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35岁前要培养的66种明智思维 >

第16部分

35岁前要培养的66种明智思维-第16部分

小说: 35岁前要培养的66种明智思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职场上,你必须时刻牢记一条:上司永远是决策者和命令的下达者,无论你有多大的把握相信自己的判断力,无论你代替上司决定的事情有多细微,都不能忽略上司同意这一关键步骤。否则,当上司意识到本应由自己拍板的事情,被下属越俎代庖,他所产生的心理上的排斥感和厌恶感,以及对于下属不懂规矩的气恼,足以毁掉你平时凭借积极努力所换来的上司对你的认同。所谓“一招不慎,满盘皆输”,莫过于此。
  总之,老板永远是老板,无论何时何地,你都要尊重你的老板。
  第37节:不要和老板怄气
  作者: 文泉杰
  017 不要和老板怄气,正确对待老板的批评
  作为下属,如果挨骂,或受到警告、指责时,心里都会不痛快。尽管你知道,下属被上司斥责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可还是常常会产生抵触和抱怨情绪,从而影响到你和上司的关系。一切关键是个心态问题。无论是强者还是弱者,自己的心情不能被别人的斥责所扰乱,而应当保持弹性和冷静,挨骂时只要低头认错就好。既然上司已经斥责了,还是干干脆脆地道歉吧!这才是下属应持的态度。别人指责你的缺点和错误时能够自我反省的人,才能提升自己的人格,同时也是个有内涵的人。
  在对待挨骂的态度上,我们不妨参悟一下乌龟的自卫方式。
  众所周知,乌龟在遭受到外力干扰或进攻时,便把头脚缩进壳里,从不反击,直到外力消失之后,它认为安全了,才把头脚伸出来。
  面对正处在火头上的上司,也把自己当作一只乌龟,缩起自己的不满和冲动,任尔指责和批评,直到上司的一顿乱批结束。这或许显得有点懦弱可笑,但是从摆正心态的角度理解却是聪明和正确的。
  在受到上司批评时,心态十分关键。在具体的应对方式上,你应把握以下几条原则:
  上司一般不会把批评、责训别人当成自己的乐趣。既然批评,尤其是训斥容易伤和气,那么他在提出批评时一般会比较谨慎,没有人愿意无故地与人翻脸。上司的“责骂”从一般角度考虑,一定是有一些原因的,或对或错,都表明上司对某些和你有关的工作不满意。因此,被责骂时应该认真对待,首先抱着自责和检讨的心理去接受批评。
  从另一个方面讲,上司一旦批评了别人,就存在着权威问题和尊严问题。如果你不认真对待他的批评,把训斥当成耳旁风,依然我行我素,其效果也许比当面顶撞更为糟糕。因为,那样会让上司面子尽失,让上司觉得你的眼里没有他。
  一个合格的员工,在受到上司责骂时,应该尽可能地保持谦逊的态度,虚心的神情,眼神不可随意飘动,要表现出对上司批评的专注,不要让他以为你心不在焉或是不甚服气。
  如果上司的责骂中有你能立刻明白的部分,最好在上司批评完后,将被指责事项逐一复诵,并尽可能地陈述善后对策或改善方法,诚恳地请求上司给予指导。如果有机会的话,在事后也可以对上司的训示加以感谢。
  下属能完全接受教训、理解上司的“苦心”,积极地谋求改善,并对教训心存感激。这对上司而言,是再高兴不过的事了。这样即使你真的做错了事情,上司也会觉得你是可以原谅的。因为在这一瞬间,你让上司深切地感受到他的价值,并且得到指导人的成就感和满足感。
  对待批评,不要不服气和牢骚满腹。记住:让上司觉得他是被信赖和尊敬的,最直接的表现是部下很愿意听他“教训”。但是,如果你不服气,发牢骚,那么,这种做法产生的负效应将会让你和上司的感情距离拉大,关系恶化。事实上,上司的 “责骂”也含有忠告、指示和鼓励的意味,他的责骂其实也可以看作是对你的重视和鞭策。正因为他的眼里有你这个员工,他才会注意到你的错误,希望通过指责的手段促使你的进步和发展。如果做下属的人在面对上司的教训时,表现出一副很不服气的态度,私下里满腹牢骚,不仅无法理会上司的真心真意,还会招惹上司的嫌恶,对你一点好处也没有。
  退一步来说,即使上司对你的批评没有什么附加意义,只是一次简单的训斥,你也可以通过得当的处理,利用好它,让它成为使你走进上司视线,受其关注的一次契机。这些总比由于你的牢骚,引起上司与你的对立的结果要好得多吧。
  当然,有时候在公开场合受到上司的批评指责,自己难免会觉得难堪,特别是当你觉得上司的指责没有道理的时候。在周围同事众目睽睽之下,你可能会为了自己的面子,失去冷静,反驳上司的批评以显示自己的无辜。这样一时快意的“英雄”壮举,换取的可能仅仅是同事的一丝同情,留给上司的却是加倍的震怒和斥责,最终受害的还是你自己。
  俗话说“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把上司的一顿责骂就当作一场暴风雨,风暴过后自会平息,你又不曾损失什么,何不审时度势,选择回避。一名合格的员工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化冲动,理智地看待是非,特别是在上司面前。
  如果你觉得自己下不了台,不如反过来想想,假如你当面顶撞了上司,上司同样下不了台。如果你能在上司耍威风时给足他面子,起码能说明你大气、大度、理智、成熟。只要上司不是存心找你的茬,冷静下来他一定会反思,你的表现一定会给他留下深刻而难以磨灭的印象,他的心里一定会有歉疚之情。
  另外,时常有这样的员工,遭受上司的批评后,就像霜打的茄子一样——蔫了,充满悲观情绪,把上司的批评当作世界末日。他们错在把上司的批评看得太重。
  其实,受到一两次批评并不代表自己就没前途了,更没必要觉得一切都完了。上司批评你主要是针对你所犯的错误,除了个别有偏见的上司外,大部分的领导都不会针对员工个人。上司的本意是通过责备让你意识到错误,避免下次再犯,并不是觉得你什么都不行,对你进行打击。如果受到一两次批评你就一蹶不振,打不起精神,这样才会让上司看不起你,今后他可能也就不会再信任和提拔你了。
  受到上级批评时,反复纠缠、争辩是没有必要的。如果你的目的仅仅是为了不受批评,当然可以“寸土必争”,“寸理不让”。可是,一个把上司搞得筋疲力尽的人,又谈何晋升、发展呢?
  当然,话也并不能说得太绝对。如果,确有冤情,确有误解,怎么办?
  或许你认为自己真的没有必要接受批评,可以表示出遗憾的态度,但这和认错不一样,因为这只是一种礼貌,能显示出你的修养和体谅别人的风度。另外你可找一两次机会表白,但应点到为止。即使上司没有为你“平反昭雪”,也用不着纠缠不休,因为时间可以证明一切,努力可以改变一切。
  一名聪明的员工,不会让自己的心情被上司的斥责所扰乱,挨骂时只要理性对待,巧妙处理,反而能在某些方面促进自己的进步。
  第38节:寻找正确的答案
  作者: 文泉杰
  第三辑 聆听人生讲堂——处世哲学与生存智慧
  人生是个大课堂,好多事都讲个力道。刚柔适中,分寸准确。识大体,顾大局。把握火候,讲究力度。见招拆招,迎刃而解。处于劣势,反败为胜。
  001 不要在错误的地方寻找正确的答案
  有这么一个笑话:
  一只猴子噔噔噔跑到书店门口大喊:“老板,请问有没有香蕉卖?” 老板跟猴子说:“我这里是书店,没有香蕉。”“哦!”猴子噔噔噔跳走了。第二天,猴子又噔噔噔跑到书店门口大喊:“老板,请问有没有香蕉卖啊?”老板跑出来说:“早就跟你说我这里没有香蕉,你怎么还来?走开!走开!”猴子又 “哦”一声,噔噔噔跳走了。第三天,猴子又噔噔噔跑到书店门口大喊:“老板,请问有没有香蕉卖啊?”老板生气地冲出来说:“已经告诉你这里没卖香蕉你还敢来?你再来的话,我就把你的尾巴剪掉!”猴子吓了一跳,就噔噔噔逃走了。第四天,猴子又噔噔噔跑到书店门口大喊:“老板,请问有没有剪刀卖?”老板纳闷地走出来说:“我这里怎么会卖剪刀?”“哦!”猴子说,“ 那你有没有香蕉卖?”老板终于气不过,搬起一张凳子把猴子打跑了,猴子从此以后再也不敢来书店买香蕉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在错误的地方寻找正确的答案。
  这是我们经常犯的一个错误,在错误的地方寻找正确的答案。我们解一道数学题,用同一种方法试了很多次都不成功但仍然不换别的方法;我们想锻炼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却拿着一本爱情小说看得津津有味;我们想感动自己一把,却钻进爱因斯坦的大脑里出不来;夏天的时候我们想着去滑,却跑到威尼斯去看撒哈拉沙漠;我们抓住一个自己并不爱的人说,你就是我这一辈子要找的人,我们结婚吧……这一切都是我们企图在错误的地方找到正确的答案。也许有些时候我们确实知道这是错误的地方,但是当你第一次失败了的时候为什么还要在错误的地方继续寻找呢?你为什么不离开呢?你怕什么?你怕又走入另外一个错误的地方?还是本来就不想寻找正确的答案?大多数的时候,我们知道自己在错误的地方,但我们很固执,或者说很执著,我们偏不信这个邪。这样的人注定要失败,你浪费了太多,不可饶恕。
  24小时便利超市的店员打电话到警察局:“警察先生,请派人来,现在是半夜两点,有一个男人在门外走来走去,鬼鬼祟祟非常可疑!”
  警察赶来后就问男人:“先生,你在干什么?”
  男人说:“我的手机掉了,在这里找呢!”
  警察问:“手机是在哪里掉的?”
  男人回答:“在我家门口!”
  警察继续问:“你家在哪里?”
  男人指着前方说:“在前面巷子里!”
  警察被男人的回答弄糊涂了,问:“那你为什么跑到这里来找?你怎么那么笨?”
  男人振振有词地说:“巷子里那么暗怎么找?这里比较亮当然是要来这里找啊!”
  又是一个“在错误的地方找正确的答案”的例子。
  楚国有个人,有一次乘船过江,一不小心,把身上挂的一把宝剑掉进江里去了。他不慌不忙地从口袋里取出一把小刀,伏下身子,在船帮上刻下了一个记号,嘴里不停地念叨:“这是宝剑掉下去的地方。”
  同船的人见他不着急的样子都很纳闷,有人问他:“为什么不赶快下水捞宝剑?你在船帮上刻个记号有什么用呀?”他却说:“不着急,我已经做了记号,等船靠岸了,我再下水去捞吧。”
  等到船靠了岸,人们纷纷下船。这个楚国人却对着船帮刻的记号处,跳下水去。大家都莫名其妙,一会儿他钻出来,又对着船帮的记号看了看,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剑就是从这里掉下去的,怎么找不到了呢?”
  同船的人看到他这样寻找宝剑都感到很可笑,船夫告诉他说:“宝剑掉进江里以后,船还是在行走的,而宝剑沉在水底下是不会跟着走的。现在船已到岸,再按船帮上刻记号处去找它,怎么能找到呢?你在错误的地方怎么能够寻找到正确的答案呢?”
  为什么我们总习惯在错误的地方找正确的答案呢?因为我们认为,坚持就是胜利。于是什么事做了就做了,一做到底,什么事错了就错了,一错到底。
  确实有坚持就是胜利的例子,而且很多,但也有南辕北辙的故事,一个人驾着车子朝与自己的目的地相反的方向跑,越跑越远,越跑越远。两个人在沙漠里迷了路,一个人坚信只要朝着前方走一定能走出沙漠,可是当他弹尽粮绝的时候,他绝望地发现自己仍在原地打转。而另一个人就聪明很多,他白天休息,晚上朝着北斗星所在的方向走,很快就走出了沙漠。
  一切从设立目标开始,而且这个目标必须是正确的。
  你可以走出千万条路,可就是找不到一条属于你自己的路。你可以做千万件事,可就是做不对一件事。追求一份你完全不可能得到的爱情,与其说是坚贞不渝,不如说是麻木不仁。这个世界上本来就没有多少珍贵的东西,我们的青春、我们的健康、我们的智慧、我们的财富,没有理由让我们盲目地挥霍。
  如果你一定要坚持,请你一定要找准方向,否则坚持就是失败。
  一味努力不如有效努力,有效努力不如正确努力。
  不要在错误的地方寻找正确的答案,不要在不该停留的地方停留太久。
  掌握趋势,认清事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