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治安疏(明)海瑞 >

第2部分

治安疏(明)海瑞-第2部分

小说: 治安疏(明)海瑞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保守集团的反对,没有得到实施的机会,终于抑郁而死。(22)引文见于贾谊《陈政事疏》,意思是说:那些说天下已安已治的人,不是愚昧无知就是阿谀逢迎。(23)非苛责备也——并非对文帝要求过高啊。(24)这句的意思说:汉文帝的品质作风是好的,他虽然有爱民的美德,为人也慈和俭朴,从容谦逊,而且有许多政事没有举办。(25)这句说:假使看不到还有免不了的弊病,一味认为已安已治,这就是愚昧无知。(26)这句说:假使看不到文帝的才能毕竟有限,一味用已安已治的话来歌颂他,这就是阿谀奉承。(27)这句说:你自己觉得比汉文帝怎样呢?(28)睿(锐ruì)——圣明。绝人——超过一般的人。(29)尧、舜——唐尧、虞舜。传说中的远古时代的帝王。(30)禹、汤、文、武——夏禹、商汤、周文王、周武王。唐尧、虞舜和这些人,都是“正统”史家传称的我国古代史上的贤君。(31)汉宣——汉宣帝刘询(公元前73—前49年在位)。厉精——努力认真。指汉宣帝时代注重法治。(32)光武——东汉光武帝刘秀(公元25—57年在位)。大度——指光武帝对于功臣信任不疑。(33)唐太宗李世民(公元627—649年在位)亲身参加各次战役,击败敌对势力集团,统一全中国。(34)唐宪宗李纯(公元806—820年在位)决心巩固中央的权力,先后消平各地藩镇叛乱。(35)《宋史》上奉承宋仁宗赵祯(公元1023—1063年在位),说他是个仁恕之君。(36)举一节可取者,陛下优为之——象这些可取的优点,无论哪一项,你都容易办得到。(37)焕然与天下更始——明白宣示,同全国老百姓一道革新政事。(38)箴(真zhēn)敬一——明世宗作过一篇《敬一箴》。箴,规戒。(39)定冠履——明世宗曾改定一些冠服制度。(40)这是指明世宗下令废除孔子庙里的塑像,只用木主。(41)元世祖忽必烈本是历代帝王庙中所祭的帝王之一,明世宗将他取消。(42)这是说:孔子庙是兼祭孔子的父母。以上几件都是明世宗自鸣得意的事,其实都与民生无关,微不足道。(43)忻忻——与“欣欣”同,高兴欢乐的样子。(44)以大有作为仰之——希望他有一番大的作为。之,指明世宗。(45)这句说:有见识的人都认为:只要有好的臣子帮助,不需多久,天下就可太平,这话不错,比汉文帝要强得多。(46)吕祖谦——宋朝金华人,进士身,官国史院编修。著有《十七史详节》。(47)贯朽——指国库里的钱堆得太久,连串钱的绳子都朽烂了,表示国库充裕。贯,串钱的绳子。(48)民物康阜——百姓安乐,财物丰足。(49)这句说:汉文帝的时代虽然不能说完全已安治,但是那时财物丰足,百姓安乐,大家公认他是夏、商、周三代以后的贤君。(50)锐精——立志要有作为。(51)妄念牵之而去矣——被杂乱的念头导引到别的地方去了。(52)反刚明而错用之——反而把自己的刚强、英明用到错误的地方去了。(53)玄修——修炼。(54)四海——天下。(55)侈兴土木——大修宫殿庙宇。(56)视朝——临朝办事。(57)弛(chí)——松懈、败坏。(58)明代定有章程,向政府缴纳多少财物,就可以取得某种官职或荣典。援用这种章程越来越滥,名为推广事例。数行——屡次施行。(59)二王不相见——明世宗听了方士段朝用的话,专门和方士在一起炼丹,不与自己的儿子们相见。(60)薄于父子——缺少父子之情。(61)西苑——现在北京的三海地方。(62)靡时——无时不有。(63)盗贼——对起义的农民的污称。滋炽——象火烧一样,越来越盛。(64)登极——即位。(65)这句说:各级官吏看作榜样,更加剥削百姓。(66)这里的“佛”是指道教。(67)这一成语见于《左传。僖公二十六年》,意思是说家里空无一物。(68)改元——改年号。臆——心里猜想。(69)这是说:“嘉”字偕音“家”,“靖”字偕音“净”。(70)迩者——近来。(71)严嵩——明世宗所信任的宰相,专权二十年,有人奏他是奸臣,世宗总是不听。后来渐渐失宠,才罢相。(72)世蕃——严嵩的儿子严世蕃,父子通同作恶,严嵩罢相,他也被处死刑。(73)差快人意——勉强可以令人满意。(74)清时——太平时代。(75)这句说:严嵩罢相以后的政事,不过和他作宰相以前差不多,也并不见得很清明啊。(76)不直陛下——不以您为然。(77)袞(滚gǔn)职——君主的职责。袞,君主的衣服,这里借指君主。(78)仲山甫——周宣王的臣子。这两句诗见《诗经。大雅。丞民》,意思说:宣王不能完全尽职,仲山甫能从旁补救。(79)弼(必bì)、棐(匪fěi)都是辅助的意思。匡——纠正。(80)格非——纠正错误。(81)过举——错误的举动。(82)亮采惠畴——见于《尚书。舜典》,就是做官办事的意思。(83)责之以谏——要求臣子尽劝谏的责任。(84)保氏——《周礼》中的一个官名。(85)木绳金砺——绳能使木直,砺(磨刀石)能使金属锋利。这两个比喻都出自《尚书》,意思是说,君主要靠人纠正帮助。(86)以上四句说:圣人也不能不犯错误,否则古代设官,只要他做官办事就够了,不必要求他们进言劝谏,也不必高谏官,也不必说木绳金砺这类的话了。(87)建醮(叫jiào)——设坛祈祷。(88)相率——相互带动。(89)天桃天药——天刚的仙桃仙药。(90)表贺——封建时代,帝王遇有自己所喜欢的事,就叫臣子进表管贺。(91)工部——明代中央政府掌管建设的机关,为六部之一。(92)差求四出——派人到处索取。(93)都俞——赞成的表示。吁咈——否定的表示。这都是《尚书》上尧、舜对话时所用的词句。(94)陈善闭邪——见于《孟子。离娄上》,就是贡献良言,防止邪恶的意思。(95)邈(秒miǎo)无闻矣——长久没有听到了。(96)愧心馁气——不敢直言,内心就不能不惭愧,气也不壮了。(97)退有后言——当面不敢说,却在背后议论是非。(98)昧没本心——把真心藏起来。(99)何如——有多大。(100)官守——行政职务。言责——进言的责任。(101)皆所以奠陛下之家而磐(盘pán )石之也——这些都是用来奠定您的家业,使它象磐石一样的稳固。奠,安置。磐石,大石,比喻稳固不可动摇。(102)这句说:过分苛刻武断,也不是您生性如此。(103)这句说:如果说您连家也不顾,这难道合乎人情吗?(104)不事事——不做事。(105)这句说:臣子们往往为了欺诈,为了贪赃,为了旷废职务而犯罪,这些人不合您的心意,是很自然的。(106)这是说:假如不是为了上述的原因也不合您的心意,那就是您的心与臣子的心偶然不相投合啊。(107)遂谓陛下为贱薄臣工——虽人就疑心您看轻臣子,侮辱臣子。(108)正心之学微——正心的功夫很差。正心,儒家对于修养的一种说法。(109)胡寅——字明仲,宋朝崇安人,历任校书郎、中书舍人等职。曾上书宋高宗赵构主张北伐,反对与金人议和。后因对秦桧作斗争,遭到贬斥。(110)这句说:另外有一种人,自己的心思不正,或是为了个人的利益,或是说得不够详明正确,就象胡寅扰乱政事的奏疏那样:这些人不合您的意旨,也是很自然的。(胡寅议论政事的奏疏一般是正确的,海瑞说他“扰乱政事”,是一种婉转含蓄的反话。)(111)是己拒谏——自以为是,不愿接受劝谏。(112)亿——猜测。(113)这句说:抓住一二件这样的事,就推测您件件事都是这样,害您一直错到底,臣子们欺君的罪大了。(114)这是《礼记。缁衣》篇里的话,意思是说:君主多疑于上,百姓就无所适从;臣子不忠于下,君主就劳苦不勘了。(115)今日之谓——说的就是今天的情况。(116)为身家心——为自己保身家的心。(117)这句说:臣子保身家的私心和怕触怒君主的心相结合,因而模糊了自己的职责,我已经举出一二件事例替他们作过分析了。(118)有辞于臣——臣子们有话可说。(119)这句说:君主求长生的妄念和迷惑不明相结合,就使臣子们心怀不满,有失为君之道,关于这方面,主允许我再加以分析。(120)这句说;古来的圣贤只不过讲求涵养道德性,保养生命,顺应自然的正常法则。(121)此尽之矣——不过如此罢了。(122)久世不终——长生不死。(123)方外士——指僧道术士等人。(124)陶仲文——明世宗最信任的方士。(125)这句说:传给您长生法术的陶仲文,您称他为师傅,可是他自己就已经死了。(126)伏羲氏——远古时代的传说人物,相传“八卦”是他画的。(127)则其文——依据龙马的花纹。(128)第之——排列起来。(129)九畴——《尚书。洪范》篇中从“五行”到“五幅”的九类关于天道人事的法则。这句说:夏禹治水时,出现神龟,就把神龟背上罗列的各种纹路排列起来,成为有关天道人事的九种法则。(130)河图洛书——指上述伏羲及禹所得的“神物”。海瑞在这里暴露了他对古代传说的迷信,误以上古虚妄的传说为事实。(131)天书——宋真宗赵恒(公元998—1022年在位)为了粉饰太平,听从王钦若等人的话,伪造天书,声称从天而降。乾祐山——在陕西省镇安县。(132)孙姡Вㄊ纒hì)——宋真宗时的儒者,曾任翰林侍讲学士、龙图阁学士等职。(133)这句话见于《论语。阳货》,意思是说:上天哪里会说什么?(134)逆——迎合。(135)这句说:您莫非认为只要抓住刑和赏的权柄,就不怕无人办事,天下就可以治好,修道便没有什么害处了吗?(136)夫人——那些人,指阿谀逢迎的臣子。夫,彼。(137)致君——把君主辅佐好。泽民——使百姓得到好处。(138)这句说:(那些人)年轻时候,既没有学到“致君泽民”的特别本领和修养,壮年做官也没有“致君泽民”的特殊抱负和愿望。(139)引文见于《尚书。太甲》篇,意思说:遇有不合自己意旨的话,要看看是否合于道理;遇有顺从自己意旨的话,要看看是否不合道理。(140)这句说:(严嵩的行为)过去是贪权窃利,今天是逆乱的根源。(141)梁材——曾任户部尚书。守官——谨守职责。(142)有守——有操守,也就是正直不阿。(143)这句说:虽然从严嵩抄家以后,百官有所畏惧,知道不能用贿赂谋求升迁,稍改以前的恶习。(144)这句说:百官仍然只情愿学严嵩的顺从,不肯学梁材的正直不阿。(145)这句说:现在最坏的人还是贪求无厌,不很坏的人也只是得过且过、混日子罢了。(146)廊庙——朝廷,这里指在朝为官。山林——指退隐之地。交战热中——指两种思想不断的斗争。(147)鹘突——糊涂。依违——无一定主张。(148)这句说:即使是号称好人的,也不过是心里一半想做官,一半又想退隐,含糊敷衍,奉行故事罢了。(149)格物——探求事物的道理。(150)社稷灵长——国运长久。(151)这句说:至于洁身自爱,探研真理,对天下事有责任感,使国运靠他得以保持长久的人,却一个也没有发见。(152)纯然精白——心地纯正。这句说:不就是因为好人受到牵制,不能尽忠心做事,才弄到这样吗?(153)惟予行而莫违——听从自己的意旨,不准违抗。(154)翼为明听——语出《尚书。皋陶谟》。意思是做自己的助手和耳目。(155)股肱(工gōng)耳目——指臣子。股肱,手足四肢。腹心——指君主。(156)这句说:您既要人顺从自己的意旨,又要人尽忠;既要人充当助手和耳目,又要人顺从您做那些修道和兴建宫殿庙宇的错误事情:这就象不用四肢耳目去保卫心腹,而由心腹自己去执行看、听、拿东西和走路的任务一样。(157)仪、衍——张仪和公孙衍。都是战国时代能言善辩的政客。(158)得志与民由之——见于《孟子。滕文公下》,意思是说:有机会施展自己的抱负,就与老百姓一道循着仁义的大道前进。(159)这句说:您即便有了象张仪和公孙衍那样能干的臣子,要想成功一种与百姓同享太平的事业,那也是办不到的。(160)“陛下”以下连起来讲就是:如果您知道了修道的有害无益,那末,臣子的转变,百姓的学样,天下的安危都将由此而不同,所以您应当立即悔悟,每日上朝理政。(161)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