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588-丹溪手镜 >

第15部分

588-丹溪手镜-第15部分

小说: 588-丹溪手镜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x治法论x 咳嗽痰嗽分而为二。 
咳者,谓无痰而有声,乃肺气伤而不清,关于肺也,宜以辛润其肺,青陈皮 
以散三焦之气壅。 
嗽者,谓有痰而无声,乃脾湿而为痰,而以嗽,皆积于肺也。盖因伤于 
肺气,动于脾湿咳而为嗽也,盖脾无留湿,虽伤肺气而不为痰。然寒暑燥湿风 
火皆令人嗽,独湿病痰饮入胃留之而不行,上入于肺则为咳嗽也。宜以化痰 
为先,下气为上。假令湿在心经谓之热痰,湿在肝经谓之风痰,湿痰湿在肺 
经谓之气痰,湿在肾经谓之寒痰。 
能食者下之;不能食者浓朴汤主之。 
痰而热者,柴胡汤加石膏主之。 
痰而寒者,小青龙加杏仁主之。 
张之治风痰,以通圣散加半夏。 
暑痰以白虎、凉膈。 
火痰以黄连解毒。 
湿痰以五苓白术。 
燥嗽以木香葶苈散。 
寒嗽以宁神宁肺散,更分吐、汗、下也。 
又大热大饮,凝于胸中而成湿,故作痰矣。宜吐之。 
x方x 南星 半夏 枳壳 陈皮 
风痰脉弦加通圣散, 
热痰脉洪,加小柴胡、青黛、黄连; 
湿痰脉缓,加苍术、防己; 
寒痰脉沉,加桂、杏仁、小青龙; 
气痰脉涩,加青皮、陈皮; 
气上逆,加苦葶苈; 
气促加人参、桔梗; 
发热加黄芩、桔梗; 
热上喘涌,加寒水石、石膏; 
痞加枳实,重加茯苓; 
浮肿加郁李仁、杏仁、泽泻、茯苓; 
大便秘,加大黄;能食,加承气;不能食,加川朴。 
x利膈丸x 治胸中不利,痰嗽喘促。 
木香 槟榔(各一钱) 枳壳(麸炒一两) 浓朴(三两) 大黄(酒制一两) 川归 
人参(各三钱) 
x紫苏饮子x 治脾肺受寒痰涎嗽。 
紫苏子 桑白皮 青皮 陈皮 杏仁 麻黄 半夏 五味 炙甘草 人参 
x千缗汤x 治痰。 
半夏(一两) 皂角(去皮弦子半两) 雄黄 
上以水三升,姜八片,煎至半,以手揉洗之绢袋取清汁服。 
x秘方x 治风寒,行痰,开腠理。 
二陈汤 加麻黄、杏仁、桔梗。 
x治火嗽x 黄芩 黄连 栝蒌 海石 
x治劳嗽x 四物汤加竹沥、姜汁。 
x治肺胀及火郁x 
诃子 杏仁 半夏 栝蒌 青黛 香附子 
x治痰积方x 
南星 半夏 栝蒌 青黛 石咸 
肝痛疏肝气加青皮; 
上半日嗽,多属胃火,加贝母、石膏; 
下半日嗽,多属阴虚,加知母、黄柏、川芎、川归,虚甚好色者,加人参膏、陈皮、生姜。 
x酒病嗽x 
白矾(研一两) 杏仁(一升) 
上以水一升,煎干,摊瓦上,露一宿,炒干,夜饭后嚼杏仁十五个。 
x鹅管石散x 治风入肺脘。 
南星 雄黄 款冬花 鹅管石 
上为末入艾中,放姜置舌上灸,烟入咽内,以多为妙。 
x青礞石丸x 化痰。 
x沉香丸x 治痰。 
x痰嗽x 
南星 半夏 茯苓 陈皮 风化硝 贝母 活石 白芥子 
热加黄芩、青黛,风加皂角,湿加苍术;加枳实,润加栝蒌仁。 
x劳嗽x 
四君子 百合 款花 细辛 桂 五味 阿胶 天门冬 杏仁 半夏 黄 芍药 
上水煎服。 

卷之下
喘(三)
属性:x因虚x 气虚火入肺;阴虚火起冲上;肺虚必咽干无津,少气不足以息也;肾 
虚,先觉呼吸短气,两胁胀满,左尺大而虚者是,治宜补肾。 
x因实x 有痰、有水气乘肺;气实肺盛,呼吸不利,肺气壅滞,右寸沉实者 
是,其肺必胀,上气喘逆,咽中如塞、如呕状,自汗,治宜泻肺。 
x因邪x 由肺感寒邪,伏于肺经,关窍不通,呼吸不利,右寸沉而紧,亦有六 
部俱伏者,发散则身热退而喘定。 
x方∶x 
x气虚x 人参 黄柏(蜜炙) 麦门冬 地骨皮。 
x阴虚x 四物加黄连。有痰加枳壳、半夏(阴则血也)。 
x痰x 二陈汤加南星、枳壳、皂角。 
x神秘方x 治水气逆,上乘肺,肺浮而气不通,其脉沉大,不卧者是,卧则喘也。 
紫苏子 陈皮 桑白皮 生姜 茯苓 人参(五钱) 木香(二钱) 
上 咀煎服。 
x泻白散x 治阴气在下,阳气在上,咳呕喘逆。 
桑白皮 地骨皮 青皮 五味 甘草 人参 茯苓 杏仁 
痰加半夏、桔梗。 
x劫喘x 治喘甚不可用苦寒药者,以温劫之。 
椒目 为末姜汤下。 
x又x 萝卜子(炒) 皂角(烧存性) 姜汁丸噙化。 
x又x 大黄 牵牛(炒) 蜜水下二钱。 
x猪 丸x 治喘,年深或作或止。 
雄猪 一个,如食法,入杏仁五两,线缝其口,醋三碗煮干,先食 ,次以 
杏仁新瓦上焙干,捻去皮,旋食,永不作。 
x分论咳嗽喘息x 
x咳者x 无痰有声,喉中如痒,习习如梗,甚者续续不止连连不已,冲击 
膈间,外有心咳一切血证肺咳上逆者是。 
x嗽者x 有痰。外有劳瘵喘促嗽血者是肺痿。 
x喘者x 促促而气急,喝喝而息数,张口抬肩,摇身滚肚,外有香港脚。 
x气逆者x 但气上而奔急。外有肺中风、肺中寒、肺中暑、肺水、肺热、肝热、胆寒、 
心热、肠痹、痰水。 
x短气者x 呼吸虽数而不能相续,似喘而不摇肩,似呻吟而无痛。外有脾中 
风、肺热、肾热虚、历节风、忧气、胸痞、痰饮、短气。 
脉寸口沉,胸中短气,辟大而滑中有短气;浮而绝者气微弱者,少气。 

卷之下
宿食留饮(痰饮六饮附第四)
属性:脉寸口浮大,按之反涩,尺中亦微而涩,宿食也。 
脉寸口如转索而紧,宿食也。 
脉滑而数者,宿食也,当下之。 
又浮而滑者,宿食也;脉沉,病若伤寒者,宿食留饮,当下之。 
下利不欲食者,宿食。 
脉短而滑酒病。脉浮而细滑者伤饮。 
x宿食状x 
千金云,胃中有辟食冷物则痛,不能食,有热物则欲食。 
大腹有宿食,则寒凛如疟发热状;小腹有宿食,即暮发热,明旦复止。 
又有云,病宿食则头痛、恶风增寒,心腹胀满下利,不欲食,吞酸噫气腐 
气,或腹胀泄泻,及四肢浮肿。若胃实寒,食反留滞,其脉滑而数,宜下之愈; 
若虚,其脉浮大,按之反涩,尺中亦微涩,宜温消之。 
x痰饮状x 
或咳、或喘、或呕、或泄、晕眩、 烦、悸忪、 KT 、寒热、疼痛、肿满、 
挛癖、癃闭、痞膈、如风、如颠。 
x悬饮者x 饮水留在胁下,咳唾引痛(治法当下)。 
x溢饮者x 饮流于四肢,当汗不汗,身体疼痛(法当汗)。 
x支饮者x 咳逆倚息、短气不得卧,其形如肿(随证汗下之)。 
x痰饮者x 其人素盛今瘦,肠间漉漉有声(宜治湿从小便去之)。 
x留饮者x 背寒如手大,或短气而渴,四肢历节疼,胁下痛引缺盆。 
x伏饮者x 膈满喘咳,呕吐,发则寒热、腰背痛,目泪恶寒,振振然。 
x李论x 饮食肠胃乃伤,复加之,则胃化迟难,故宿食饮留。 
食者物也,有形之血也,因而饱食,筋脉横解肠为重,或呕、或吐、或下 
利,甚则心胃大痛,犯其血也。宜分寒热轻重而治之。如初得,上部有脉,下部 
无脉,其人当吐,不吐者死。宜瓜蒂散吐之。轻则内消宿食,缩砂、神曲是也; 
重则除下,承气类也;寒则温之,半夏、干姜、山棱、莪术等也;热则寒之,大 
黄、黄连、枳实、麦 等也。 
饮者水也,无形之气也,因而大饮则气逆,形寒饮冷则伤肺,病则为咳、 
满、水泄;重而为蓄积。轻者,宜取汗、利小便,使上下分消其湿,解醒汤、 
五苓、半夏、术、壳之类是也;重者三花神 等也。又一云∶凡伤西瓜、冷水、 
羊乳寒湿之物 
白术(二钱) 川乌(二钱) 防己(一钱) 丁香 甘草(各五分) 
凡伤羊肉、湿面湿热之物∶白术 连(一钱) 大黄(二钱) 甘草 以上二证,腹痛 
白芍药(一钱);心下痞加枳实;腹胀加浓朴;胸中不利加枳壳;胸中寒加陈皮;渴 
者加茯苓;腹中闷加苍术;及体沉重加酲术。大抵伤冷物巴豆为君,伤热物大黄为君。 
x张论x 
饮食不消,分贫富而治之。富者乃膏粱太过,以致中脘停留,胀闭痞隔, 
酸心,宜木香导饮丸主之。贫者饮食粗,动作劳,酒食伤之,以致心腹满闷,时 
吐酸水,宜进食丸主之。又重者,证太阳伤寒,止脉沉,宜导饮丸治之。 
又论留饮,蓄水而已,虽有四有五之说,止一证也。夫郁愤而不伸,则肝气 
乘脾,脾气不濡,亦为留饮。肝主虑,久不决则饮气不行;脾主思,久则脾 
结,亦为留饮。乘困饮水,脾胃失衰不能布散,亦为留饮。饮酒过多,胞经 
不及渗泄,亦为留饮。渴饮冷水,乘快过多,逸而不动,亦为留饮。 
夫水者,阴物也。但积水则生湿;停酒则发燥,久则成痰。在左胁同肥气; 
在右胁同息贲。上入肺则喘;下入大肠则泻;入肾则涌水;在太阳为支饮。皆由 
气逆得之。故湿在上者面浮目黄;在下者股膝肿满;在中者,支饮痞鬲痰逆。在 
阳不去,久而化气;在阴不去,久而成形。宜治以导水如禹功,调以五苓、 
葶苈、椒目逐水为全矣。 
x刘用槟榔丸x 治伤之轻,饮食不化,心腹膨。 
槟榔 木香(各一钱) 陈皮(八钱) 牵牛(头) 
上醋糊丸,姜汤下二十丸。 
x雄黄丸x 治伤之重,腹胁虚胀。 
雄黄(一两另研) 巴豆(五钱生用) 
丸治法同心痛条下。 
x瓜蒂散x 吐心腹卒痛闷乱急剂。 
瓜蒂 赤小豆(各三钱) 
上为末,每一钱,温水下。 
x枳术丸x 治伤食。 
枳实(半两) 白术(一两) 
□闷加曲 ;滞气加槟榔、木香、青皮;伤湿热加大黄、黄连、黄芩; 
湿加萝卜子;热加连;伏湿痞闷加茯苓、泽泻;病后食伤加栀子粉湿面油腻加 
豆粉半夏;伤冷硬加草豆蔻、棱、莪术;伤水加干姜;心胃痛加宿砂、丁香; 
□□加人参半夏。 
x解酲汤x 治伤酒。 
白豆蔻 宿砂 生姜 葛花(各一半两) 木香(五分) 茯苓 陈皮(去白) 猪 
苓(去皮) 人参 白术(各钱半) 青皮(三钱) 炒曲 泽泻(各三钱) 
上为末,白汤下。 
秘方 治胸中有物恶食。 
二陈汤加白术 山楂 川芎 苍术 神曲(炒) 
□□□ 治留饮悬饮脉弦。又治脉伏,其人欲自利,难利,心下续筑 
满,此为留饮欲去故也。 
x茯苓、桂术甘草汤x 治心下有痰饮,胸胁肢满目眩。 
x大青龙汤x 治溢饮体疼当发其汗。 
麻黄(七钱半) 桂枝 甘草(各二钱) 杏仁 石膏(鸡子大) 半夏(续加) 
x泽泻汤x 治心下有支饮,其人苦冒眩。支饮不得息,加葶苈大枣。 
x朴黄汤x 治支饮胸满。 
浓朴 大黄 
x二陈汤 小半夏汤x 治呕家本渴,今反不渴,心下有支饮。治先渴却 
呕,水停心下,属饮也,加茯苓。 
x五苓散x 治瘦人脐下有悸,吐涎沫而颠眩,水也,亦治停痰宿水。 
x破钡丸x 治五饮结为 瘕,支饮胸满吐逆,心痛大能散气。 
以拨 胡椒 丁香 宿砂 青皮 乌梅 木香 蝎梢 巴豆(去油) 
以青皮同巴豆,浆水渍一宿,漉出,同炒,青皮焦,去豆不用,渍浆 
水淹乌梅肉,炊一熟饭,研细为膏,姜汤下五七丸。 
x控涎丹x 治胃胸背手脚头项腰胯隐痛不忍,连筋骨牵钩痛,坐卧不 
宁,时时走易。 
甘遂 大戟 白芥子(真者) 糊为丸。 

卷之下
嗳气吞酸嘈杂(五)
属性:因胃中有火有痰。三因云∶中脘有饮则嘈,有宿食则痛。 
二陈汤加南星、黄芩。治食郁有热吞酸。 
x面术丸x 治吞酸嘈杂。 
宿砂 陈皮 炒曲 苍术 曲丸。 
x方x 治吞酸湿热所郁。 
黄连(姜汁炒) 茱萸(炒) 苍术 茯苓 汤浸。 
吐清水 苍术(陈壁土炒) 茯苓(一钱) 活石(炒) 白术(一钱半) 陈皮(五分) 煎服。 
x燥饮丸x 治痰饮心痛。 
干螺壳(墙土上者) 苍术 曲为丸。 
x木香丸x 治腐气者,宿食也。 
木香 蓬术 胡椒 半夏 干漆(炒烟尽各五钱) 宿砂 桂心 青皮(三两) 附子(炮 
去皮脐) 山棱(醋炒) 白姜(一两) 
上为末,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姜汤下。 
x感应丸x 治同前。 
肉豆蔻 川姜 百草霜(各二钱) 木香(一两) 荜澄茄 山棱 油(各一两) 巴 
豆(百粒去皮) 蜡(四两) 杏仁(百粒去皮) 
上除巴豆、杏仁外,为末,次下别研,巴、杏和匀,先将油煎蜡溶化,倾在 
药内和成剂,入舂内杵千余下旋丸如绿豆大,每服三五丸,温汤送下。 

卷之下
积聚(六)
属性:脉来细而附骨者,乃积也。寸口见,积在胸;尺中见,积在气冲;关上见, 
积在脐傍。左积左,右积右。脉二出,积在中央处其部。 
脉浮而毛,按之辟易,胁下气逆,背相引痛,名肺积。 
脉沉而芤,上下无常处,胸满悸,腹中热,名心积。 
脉弦而细,两胁下痛,邪走心下,足肿寒重,名肝积。 
脉沉而急,若脊与背相引痛,饥见饱减,名肾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