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川军 作者:夔剑 >

第14部分

川军 作者:夔剑-第14部分

小说: 川军 作者:夔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见官兵们早已在宝鸡呆得不厌烦的王铭章,当即决定王志远率364旅先行启程。   
  全师官兵们都为364旅到西安后即可换上冬装和新武器而高兴。366旅官兵在为364旅的战友送行时开玩笑说:你们换了新式装备,莫忘了给我们留几个鬼子过过枪瘾。  
 
  364旅官兵一进入车站,立即发现情况不对,整整一个旅,竟然只有一列加长的罐头车。官兵们简直是被连推带拉塞进了车厢。车厢里的人很多甚至不能席地坐下,只能少部分能坐着,大部分人都只能站着,更说不上是在铁房子里睡大觉。 
  
  刚开始,大家还自我解嘲,说这不是〃坐火车〃,而是〃站火车〃。一路上,全旅官兵在里面拥挤着或站或蹲,动弹不得。好在天气寒冷,挤在一起稍微缓解单衣之苦。火车开了一两个小时后,大家逐渐开始感受到长时间〃站火车〃的滋味,腰酸背痛、腿脚麻木、咽喉干渴,苦不堪言。 
  
  第二天,在41军124师和45军先头部队的欢送下,王铭章率师部和366旅分乘两列火车一起出发,车上的拥挤、憋闷情况,比364旅那趟车稍好一些。   
  刘湘等在成都的川军领袖,得到从西安传回来的装备交涉情况后更加着急。他们从这两天与南京方面及东路川军各部联系的情况知道,东路纵队也已经被南京军委会直接越级指挥,调往上海和南京方向去了,并且调得零零散散、乱七八糟的。原定所有川军先到洛阳、许昌集中的计划完全被破坏了。         
  大家议定,邓、孙两人赶紧飞赴西安,尽可能向蒋鼎文争取到一点装备,如果实在不行,立即赶到太原去,找阎锡山要装备,千万不能拿弟兄们的性命当儿戏,让部队拿着土枪土炮、背着大刀就稀里糊涂地上战场了。 
  
  刘湘打算立即亲赴南京,当面向蒋介石争取恢复原定计划,让川军得到统一指挥,并按承诺更换装备。大家都劝他不要急着亲自到南京去,这样太危险,可能去了就回不来。   

  刘湘说,别的人去能解决问题吗,我亲自去到底能不能解决问题还不得而知。如果十几万川军主力全部被肢解消耗掉了,我这个总司令还有什么意思呢?大不了也就一死,为抗战救国死在前线,总比在后方苟活着要强。如果能集中川军将士独当一面,好好打几仗,为抗日多做些实实在在的贡献,死了也值得。 
  
  邓锡侯劝他还是不要急着走,等他们先到西安和太原去多了解一些情况再说,这样也可以多抽些时间把家里的事安排妥当,刘湘才接受了。   
  10月20日,邓锡侯、孙震匆匆交代了一下总部的工作,带了一点行装,带着几个随行人员乘专机飞赴西安。   
  一行人到西安后,住进胡临聪他们在西安饭店预定好的房间。听他们汇报完与蒋鼎文见面的详细情况后,邓、孙跟着就带了一群人前往西安行营交涉。   
  蒋鼎文还是先前的说法,一再强调自己既不知道川军要在西安换装备的事情,也没有装备可以换给川军。他说,实际上,反正都是打日军,如果他们有多的装备,是不会舍不得送给川军一些的。他还暗示两人,自从西安事变之后,中央对西北军和东北军整编,不仅军队数量裁减了,部队的物资也很缺乏。 
  
  看到实在无法指望在西安得到装备补充,邓、孙回到饭店后,先把情况向刘湘汇报了,接着就按邓汉祥的主意,和刘湘分别跟南京方面交涉。   
  负责全国军队后勤保障的何应钦表示,川军转入第二战区后,装备问题转向太原方面洽领,军委会负责给阎锡山打招呼。   
  也就在邓锡侯、孙震飞往西安交涉装备事宜的同时,122师先头部队抵达西安车站。火车进站后,除了王志远所在的那个车厢门之外,别的车厢门都没打开。   
  列车长请旅长王志远下车,说西安行营的人有公干找他。王志远一下车厢,见到两个戴西安行营袖套的军官,其中一个拿一张纸给他,说是西安行营蒋鼎文主任手令,令川军先头部队不在西安下车停留,原车直接开往潼关,驰援山西。 
  
  王志远一下子给蒙住了,当即说:〃那怎么行啊,说好在西安换装备的。〃   
  〃最高统帅部已经下令由第二战区负责换发你们的装备。你们这趟车得立即开走,不能在此逗留。〃那人接着说。   
  〃逗留?什么逗留?你怎么这样说话呢?〃王志远疑惑地问。   
  〃这是命令!我也没办法,你必须执行!〃那人口气严厉地说。   
  说话间,火车又重新启动了。车上的官兵高声喊道:〃旅长,火车要开了!〃   
  王志远看看形势不对,只好赶紧上车去,火车轰隆轰隆往潼关方向开去。   
  赵渭宾和陈离闻讯赶到车站时,在车站门口被拦住了,西安行营的人出来后,他们才被放进去。当他们跑到站内时,364旅所乘军列已经开走了,两人一片茫然。   
  第二天,王铭章所部一抵达西安车站,就见到赵渭宾和陈离焦急等候在月台上。火车还没停稳,赵渭宾看到李绍坤从一节车厢中探出头来张望,赶紧跑过去攀上那节车厢。   
  赵渭宾一上车就对王铭章和童澄说:〃出麻烦了!王志远364旅一到这里,车都没下,就被西安行营的人下令原车开赴潼关,从风陵渡过黄河,向山西前线开拔。〃   
  〃啊?〃两人同时惊呼道。   
  〃还没换装备呢!〃王铭章说。   
  〃就是啊!什么也没给!还把我们拦在车站外不让见面!〃赵渭宾气愤地说。   
  〃委员长不是让我们川军分东、北两路出发,我们北路先在西安换装备,然后开到许昌会合吗?怎么一下子全变了?现在北方已经开始霜冻了,我们的官兵都还单衣短裤呢。再往北走,还没打仗,人都冻坏了!〃童澄说。       
  〃是啊,陈离带我找到章雨初他们。章雨初说西安行营竟然没有给我们准备更换装备。我们赶紧一起又去找蒋鼎文。我们向蒋说,部队已到,官兵们冻得受不了,要求马上换发装备。蒋鼎文拿出一封电报,说是蒋委员长的电令,上面说〃据报,晋北忻口战况甚急。22集团军41军已抵西安之先头部队,不应待全军集结和换发装备,即向山西开拔,受第二战区阎司令长官指挥。蒋中正。〃章雨初把电报交给蒋鼎文,还要申诉川军的实际情况,蒋鼎文挥手说:〃我昨天已经告诉你们了,西安行营没有装备可以提供,你们的装备,只能找第二战区解决战区,不能在西安停留。限令41军各部原车开赴潼关,迅速渡河入晋。有啥问题找阎锡山解决。〃说完就叫送客。〃 
  
  王铭章叹息道:〃唉,刘甫澄最担心的事情出现了。他担心南京方面把川军分割使用,借日寇之手消灭非嫡系部队,所以一再要求两个纵队在许昌集结,由他统一指挥。现在他的想法落空了。南京政府甚至连装备也不兑现,这个仗怎么打啊!〃 
  
  赵渭宾接着说:〃我已经打听到,整个作战系统都已经改变了。刘甫澄改任第七战区长官,我们这个第二纵队也取消了,改为22集团军,邓锡侯任集团军总司令,孙震任副总司令。集团军列入第二战区序列,受阎锡山长官指挥。〃 
    
  〃原来的计划全打乱了?〃童澄惊讶地问。   
  〃是啊!〃赵渭宾气愤地答道。   
  〃谁是带队长官?〃正说话间,突然车门前一个声音大声喊道。   
  三人一看,是一个佩戴着西安行营徽记的军官在喊。   
  〃昨天也是他。〃赵渭宾告诉王铭章。   
  〃嗯?〃王铭章大声应道,〃我就是!你是谁?有啥事?〃   
  来人见王铭章是一个中将,表情又很威严,说话比昨天对王志远软了一些:〃将军阁下,我是西安行营的,这是我们蒋主任的手令。〃   
  王铭章接过手令一看,上面写着:〃蒋委员长电令,晋北忻口战事危急,41军先头部队立即原车开赴潼关,经风陵渡驰援山西。〃   
  〃晓得了。看在前线紧急的份上,我们不在西安下车。回去转告你们蒋主任,我们是主动从川内跑到前方去抗战的,西安行营不但不给我们兑现装备,还不准我们下车休息一下,太不够意思了,以后不要再对川军欺人太甚了!〃他气愤地说。 
  
  〃对不起,将军,前线情况十分危急,我也只是奉命送信。〃   

  第七章 黄河壮歌   
  1937年10月20日,铁血男儿当自强,川军顺利抵达潼关黄河渡口,驰援山西战事。   
  20日早晨,满载122师师部和366旅的两列火车抵达潼关,官兵们必须下车转船过黄河,再在山西境内转乘小火车,由同蒲路开往平型关方向。   
  由于火车里挤满了人,衣着单薄的官兵绝大多数又是第一次坐火车,中间在西安也没休息一下,突然一下子在车厢里蹲坐了甚至站了两天一夜,火车抵达潼关车站时,大多都冻得发僵。车厢门一打开,靠着车厢门打盹的战士纷纷迷迷糊糊地滚下去。 
  
  〃哎哟,阴沟里头翻船了。都说火车洋气、高级,这回硬是出洋相、遭洋罪啰。〃蹇国珍732团3营1连连长罗兵一边爬一边笑骂。   
  〃就是,他妈的,老子打了这么多仗,从来都没从马背上掉下来过,今天反而从洋房子里面掉下来了,怄死人!〃2营长陈永沛跟着说。   
  〃快快快,脚抽筋了,爬不起来啰!陈营长,快帮我一把。〃旁边一个士兵说,〃谢谢!他妈的,这个烂火车,整我们冤枉!〃     
  〃先头说好是躺在豪华铁房子里面睡大觉,结果却成了站火车,又冷又饿,还不能动弹,连饭没法吃,他妈的,比坐监狱、蹲禁闭还凄惨。啊嚏!糟了,感冒了。啊嚏!啊嚏!〃另一个士兵边骂边爬起来。 
  
  〃哎哟哟,罗大汉儿,快把你的猪蹄子提起来,踩到我的手了。哎哟哟,是后头那一个!〃   
  〃呵呵呵,三娃儿,要不是看到你要拿枪打鬼子的份上,我今天硬是要把你的狗爪子踩得稀巴烂。〃罗大汉边笑边拉他起来。                 
  王铭章、赵渭宾等看到这等场景,很是哭笑不得,十分心酸,叫炊事班先熬一些红糖姜汤,给大家去去寒,跟着做早饭。随即派人进潼关城内联系过河的事情。   
  潼关的守关官兵和政府官员,早已得到通知,知道这是驰援山西的川军,赶紧把准备好的早饭送过来。   
  吃过早饭,部队随即前往潼关渡口乘船过河。只见整个渡口挤满了待渡的军队。除了一部分364旅还没渡完的官兵外,还有从陕西和甘肃的部队,潼关和风陵渡已经成为一座大兵城。 
  
  王铭章和赵渭宾一起来到河边,看见岸边一个彪形大汉正在茶亭喝茶,他面前的茶桌上赫然放着一把大刀。   
  一打听,才知是潼关警备司令樊崧甫。樊崧甫为维持秩序和防止士兵逃跑,亲自坐镇河边监督,渡口边的茶馆当作临时指挥部。他发布命令:只准渡过去,不准渡过来。违令者格杀勿论。据说已经枪毙了几个逃兵。 
  
  王铭章和赵渭宾随即上前和樊崧甫打招呼。樊崧甫知道他俩的身份后,也不怠慢,赶紧叫人摆了桌椅,沏上茶,请他们一起在凉亭等部队过河。两人见部队人太多了,又有很多包袱,人力的渡船和渔船每次装得很少,转运很慢,也就坐了下来,一边指挥部队过河,一边和樊崧甫谈论。 
  
  〃樊司令,你这个潼关和风陵渡,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啊!〃赵渭宾开口道。   
  〃赵将军过奖了,以前冷兵器的时代,还可以这么说,现代有飞机、大炮,就难说啰。〃   
  〃我看,这里的地势确实很不错,易守难攻。〃王铭章笑道。   
  〃确实如此,即使鬼子有飞机、大炮,也未必能轻而易从我这里打过黄河。〃樊崧甫不无自信地说。   
  〃哈哈哈,幸亏我们是自己人,有城防司令亲自护送,要不然,从这里过河真还不容易。〃王铭章笑道。   
  〃好说!好说!〃樊崧甫也笑起来。他接着说,〃不过,两位将军或许还不知道,我这个潼关有一个新规定,却是很不讲情面的。〃   
  〃哦?什么规定?说出来听听。〃赵渭宾问他。   
  〃好!这个规定就是,但凡过河参战的部队,我包管送过去,却不管接回来。〃樊崧甫一下子变得严肃起来。   
  〃你是说,我们这一过了黄河,就成了过河卒子,就再也不能回头了?〃王铭章的笑容冻结了。   
  〃不好意思,这是规定。〃   
  〃是吗?谁定的规定呢?我们以前怎么从来没听说过呢?〃赵渭宾问道。   
  〃这是统帅部最近下的命令。〃   
  〃专门针对我们川军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