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武侠修真电子书 > 太玄仙道 >

第34部分

太玄仙道-第34部分

小说: 太玄仙道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长或不擅长之处,或是真元深,或是阵法精,或是神通强。而此方世界还丹九转已然成了绝顶,似乎再无路可走,因此这一较高低便显得尤为重要。

    对唐易而言,人心无极限,修行亦无极限,大道玄奥更是如此,他要做的是一步一步超越自己,成就真正的超脱。若说凭自身根基推转金丹,直接还丹三转亦有把握,可这并无意义。每层境界都有其独特的感悟和体验,愈是临近大道,前路愈是难行。他还年轻,有足够的资本慢慢体验修行的乐趣,宁可走的慢一点,稳固一些,也不愿留有遗憾。

    他既要问鼎高峰,但亦不愿错过沿途风景。修行本是享受,又何必急不可耐的抵达终点,再者修行本身就无终点,而较一时长短又有何意?

    所以他便避开这些无谓的喧闹,无谓的人群,置身于湖光山色之间。

    ……

    天空中的云霭被染成了深红,悠悠掩映于水面之中,将整条河流集成了蔷薇的颜色,霞光万道的黄昏美妙绝伦。

    视角的不同,景色的味道亦不同,立于山崖绝顶,眺望苍茫大地,漫观金乌缓缓西下,已然是一幅美轮美奂的绝妙画卷。可惜自己不嗜杯中之物,唐易有些遗憾,不然这影像中更凭添几分动人的醉意。

    脚下这座山峰不知为何名,或许它无名,因为此地太过荒凉,渺无人烟,甚至连生出灵智的妖族亦很罕见。怕是无谁会给一座普通的荒山取个名字,不过与附近的山群相较而言,此山最为高耸,倒是个观赏夕落丽景的妙地。

    从日落黄昏到玉兔渐起,唐易尽情享受着这份悠闲与安静,天空流光浮现,不知此刻有没有哪个少男或少女对流光许下自己稚嫩的心愿,但唐易没有,因为他看的清楚,这不是流星,而是一道剑意,一道朝自己飞来的剑意。

第74章 邀请() 
剑意,是剑修的根本,是本心的延伸,这道剑意如此绚丽,如此凝练,如此夺目,总之可以用诸多美好的词语形容它的不凡。这种不凡代表着它的强大,虽与发出这道剑意的修士未曾谋面,也能感受到他的绝世风采。

    唐易并未惊慌,也无任何举措,就这么静静的看着,这剑意只有纯粹却无杀气。

    流光一瞬间从天边闪至面前,没有一丝波澜便化作虚无,看不出一点儿曾经存在过的痕迹,而唐易手中却多了一封信件。

    “七月初七,碧落论道,万望唐真人莅临。”纸是最平凡的宣纸,墨是最普通的松烟墨,字迹却充满灵性,温和中透着森森凛然,这种错杂的感觉,既真实又虚妄,自是高明到了极点的体现。能令唐易都感觉极点的,碧落剑派中除了程孝先别无他人!

    书法极好,这是唐易闪过的第一个念头,自己习练灵字之术,一手书法也算大家,故而对字体颇有兴趣,抛开剑意不谈,字形奇正错落,大小有致,线条变化鲜明,最末的“临”字略微倾斜,突兀中藏着和谐。

    纵观这傲骨铮铮的字体,仿佛一柄柄锋利的长剑构成,这等笔力,落于凡间也足以流芳百世。

    若是常人得知唐易的一闪念,怕是无语至极,抛开这书法主人光耀的身份,单凭这凝而不散的剑意,便令天下修士仰望。程孝先的剑意在唐易看来是种极致,但这种极致终究是可以看透的,而他曾目睹过更为强大的剑意,那道刺中古铜手臂的剑意却让唐易至今也只揣摩些皮毛。

    碧落剑派的做法好似意料之外,细想又在情理之中,唐易原以为他们会来纠缠不休,没想到却以此方式来解决。

    修士心性本就灵慧,更何况还丹有成的,就算剑修冷傲,却不愚钝,自然能想通其中关节。程孝先是碧落剑派的定海神针,不能亦不会对一个还丹二转的修士出手,否则便失了体面。而体面对于一个门派尤为重要,若其他人出手却未必能拿下唐易,所以便选择了更稳妥的办法。

    此次碧落论道,不知还有何人参与,想来应是天下顶尖的修士。唐易有自知之明,他即便再为出彩,还不至于让碧落剑派专意为他举办这次盛会,除非他真正的超脱于世间。

    唐易不明就里,程孝先的剑意是如何寻到自己?若说剑意凝而不散,他相信程孝先有那种能力,而相隔千山万水还感知到自己存在,绝对是天方夜谭,毕竟还丹不是元神。既然不解,便感兴趣,所以唐易会去。

    ……

    唐易对这世间不算熟悉,自然不知碧落剑派所处何地,好在书信留有气息,顺着寻去,倒也容易。路途有些遥远,但时间尚算宽裕,权做游玩,唐易自是不急于赶路。

    黑夜里的山间寂静而又热闹,环绕的小溪正温柔的流淌着,夹杂着断断续续的虫鸣,微风轻轻的吹动树叶,也抚过唐易的面庞,这感觉很是舒爽。唐易没有刻意避开清风,正如没有刻意避开脚下的泥土一般,他越来越喜欢这种脚踏实地的感觉,越来越享受接触万物的体验,当然仍不会让污浊附于身上,毕竟他还是个有些洁癖的人。

    天上的星光有些黯淡,穿不透这茂密的森林,可前方却有一处明亮的地方。那是山巅,顶上有座庄园,面积虽不大,却很精致,向这黑夜努力的散发着自己的光芒。

    唐易突然停下脚步,在如此荒郊深山里居住的,或许是隐世的高人,唐易却没有结识高人的兴趣,更没有打扰别人清修的习惯,所以这不是唐易驻足的原因。而是在这安宁中,在月光下的山林间,一个身影静悄悄的出现,身着淡色衣袍,衬托着深邃的眼眸,尽显温文尔雅。肃肃如松下风,高而徐引来形容此人最是合适不过。

    这是唐易第二次见到周从文,还是那般儒雅,还是那般谦逊:“见过唐兄。”

    “周兄别来无恙,不知怎会在此相遇?”唐易亦是从容,多日不见,周从文身上的气息更为清雅几分。

    “今日突感紫气东来,必有贵人临此,特来拜会,没想到正是唐兄,不胜欣喜。”周从文洒然一笑,仿佛遇见老友一般。

    紫气东来是假,感知有人至此是真,不管怎样,这周从文的神念果有独到之处。

    唐易虽面含笑容,暗中却有些戒备:“如此之巧,难道周兄先前在附近赏景不成?”此人颇为神秘,自然要提防一些。

    周从文一脸歉然:“是小弟疏忽,自从唐兄相助得脱大难后,就一直在此清修。”

    “原来如此,周兄果然雅致。”

    在此清修,那山上的庄园自然就是周从文的,没曾想这人居然没有再去别的门派潜伏。

    周从文盛情相邀唐易庄园小坐,唐易并未推辞,毕竟也算“故交”了,这魔道法门唐易还是有些兴趣。

    此山并不算高,通往庄园的道路还贴心的修了石阶,踏上青石板,二人亦无用神通,缓步登上。

第75章 秘境() 
月隐星黯,山顶的庄园却是热闹起来,当然这种热闹仅限于院内方圆,外面的景色依然那么的清冷孤寂。

    院内装饰别具匠心,凭栏木雕,镂空花窗,亭台楼阁,倒是齐全。不过最瞩目的却是院中一棵遮天蔽日的松树孑然而立,华盖如云。底下有一凉亭,顶部琉璃瓦铺就,边沿微微的翘起六个小角,六根红木柱子支撑,中间圆桌,四面石凳,在此赏景观月,堪称绝妙。

    也不知这庄园原先的主人是何人,就这么被鸠占鹊巢,倒是可惜。

    里面的丫鬟仆人刚得了消息,遂忙活着张罗酒席。

    唐易品着手中香茗,看着这些忙前跑后的仆人,暗想,这周从文倒是颇会享受。

    其实二人谈不上什么交情,不知为何周从文如此热心,而唐易也想看看他到底打的什么主意。

    “小弟就喜好个口腹之欲,唐兄,请。”周从文甚为洒脱,说罢举杯一饮而尽。

    唐易也入口便干,一股浓郁果香布满口中,他不喜酒,可这味道实属不错。

    “这酒是小弟自己酿制,虽是醇厚,却不醉人。”

    “果然不俗。”唐易把手中酒杯放下,微微笑道,一旁侍女复又斟满。

    周从文听得唐易夸赞甚为开心。

    “唐兄喜欢就好,介时送与几坛。”

    “那倒不必,我不好这杯中之物。”唐易摇了摇头,其实不少修士也是如此,修为越是高深,求道之心越是坚定,沉迷红尘享受的不多,这周从文倒是有些另类。

    “可惜,可惜,此样不就少了诸多乐趣。”周从文可不这么想,他倒是真有些遗憾。

    “人好不同,周兄可惜,于我而言不以为意。”唐易轻声说到,自己本性如此,还真谈不上遗憾。

    “哈哈,唐兄看的透彻,小弟不如。”周从文朗声一笑后,转了话题:“可有一样于唐兄于我都至关重要。”

    唐易心知正题来了,微笑道:“周兄请讲。”

    “道途。”

    “何意?”

    “还丹九转便没了前路。”周从文面色微黯,不知是真情流露,还是故作姿态。

    唐易默然,周从文的来历他有所耳闻,所以此话并非无的放矢,自己毕竟不曾还丹九转,对这世界更不比他了解。

    “唐兄观这侍女如何?”周从文淡笑一下,似乎问了个不相干的话题。

    “与常人无异。”唐易明白他此话用意,这座庄园并非周从文的,而这些侍女仆从恭敬中并无惧意,定是神魂早已被控制,自己无论用神念怎样探查,皆无一丝异样,看来此功法着实不凡。

    随即唐易有些恍然,周从文现今境界不过与自己相当,以自己神念都探不出其中异样,如此玄妙的功法自然不可能是同为还丹境界的修士创造,由此可见,此方世界定然存在过突破还丹境界的修士。

    “其实万年前还丹便成了绝顶,可修士不知道途,不明方向,还丹九转后,再进一步,反而神魂错乱,不久便会道陨。”周从文面色有些凝重,想来是回忆起一些往事,他倒也不掩饰,将情绪直接表露无遗,凭添了几分真诚。

    唐易清楚这指的是入妄,可不知何原因虚妄缠身竟如此严重,更无一人破妄。成就元神虽难,若说一个世界数万载来却无一人成功,那也不太可能,这其中定有蹊跷。只是不知周从文与自己说这些用意何在,所以唐易没有冒然开口,只是沉思,只是倾听。

    唐易的沉默周从文早有预料,不以为意,反而接着说道:“唐兄可知我这功法从何而来?”

    “愿闻其详。”唐易有些好奇,这等神异绝妙的功法缘自何处。

    “秘境。”周从文缓缓从口中吐出两个字,他知道唐易定没听说过此处,遂直接道来。

    ……

    世人不知秘境从何而来,不知何时诞生,也不知其入口,更不知其所在。若持有信物,方有入内资格,但亦需等候秘境召唤,却无自主选择权利。里面功法宝物不计其数,各凭机缘,各凭手段,从古至今不知有何人曾入过秘境。

    “倒是颇为玄妙。”唐易听后有些惊叹,不知是何等大神通者才能设立如此不可思议之地,却也仅仅是惊叹中夹杂着好奇,并无渴望。法宝再妙亦不过是外物,至于功法,自己身怀《溯源经》,放于大千世界亦为顶尖,实无改修其它功法的必要。

    唐易只是不解周从文跟自己说这些是何用意,即便入内寻些神妙宝物,亦不可能助其突破还丹,成就元神。

    “其实这些并非重点。”周从文亦能猜出唐易心思,“我去过秘境,那地方有些不同。”随即面露苦笑:“我也说不上有何不同,只是感觉若想再做突破,那里可能会有机缘。可惜万年之前还未等秘境再次召唤,我便控制不住神魂了。”

    虽不知入过秘境之人究竟有多少,肯定不只周从文一个,那里若是真有机缘,怎可能直至现今也无元神有成的修士。然修为达到如今地步,直觉反而更为可信,当然是在周从文所说属实的前提下,唐易暗自思忖……

第76章 身份() 
“……可惜万年之前……”,唐易意味深长的看了周从文一眼,思绪瞬间通透,惊讶中带着几分理所当然,修士拥有些保命手段亦属正常,特别是这种魔道人物,狡兔三窟,留有后手不算稀奇。

    “其实还是要感谢唐兄。”看着唐易若有所思,周从文正了正身子,面色很是诚恳。

    这句话打断了唐易的思绪,初次见面周从文便道过谢,唐易隐隐有些猜测,怕是自己的出手帮了他大忙。

    “那百位童男童女若真是被祭祀,主魂就会清醒,我便不再是我了。”周从文怡然一句,道出实情。

    自在门的掌门惊才艳艳,在修炼功法之时便以防后患,所以留有准备。

    眼前的周从文最初不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