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好习惯是培养出来的 >

第16部分

好习惯是培养出来的-第16部分

小说: 好习惯是培养出来的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好坏有直接影响。如在语文拼音、识字教学中,有些拼音、生字的字形和写法只有细微差别,观察力较强的孩子一眼就能看出来,而观察力较差的孩子就常把它们认错或写错。    
    那么,家长应怎样帮助孩子培养起善于观察的好习惯呢?    
    1。应该向孩子明确地提出观察的目的、任务,教给他们观察的方法。比如观察一个字,观察力强的孩子能很快地把生字中的熟悉部件看出来,或把形近字、音近字之间的细微差别区别清楚。观察景物,要有远近、里外、上下、左右、前后的顺序。观察的目的决定了观察的方法,这好比木匠看木头,先看木头的长和粗;用木头烧火的人,先看木头的干湿;森林学家看木头,先看木头的年轮和想像它的生长过程。    
    2。应该培养孩子观察的主动性,尽可能让孩子多参加活动。比如星期天带孩子外出参观游览,都要让孩子带着观察的任务去进行活动。    
    3。指导孩子观察时,注意启发将观察与想像紧密结合。恰如其分的想像,会使观察插上翅膀,意境更加广阔。    
    4。创造条件为孩子提供观察自然和观察社会的机会。比如,观察星    
    空,观察大树,观察小猫小兔,观察市场上的繁荣景象,观察大街上一幕幕的场面……这对于促进孩子的智力发展,提高学习效率,都有重要作用。


中篇:成就一生好习惯积极创造的习惯

    “第一个把姑娘比作鲜花的人是天才,第二个把姑娘比作鲜花的人是庸才,第三个把姑娘比作鲜花的人是蠢才。”可见,优秀的人之所以优秀,就在于他们习惯于从新的角度去观察问题。    
    孔子说:“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举一反三”也说的是一种创造性思维,不能举一反三,则不能做到知识的融会贯通,学习便成了“死读书”。    
    一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学习的创造性。创造性不是天赋决定的,它的获得完完全全来自后天学习与生活实践中的有意识地培养。每一个孩子都有可能通过系统的、持续的思维训练,具备超凡的创造力。    
    东东是个聪明而且顽皮的孩子,在学习上,他从不认为一道题只有一个答案,而是尽可能地找出更多的答案。    
    一次物理考试中,其中有一道题是“如果给你一只气压计,你怎样才能用它测量出一座大楼的高度?”由于快要交卷了,于是这个顽皮的男孩索性在试卷上写道:“把气压计系在绳子的一头,从楼顶放下去,只需要测量它到达地面时绳子的长度就行了。”    
    物理老师阅卷时被这个颇具创意的答案气炸了。东东被叫到办公室,老师问他:“这是你做出的答案?你没细心读过题吗?本题是问你‘怎样使用气压计’。”    
    “好吧,老师,请再给我一些时间,我一定能找到更好的答案。”    
    第二天一早,男孩竟主动找到物理老师,说他发现了好些“切实可行”的测量方法,算起来居然有十多种。    
    老师十分诧异地看看他,问道:“你究竟找到了哪些方法呢?”    
    “比如,可以像普罗泰戈拉测量金字塔的高度那样,使气压计直立于地面,当太阳光下影子的长度与气压计高度相等时,测量地面上大楼影子的长度就能得出它的高度。”    
    “另外,我还可以把气压计当重物,利用动滑轮将它吊到楼顶,用绳子的长度除以2。”    
    “还可以尝试把那只气压计干脆从楼顶上扔下去,利用重力加速度计算出自由落体坠落的高度。”    
    ……    
    孩子一口气说完了十来种方法,老师听了问到:“你既然可以想出这么多的‘花招’,怎么就没有思考过我为什么一定让你使用气压计?”    
    学生笑了:“其实我明白,你是要让我通过地面和楼顶的大气压差来得出答案。”    
    “对啊,你既然知道,为什么不早说呢?”    
    “我不愿意跟别人一样,这个答案太常规。”    
    “是想标新立异吗?”    
    “不是,是我发现所有的问题都不止一个答案。”    
    东东的这种创造性思维是在父母培养下养成的习惯,他的父母要求他解决每个题目要想出5种解答方法,而他却要求自己能想到更多。    
    试着寻找新的答案,这正是创造性思维区别于常规思维的一个重要特点。只有超越常规与传统,你的探索才会更有价值。    
    对于一个学生来说,只靠简单的重复劳动取得自身学业的成功是极为困难的,只有不断开动自己的脑筋,坚持创造性学习,才能把书读好、读活,才有可能在学习上取得突出的成绩。    
    那么,我们该如何培养孩子创造性学习的习惯呢?做父母的不妨尝试如下方法:    
    1。为孩子创造良好的环境气氛。为了使孩子能自由活动,安心畅想,父母要为孩子提供友好的、愉快的、有鼓励性的、具有良好的心理气氛的环境。即使父母不同意孩子的想法和愿望,也应该让他明白:爸爸妈妈对这些想法和愿望还是重视的。应该鼓励孩子和父母对一些事情展开讨论。所谓良好的心理气氛,最重要的是尊重孩子,珍惜孩子的独创性,鼓励孩子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    
    2。父母要为孩子提供能够发挥创造性的环境。孩子往往在游戏、绘画、听音乐或讲故事等活动中,在心情愉快时,迸发出创造性。因此给孩子足够的自由活动时间、空间和进行各种活动的材料,是促进孩子创造性的必要条件。如果条件许可的话,父母最好在家里给孩子一个能自由游戏、阅读、活动的小天地,在活动中父母可适当地给孩子以启发。因为孩子在游戏中的试验、实践、发现问题的过程,正是他学会思考的最佳时机。    
    3。父母还要教孩子学会思考。由于发展思维能力是培养创造性的核心,所以要培养孩子学会思考、善于思考,让孩子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启发孩子自己提问题。当父母碰到孩子提的问题一时难以解答时,千万不要厌烦或简单化处理,最好是告诉孩子:这个问题我也不清楚,等我查了书后告诉你。而且要说到做到,这样也会传递给孩子一个信息:看书能学到知识。    
    4。父母要利用一切机会和孩子交谈,通过交谈来激发孩子的思考。在和孩子交谈时,要尽量谈一些有利于孩子独立思考的问题,而不是代替孩子去思考。当孩子碰到问题时,父母可提一些具体建议,启发孩子动脑筋想办法。


中篇:成就一生好习惯专心学习的习惯

    我国伟大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工作时非常专注。有一天,时间已很晚了,李四光还没有回家,女儿到办公室来叫他回家吃饭,谁知他却一边专心地工作,一边亲切地说:“小姑娘,这么晚了还不回家,你妈妈不着急吗?”等到女儿再次喊:“爸爸,妈妈让你回家吃晚饭了!”他才抬头,不由地笑了,小姑娘不是别人,正是他自己的宝贝女儿。    
    我们也都听说过,我国大数学家陈景润一边走路一边想他的数学问题,不知不觉中和什么东西撞上了,他连声说对不起,却没听到对方反应,抬头一看,原来是棵大树。    
    为什么这些大科学家会发生这样的事呢?原因很简单。因为他们一心想着自己热爱的科学上的问题,对他们所思考的科学问题反应清晰,对于这些问题之外的事情一点也没考虑,没有在意。这就是他们闹笑话的原因。    
    学习专注是所有学者的共同特征。事实证明,专心可以集中精力,调动整个大脑神经系统来解决问题,高效率地完成任务;分心就会降低学习效率,甚至对本来可以弄懂的问题感到迷茫。每个孩子的头脑里都有着专注的成分,只不过由于引导上的差异才导致了后天在这方面的差距。    
    教育家卡尔•;威特就非常注意培养儿子专心学习的习惯。    
    老威特严格地规定儿子的学习时间和游玩时间,以培养他专心致志学习的习惯。在小威特学习功课时,老威特决不允许有任何干扰。开始时,平均每天给他安排15分钟的学习时间。在这个时间,小威特如果不专心致志地学习,就会受到父亲的严厉批评。    
    在学习中,即使妻子和女仆人问事,他也一概予以拒绝:“小威特正在学习,现在不行。”客人来访,老威特也不离开座位,并吩咐道:“请让他稍候片刻。”老威特是如此用心良苦,就是为了培养小威特在学习时具备一种严肃认真、专心致志的习惯。    
    小威特每天只花费一两个小时的时间在学习上。正是由于在学习时专心致志,效率极高,才使他赢得了很多时间从事运动、休息和参加社交等。    
    只有做事时专心致志,孩子才能取得成功。要想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培养和开发他们的智力,第一步就要注意培养和训练他们的注意力,养成专心致志的习惯。我们给父母们的建议是:    
    1。保持家中的气氛安定,避免家中太多的人出入。亦切忌同时买太多的玩具及图书给孩子,以免使他们左顾右盼,不知所措。孩子的书桌上除了文具和书籍外,不应摆放其他物品,以免分散他的注意力,更不能允许孩子一边看电视,一边做作业。    
    2。要求孩子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作业。如果作业太多,可以分段完成。另外,研究显示,孩子分心的程度与年龄成反比:2岁的儿童,平均注意力集中的时间长度为7分钟;4岁为12分钟,5岁为14分钟。孩子年龄越大越会逐渐懂得将注意力放在重要的事情上,而日渐增加专注的时间。因此,判断孩子是否专心,应依据其年龄的专心时间长度,而非依据家长的主观感觉。    
    3。鼓励孩子做有兴趣和可胜任的工作,并且做完一件以后再开始做另外一件,投入的时间逐渐增加。对于家庭作业,父母要帮他们安排一下,做完一门功课可以允许休息一会儿,不要让孩子太疲劳。有些父母觉得孩子动作慢,不允许孩子休息,还唠叨没完,使他们产生抵触心理,效果反而不好。    
    4。合理安排学习内容的顺序。研究表明,开始学习的头几分钟,一般效率较低,随后上升,15分钟后达到顶点。根据这一规律,可建议孩子先做一些较为容易的作业,在孩子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再做较复杂的作业,除此,还可使口头作业与书写作业相互交替。


中篇:成就一生好习惯正确书写的习惯

    书法在我国有着源远流长的悠久历史,也是我们传统文化的一大瑰宝。可以说,我国文化的发展史就是一部飘逸着笔墨浓香的历史书卷。    
    然而,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尤其是电脑办公、网络办公越来越普及的今天,我们发现,曾经有过的那个书香年代离我们越来越远了。日益加快的生活节奏,让我们无暇耐心地坐下来,认真地写好每一个字。尤其是现在的孩子,刚一出生,就面临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一切都要求快、快、快,而且电脑办公几乎已经完全取代了以前的传统办公模式。    
    这一切都容易让孩子认为:不应该花太多宝贵的时间用来练字。字只要写得可以辨认就行了。但事实上,很多孩子连这一点都做不到。    
    在孩子中,也有一些因为习惯的培养,而能够认真对待书写,并把它当作一种乐趣的。让我们来看看陶陶是怎样看待书写的。    
    陶陶的妈妈最引以为豪的不是女儿考上了名牌大学,也不是被免试保送攻读博士研究生,而是陶陶的一手好字。她读小学、中学时的试卷、作业一直被她的母亲保留着。小时候,每次家里去了客人,母亲都忍不住把她的试卷、作业拿出来让客人看看女儿工整、秀丽的字迹。    
    陶陶认为,写好中国字不仅是一种习惯,更是一种教养。把字写漂亮,可以培养自己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品格,从而对学业上任何问题都不敢马虎。同时,她觉得,把一份手写体的、工工整整的作业或文件交出去,也是对师长、对别人的一种尊重。    
    有人觉得把每份作业、文件都写得那么仔细、工整,不会耽误时间,对此,陶陶的观点是:关键是要从小养成习惯,如果从小学入学时起就养成了一种习惯,既能写好,又能写快,就不会耽误时间了。    
    对于现在都用电脑来处理文件了,写好字是否还有必要这个问题,陶陶也有自己理智的看法:她觉得越使用电脑,就越应该养成这种习惯。许多中学生写的字十分潦草,还有许多大学生、硕士生、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