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游戏竞技 电子书 > 大唐虎贲 >

第94部分

大唐虎贲-第94部分

小说: 大唐虎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中年人大步对着百姓迎了上去,很有礼貌的作揖道:“诸位有理了,在下乃扶余商人,特来中原采办些物资,需要逗留贵境片刻,不知这里有什么规矩?”

    对面一个稍微魁梧一点的赤脚渔夫,上前一步道:“这里,这码头是我们的地盘,给我们税金……我们让你停靠。”

    中年人颔首笑道:“这是理所当然,不过我们身上并没有你们唐朝的钱币,给了你们也没用。大米布匹到有一些,可以的话用来代替你们怎么看?”

    赤脚渔夫眼中露出狂喜之色,叫道:“行行行,你,你说话可不能反悔。”

    中年人道:“我向来说一是一,话既出口,绝不反悔。”说着,他转头叫道:“张暴,上船将我们船上的粮食布匹都拿出来……”

    叫张暴的少年郎正想抗辩,中年人眼睛一横,张暴到了喉咙里的话硬生生的压了下去,跺了跺脚,回到了船舱。

    在中年人的号令下,船舱钻出了了**个赤着身躯的水手壮汉,一个个腰佩利器,身上背着两个大麻袋,健步如飞的从船上跃下码头。

    衣衫褴褛的百姓见此情形,忍不住都后退了一步。

    中年人笑道:“这些粮食,还有布匹都是你们得了,活下去,会有希望的。”

    赤脚渔夫双目含泪的跪倒在地,恭恭敬敬的磕了几个头。大唐虽一统天下,但连年征战,在这最偏远的地域,食不果腹的百姓大有存在,赤脚渔夫因为生活实在困苦,不得不纠集村里的难民,为难一下商贩,讨些小钱维持生计。

    今日却遇到了贵人。

    目送众人离去,中年人苦口婆心的道:“功夫不是炫耀的,一个武者要分辨什么时候能够动武,什么时候不能动武,你还差得远呢……”。(未完待续。。)

    。。。

第一百六十九章 婚事在即() 
相对中年人的苦口婆心,张暴却不以为然,抗辩道:“这让人欺负上门,空有武艺却不抵抗,学武又有什么用?”

    中年人幽然道:“那你打赢这伙食不果腹的渔民百姓很光荣?他们有家有妻儿,你将他们打伤了,以致生活难以自理。好一点的卖子卖女,维持家计,不好的全家上下,活活饿死。这是你要的结果?这跟那些仗势欺人的地方恶霸有什么区别?不同的是人家依仗的是权势,你依仗的是武力而已。”

    “这个……”张暴性烈,但自幼受到严格的教育,本性不坏,只是少年气盛,缺乏人情世故,有些轻狂,让中年人如此一说,亦无言以对。

    中年人续道:“自古侠以武犯禁,说的并无道理。你想若天下人皆属江湖,人人随心自在,不理王法,以偷盗抢掠为乐,一言不和,拔刀相向,天下岂不是乱做一处?百姓安危更无保障。”

    张暴觉得有理,又觉得言过其实道:“那那些贪官污吏,为祸一方的恶霸?他们就能无视王法了?”

    “所以……”中年人眼中闪过厉色道:“需要我们这类人的存在,面对这类人就是我们动手的时候。武者以强身健体提高自身修养为主,与人胡乱好勇斗狠就落了下层,但是该出手时,却不出手,那学武又有何异?”

    张暴慎重点头道:“徒孙明白了!”

    **********

    下了朝,受了赏。接下来是大型的庆功宴。

    罗士信毫无疑问是宴会中的主角,受各方敬酒。他酒量极佳,来者不拒。倒也喝的痛快尽兴。

    宴席上难免说起战时的情形,罗士信带着醉意将此行战况一点一点的细说,说道大破奚族的时候,群体轰然叫好。当说起突厥来袭,将诸将劝他退兵,以及当时的情况细细说明之后,罗士信来了这么一句:“那一仗。说真的,我也实在有点玩脱了。心太大,差点收不过来。我千算万算怎么也算不到突厥会突然中止他们的狩猎。贸贸然的领着十万大军来援幽州,打的我是措手不及。”

    这说者有意,听者更加有心。

    在突厥田猎活动好比他们中原的春节,是最盛大的节日。突厥中止了田猎。在罗士信还未抵达幽州战场的时候。已经开始奔向渔阳。这意味着什么,明眼人只要稍作思考就能察觉各种问题。

    不管在那个朝代,泄露军事机密都是重罪,更何况是关乎数万将士性命的机密。

    几乎所有古代王朝都有一个定律,立国时国家空前强大,但随着时代的流逝,一代不如一代,这其中跟君王大臣缺少磨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现今大唐方刚立国。朝中文武大多都是凭借真实本事提拔上来的。大多都是有能力有水准,敢于管事能够管事的人物。

    罗士信这话一出口。刑部、大理寺的官员很默契的互望了一眼,打算针对此事,入手调查了。

    诚如李世民、房玄龄想的一样,罗士信也不会轻易的放弃那背地里与他作对的小人的。不过他也不想过于沉迷进去,他有他的事业,有他的交往,抓泄密者也不是他的任务。

    因私而废公,反而不是明智的选择,所以罗士信自己关注暗查之余,还将刑部、大理寺也拉了进去。让他们携手调查,他们干这一行的,调查经验远比他丰富的多。

    罗士信这里忽视了一人,平阳。

    平阳城府不及李世民、房玄龄,看到战报只觉得奇怪,并未有往深处去想。罗士信这一说,她幡然顿悟,想起当时商议军国大事的那些人,其中必有一内奸,心头登时火起。吃着李家的饭,却为突厥干活,险些导致罗士信全军覆没,这种吃里扒外的内奸,李唐容不得。

    李渊并不在宴席之上,也不知此事,但激怒了平阳,李渊也没有理由不知道了。

    李渊听了如此消息也为之大惊,特地叫来了大理寺与刑部官员连手调查此事。

    大理寺、刑部本就有心暗中调查,现今得李渊首肯,更加坚定了一查到底的决心。

    这点是罗士信始料未及的,他最初只是想牵动大理寺与刑部将问题引向李艺,想方设法将他揪出来,现在事情闹开,他反而不好过于插手,也任由大理寺、刑部调查了。

    回到郯国府,罗士信与福伯说了些家里发生的事情,又与裴氏见礼,拉着裴行俭闲聊了几句,查问一下他的功课,到了半夜才回书房察看李靖寄来的信,足足累积了三封。

    罗士信先按顺序拆看,先将信过眼一边,存放起来,有时间在细细琢磨,连夜写了一封信,将这次领兵作战的全过程记载于信,问问李靖有何不足之处。对于第一次统军,取得如此成绩,罗士信并没有自大自满。不论高开道、还是奚王阿会偌都算不得名将,打赢他们在罗士信看来没什么自豪的。颉利倒是精于作战用兵,但双方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交手。所以在他心底,却不觉得这一仗真的有多少值得炫耀。

    当然这也是他对自己要求过高的缘故。

    便是李世民这大唐战神都对他的战果拍案而喜,哪有半点的水分。

    以自身官职领天节军将,也意味着罗士信既要处理右骁卫的事情,又要管理天节军。手上多了近乎五万的府兵需要管理,事情多了不是一星半点儿。好在右骁卫已经上了正轨,不用罗士信过于操心。

    现在春耕刚过,夏季方来,正是府兵最空闲的时候,操练的最佳时机。

    未免将时间拖延到秋收,罗士信将行动重心调到天节军的治理,同时也将苏定方转到了天节军来。

    右骁卫有他的心腹薛永、莫虎儿在,一切都在掌控之中。天节军却是一个陌生的环境,必需要安排心腹配合,方才更好的掌控。作为统领,若是连自己的兵都做不到掌控在手,还有什么资格当这个统领?

    薛永稳重,莫虎儿机灵都有自己的长处,但真正算得上智勇双全的唯有苏定方。

    天节军地位比不上右骁卫,但舞台更大,掌握着宜州道五万府兵,算得上是真正握有实权的大将。也因如此,李艺才会因为让罗士信抢了这个位子而气得晕倒过去。

    苏定方作为一代名将,又是他的心腹,罗士信自然毫不吝啬的给他更大的舞台,帮助他能够一展所长。

    罗士信现在的军中威望在李唐能够位列前茅,对于他的统帅,天节军也不存有任何异议,给他的工作带来了不小的便利。

    不过天节军的府兵比起右骁卫军,在任何方面都要差上一个档次。

    罗士信也不能依照训练右骁卫的训练方式来训练他们,只能重新做全面的规划,一步一步慢慢的提升他们的战斗能力。

    过了大半个月,天节军的身体素质也有了些许起色。

    罗士信方才按照他们个人的身体优劣势,分配不同的兵种,先做暂时的分开训练,待他们到了一定的水平,另外传授他们陌刀阵阵法。

    在泾州忙活足足一整个月,罗士信这才将一切交给苏定方,返回长安,处理右骁卫的事情,顺带看看内奸之事如何,据他所知大理寺、刑部分别派出了密探前往突厥展开调查。只是突厥天高皇帝远,想要打探出详细情报却非短期内能够做到的。

    这一进长安,刚回府打算换身官服,罗士信就得到了崔氏相招的消息。

    罗士信心念右骁卫有薛永、莫虎儿在也不急于一时,也便转道想去程咬金的府邸。

    “我说小兄弟啊,虽然嫂子一力承担了你的婚事。你也不要问也不问,好像没这回事一样吧!”崔氏一见到面就大吐苦水。

    罗士信不太了解这个时代的婚礼礼节,甩手掌柜也当的极为干净,确实连问也没问一下,也许在他心底有着小小的抗拒吧,毕竟今年他才二十一,在古代不小,可在二十一世纪却连大学校门都没有走出来,忙道:“这不是有嫂子嘛,天大地大,嫂子最大。有嫂子帮着处理,我还有什么不放心的?”

    崔氏掩嘴笑道:“果然是长大了不少,这嘴巴甜的。叫你来是告诉你,聘书与礼书已经下了,迎书也拖人写好,等着迎娶之日,你交给新娘就行。纳采、问名、纳吉这些琐事都已经完成,只等最后的纳吉、请期、亲迎。嫂子已经约好了后日行文定之礼,最迟两月,你就真正成家了。这两个月里,你可别在整天不见人影的。公事再忙,也不能耽误了终身大事。你也老大不小了。”

    罗士信肃然的点了点头道:“好的,我知道了。一切依旧拜托嫂子了。”

    崔氏颔首道:“一家人,说什么两家话。你老哥哥还在办公,嫂子也不留你了。”崔氏作为大家闺秀,对于这方面的礼节还是很看重的。

    罗士信也不以为怪,离开了程府,走在回家的路上,念着自己即将成亲,心中也没由的感慨万千。

    他怎想得到一个刚走出大学校门对于未来充满茫然的人,现今已经是统帅过千军万马的大将军了,而且还即将于青史留名的佳人成婚:世事之奇,莫过于此。(未完待续。。)

    。。。

第一百七十章 铁证在手() 
长安郑府。

    郑丽琬专心致志的翻阅着关于经商账目的杂集,看的极为认真。

    在未遇刺之前,郑丽琬从未有过经商之念,对于从商记账是一窃不通。遇刺之后,通过微小的线索,察觉到了凶手的动向意图,果断的展开了反击。但因从未接触过这方面的知识,要从头开始学。

    若是常人有如此念头,那一定是疯子,想在短时间内参透一门技艺。

    但郑丽琬却不一样。

    郑丽琬容色绝姝,当时莫及,才智之高,也是得天独厚,自幼就有过目不忘之能,天生领悟力超凡,学无所不通。她幼时学琴学棋学书学画,学诗学词学歌学赋,一年之功即可比他人数年之力,自小便是琴棋书画,诗词歌赋无所不通是人人称道的神童。但因学的太容易,没有学下去的兴趣,以至于长大以后会琴会棋会画会书,会诗会词会歌会赋,样样精通,却因没有学下去而样样不能成为大家,止步于精通这个境界。

    只要她用心去学,不管是什么,她都有自信能够在短时间内掌握个中道理。

    这经过一个半月的学习,郑丽琬对于经商记账,已经有着一定的功底。加上为人心细,渐渐地从郑家家族的账目中发现了点点纰漏,只是纰漏不大,不足以令对方翻不得身。但找到了纰漏就是好的开始,有了目标,抽丝剥茧也就容易了。

    “丽琬!”郑仁基的声音突然在屋外传来,伴随着的是几下轻轻的叩门声。

    郑丽琬将手中的杂集盖在桌上。快步上前开口,叫了声“爹爹”,让他上座。

    郑仁基坐在书桌前。看着面前的杂集,忍不住拿在手上看了看,惊愕道:“你也看这个?”他一直饱读诗书,对于什么经商记账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