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佛祖正传古今捷录并拈颂 >

第4部分

佛祖正传古今捷录并拈颂-第4部分

小说: 佛祖正传古今捷录并拈颂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叫拧s郎较鲁鲇窳中恪K獭
  趯出无跟破草鞋  铁山当面露崔嵬
  楖栗横担人不顾  一踏鸿门两扇开

  第三十四世天童密云圆悟禅师

  宜兴蒋氏子。家贫。樵采为业。年二十七。荷担度山曲。触路傍积薪有省。乃从幻有和尚出家。每觉生死到来。毕竟不稳当。二六时中。看得心境两立。古人道。天地同根。万物一体。越看越成两个。请益龙池。池曰。你若到者田地。便放身倒卧。嗣后惟加骂詈。师惭闷交感。遂掩关数载。适传公入都。举师监院事。一日自城中归。过铜棺山顶。忽觉情与无情焕然等现。觅纤毫过患不可得。大端说似人不得。正所谓大地平沉底境界。乃往觐幻。幻问。汝有新会处么。师曰。一人有庆。万民乐业。幻曰。汝又作么生。曰某甲得来省觐和尚。幻曰。念子远来。放汝三十棒。师抽身便出。一日幻问。忽有人问汝。如何抵对。师蓦竖拳。幻曰。老僧不晓得者是甚么意思。师曰。莫道和尚不晓得。三世诸佛也不晓得。又一日幻举拂子问。诸方还有者个么。师震威一喝。幻曰。好一喝。师连喝两喝。归位。龙池一日唤师。及觉宇入室曰。老僧作夜起来。走一回把柄。都在手里了。汝等为我扶持佛法。师呈偈曰。若据某甲扶佛法。任他○○○○○。都来总与三十棒。莫道分明为赏罚。龙池目之大笑。未几示寂。师依塔三载。万历丁巳。众请继席开法。次住通玄金粟黄檗育王天童。凡六巨刹。宗风大振。崇祯十五年壬午七月七日。奄然坐化。流光夜照。四山变白。寿七十有七。自通玄迎全身归。塔于天童幻住庵右陇。嗣法一十二人。五峰学。汉月藏。破山明。费隐容。石车乘。朝宗忍。万如微木陈忞。石奇云。牧云门。浮石贤。林野奇。颂。
  铜棺山顶担头空  佛祖频吞气宇雄
  赏罚都来三十棒  分明灭却少林宗

  第三十五世天童林野通奇禅师

  蜀之长乐蔡氏子。生即绝腥。依本里金钟寺道然本然两叔出家。志存释典。离蜀之江南。入讲肆。大明天启丁卯。息肩当湖。掩关阅藏。适友送密云和尚语录。展卷至参禅偈曰。一念未生前。试看底模样。顿觉疑情猛发。寝食俱忘。偶散步失足坠楼。有省。偈曰。一念未生前。六户绝消息。瞥尔扬双眉。大似眼无力。遂破关诣密云。便问。学人绝迹而来。特为亲近。童云。莫妄想。师曰。未审还有堂头也无。童云。看脚下。师云。不因渔父引。争得见波涛。童云。莫错会。师礼拜。天童一日升座云。世尊初生。便解指天指地。汝等诸人讨甚么碗。以拄杖一时打散。师于言下。全身脱落。大彻玄旨。乃受记莂于嘉禾黄闇斋观察之素园。时己卯秋九月也。明年辞悟。住静于余杭之广化寺。壬午秋。闻悟讣音。奔通玄。后孙司马硕肤诸檀护。坚请开法通玄。次迁东塔栖真。己丑冬。宁绍台三郡当道请主天童。千指围绕。克复旧式。冬夏布衣草履。见衲子有轻裘缓带。则曰。非吾类也。淡泊之操。始终无间。大清顺治九年壬辰三月二十九日。出冶从天台来。省觐。师曰。汝来也。冶拜云。乞师更名。师曰。行果圆成。遂安祥而逝。世寿五十有八。僧衲四十一。塔于太白玲珑岩新庵之左。师诞于大明万历乙未十二月二十六日。得法者五十人。颂。
  穷尽沤和觅指归  棒头痛处觉前非
  危楼一踏虚空碎  鼻孔分明向下垂

  第三十六世风穴云峨行喜禅师

  蜀之资阳陈氏子。万历四十八年癸丑正月二十四日诞。年十岁时。因观死尸烂臭。乃动诸行无常之感。决志出家。父母难之。即自绝食。久而许之。遂投启尊宿披剃。遍参尊宿。皆蒙策进。略识指归。晚入天台。参灵野奇和尚。一见便问。杖头拨转。罕遇知音。狭路相逢。如何通信。奇云。云雾锁千山。师曰。未到天台。不妨疑着。奇曰。持蠡酌海。妄测浅深。师曰。不因樵子径。争到葛洪家。奇曰。峰峦挺秀。鸟道难通。师便喝。奇便打。于是亲炙座下。一日侍奇山行。奇问。山河大地。明暗色空。与你自己。是同是别。师曰。同则总同。别则总别。奇正色呵曰。说得道理好。师无对。奇即栏胸把住曰。除却总别异同。速道速道。师伫思。被奇蓦向悬岩一推。当下胸中宝惜。廓尔冰消。回观从前所得。如大海之一滴耳。即说偈曰。罢罢罢休休休。横眠倒卧在山丘。翻身拶碎虚空骨。万象森罗笑点头。走呈方丈。奇乃印可。命理通玄院事。奇住栖真。命典藏钥。顺治己丑九月六日。乃出源流拂子付师。师固辞。奇曰。汝但将去。已后坐断天下人舌头耳。于是礼辞北渡。值阳山大慧及诸檀护请师开法普济。次迁龙池法兴。顺治十三年丙申。受请住风穴。今乙巳竟十载矣。时北方宗唱。始自师焉。
  蹑跷担簦不计秋  机关拨动滑如油
  天台痛处重加艾  大海方知一滴收

  曹洞宗


  青原第五世洞山良价禅师

  会稽余氏子。幼从师。念心经有省乃谒云岩悟旨。授以宝镜三昧。出住豫章高安之洞山。得曹山本寂。宗风大振。权开五位。善接三根。于是洞山宗。始于斯矣。唐懿宗咸通己丑三月七日示寂。谥曰悟本。下传云居膺。膺传同安丕。丕传同安志。志传梁山观。观传大阳玄。玄传投子青。青传芙蓉楷。楷传丹霞淳。淳传长芦了。了传天童珏。珏传雪窦鉴。鉴传天童净。净传鹿门觉。觉传青州辨。辨传大明宝。宝传玉山体。体传雪岩满。满传万松秀。秀传雪庭裕。裕传灵隐泰。泰传宝应遇。遇传淳拙才。才传松庭严。严传少室改。改传俱空斌。斌传无方从。从传月舟载。载传宗镜书。书传大千润。润传慈舟念。念传湛然澄。澄传瑞白雪。以上望青原。乃三十七世矣。宗镜下。复出廪山忠寿昌经博山来雪关訚。寿昌下。乃有东苑镜天界盛。

  沩仰宗


  沩山灵祐禅师

  曹溪第五世。嗣百丈海。福州长溪赵氏子。久为百丈典座。因司马头陀识之。踢倒净瓶。而住沩山。三十年。以橡栗为食。后得仰山。父子酬唱。大弘宗旨。唐中宗大中七年正月九日示寂。仰山慧寂。韶州怀化叶氏子。唐昭宗大顺元年示寂。仰山传南塔涌。涌传芭蕉清。清传承天确。确传罗汉宗。五世而寝。

  云门宗


  云门文偃禅师

  曹溪第八世。嘉与张氏子。初参睦州。损足而悟大旨。后造雪峰。而益资玄要。乃嗣雪峰。示寂于五代汉之隐帝乾祐元年四月。云门传香林远。远传智门祚。祚传雪窦显。显传天衣怀。怀传法云秀。秀传佛国白。白传慧林海。海传万寿隆。九世而寝。望曹溪十六世而寂焉。云门第四世。出洞山聪。聪下出云居舜。舜传明教嵩。当宋仁宗之世。乃著传法正宗记定祖图辅教篇。目曰镡津集。入藏。

  法眼宗


  曹溪第十世清凉文益禅师

  余杭鲁氏子。出家受具。精究毗尼。傍探儒典。乃游文藻之场。师以玄机一发。杂务俱捐。乃谒罗汉琛禅师。于言下大彻玄旨。出住金陵。三坐道场。示寂于五代周世宗显德戊午间。谥曰大法眼。故称为法眼宗。下传清凉钦。钦传云居齐。齐传保福煦。煦传智者如。如传承天月。月传护国丰。六世而寝。益之二世。有永明延寿。寿乃天台绍国师之子。当大宋赵太祖开宝八年示寂。法眼宗望曹溪十六世而止焉。

  佛祖正传古今捷录终


  No。 1595…B 汝州风穴延沼禅师塔铭(并序)

  轮王御世。诚以利物为心。含识沉沦。固执尘情是念。殆非一言而可济。权设三藏以熏陶。令其空有俱捐。证乎理事无碍。由是世尊观正法之堪传。拈花于灵山会上。迦叶悟离言之妙旨。微笑于人天众前。灭度千有余年。相传二十八世。摩腾入汉。翻贝叶于天中。初祖来梁。阐别传于教外。由是立雪断臂。始契安心。六世至曹溪。派演一花开五叶。十世传临济。跨门三顿丧全机。考释迦于临济。已二十八传。溯沼祖于达磨。仅一十四世。嗟夫沼祖。生于五运。孜孜复振颓纲。乃子乃孙。棋布星分于海内。如麻如苇。敲风打雨震寰中。某幸依师席。忝在门墙。矧铭记来。勒于浮图。慨行状无闻于后世。援毫稽首。敬述端由。据夫风穴和尚。法讳延沼。出于唐季之乾宁。诞在余杭之刘氏。幼而喜素。豁达有龆龀之奇。长既业儒。超然无经世之意。一举不第。乘兴归来。投礼开元。披缁秉具。精修止观。博极群经。首见雪峰。咨临济两堂一喝。指参的派儿孙。次谒道怤。泻悬河倒浪千寻。犹怜俊哉衲子。结守廓作良朋。寓华严为纲纪。诸方法战。讵同门外之游人。南院机投。亲承入室之真子。遇风而止。开法始绍。颙师乘愿而来。灼然可支临济。单丁七载。鼎革六朝。白云山中。午夜烧松光日月。郢州衙内。铁牛机下钓鲸鲵。棒如雨点。佛祖之正令全提。喝似雷崩。衲子之命根顿断。莅众二十余年。一时道冠天下。语默涉离微。常忆江南三月里。如何通不犯。鹧鸪啼处白花香。诚然学本生知。信夫神机天纵。感仰山之悬谶。恐祖道之将危。乃升曲录木床。遂举青莲目话。鹁鸠树头鸣。句下未投真长老。动容扬古路。言前机契念阇黎。付托既得其人。始有终焉之计。时惟大宋开宝六年癸酉八月旦日。书别远近檀那。登座复为说偈。道在乘时须济物。远方来慕自腾腾。他年有叟情相似。日日香烟夜夜灯。至中秋日。跏趺而逝。阅世七十有八。僧腊五十九夏。塔于寺前溪之西畔。缅维祖道。笔舌难穷。俯惭仰愧。
  祝皇道与佛道齐昌。祖述宪章。冀师恩与亲恩永大。
  铭曰。
  黄面浙子  气宇如王  学兼内外  感世无常
  乘悲愿力  建大法幢  适游襄沔  法战诸方
  棒头取证  坐白云乡  单丁七载  用舍行藏
  三会说法  六易时王  朝秦暮楚  独傲风霜
  纵铁牛机  缁白心降  道启临济  独步大方
  辉增日月  大振颓纲  子孙蛰蛰  嫩桂昌昌
  某生甚幸  感佩余光  稽首再拜  '惏…木'惕彷徨
  祈法脉而永久。
  祝国祚以悠长。勒斯真'石*民'。来哲其详。
  大清康熙五年岁次丙午暮春远孙果性熏沐顿述
  许昌比丘(觉心 通一 真善)助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