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杜甫诗歌 >

第2部分

杜甫诗歌-第2部分

小说: 杜甫诗歌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好学,知识渊博,颇有政治抱负。开元后期,举进士不第,漫游各地。天宝 
三载 (744年)在洛阳与李白相识。后寓居长安(今属陕西)将近十年, 
未能有所施展,生活贫困,逐渐接近人民,对当时的黑暗政治有较深的认识。 
靠献赋得始得官。及安禄山军陷长安,乃逃至凤翔,谒见肃宗,官左拾遗。 
长安收复后,随肃宗还京,寻出为华州司功参军。不久弃官往秦州、同谷。 
又移家成都,筑草堂于浣花溪上,世称浣花草堂。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 
中任参谋,武表为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晚年携家出蜀,病死湘 

…  6…

江途中。一说饫死耒阳。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统治者的罪恶作了 
较深的批判,对穷苦人民寄以深切同情。善于选择具有普遍意义的社会题材, 
反映出当时政治的腐败,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人民的愿望。许多优秀作品, 
显示出唐代由开元、天宝盛世转向分裂衰微的历史过程,故被称为“诗史”。 
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练, 
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继承和发展《诗经》以来的优良文学传统,成为我国 
古代诗歌的现实主义高峰,起着继往开来的重要作用。《兵车行》、《自京赴 
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春望》、《羌村》、《北征》、《三吏》、《三别》、《茅屋为 
秋风所破歌》、《秋兴》等诗,皆为人传诵。但有些作品也存在着较浓厚的“忠 
君”思想。有 《杜工部集》。(《辞海》1989年版) 

       即事 

     百宝装腰带 
     真珠络臂鞲 
     笑时花近眼 
     舞罢锦缠头 

       因崔五侍御寄高彭州一绝 

     百年已过半 
     秋至转饥寒 
     为问彭州牧 
     何时救急难 

       绝句 

     江边踏青罢 
     回首见旌旗 
     风起春城暮 
     高楼鼓角悲 

       王录事许修草堂资不到聊小诘 

     为嗔王录事 
     不寄草堂资 
     昨属愁春雨 
     能忘欲漏时 

…  7…

  绝句二首 

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 

江碧鸟逾白 
 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 
何日是归年 

  绝句六首 

  日出篱东水 
 云生舍北泥 
竹高鸣翡翠 
沙僻舞 [昆鸟]鸡 

 蔼蔼花蕊乱 
 飞飞蜂蝶多 
 幽栖身懒动 
客至欲如何 

凿井交棕叶 
 开渠断竹根 
扁舟轻袅缆 
 小径曲通村 

 急雨捎溪足 
斜晖转树腰 
 隔巢黄鸟并 
翻藻白鱼跳 

舍下笋穿墙 
庭中藤刺檐 
地晴丝冉冉 
江白草纤纤 

江动月移石 
溪虚云傍花 
乌栖知故道 
 帆过宿谁家 

…  8…

  绝句三首 

 闻道巴山里 
春船正好行 
都将百年兴 
一望九江城 

水槛温江口 
草堂石笋西 
移船先主庙 
洗药浣花溪 

谩道春来好 
狂风太放颠 
 吹花随水去 
翻却钓鱼船 

  答郑十七郎一绝 

雨后过畦润 
花残步屐迟 
把文惊小陆 
好客见当时 

  武侯庙 

遗庙丹青古 
 空山草木长 
犹闻辞后主 
不复卧南阳 

  八阵图 

功盖三分国 
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 
遗恨失吞吴 

…  9…

  复愁十二首 

人烟生处僻 
虎迹归新蹄 
野鹘翻窥草 
村船逆上溪 

 钓艇收缗尽 
  昏鸦接翅稀 
 月生初学扇 
 云细不成衣 

万国尚戎马 
 故园今若何 
 昔归相识少 
 早已战场多 

 身觉省郎在 
 家须农事归 
年深荒草径 
老恐失柴扉 

 金丝镂箭簇 
皂尾掣旗竿 
 一自风尘起 
犹嗟行路难 

 胡虏何曾盛 
干戈不肯休 
 闾阎听小子 
谈笑觅封侯 

 贞观铜牙弩 
 开元锦兽张 
花门小箭好 
此物弃沙场 

今日翔麟马 
 先宜驾鼓车 
无劳问河北 
诸将角荣华 

任转江淮粟 
休添苑囿兵 

… 页面 20…

     由来貔虎士 
     不满凤凰城 

     江上亦秋色 
     火云终不移 
     巫山犹锦树 
     南国且黄鹂 

     每恨陶彭泽 
     无钱对菊花 
     如今九日至 
     自觉酒须赊 

     病减诗仍拙 
     吟多意有余 
     莫看江总老 
     犹被赏时鱼 

       规雁 

     东来万里客 
     乱定几年归 
     肠断江城雁 
     高高正北飞 

                                杜甫诗选之零 

      【凡例】 

     一、现存杜诗共一千四百五十多首,本诗选约选了四分之一。 
     一、本诗选以浦起龙的《读杜心解》为底本,参考了其它版本。 
     一、本诗选编排以写作年代为序,以《读杜心解》中《少陵编年诗目 
谱》为本,参照别 
     家说法。 
     一、前人谓杜诗字字有出处,若加笺注则卷帙浩翰,非短期内可完成, 
故本诗选一般不 
     加注解,惟诗后略加题解及各家评点。 
     一、昔人云:不读万卷书,不行万里地,不可与言杜。后学小子,擅 
自别裁诗圣遗作, 
     罪过罪过。 

… 页面 21…

     杜甫 (712-770):唐诗人。字子美,诗中尝自称少陵野老。祖 
藉襄阳 (今属湖 
     北),自其曾祖时迁居巩县 (今属河南)。杜审言之孙。自幼好学,知 
识渊博,颇有政治抱 
     负。开元后期,举进士不第,漫游各地。天宝三载 (744年)在洛 
阳与李白相识。后寓居 
     长安 (今属陕西)将近十年,未能有所施展,生活贫困,逐渐接近人 
民,对当时的黑暗政治 
     有较深的认识。靠献赋得始得官。及安禄山军陷长安,乃逃至凤翔, 
谒见肃宗,官左拾遗。 
     长安收复后,随肃宗还京,寻出为华州司功参军。不久弃官往秦州、 
同谷。又移家成都,筑 
     草堂于浣花溪上,世称浣花草堂。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参谋, 
武表为检校工部员外 
     郎,故世称杜工部。晚年携家出蜀,病死湘江途中。一说饫死耒阳。 
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 
     矛盾,对统治者的罪恶作了较深的批判,对穷苦人民寄以深切同情。 
善于选择具有普遍意义 
     的社会题材,反映出当时政治的腐败,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人民的愿 
望。许多优秀作品,显 
     示出唐代由开元、天宝盛世转向分裂衰微的历史过程,故被称为 “诗 
史”。在艺术上,善于 
     运用各种诗歌形式,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练,具有高度 
的表达能力。继承和发 
     展《诗经》以来的优良文学传统,成为我国古代诗歌的现实主义高峰, 
起着继往开来的重要 
     作用。《兵车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春望》、《羌村》、《北 
征》、《三 
     吏》、《三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兴》等诗,皆为人传诵。但 
有些作品也存在 
     着较浓厚的“忠君”思想。有《杜工部集》。(《辞海》1989年版) 

      【《旧唐书》文苑本传】 

     杜甫,字子美,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曾祖依艺,位终巩令。祖 
审言,终膳部员外 
     郎,自有传。父闲,终奉天令。 

     甫天宝初 (注:应为开元末)应进士不第。天宝末,献三大礼赋,玄 
宗奇之,召试文 
     章,授京兆府兵曹参军 (注:应为右卫率府参军)。十五载,禄山馅京 
师,肃宗征兵灵武。 
     甫自京师宵遁,赴河西 (注:时未尝到河西),谒肃宗于彭原 (注:应 

… 页面 22…

为凤翔),拜右拾遗 
      (注:应为左拾遗)。房[王官]为布衣时,与甫善。时[王官]为宰 
相,请自帅师讨贼, 
     帝许之。是年十月,[王官]兵败于陈涛斜。明年春,[王官]罢相。 
甫上疏言[王官]有 
     才,不宜罢免。肃宗怒,贬[王官]为刺史,出甫为华州司功参军。 
时关辅乱离,谷食踊 
     贵,甫寓居成州同谷县 (注:成州之上漏去秦州),自负薪采[木吕], 
儿女饿殍者数人。 
     久之,召补京兆府功曹 (注:公不赴功曹之命,系代宗广德元年居梓、 
阆间事)。 

     上元二年冬,黄门侍郎郑国公严武镇成都(注:武凡两镇成都,其在 
上元二年,则以绵 
     州刺史迁东川节度,兼除西川。至以黄门侍郎再帅剑南,乃代宗广德 
二年事),奏为节度参 
     谋、检校尚书工部员外郎,赐绯鱼袋 (注:此在严再镇后,非上元也)。 
武与甫世旧,待遇 
     甚隆。甫性褊躁,无器度,恃恩放恣,尝凭醉登武之床,瞪视武曰:“严 
挺之乃有此儿!” 
     武虽急暴,不以为忤。甫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结庐枕江,纵酒 
啸咏,与田夫野老相狎 
     荡,无拘检。严武过之。有时不冠。其傲诞如此。永泰元年夏,武卒, 
甫无所依(公之去蜀 
     东行,以公诗证之,当在严武未卒之前)。 

     及郭英□ (“刈”的左部)代武镇成都,英□武人,粗暴,无能刺谒, 
耐游东蜀,依高 
     适 (注:时适已官京朝,不在东蜀,公亦未依适)。既至而适卒。是岁, 
崔宁杀英□,杨子 
     琳功西川,蜀中大乱,甫以其家避乱荆楚 (注:去蜀后居夔且二年, 
史漏),扁舟下峡。未 
     维舟而江陵乱 (注:其时江陵无警),乃溯沿湘流,游衡山,寓居耒阳 
 (注:自衡往郴,舟 
     泊耒阳耳,未尝寓居也)。甫尝游岳庙,为暴水所阻 (注:阻水不在岳 
庙),旬日不得食。 
     耒阳令知之,自棹舟迎甫而还。永泰二年 (注:当作大历二年),啖牛 
肉白酒,一夕而卒于 
     耒阳 (注:此说出于唐小说家,不可信,当以公诗正之),时年五十有 
九。子宗武,流落湖 
     湘而卒。元和中,宗武子嗣业自耒阳迁甫之柩 (注:元氏撰墓系,无 
自耒阳之文),归葬于 
     偃师西北首阳山之前。 

… 页面 23…

     天宝末诗人,甫与李白齐名,而白自负文格放达,讥甫龌龊,有饭颗 
山头之嘲诮(注: 
     唐《本事诗》云:太白戏杜曰:“饭颗山头逢杜甫,头戴笠子日卓午。 
借问别来太瘦生,总 
     为从前作诗苦。”盖讥其拘束也。此诗太白集不载,不可信)。元和中, 
词人元稹论李、杜 
     之优劣,自后属文者,以稹论为是。 

      【《新唐诗》本传】 

     甫字子美,少贫,不自振,客吴、楚、齐、赵间。李邕奇其材,先往 
见之。举进士,不 
     中第,困长安。天宝十三载,玄宗朝献太清宫、飨庙及郊,甫奏赋三 
篇 (注:公献赋在天宝 
     十载)。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擢河西尉,不拜;改 
右卫率府胄曹参军。 
     数上赋颂,因高自称道,且言:“先臣恕、预以来,承儒守官,十一世 
迨审言,以文章显中 
     宗时。臣赖绪业,自七岁属辞,且四十年,然衣不盖体,常寄食于人。 
窃恐转死沟壑,伏惟 
     天子哀怜之。若令执先臣故事,拔泥途之久辱,则臣之述作,虽不足 
鼓吹六经,先鸣诸子, 
     至沉郁顿挫,临时敏给,扬雄、枚皋可企及也。有臣如此,陛下其忍 
弃之!” 

     会禄山乱,天子入蜀,甫避走三川 (注:三川县属[鹿阝]州)。肃宗 
立,自 [鹿阝] 
     州羸服欲奔行在,为贼所得。至德二载,亡走凤翔,上谒,拜左拾遗。 
与房[王官]为布衣 
     交。[王官]时败陈涛斜,又以客董廷兰,罢宰相。甫上疏言罪细,不 
宜免大臣。帝怒,诏 
     三司杂问。宰相张镐曰:“甫若抵罪,绝言者路。”帝乃解。甫谢,且 
称:“[王官]宰相 
     子,少自树立,为醇儒,有大臣礼。时论许 [王官]才堪公辅,陛下 
果委而相之。观其深念 
     主忧,义形于色。然性失于简,酷嗜鼓琴。廷兰托 [王官]门下,贫 
疾昏老,依倚为非。 
      [王官]爱惜人情,一至玷污。臣叹其功名未就,志气挫衄。觊陛下 
弃细录大,所以冒死称 
     述。涉近讦激,违忤圣心,陛下赦臣百死,再赐骸骨,天下之幸,非 
臣独蒙。”然帝自是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