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游戏竞技 电子书 > 大唐虎贲 >

第58部分

大唐虎贲-第58部分

小说: 大唐虎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些不足的地方,也就成了朝堂上永恒的争论研究话题之一。

    罗士信看的出来,李建成是这制度的支持着之一,他口若悬河的探讨着利弊,商讨着改良,引经据典说的头头是道。

    偷偷的左右瞧了瞧,罗士信发现自己身旁的人一个个都闭目养神,最上首的李元吉更是打起了盹,少数几人保持着清醒,能够听的津津有味的那事个别中的个别了。

    “难道这就是早朝?”罗士信苦笑,其实这也怪不得他们。文武殊途,大多武将对阵政务本就不上心,更何况乱世之中,取得成就的将军往往是那些调皮捣蛋,好玩好动不好学的人物。让他们听政治,无疑是对牛弹琴。

    稀里糊涂的过了半个时辰,李渊从案几上取过一封奏章道:“边境传来消息,说突厥的颉利年底欲派遣使者来我大唐?对此你们有何想法?”

    “大喜啊!”李渊这话音刚落,立刻就有大臣起身道:“我大唐已经一统中原,近年来屡屡与突厥作战,我大唐都取得了优胜。如今突厥愿意遣使者来见,足见我大唐兵势以让突厥心存忌惮,理当热情相迎,趁此机会与他们说定同盟,免除边境之患,以安心便休养生息,使我大唐走向辉煌。”

    萧瑀沉吟道:“臣却觉得此次突厥遣使前来,心怀叵测。平心而论我大唐因受前朝动乱影响,军事实力较之突厥始终有所逊色。突厥向来狼子野心,最见不得我李唐安定,怎么可能任由我大唐安心发展?此事必需慎重以待。”

    李渊起初还有些高兴,向来都是他向突厥低头,这突然得到消息突厥派使者来唐,心里一阵激动,以为终于轮到突厥向他低头了,但经过萧瑀如此一说,也冷静了下来。以现在的局势,突厥真的没有任何理由向唐朝妥协。

    事出反常,必有妖孽。

    “考虑那么多干嘛,我们大唐岂容他们说来就来的?说走就走的?”

    寂静的大殿突然冒出陌生的声音。

    众人寻声望去,却是新晋大将军罗士信。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

    。。。

第一百十六章 巧辩() 
罗士信听了半响政务,好不容易听到一些感兴趣的,确定几个文人顾虑来顾虑去的,也忍不住说了一句。

    他这一声说的突然,登时吸引住了朝堂上所有人的目光。

    李渊见是罗士信,想着这些年他所立的大功,也不以年纪为念,问道:“大将军可有高见?”

    罗士信起身出班道:“突厥不比我泱泱华夏,向来追求利益,无信无义,说话如同放屁,做事更不讲道义。今天说好同盟,明天打过来都不奇怪。既然这样,何必指望什么虚无缥缈的同盟和平。与其步步退让,令他们得寸进尺,还不如一步不让,显示出我大唐无畏无惧的决心与勇气。没有必要去管突厥派遣使者来我大唐有什么目的,反正不是什么好事就对了。既然这样,我们何必打肿了脸来充胖子,像杨广在辽东城下一样,弄什么大国风范气度?”

    罗士信对杨广并无恶感,反而觉得他确实做了一些利在千秋的事情,但是该鄙视的还是要鄙视。

    大隋一百一十万大军以近乎四五十倍的力量攻打小小辽东城,依照道理来讲,破辽东并不难。就是因为出了杨广这个猪头统帅,才使得辽东固若金汤,攻克不下,逼得大隋不得不分兵而战,以致让高建武、乙支文德逐个击破,四十万隋军,几近覆没。

    一切归功于杨广的一个命令“高句丽若降,即宜抚纳,不得纵兵”。然后就发生了可笑的一幕:当年辽东血战,高句丽抵挡不住了,举白旗投降。杨广高兴得意,下令停止进攻。隋兵退去,好了,高句丽缓过气来,重新修葺防御工事,不降了。第二次隋兵踩着同胞的尸体攻城,高句丽又撑不住了,再次投降,杨广也再次下令退兵。高句丽一如既往,不投降了。隋兵又打,高句丽还是抵御不了,三次举起了白旗。这隋兵火了,一副当我是白痴的架势,不理会杨广的命令,继续强攻。而杨广硬生生的将杀红眼的隋兵,从城墙上给拖了下来。然后高句丽不降。

    一而再,再而三,三次放机会,直接导致隋兵伤亡巨大,士气下降,将士不满,以至于闹出了百万大军拿不下一个辽东的笑话。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我们没有必要像小孩子一样,给个糖果,就破涕言笑。突厥刚给了好脸色,就喜不胜喜,弄得要大势庆祝一样,凭什么呀。照我说来,既然是世仇,就弄出世仇的样子。完全不去理会突厥的任何意愿。管他们存着什么心思,我们就是拒绝与他们往来,他们能耐我何?”

    罗士信可不会装腔作势,唧唧歪歪的说一些大道理。直白简单的话,通俗易懂。虽然个别地方说的有些难听,但不能否认他说的是事情。

    李渊听了也是老脸一红,觉得罗士信说的极有道理,李唐走到现在几乎完成了华夏一同大业,今非昔比。突厥只是来个不清不楚的示好,自己竟然要劳师动众的在文武百官面前商议,还曾暗自窃喜了一阵,实在是太丢脸了。

    “这是什么话!”同样是脸红,郑元璹的语气却有些气急败坏,罗士信的话太损了,将他视为了得到糖果的小孩,怒道:“这是什么处理方法?我大唐连年久战,需要的正是休养生息。若突厥真心与我大唐止息干戈,这种傲慢野蛮的做法,岂不令边疆再起风云,逼得突厥在此南下?”

    罗士信亦毫不客气的道:“大唐确实需要休养生息,可你所谓休养生息的方法靠的是突厥,求爹爹告奶奶,求佛主观世音让突厥大发慈悲不来打我大唐。这样大唐就休养生息到了。有意思嘛……国与国之间的利益是相对的,落后的一方势必要面临强者的挑衅抢掠。一味的退让,只会令对方得寸进尺。真正休养生息的办法只有一点,拿出自己的实力来,让突厥心生忌惮,不敢来打。这样才能真正的保障边境的安稳,将主动权掌握在自己的手上,而不是看突厥的脸色。还有,他们若是真的诚心求和,也不是不可以。让他们拿出诚意来,送些马或者把侵占我大唐的城池还回来,有了诚意我们再谈。而不是人家撅个屁股,就喜笑颜开的把脸凑上去。”

    “你……”郑元璹这口落悬河的大儒,一时间竟然让罗士信逼得半点话都说不出来。若是之乎者也的大道理,郑元璹能甩罗士信一百条街,可罗士信压根不说什么大道理,说的都是最基本肤浅,简单易懂的东西,还外带冷嘲热讽的损人话语。

    郑元璹作为一个文士,自是不能如入罗士信那样,以至于处处吃亏,半天说不上话来。

    郑元璹眼珠子瞟了瞟,想拉几个盟友一起战斗。结果悲催的发现,一个个好友至交都眼观鼻,鼻观心的,无视他的存在,暗骂交友不慎。

    这些人一个个鬼精似地,哪里看不出来当前的情况: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

    他们这些说大道理的人,最头痛的就是罗士信这种不跟你正面来喜欢走偏门的理论。你证明不了他是错的同时,还会让冷嘲热讽的话气得一肚子火,有脾气也没处放,最为关键的是罗士信说的不无道理。

    站在朝堂上谁又不想做个名垂青史的良臣,向突厥低头是丢李唐的脸,也丢满朝文武的脸:突厥莫名其妙的要派使者来大唐,明摆着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

    既然如此,凭什么大大方方让他们来?自己这里还要准备去迎接他们,脑子有坑嘛!

    李渊也无意让辩论继续下去,罗士信说的固然有道理,合他心意,但说的也确实有点不堪入耳,尤其是在这庄严朔望朝会上,也就道:“将军说的有道理,我大唐对友亲善,突厥屡犯我边境,乱我李唐安定,视为仇敌。他们的使者,不许入境,若有发现秘密潜入的,立即擒拿,倘若反抗,格杀勿论。朕要让突厥知道,我大唐王朝不好战,但绝不惧战。”

    “陛下英明!”罗士信笑逐颜开的作揖归位,脑中也在想着突厥的意图。

    。。。

第一百一十七章 义成与颉利() 
定襄城,皇宫!

    “我不要学,我不要学!我不要当隋王,我不要当,一点也不好玩!”一个长相精美如同瓷娃娃一样的孩子,涕泪满面的哭闹着,将身上黄色精美的王袍,扯来扯去,小小的年纪没什么力气,反倒是将一身整洁的模样扯的乱七八糟。

    周边侍女手足无措,不知该如何是好。

    “怎么了?”温和华贵的声音从殿外传来,一个宫装艳丽的妇人轻步走进了房间。

    侍女看着来人,慌忙作揖行礼,“回可敦话,隋王早朝回来就闹了变扭,说无聊无趣,又哭又闹的,怎么劝也劝不住。”

    艳丽的妇人点了点头,表示明白,示意所有侍女都退了下去。

    孩子一头扎进了妇人的怀抱,“义成姑母,义成姑母,你就放过我吧,我不当隋王,每天都傻坐着,跟个木头一样。”

    这小孩与妇人正是生活在突厥的杨政道与义成公主。

    杨政道是杨广次子齐王杨暕的遗腹子,义宁二年隋朝权臣宇文化及弑君谋反,隋氏宗室、外戚在江都宫中者皆被杀,只留下萧皇后与皇室诸女。诸女中恰好有一人怀有杨暕的的骨肉,得以保存皇室血脉。

    宇文化及为窦建德所败,萧皇后与出生不久的杨政道落于窦建德之手。是义成公主说动处罗可汗将萧皇后、杨政道以及一干依旧忠于隋朝的大臣迎回了突厥。

    在义成公主与隋朝的大臣的策划下,还说动自己的丈夫处罗可汗,封不满两岁的杨政道为隋王,把留在**境内的中原百姓交给杨政道管治,继承了隋朝的国祚。

    一晃多年,杨政道已到了贪玩好动的年岁,但因隋王身份束缚,让他完全失去了自由。本就是寄人篱下,还失去了自由。这样的隋王谁愿意当,杨政道以不知几次闹变扭了。

    义成公主看着哭闹的杨政道眼中闪过一些不忍,但念起自己悲惨的遭遇,大隋可叹的没落,眼中闪过一丝厉色,和颜悦色的笑道:“好啊!不当就不当吧!颉利可汗也觉得你不适合当隋王,应该跟他学习骑马射箭的。”

    杨政道突然面色惨白,身子不自觉的缩了缩,眼中闪着惊惧之色,懦弱的拉了拉义成公主的衣袖,道:“那我还是当隋王吧,我怕姑父。”他永远不会忘记,那个粗暴的男人在早朝的时候提着一个血淋淋的人头走进大殿的情形。

    那是一个打算逃回中原的隋朝大臣,颉利杀鸡儆猴的做法,不仅儆了猴,还吓坏了不满五岁的娃儿,令他有了一种颉利恐惧症。听到这两个字就忍不住为之颤栗。

    义成公主看着几欲发抖的杨政道,忍不住心道:“这样的人,能托起大隋嘛!”

    义成公主不确定,但是她已经别无选择,就算托不起,也要托。

    为了大隋,也为了她自己的付出能有一个回报。

    义成公主是皇室宗亲女,自幼耳濡目染的是大隋如何如何富强,如何如何威凌天下,她作为皇室女深深的为大隋自豪着。那一年,她被选中和亲对象。在出嫁前,接受洗脑,带着为大隋靖边事业出力的野望,嫁给了突厥启民可汗。

    义成公主对隋朝有着死忠之心,恪尽职守的履行着自己的任务。只是她想不到强大的隋朝,富强的隋朝竟如昙花一般,辉煌却短暂。

    仅仅二世就没落了,大业十一年,杨广到太原附近的汾阳宫度夏。夏末北巡的时候,竟然被突厥的始毕可汗团团围困,眼看就要束手就擒。是义成公主如救世主一般为了大隋冒着被杀的危险,慌称突厥边境有情况,调离了始毕可汗的部队,杨广也因此保住了一条小命。

    接下来隋朝落败之势,无可挽救,还是义成公主出面,保住了大隋朝唯一的血脉。

    看着落魄的隋朝后裔,义成公主迷茫了。

    她为了大隋付出了一切,十数年来恪尽职守的服侍着启民可汗、始毕可汗、处罗可汗、颉利可汗这四位父子兄弟。有着传统思想的义成公主,为了大隋挨过了各种(乱)伦之苦,换来的结果不是一个辉煌不落的大隋王朝,而是一个灭亡的大隋。

    她多年的付出,多年的痛苦就如一个笑话,没有得到任何的回报。

    义成公主岂能甘心,她要报仇,她要证明,证明自己的付出是有回报了。

    大隋还没有亡,还有嫡系血脉。

    于是义成公主开始了她的策划,与其堂弟杨善经以及王世充使者王文素一起劝说颉利奉杨政道以伐唐,恢复隋朝。

    颉利也有心给唐朝制造混乱,打着光复隋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