一项并不擅长,几百载光阴下来,掌握神通不多,还请公子品鉴。”济宁说的谦和,唐易却丝毫不敢大意,大和尚修练至今,无论何种神通早已通玄,虽是平平一指,却已然尽得真意。

    唐易衣袖随转,似是跟着花瓣飞舞,却有道道清风,束住了花瓣行动,终究是让这惊天一指,化作了云淡风轻。

    济宁眼中微露惊讶之色,赞叹道:“公子好手段。”表情虽无太大变化,言语却无比真挚,济宁很清楚,自己习悟多年的拈花指,确实对唐易造不成困扰。遂手掌变换,只余食指伸出,看似平淡无奇实则玄妙精绝,仿佛暗含天地至理,速度缓慢至极,却又轻轻封闭唐易四周,不给他躲避的机会。

    唐易心中赞叹,佛门神通果然不同寻常,同一时间济宁高喧一句佛号:“这是贫僧的一指禅!公子小心了!”

    唐易淡淡笑道:“大和尚尽管施来!让我领教一下佛门妙法!”言罢御使真元,凝聚成一丝细线模样,其中隐含剑意,狠狠刺向周围禁锢,使其不得逼近。

    这时济宁低声自喃,不知是何经咒,随即四周声音渐作大响,似有万人同颂,“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在经声佛号中,背后舍利宝塔金光四溢,座座佛陀幻影在空若隐若现,有无上慈悲,有无上伟力,阵阵佛光宛如波浪袭向唐易,又有数掌平推,随佛光而去。

    唐易不惊不急,衣裳若云,神魂清光微微,在掌风之中微笑而起,飘飘然如乘云而去,偶出一指,周边幻像便少一个,丝毫不为经声所动,半分烟火气也不带。

    苏初雪早和济明一样,避在一旁,现在自身实力十不存一,哪敢靠的太近。两人只觉这翩翩飞舞,却感受不到任何压迫,更听不见任何声音。

    这对决二人看似轻描淡写,实则半分也无泄漏,若是法力稍稍散逸,苏初雪和济明怕是早不敢留此观看。

    济宁终是震惊起来,这幻像掌风其实并非厉害,主要是经声大作,一般还丹之人根本不得抵抗,呆若木鸡,那苏夏就是在此神通下被降服,可对唐易却半点影响也无。既然不能奏效,遂收了神通法力,佛相四散,佛光复隐。

    “小僧认输。”济宁双手合十:“日后施主若是得遇佛门中人,应是无碍。”两人只是切磋较技,又非真正的生死拼杀,故才如此痛快罢手。

    唐易默然,此番交手,领教佛门神通之广大,这还是济宁不善争斗且未下死手。然自己化解看似轻易,实则压力重重。

    不过其中核心多为感化惑人之术,自己有《道德经》护持,只要境界不远超自己之人施展,却也不惧。随即有些好奇,不知济宁为何如此肯定,遂问:“大和尚知道我要与佛门之人交手?”

    “自然,小僧礼佛多年,施主身上有一分佛门神通痕迹,其中之玄妙小僧远远不及。”说到这里,济宁有些疑惑,非他自负,而是此界佛门中若有此高人,自己因何不知。

    唐易心知那是古铜手臂的气息,自己不曾发觉,没想到却被济明看穿:“那你还如此助我,难道不怕佛陀怪罪?”这话有几分玩笑亦有几分认真。

    “小僧修的是佛,又非佛陀,终有一日,小僧说不得也能证得佛陀。”这话自然是狂妄无比,可出自济宁之口,却给人一种平淡自信之感,不由相信他所言。

    纵使苏初雪看不上佛门秃驴,也不禁为济宁感慨,格局之大,果非自己可比。

第66章 兴尽() 
这次对决甚为精彩,可惜观众只有两人。

    济明觉得无论是师兄还是唐公子,俱是莫测高深,而自己又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只是有些出乎意料,师兄居然败了,因为在他心中,济宁似乎是无所不能。

    同为还丹境界的苏初雪已然看出,先前那看似简单如同表演般的较技比拼,其实蕴含着数不尽的绝强威力。这二人的神通妙法,以及对自身真元的掌控,让她不由得想到“出神入化”四字。震惊之余,还掺杂着一丝敬意。

    夜色悄悄地弥漫了济北郡,娇羞的月亮半掩面孔缓缓的爬升起来,小意的将那温柔的光亮撒进宝光寺。苏初雪这才蓦然发觉,已经过去许久了,实在是刚才的对决让人太过沉迷,忘却了时间的流逝。

    不过好在唐易终是胜了,苏初雪盈盈上前,嫣然一笑:“大和尚,可以将我兄长放了吧。”这番对决令她对济宁顾忌之余亦有些佩服,故而不愿再口出不逊。

    哪知济宁摇了摇头,平静的道:“苏姑娘,这却不行。”

    “为何?”苏初雪秀眉轻挑,有些讶异,更是有些愤怒。

    “我和唐公子交手只为全了他的心意,而不是拿此作为赌注。”济宁淡淡道,:“最重要的是,我依然不能释怀。”

    “师兄。”一旁的济明有些着急,枉费百年光阴,害得师兄毫无寸进,他自是忧心忡忡。

    “师弟无需多言。”济宁语气平淡,神色却是坚定:“我佛心蒙瑕,原以为是动了嗔念才困顿百年,现今得唐公子指点,才知是心魔未曾堪破,既如此,那便不破。”

    唐易心中一动,济宁所言他大致有所了解。

    “我自幼被师尊抚养,若无师尊,或许早已不存人世,更别说踏上佛途。礼佛重要,修行重要,大抵对我而言,这佛途终是比不过师尊重要。若真需断情绝欲才登得彼岸,这佛与魔又有何异。由此修为不得寸进,那便不进。”济宁又转身看向苏初雪:“苏姑娘,若有一天令兄真心悔过,我自会还它自由。”

    苏初雪闻言沉默,双眸中微透着一丝敬畏,畏其修为,敬其执着,此等人物,若能堪破此障,将来不知要成就多大气候。复轻笑一声:“真不知我是运气太好,还是运气太差。”幸好如此人物不会与自己计较,却也正是如此人物,兄长依然救不出来。

    唐易一旁笑而抚掌:“大和尚真人也。”修士本就淡漠,为求超脱而断情绝欲的不在少数,这选择虽不算错,可唐易不喜。故济宁能有如此执着,唐易自然免不了有些亦赞亦叹,不由自主升起一丝好感。

    ……

    ……

    头顶的月光依然皎洁,四人被笼罩在清光之中,这里面有和尚,有妖女,还有个求道之士,独独没有浊物俗人。此次比拼也好,救人也罢,或是得偿所愿,或是失望而归,终究已成定论。

    济宁和济明亲送唐易苏初雪离别寺院。

    “大和尚,有缘再会。”初次见面,唐易和济宁也无过多交谈,但二人却奇妙的有些惺惺相惜。

    苏初雪亦朝济宁和济明点头示意,心中对佛门的印象,终是有了几分转变。

    济宁济明齐颂佛号,送二人离去。诸事完毕,宝光寺又恢复了最初的模样,在柔美夜色中,展现着自己的幽静祥和。

    ……

    ……

    明月横空,兴意正浓,唐易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