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武侠修真电子书 > 太玄仙道 >

第5部分

太玄仙道-第5部分

小说: 太玄仙道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颖低声惊呼一下:“皇兄是说此人有可能是仙家中人?这怎么可能,父皇不是说过但凡仙家皆不许履足凡尘?就算是有大夏子民赴海修仙的,也从未见回来过,他怎么可能会是。”

    刘胜苦笑摇头:“为兄也只是猜测罢了,看那道长年纪轻轻,功力却深厚无比,又是往黄海方向行去,再说父皇也未曾修仙,仙家之事他也不能尽知,只可惜我皇族中人与大夏亿兆子民因果牵连太深,无人能够拜得仙门,其间就是有些玄妙,也不是我等能够猜测到的,不过无论大宗师也好,仙家中人也罢,我们皆恭敬待之,总不会错。”

    刘颖和那老者俱都点头不已,只是那老者略带忧虑:“若是大宗师也就罢了,可若真是仙家中人,那咱们用的那些手段会不会被此人发现,反而不美。”

    刘颖也暗暗担忧,刘胜却说:“这也没有办法,若非我把城中酒楼尽皆订满,依那道长清淡的性子,未必会肯来赴宴,最近二皇兄旗下玄鸟商社,趁璇玑洞混乱接手了他们势力,为朝廷除一隐患,声势大涨,我若不拉起唐易道长这张虎皮,怎能与其对抗。父皇若值春秋鼎盛,我自不敢私下结交大宗师,但说句不敬的话,他老人家寿命可能就在这一两年之间了。皇子众多,其中有可能继承皇位的就我们几个,别人尚有退路,我却没有,此时若不冒险,就会与皇位失之交臂,下场定然凄惨无比,好在那道长应是心胸宽阔之辈,连璇玑洞的人他也未曾再追究,虽对我等之心有所察觉,但并未计较。”

    刘颖和老者听后都默不作声,心想确是没有更好的选择。

    不提这忧心忡忡的几人,那日离开侯阳郡后,唐易一路向东驰行,历经汶上、邹城、泰安、邺城四郡,终至兖州边界黄海,因走的是官道,是故再未遇见任何匪患。

    自幽州清源山出发直到黄海,唐易共用半年时间才算走完,现今见大海之壮阔,心中免不了有些激动,不似平日的清心淡漠,暗叹自己还是修为尚浅,一颗道心无法古波不惊。

    收敛心神,唐易便向附近渔村走去,想去询问渔民有无船只,大夏虽未明文规定不许出海,但前些年朝廷派人出海,但并未寻到别国与大陆,更谈不上什么往来贸易,朝廷没有海军编制,民间更无渡海商船,自古以来想要寻仙访道之人,只能自己想办法渡海。

    刚到渔村,就见村口立一个大牌子,上写“卖船”二字,旁边是一家小店,里边有一中年男子,身穿一身麻布衣服,皮肤黢黑,长相颇为憨厚,只是眼中时不时闪过精明之色,显然不能以貌度之。

    那男子见唐易走来,立马热情招呼道:“小道长可是需要渡海寻仙?我家祖上至今皆是做此营生,有口皆碑,年年年卖出去的船只多不胜数,质量绝对有保证!”

    唐易很是好奇:“怎么来此地寻仙访道之人很多不成?”

    “前些年倒是不少,只是一年不如一年,我看他这营生干不了多久了,也是,像这害人的营生老天爷早该收了他!”中年男人尚未开口,从渔村中走出来一位怒气冲冲的白发老者,抢先说道。

    闻听此言,中年男子脸上闪过一丝尴尬,涨红着脸:“太叔公,咱们都乡里乡亲的,您老怎么如此说话,再说我家祖上也是经仙人提点才做此营生,并无害人之心啊。”

    那老者冷哼一声:“那都是你家先祖骗人的鬼话,老丈我是绝不相信!”言罢也不再理他,转而看向唐易:“小娃娃今年才多大?怎么信这些鬼神之说,这世上哪有什么神仙妖怪,还是赶快早早回去,不要误了自己性命,这大海里的凶险可多不胜数!”

    唐易知道这老者是好意,心中虽感激却婉言拒绝:“多谢老丈提醒,可我自幼一心向道,无论如何去意已定,虽死九死亦不后悔,断是不能更改。”

    那老者闻听后表情无奈,盯着清远:“小娃娃,你刚不是问每年渡海寻仙之人究竟几何吗?老丈我在此已度九十六个春秋,自打记事起,每年寻仙之人都不在少数,有落魄士子,亦有武林豪侠,从年仅弱冠到白发苍苍者多不胜数,可去了这么多人,不是中途放弃的,就是没再见人回来过,你说这除了枉费性命,又有何好处?你又何必为此冒险,所以自我二十岁起,就不停规劝来此之人,希望能不让你再往里填命,可惜能听劝者毕竟少数啊。”老者苦口婆心,就是希望打消唐易渡海之念,可无轮如何劝说,唐易就是淡然自若,神情坚定去意决绝,最后老者实在无奈,跺了跺脚,负气离开。

第10章 太玄() 
那中年男子见此赶忙迎了上来:“小道长,要不先随我去船厂看看我家小船?”,唐易点头应是,随那男子而去,到了停船之地一看,唐易不禁有些疑惑,这些小船倒甚是精致,看其做工材质应是坚固无比,可用此船渡海,怕是太小了些。

    那中年男子仿佛看出了唐易有所犹疑,便主动解释道:“小道长别看这些船体不大,可其速度极快,在海中行驶一个昼夜绝无问题,若是超过时间,则船体自解,是我家先祖经仙人点化而创,有此弊端也是祖传规矩,我家先祖有言,仙缘不可强求,若是有缘,一日便能寻得仙家,若是无缘,终身也不见仙颜,所以日落时分还未有所收获,就赶紧驾船返回,免得白费了性命。”

    唐易听后默然,暗想:“这也确有几分道理。”随即指定一只小船,付了银钱,接着双脚微一借力,便飘然上船。

    那中年男子见状也不奇怪,若是没两把刷子,谁敢仅凭一叶轻舟渡海,只是赞了声:“好俊的功夫。”最后犹自叮嘱一遍:“日落之前若是犹未发现,小道长务必回返,不可留恋。”

    唐易点头示意,随后也不用船桨,一运真元,船自破浪而行,中年男子见此便返回店内,等下一位客人不提。

    只说行进途中,唐易暗自思量:“按那老丈说法,从未有人寻仙成功归来,而且自小除了清羽老道,我也确未遇到任何同道之人,从幽州至兖州,几千里地亦是如此,本以为是练气修道者人数稀少,才未曾得见,可现在看视未必如此简单,难道修士不许踏足大夏?可照顾自己的老道是怎么回事儿,那可是实打实的练气九层境界,实是费解。”一时也思量不通,就不去想它,现在自身修为尚低,经历尚浅,一些疑惑之处,说不定到了太玄仙门,就都明了。

    今日风和日丽,海上也无大风,较为平静,故行驶极快,走了有两三个时辰,唐易感觉按地图坐标来说,应快到灵洲地界,可放眼望去,仍是一片茫茫海水,暗自犹疑:“莫不是迷了方向,亦或是机缘不至?”正在这时,突感全身一震,天地灵气陡然浓郁几分,眼前出现一片陆地,许是灵州地界,唐易遂驾船前往上岸。

    一到岸上站定,放眼望去,只见天高云淡,群山连绵不绝,山脚下零星散落几户人家,田间隐有人影闪现,应是在种地劳作,大夏王朝此时刚至秋末,唐易在兖州时,已是一片秋色萧凉,可此地却仍是郁郁葱葱,一派生机盎然。

    唐易缓缓在这群山中漫步而行,向一户人家走去,忽而天空飘来丝丝细雨,空空蒙蒙,在这细雨之中,一袭道袍微湿,唐易却也不显狼狈,神色淡然从容自若,说不尽的安宁和静。

    走至那家附近,看到有孩童在嬉笑玩耍,几个青年在田间耕种,一位白发老人在一旁指挥。

    唐易上前问到:“老丈安好,不知此地最近郡城该往何走?”

    那老丈和几位青年见了唐易微微一愣,随即忙停下手中活计,老丈恭敬答到:“小老儿见过仙长,距此最近的是落城郡,往东南方向大约百里便至。”

    唐易打个稽首谢过,随后顺老丈说的方向行去,不过几步便不见踪影。

    等他走远后,一位青年感叹到:“真是仙家中人,钟天灵秀,我等凡夫俗子望尘莫及!”其余人尽皆点头不已。

    唐易运转真元,速度极快,路上行人只觉一阵微风拂面,连他影子都不曾看到。

    今日刚至灵州,一路风尘仆仆,对此州事物也不甚了解,再说清羽老道之事,令他心存犹疑,故而唐易想先找一郡城,休整一番,顺便熟悉一下灵州的风土人情,打听一下太玄仙门的情况。

    一路望来,唐易感叹灵州地界果真不凡,内力有成者多不胜数,就连先天境界高手,也遇到两个,只是尚未发现练气修道之人,看来纵使在灵州,修道之人也不是随处可见。

    一路向东南方向急驰,不久便见一城池立于眼前,这城池建筑大体模样跟大夏城池相似,入城之后,径直找了家客栈,名字倒甚为熟悉,唤做“悦来客栈”,唐易见此嘴角不禁微微上扬,找小二安排收拾好后,便在落城郡中逛了起来,街上车来人往,很是繁华。

    不多时,便转至郡城中心,此地亦是郡首官衙,唐易扫了一眼,门外有两名士兵在守卫,见其神色肃穆,气势威武,应是精兵无疑,当下也不多待,又去别地游览。

    日落西山,唐易回转客栈,未曾用膳,直接回房打坐静修,将至黎明时分,才悄然外出,直奔郡首官衙,里面虽戒备森严,但一来唐易功力通玄,二来又是黎明人最困乏之时,故唐易轻而易举进入到府内,寻了三个屋子,才算找到存放郡志之处,也是艺高人胆大,在此地直接偷偷翻看起来。

    自修道以来唐易神魂日益强大,故而可以一目十行,过目不忘,不多时,一本厚厚的郡志便已翻看完毕,可阅完郡志不但疑惑未解,反而新添许多,无奈此地不是久留之处,按下心中犹疑,唐易返回客栈休息。

    第二日清晨,洗漱完毕后,唐易暗自思量:“按昨晚郡志所言,大夏王朝虽与灵州有些关联,却并不处于同一空间,像前世小说中所说的小世界,依附于灵州生存,类似于此的小世界共有九处之多,对应与灵州相同等级的九个大州。上古时道祖亲设禁制,使道法不显于小世界,却又留有一线生机,若是具有仙缘,便可进入主世界,但一经如此,自也就成为主世界中人,不能返回小世界,无论神通多高,均受此道禁管辖。可清羽老道不过练气九层,怎能不受限制?那本《袖里乾坤》法诀,又是谁人带过去的?只可惜那落城郡志毕竟只是凡间之书,涉及仙家道祖之事都是一笔带过,关于太玄仙门也提及甚少,只说是灵州第一宗门,天下九大道门之一,若还想有更为详细信息,怕只能等进入仙门才可得知了。”唐易念此便不再多想,虽未通晓此事原因,但也决定暂不透露自己从小世界开始便已练气,免得突生什么麻烦。放下此事之后,唐易便赶赴太玄仙门。

第11章 炼心路() 
太玄仙门地处太玄山,或者说太玄山便是太玄仙门,此山之大,不知其几万里也,一路上猛兽众多,常人行之颇为不易。等唐易至仙门脚下,此地已聚集了不少人群,盖因今年是太玄大开山门之际,不满十六岁者均可参加,这可是每百年方有一次的机会,若是错过或是超龄,便是与太玄无缘,只能加入别方门派。

    就算如此每次参加人员数以万计,而每次入门名额不定,全看机缘。唐易暗叹自己在幽州无意间得了太玄令,又误打误撞正好赶上太玄仙门百年收徒,这些机缘巧合仿佛冥冥中有人安排好一切,自己只需按部就班便可,不过事已至此,退缩是万万不能,若真有何阴谋诡计,自身修为足够强大,却也不惧。

    但想入这太玄仙门,实属不易,需先通过山下炼心路,这过路之法,数万年来也没个定律,有人懵懵懂懂便已过去,有人咬牙坚持,最终还是失败,成功通过之人三缄其口,失败之人仿佛失忆一般,终究不知因何失败,最出奇的是上次招徒时,有一位仁兄,睡了几天几夜,便通过炼心路,在整个灵州大陆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这炼心路据太玄仙门之人说,其不看根骨,不看修为,只看自身机缘,机缘一至,自然而过,机缘不至,终生蹉跎。为此也有人暗自腹诽什么机缘,说白了就看运气,可太玄仙门传承百万年,炼心路这规矩就从未变过,任你天资纵横,悟性非凡,只要不过炼心路,一律不收,这也是灵州第一宗门才能拥有的底蕴气魄。

    炼心路的机会只有一次,如若失败,终生不得再进,因无迹可寻,无历可依,甚至都不知该如何努力,任凭你是天之骄子,人中龙凤,皆可能在此铩羽而归,故而前来试炼之人,都是慎之又慎。

    此时山脚下聚集诸多少年男女,小的似有六七岁,大的也不过十余岁,虽年岁不大,可均有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