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武侠修真电子书 > 太玄仙道 >

第43部分

太玄仙道-第43部分

小说: 太玄仙道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朝阳初起,万物生辉,悠悠白云点缀着无尽苍穹。

    在山门旁的济宁和尚不知此时有两位绝世人物正在谈论自己,他低声与弟子交谈着。这几个小沙弥修为虽不出色,但颇有慧根,日日持修,养气功夫算是极好。但宝光寺至今也就出过一位龙华真人,底蕴相较东林之类的大寺而言,相差甚远,又素来低调。首次参加如此盛会,难免紧张,济宁遂叮嘱一二。

    安妍更是如此,缥缈宗现今状况尚不及东林寺,好在她亲历过广元论道,算是有些经验,虽未必能起什么作用,但好歹让弟子们安心一些。

    唐易感受到不少神念的波动,大多清晰可知,想来好奇自己之人不在少数。遥遥望向山巅,从那方而来的几股神念甚为朦胧,不过其间并无恶意,否则自己根本不可能察觉。

    这些神念皆是一触即收,算是打了招呼,并不失礼。

    山巅东南阁楼中,一位女子轻声自语:“果真不凡。”自己虽未刻意隐藏,却不想唐易如此灵敏,瞬间察觉。

    “那几位老家伙估计也在吃惊吧……”音色空寂,似玄音妙律,惜此间无人,不然必定沉醉其中。

    ……

    唐易收回目光,观察着周边众人,此地除自己与济宁外,应再无还丹修士,但亦有熟悉之人,比如林晴,张远。另有不少修为不高根基却很浑厚的年轻修士、僧众,应是出身玄门正宗,佛门高寺。看来那项可随同还丹真人的特权,轻易无人去用,俱想借此体验一番其间玄妙。毕竟若非如此盛会,还不得此种机会。

    这些修士也是最为临近山门的一批,虽未明言,但那些小的宗门家族,寻常散修,自觉的静立在稍远之处。

    修行中人虽大多讲究顺其自然,无形之中亦会分出不同圈子。名门大派的弟子未必会生出自傲之气,一些无甚背景的修士,却尽量低调谨慎,尤其这种场合,两者之间保持着无言的默契。

    在场的修士中练气境界占了绝大部分,故此碧落剑派间隔设下玄光术,以便后人足以看清前方的场景。

    能得唐易关注的修士并不多,林晴张远自不必说,在众多修士中,亦算佼佼者,当然,这并非单指修为。若论修为,林晴不过筑基初期,在场之人胜过她的不在少数,可其根基之牢,却少有人能及。

    众多修士汇聚,亦非林晴一人夺目。那边有几名僧人聚集,年纪虽不大,却很是稳重,隐隐透着慈悲之感,能有如此根基,且临近山门,他们应是修行于东林寺。

    旁边还站有一个小尼姑,此时神态甚是紧张,一直颂念佛经不止,别看她如此紧张,亦有六识圆满的修为。如果唐易没猜错的话,她应是自在庵的传人。

    自在庵一脉单传,择徒甚严,门下弟子向来稀少,但个个资质悟性皆为绝佳。

    “也不知刚才诸多神念中是否有苏初雪的母亲。”唐易心头掠过一个闪念。他对那名宗师并无恶感,亦谈不上好感,苏初雪的话只是一面之词,唐易自然不会偏听偏信。再者为求道果,还真有不少修士断情绝欲的,这并不奇怪,只是自身不喜此做法。若是刻意利用他人,即便达成目的,终究失了其中真意。

    下余的皆为道者,虽此方世界道、佛、妖三家并立,可一直以来,道门中无论弟子数量,还是宗师人物皆隐隐占得上峰。这些道者年纪虽不大,但气息平和,神态怡人,沉安宁静。之中偶有几位眉目间看似疏懒,逍遥自在,显然是修行虽浅,却已得些洒脱真意。

    还有一门派,亦让唐易侧目,与缥缈宗一般,尽是女修。气息森森,真元清和,特别是中间那位紫衫女子,一举一动间,隐约有些天人合一之感,虽说应是初入圆满,但日后还丹的可能却多上几分,应是玄音宗的修士弟子。

    玄音宗历史悠久,讲究以音律之道感悟其中,洞悉天地本质,以此求道长生。

    道家玄音宗,佛家自在庵,皆是天下最为顶尖的女修之地。不过有些修士认为其不入道家正统,算是左道旁门,但此门之内高手传承不断,如今更有九转还丹的修士坐镇,并不妨碍其宗门之威。

    当然,能得唐易关注,皆是还丹有望者,只是此事难如登天。这些人中到底有几人能跨越这一步,唐易也拿不准,就如同安妍,唐易能给她提供的帮助也只是一些建议,最终能否借此破入还丹却还是未知之数。

    忽而,天空风起云涌,随后闻听阵阵剑鸣之声!众人望去,只见无数法剑凌空而立,纷飞四舞,此是山门即将开启!

    正在此时,唐易微微凝神,仿佛一瞬间,山门外突然出现一位中年修士,而自身神念居然毫无察觉。

    此人身着淡青八卦道袍,面容俊伟,身材英武。随意而立,便如崇山峻岭,仰望而不知其广袤沛然!他似乎察觉到唐易注视的目光,遂向唐易微笑示意。

第97章 登山() 
随着道袍修士的出现,方圆千里倏然白云汇聚,顷刻间化为一座高耸雄伟的浮山,气势恢宏,栩栩如生。观其形态,竟与碧落山毫无二致,宛如无尽苍穹中重立山脉,其间陡升瑞彩条条,幻做河流缓缓流动。白鹤随之起舞,剑鸣之声伴随九皋鹤鸣,清清之音悦耳怡人。不知何处飘来异香阵阵,弥漫空中,令人心旷神怡。

    “不得不说,这碧落的面子工夫还真值得一观。”韩非玩笑一句,虽是调侃,但其间隐含赞赏。

    白云虚无,却操控自如,仿若凝为实体。竟感受不到真元波动,剑鸣阵阵,居品不出凌厉之音,果真有独到之处。

    “天下论道,自然是声势浩大。”林立可轻声道,此场面在他人看来的确不凡,但在自己眼中亦不稀奇,如同表演一般,只是看看热闹而已。不过无论哪个门派举行论道,这种过场是少不了的,更会精心准备。

    天下论道,邀请的是天下修士,故此针对不同的群体自有不同的手段。即讲究里子,亦讲究面子。里子指的便是诸位宗师汇聚的重头戏,还丹之下的修士根本没有资格参与,因此对于他们来说并无多少意义。面子却是给天下修士看的,随着时间推进,亦能巩固在天下间的威名。这些虚名对修士虽无用,就整个门派而言,还是有诸多益处。

    碧落首次举行论道,目前而说,一切布置算是尽如人意。面对庞大的修士人流,门中上下有条不紊,整体仪式布局精致大气,不落俗套,外人看来,很是有传承悠久的仙家大派风范。

    ……

    空中景象虽是动人心神,可众人目光还是不自觉的被山门前那人所吸引。此人尚未开口,亦无动作,这气度却让人觉得比天上流光还要耀眼,不由为之心折。

    “本座宋渊。”声音温文和缓,气度伏人。悠悠鹤吟,峥峥剑鸣,遮不住他一丝雅淡之声,字字清晰可闻,使人不禁聚精会神,洗耳恭听。

    提起碧落剑派,脑海中首先闪现的一定是“程孝先”三个字,并非掌门宋渊。他虽是还丹八转,多年执掌碧落,所有的光彩却永远照不到他身上。若说各大仙门的掌教忌惮的是程孝先,那宋渊便是最让他们头痛的存在。

    程孝先修为惊世,自其立威后,却再未出过手,只是作为碧落的象征。仙门之间虽互有摩擦,但亦少有真正不世之仇,更谈不上互相攻伐的灭派之举,由此这象征只是一种威慑。碧落剑派的整体运转皆由宋渊掌控,碧落威名得以延续,甚至愈发兴旺,其中宋渊功不可没。其人在分心门派诸事之下,亦成还丹八转,手段惊人,心性不凡,着实令人钦佩。

    “今日碧落论道,请诸君登山!”

    宋渊看似文雅,却不讲究俗套,随后侧身一让,负手而立,竟不再多言。

    在场之人心中明了,登山便是考验。碧落山高数千丈,对凡人而言自是不易,对修士而言,轻而易举,那玄妙定在其间。

    多思无益,这等考验并无任何取巧之机。头前的修士抬步而入,那条直通山顶的玉阶隐隐放出光华,居然好似宽阔数丈,一阶之上能容下百十修士,后方修士徐徐而入,有人抬步登阶,毫无阻碍,有人却于前几阶便被困顿,遂被后方之人超越,而前方之人的步伐愈发缓慢,时而皱眉凝立甚久,方才抬步再行。

    望着人流缓缓入内,安妍请示唐易:“前辈,我等先行一步。”见唐易首肯,遂又向济宁告辞,便带着弟子登上玉阶。

    “莫要紧张,你们也去吧。”安妍走后,济宁吩咐道。

    “是,主持。”几个小沙弥遵命而去。

    “有些意思。”唐易看着玉阶,心中赞叹,其上居然蕴含剑意,每阶不一而同,变化万千,最初虽是浅显,愈往后愈发高深。

    “阿弥陀佛。”济宁亦有些惊讶碧落剑派手笔之大,这无数的剑意可不知要多少高人加持,方才有如此之效果。

    “见过二位真人。”正在此时,宋渊悠然穿过不息人流,来在二人身旁。唐易他是早想见识其风采,至于济宁的行事作风,宋渊还是有些好感。

    唐易济宁亦是还礼,三人相互寒暄几句。

    “不知这玉阶是哪位前辈所造,着实鬼斧神工。”唐易好奇而问。

    “祖师起便开始铸造。”宋渊面露微笑,神态温和,语气却甚是崇敬。

    三千年时光虽不长,种种原因,碧落却也传承几代,能称的上祖师的自然不止一人,但会加上姓氏以作区分,而直接以祖师二字相称的,门中只有一位,那便是开派祖师清月道人。

    清月道人的修为不是碧落剑派历代修士中最高的,甚至其天资亦不算绝佳。据说他练气到筑基便耗费了二百余年,然后来者居上,八百余岁时居然破入还丹,终至寿尽已达六转境地。此修为虽超越了绝大多数修士,而在碧落剑派宗师中亦不算分外出众。却只身创下当今的天下第一大派,立下的门规沿用至今,也正是此人为碧落筑下牢固基础,其胸襟之伟岸,目光之长远非常人所及。

第98章 体悟() 
天下论道对弟子的考验并无定数,每个门派各不相同。东林寺首次论道时,曾设下经辩僧数位,不论神通妙法,只言佛法玄奥,虽无天花乱坠,地涌金莲之异像,但言辞浅白,佛理高深,一些道门中人居生出辩无可辩之感,亦使众多佛门弟子顺其理念,不费吹灰之力,便确立了天下第一寺的地位。

    广元派则设下道禁重重,不看根骨修为,只重悟性。其间万千道语,似道途条条,竟给人无所不包之感,诸多修士深感拜服。更有一位筑基圆满修士,借此一举还丹轰动天下,至今亦津津乐道。

    其它几个门派之考验不一而足,但俱是贴切本门修行前路。不过如碧落剑派这般干脆的也是首次,只是纯粹的剑意,让唐易不由想起林立可的打打杀杀之言,虽是简朴直接,却很是妥帖,不由哑然失笑。

    唐易不是曹操,宋渊和济宁也不是程昱,自然不会问他因何而笑,只是宋渊感觉唐易似乎对此颇感兴趣,不由提议:“唐兄如有雅兴,不若前去体验一番。”

    唐易兴致勃勃,爽快应下:“如此,那我就却之不恭了。”又望向济宁:“不若一同?”

    宋渊笑道:“大师若是有意,自便即可。”

    “阿弥陀佛,谢过两位施主好意,贫僧唯念佛法,这盛情却难享了。”济宁笑而推辞。

    “既如此,那我便独行了。”言罢,唐易告辞而去。

    唐易走后,宋渊遂邀请济宁:“大师,咱们上山吧。”

    济宁自是客随主便,二人凌空而行,前往山巅。

    ……

    天上的异象早已悄然消散,苍穹恢复了往日的宁静,只是空中还偶有白鹤掠过,留下声声清鸣。

    山门前的修士无暇顾及这些,俱盯着前方的白玉阶石,这条玉路今日显得分外耀眼,原本蜿蜒之处尽皆隐去,只余下一条笔直之道,直达山顶。目前在其上的修士无人走的太远,但慢慢亦分出了层次,少部分已经行了近十分之一的路程,但更多的初始便被困顿。此时人群依然庞大,玉阶虽是宽阔,仍有不少人还未登上,应是某种禁制缘故,玉阶之上亦不显拥挤,修士之间的间隔不多不少正好半尺,看起来就如碧落剑派给人的感觉一样,一切井然有序。

    唐易也不着急,任凭人流涌动,随着慢慢前行。不久,便来至台阶前,他抬步而上,人刚立稳,忽而四周似是安静下来,是一种沉寂的宁静,没有一丝声音。

    饶有兴致的打量着四周,唐易感觉恍若进入到另一个空间,天地一片虚无,唯有丈许距离前漂浮着一柄光华浮闪的银色法剑,却并非是真正的法剑实体,其中隐藏的威力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