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辛亥科技帝国 >

第310部分

辛亥科技帝国-第310部分

小说: 辛亥科技帝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点江山的教授、学者被折磨的求生不得求死不能;沦落到比**女低一等;比乞丐高一等的“臭老九”的位置。

    更加可悲的是,这些人经历了那么苦难的日子,竟然还是没有半点的反思;除了写几本描述在特殊年月里知识分子凄惨遭遇的“伤痕小、说“自怜自艾,发一通祥林嫂似的怨气就再不见他们有什么深刻反省的举动。

    在二十一世纪;专家就是砖家;教接成了叫兽;精英成了骂人的词语!

    茅屋里饿死人的时候,灾难很快就会轮到宫殿!中国五千年的历史,这种治乱兴衰的经验教i汗牛充栋;如果说中国人连这个都不明白,那简直就是侮辱中国人的智商!

    但是遗憾的是,就是一个简单的道理,中国的精英人物居然一百年都没弄懂.“以至于二十一世纪之后,依然有大批的学者津津乐道于所谓的“民国范儿”;回味他们曾经凌驾众生之上的好日子,更多的精英人物则成了朝廷的传声筒;为了一根墙里面扔出来的骨头罔顾常识而狂吠。

    如果这种局面不能改变,被欺凌压榨到极限的愚民势必会变成暴民,再一次将精英阶层彻底摧毁的惨剧必将发生!

    另外一个时空的教“令柴东亮刻骨铭心;必须要改造精英阶层浮夸而冷漠的性格,弥合国民之间深不见底的沟整;否则的话哪怕国家再强大也会在瞬间崩溃。

    但是这也是最棘手的事情,制度建设、科技发展有后世的经验可循,改造国民性格该怎么办,还真是没有成熟的经验可以借鉴;况且中国一千多万平方公里;各地经济、文化差异之大;甚至超过了国内外的差距。

    和中国情况比较接近的是美国;月样领土辽阔同样是人种复杂,但是美国是个宗教国家,清教徒的信仰深入人心;社会的中坚力量就是虔诚的清教徒,美国社会看似宽容自由;各种思想兼容并蓄;但只要你不是清教徒;想进入主流社会简直是痴人说梦。

    而中国则是咋,彻头彻尾的世俗国家。连孔夫子都对鬼神“存而不论“;士大夫精英阶层压根就不相信任何宗教。

    世俗国家固然有容易嫁接现代文明的好处,同样也造成了人民精神世界的贫乏和空虚;无神论更是令人很难有道德底线;作恶的时候根本不会有心理负担。

    这正是最近一段时间压在柴东亮心头的块垒;令他感觉呼吸都不畅通,总想用推土机将北京城铲成平地,或者干脆一把火烧掉这个散发着陈腐气味的中世界帝都。

    “古人说,关心则乱!我觉得大总统实在是过虑了!”矢野浩二沉思许久之后;他直视柴东亮道。

    “哦;说说你的看法。”

    “大总统已经收复了青岛,旅顺、台湾光复也是指日可待;您的威望如日中天不是任何人可以撼动的。您凭借此时的威望强力推行土改、政改;纵然有些许过分的举动,也不会影响大局;即使有一二妖魔小丑想要借机作乱,也是痴心妄想“大总统;您是不是被最近北京、天津学生闹事儿弄的心烦意乱?”

    柴东亮苦笑:“也不仅仅如此。”

    矢野浩二笑道:“大总统当初在安庆的时候;是怎么把省警议局收拾老实的?何妨照方抓药。”

    柴东亮摇头:“当初安庆警议局勾结淮上军叛乱;被我抓到了把柄。”

    矢野浩二笑着道:“那大总统可知道,北京八大胡同最主要的客源来自何处?您又可否知道;现在控制报界的又是何许人也?”

    柴东亮似乎有了些头绪,眼睛放光道:“继续说。”

    矢野浩二小眼睛里闪过一丝寒光;他冷笑着道:“要想清除北中国地区的陈腐之气;首先要打掉北中国文人的那股子酸气;而要对付整个北中国的文人,先要对付三方面的势力…第一是国会议员,第二是报馆媒介;第三则是大学!n

    柴东亮似乎有些醒悟;连声道:“继续往下说。”

    矢野浩二得意洋洋的道:“根据我的调查,北中国地区老百姓非常保守;对道德看的极重!要想孤立那些文人、精英人物;就要从这方面下手!大总统有所不知,八大胡同的客人主要来自两院一堂口”

    柴东亮一愣:“什每两院一堂?”

    “众议院、参议院、京师大学堂!”

    柴东亮有些惊讶:“国会议员喜欢狎故;我是知道的;北大教授也喜欢这个调调?”

    矢野浩二鄙夷的道:“何止教授;连学生都是八大胡同的常客!老师和学生出入同一间妓院;老师嫖完了学生嫖;其乐融融!”

    鼻东亮啐了一口:“妈的,无耻!n

    矢野浩二鼻子哼了一下:“狎妓不过是风流罪过;没什么了不起的!商人在青楼谈买卖;文人和**女诗词唱和,苦力和土娼睡觉;这都不算什么,唯独学生和老师天天泡在堂子里就太恶心了!这都是那些留学日本回来的教授们,带回国的风心“北中国的文人,别看开报馆盛否天下人物装出一副清高的模样;其实他们最想的就是当官;只要有机会做官,他们肯定报纸都不办了…自古道,学成文武艺,售卖帝王家!中国文人从来不甘心在野;只有入朝为官才是他们最真实的想法;粪土万户侯不过是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罢了!”

    柴东亮猛一拍大腿,兴奋的道:“多谢提醒!我已经有办法摆布这些家伙了!”

第三百四十三章 先拿北大开刀(上)第三更求月票

    北京大学原名京师大学堂,始建于一**八年,秉承中国千百年来的太学传统,多少掺杂了些西方现代高等学府的意味。京师大学堂自诩身兼传统太学制度与现代大学建置的双重身份,既继承了中国古代最高学府的正统,又开创了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开端,可谓“上承太学正统,下立大学祖庭”。

    近代以来,为挽救民族国家危亡,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大声疾呼变自强,掀起维新变运动,京师大学堂就是是在戊戌维新中诞生的。一**八年六月十一日,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正式宣布变。诏书强调:“京师大学堂为各行省之倡,尤应首先举办……以期人才辈出,共济时艰”。七月三日,光绪批准了由梁启超代为起草的《奏拟京师大学堂章程》,这是中国近代高等教育最早的学制纲要。吏部尚书孙家鼐被任命为管理大学堂事务大臣,曾出任多国公使的许景澄和长期担任京师同文馆总教习的美国传教士丁韪良分别出任中学和西学总教习。京师大学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立综合xìng大学,它既是全国最高学府,又是国家最高教育管理机构,统辖各省学堂。九月二十一日爆发戊戌政变,百日维新失败,而大学堂以“萌芽早,得不废”,但举步维艰。一九零零年,义和团运动爆发,八国联军侵华,大学堂难以维持,于八月三日被下令停办。

    一九零二年,京师大学堂恢复,吏部尚书张百熙任管学大臣。张百熙不拘成例,延揽人才,请出吴汝纶和辜鸿铭任正副总教习,聘请两大翻译家严复和林纾分任大学堂译书局总办和副总办。创办于洋务运动期间的京师同文馆并入大学堂,藏小说也于同年重设。大学堂首先举办速成科和预备科,速成科分仕学馆和师范馆,后者即是今天北京师范大学的前身。一九零四年京师大学堂选派首批四十七名学生出国留学,这是中国高校派遣留学生的开始。一九一零年京师大学堂开办分科大学,共开办经科、政科、文科、格致科、农科、工科、商科,设十三学mén,一个近代意义的综合xìng大学初具规模。

    京师大学堂的第一个办学章程《总理衙mén奏拟京师大学堂章程》中提到“京师大学堂为各省之表率,万国所瞻仰各省学堂皆当归大学堂统辖,一气呵成”。中国近代第一个学制《钦定学堂章程》(“壬寅学制”)中规定全国仅设京师大学堂一所大学,“京师大学堂主持教育,宜合通国之jīng神脉络而统筹之。现奉谕旨一切条规,即以颁行各省,将来全国学校事宜请由京师大学堂将应京师大学堂本为各省学堂卒业生升入专mén正科之地”。

    京师大学堂从建立的那一天起,就带有极为浓重的官僚sè彩,不但是个教学机构,而且还具有半个教育部的职能,是个亦学府亦官府的怪胎。晚清时期,这种怪胎也出现的多了,比如北洋就有半个外jiāo部的职能。

    民国之后,京师大学堂正式更名为北京大学,首任校长是著名学者严复,民国三年,留日学者何燏时担任北大校长,因为和袁世凯不和,遂萌生退意,由另一位留日学者胡仁源代理北大校长之职。

    胡仁源本是满清旧官僚,江南造船厂的总工程师。柴东亮收购了江南造船厂之后更名为光华造船厂之后,大批裁撤了喝茶看报纸的清廷官员,胡仁源也在其中,不晓得他走了什么mén路,居然hún到北大当了校长。此公大量聘用前清遗老和士大夫任教,后来受到报界嘲讽,就又聘用了一批从日本归来的留学生担任北大教员。

    北大的前身京师大学堂本来就是个官僚气息十足的衙mén,再经过胡仁源之手nòng的更加不伦不类,成了四不像。

    柴东亮打定了主意,要一扫北中国陈腐的风气,先拿北京大学这个新时代的“太学”开刀

    于是,他想到了一个人,一个在另外一个时空,令北大名扬天下的教育家,鼎鼎大名的北大之父——蔡元培

    蔡元培本是进士出身,被清廷点了翰林院庶吉士。中进士已经是非常不易了,而且能在翰林院任职,更是无比的荣耀,但是蔡元培却毅然放弃在旁人眼中清贵无比的翰林院编修,转而投身反清**。

    民国建立之后,蔡元培担任了首任教育总长,因为瞧袁世凯不顺眼,他又再次辞职,“二次**”之后,蔡元培受到牵连不得不前往国避难。袁世凯退位之前,颁布特赦令,赦免了包括孙文、黄兴在内的“二次**”的首从“战犯”。蔡元培才得以回国,临时居住在上海租界。

    柴东亮打听到了蔡元培的下落,立刻给虞恰卿发电报,请他出面请蔡元培出山担任北大校长。虞恰卿自知面子不够,就买了一箱子茄力克香烟和两坛子臭鸭蛋找到了章太炎。章太炎看见臭鸭蛋和洋烟卷大喜,拉着虞恰卿坐上汽车就走。

    蔡元培哪怕是xìng格再孤高倨傲,也不敢不给章太炎的面子。且不说章太炎是光复会的jīng神领袖,辛亥**之时地位仅次于孙中山、黄兴,光是他国学大家的身份,mén下弟子人才济济,黄侃、汪东、朱希祖、沈兼士、马裕藻、钱玄同、鲁迅、周作人、吴承仕等人都是人才出众,学识渊博。

    仅此一点就令蔡元培敬仰不已,而且当他知道是柴东亮亲自央托章太炎请他的时候,也有些感动。柴东亮现在不仅仅是临时大总统,还是国民党的党魁,更有收复méng疆、青岛的绩,头顶民族英雄的光环。蔡元培如果再推三阻四就显得有些矫情了,于是他二话不说就满口答应。

    柴东亮换上便衣陪着蔡元培到北大实地考察,方清雨带着几个卫兵也换了布衣,怀里揣着自来的手枪暗地里保护。

    北大校园里的树木已经开始落叶,一副深秋景象,蔡元培正是四十五六岁的年纪,戴着金丝眼镜,一副儒雅学者风范。北大看mén人虽然不认识他们,见柴东亮衣着光鲜气宇非凡,蔡元培也神态自若不像一般人,连问都没敢问就放他们进去了。

    mén口的cào场上,一群学生嘻嘻哈哈的上着体cào课,一个中年体育教员点头哈腰恭恭敬敬的对学生们喊道:“各位官爷,请向前一步走哎,对了,再请官爷向前一步”

    柴东亮大跌眼镜,虽然早就猜到了北大的官僚作风,但是没想到竟然如此离谱学生们官架子十足,教员那副谄媚的嘴脸则令人作呕。蔡元培看的连连摇头,方清雨则冷着脸不说话。

    柴东亮看见方清雨的表情,苦笑了一下道:“慕辰,你怎么了?”

    方清雨硬邦邦的道:“我想揍他们”

    “揍谁?揍老师还是学生?”

    “一起揍老师不像老师,学生不像学生,都是什么玩意”方清雨嗤之以鼻道。

    走过cào场,就看见大批学生围在教务处的mén口,嘴里还骂骂咧咧的,一个五十岁左右的男子则低声下气的向他们解释着什么,学生们却不买账,依然围在教务处的mén口聒噪。

    柴东亮望了一眼蔡元培:“鹤卿先生,咱们看看去?”

    蔡元培点头道:“好,看看这些hún球在闹什么,看看他们还能出什么妖蛾子”

    几个人凑过去听了片刻,柴东亮和蔡元培不禁相视苦笑。蔡元培挤出人群摇头道:“大总统,您可真心疼我,给我找了个好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