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588-丹溪手镜 >

第5部分

588-丹溪手镜-第5部分

小说: 588-丹溪手镜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亦项强,因太阳中风加之寒湿,宜发散之。 
结胸项亦强,如柔 状,宜大陷胸丸下之。 

卷之上
头眩(二十八)
属性:眩者非玄,而见其玄。 
者非毛,而见其毛。 
者,目摇动也。 
运者,运转,世谓之头旋。 
冒者,蒙冒,世谓之昏冒。 
皆阳虚也。 
风亦头眩。 

卷之上头眩(二十八)
不治证
属性:属性原缺。 

卷之上
胸满(二十九)
属性:属性原缺。 

卷之上
胁满(三十)
属性:属性原缺。 

卷之上
心下满(三十一)
属性:……虚气上逆也,旋复代赭石汤主之。痞与泻心不解,渴而小便不利为水饮内蓄,五苓散 
主之,泻心汤并治痞虚气。 

卷之上心下满(三十一)
不治证
属性:结胸证悉具而加之烦躁者死,邪胜也。 
脏结亦如结胸,邪结于阴也。寸脉浮而关小细沉紧,饮食如故,而阴结阳不 
结也。时自利,是阴乘阳虚而下也。舌上白胎滑者难治,白胎寒多也。脏结,于 
法当下,若无阳证寒热,其人反静,胎滑,不可攻也,宜刺关元,小柴胡汤也。 
又,病患胁下旧有痞,连在脐旁,痛引小腹入阴筋者死,积与真藏气结也。 

卷之上
腹满并痛(三十二)
属性:大满大痛,或潮热大便不通,腹满不减者,实也,可下之。曰阳热为邪者, 
腹满而咽干,方可下之。又曰,痛而不满为实,宜大柴胡、承气辈下之。满而且 
痛,内外表里俱有证,宜桂枝加大黄汤,以和其内外,以上皆热病也。 
有冷痛者,痛而大便利,手足冷,恶寒,脉细,面青者,温之,四逆也。 
有下寒上热痛者,腹中痛,欲呕吐,黄连汤主之。 
腹满不痛或时减者,为虚。此虚寒从上下也,当温之。盖虚气留滞,亦为之 
胀,比之实,但不坚痛为异,宜桂枝半夏汤、小建中汤,以和之。又曰,阴寒为 
邪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属太阴也,可温之。 
汗吐下后胀满。 
发汗后不解,腹满痛者,急下之。 
发汗后腹胀满(是膀胱虚也)者,浓朴生姜甘草半夏人参汤主之。此因表邪发散去 
津液少,胃主津液,胃虚不能宣布诸气,当温散之。 
吐后腹满者,邪气不去,下传入胃,承气主之。 
太阳病反下,因而腹满时痛,桂枝加芍药主之。大实痛,桂枝加大黄主之。 
伤寒下后,腹胀心烦,卧不安,热乘虚,郁于中,气不得上下,栀子浓朴汤主之。 

卷之上
小腹满(三十三)
属性:谓脐下满也。是在上而满者,气也;是在下而满者,物也。小腹下,溺与血 
也,若从心下至小腹皆硬满而痛者,实也,大陷胸汤下之。但小腹硬满而痛,小 
便利者,蓄血之证,曰热结膀胱,其人如狂,桃仁承气主之。小便不利者,则是 
溺涩之证,此皆邪气聚于下焦,津液血气不行,留滞故也。 

卷之上
虚烦(三十四)
属性:谓心中郁郁而烦也。烦者,热也。欲吐不吐,心中无奈。胸中烦、心烦、虚 
烦,三者皆邪热传里,心烦喜呕,胸中烦不喜呕,小柴胡主之。 
少阴病二三日,心中烦,不得卧,黄连阿胶汤主之。少阴病,胸满而烦,猪 
肤汤主之。以上皆彻热而和解也。如作膈实者,可瓜蒂散吐之。如不因汗吐下实 
也,可以重剂吐之。 
足阳明病,不吐不下心烦者,实也,可下之。 
又伤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烦者,虚也,与小建中汤补之。大抵先烦而悸者, 
热也;先悸而烦者,虚也。如因吐下汗后而烦者,虚也。可以轻剂吐之,则是内 
陷之烦也,栀子豉汤主之,少气者加甘草,呕者加生姜,腹满加浓朴。凡药大下 
后,热不去微烦,加干姜。 

卷之上
烦躁(三十五)
属性:烦而扰,扰而烦,阳也。为热之轻者,烦躁谓先烦而渐至躁也;躁为愤躁而 
躁阴也,为热之重者。躁烦谓先躁而后烦者也。 
有不烦而躁者,怫怫然便作躁闷,此为阴盛格阳也。虽大躁欲于泥水中卧, 
但饮水不得入口者是也,治宜温之。 
有邪气在表而烦躁者。太阳中风,脉浮紧,不汗烦躁,大青龙主之。曰当汗 
不汗,其人烦躁。 
有邪气在里而烦躁者。大便六七日绕脐痛,烦躁发作有时,此燥屎也,可 
下。有火劫而烦躁。太阳病,以火熏之,大热入胃。 
有伤寒乍解,胃气尚弱,强食过多,因而烦闷,胃脉浮洪,宜损谷。 
有因虚而烦躁。阳微发汗,躁不得眠。下后复发汗,昼日烦躁不得眠,夜则 
安静,不渴不呕,无表证,身无大热,脉沉微,姜附汤主之。发汗若下之烦躁, 
病仍不去者,茯苓四逆主之。 
汗吐下,脏腑俱虚,余热相协,因虚而烦,以身不疼、脉不紧不数,宜补其虚。 
有阴盛而烦躁。少阴吐利,手足冷,烦躁欲死,茱萸汤主之。 

卷之上烦躁(三十五)
不治证
属性:结胸证悉具,烦躁者死。 
发热下利,厥逆,躁不得卧者死。 
少阴病,吐利烦躁,四逆者死。 
少阴恶寒而蜷,四逆脉不出,不烦而躁者死。 
少阴六七日自利,复烦躁不得卧寐者死。 

卷之上
懊(三十六)
属性:谓郁闷不舒畅也,无奈也,比之烦闷而甚。 
由下后,表邪未解,阳邪内陷,结伏于心胸之间,邪热郁于胸中,宜栀子豉汤吐之。 
或发汗吐下后,及阳明病下之,其外有热,手足温,不结胸,饥不饮食,头 
汗,邪热结于胸中,宜承气茵陈下之。 
阳明下之,胃中有燥屎,及阳明病无汗、小便不利、心懊 ,必发黄。 

卷之上
不得眠卧(三十七)
属性:眠者,常睡熟也。不得眠者,虽睡不熟,且安静不烦也。卧者,欲睡着而复 
醒也。不得卧者,欲安卧而烦闷不能安也。二者皆由汗吐下而生。胃虚则不得 
眠。心虚则不得卧。汗吐下后不得眠,枝豉主之。日烦夜静,姜附主之。 
不眠。少阴病,心烦不得眠,宜黄连阿胶汤。大热错语不眠,宜黄连解毒 
汤。下利而渴不眠,宜猪苓汤利其水。吐下后,虚烦不得眠,酸枣仁汤导其热。 
下后不眠同前。 
不卧。身热目疼,不卧有汗,宜桂枝柴胡汤;无汗,宜麻黄加白虎。误服青 
龙,汗多亡阳,先与防风白术牡蛎散,收其汗,次用小建中,养其心血。风温误 
汗不卧者死。热病余热入心包络,不卧,宜知母麻黄汤小汗之,次用小柴胡乌梅 
栀子汤,散心经之热,差后阴未复不卧,宜栀子乌梅汤。 

卷之上
喜眠(三十八)
属性:一忽又一忽,终日睡着沉沉不醒,惟狐惑二证有之,乃因下利后,内热乘虚 
生虫,杀人甚急,宜桃仁汤,黄连犀角汤。 
终日终夜常眠不寤,惟少阴下后,心肾虚寒,宜四逆温之。 
有欲幽静而但不能眠熟,惟百合、风温二症有之。百合因汗下后,内外俱 
虚,气无以守,心神不宁,汗后成者,百合知母汤;下后成者,滑石代赭汤。吐 
后成者,鸡子汤。不曾汗吐下,自成者,百合地黄汤。 

卷之上
舌上胎(三十九)
属性:热也,津液结搏为膜在舌上。 
白滑者,邪气初传入里,客于胸中,栀子豉汤主之。 
又阳明误下,白胎者,同治。 
半表半里者,小柴胡汤主之。 
不滑而涩,是结热在里,表里俱热,口大干,舌上干燥,白虎汤加参主之。 
黄者热邪入里,可下之。 
黑者热极也死。 

卷之上舌上胎(三十九)
不治证
属性:藏结白胎滑者死,其候如结胸,饮食如故,时时下利。 

卷之上
衄(四十)
属性:热在表也,是经络热盛,阳气拥,重迫血妄行,衄乃自解,忌汗。 

卷之上衄(四十)
不治证
属性:衄,头汗出,身无汗,死。及汗出不至足者死。 
发衄家汗,则额上陷,脉紧急,直视不得 ,不得眠。 
少阴病,但厥无汗,强汗之,因致衄者,难治,名曰下厥上竭。 

卷之上
哕(四十一)
属性:KT 者,但胸喉间气塞不得下通然,而无声也。 
哕者,吃吃然有声也。二者皆胃受疾也,趺阳浮为KT ,滑为哕。KT 者,胃虚 
水寒相搏,宜小青龙去麻黄加附子;哕者,因大吐大下,胃虚之极也,此妄下之过,多不治。 
又有热气拥,郁气不得通而成轻者,有和解之证,重者有攻下之候,非比大下后。 

卷之上哕(四十一)
不治证
属性:太阳中风,以火劫发汗,阴阳俱虚竭,身体枯烦头汗至颈而还,腹满微喘, 
口干咽烂不便,谵语至哕者死。 
又不屎腹满加哕者死。 

卷之上
咳(四十二)
属性:咳,嗽也,肺主也。肺主气,形寒饮冷则伤之,使气上而不下,逆而不收, 
冲击膈咽,令喉中如痒,习习如梗,治宜发散。小便利者,不可发汗,发汗则四 
肢厥冷,咳而发汗,蜷而苦满,腹复坚为逆。 
肺寒而咳者,皮毛之寒内合饮食之寒,则为咳嗽。 
停饮而咳者,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小青龙主之,此为 
水饮与表寒相合也。 
又有少阴病,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痛,自利,此为有水气,其咳者,真 
武主之,此为水饮与里寒相合也。表传里而咳者。 
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四逆散加干姜五味子主之,此为阴邪动肺而咳也。 
少阳证,其人或咳者,小柴胡去参加干姜五味子,此为阳邪动肺而咳也。 

卷之上咳(四十二)
不治证
属性:脉散者死,是心火刑于肺金也。 

卷之上
喘(四十三)
属性:喘,肺主也。谓气逆而上行,息数、气急、张口、抬肩、摇身、滚肚。 
有邪气在表而喘者,心腹必濡而不坚。 
太阳恶风无汗而喘,桂枝加浓杏汤主之。 
喘而汗出者,邪气在里也,且邪气内攻,气逆不利而喘,以葛根黄芩黄连汤以利之。 
汗出而喘者,邪气在表也,邪气外盛,拥遏诸气不利而喘,与麻黄杏子甘草 
石膏以发之。 
有里证而喘者,心腹坚满短气,有潮热,此外欲解,可攻里也。 
有水气而喘者,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喘,小青龙去麻黄加杏子主之。 
又水停心下则胸膈满而喘,宜利其小便。 

卷之上喘(四十三)
不治证
属性:直视谵语喘满者死。 
身汗如油,喘而不休,肺绝也,死。 
因药下之,泻止而喘者,气已脱也,死。 
喘而噫者死。 
喘而四逆者死。 
喘而鱼口者死。 
喘而口闭面里者死。 

卷之上
吐呕(四十四)
属性:吐,物出也,胃中虚冷。吐血有热毒,宜犀角地黄汤;有虚寒,宜理中汤。 
呕,有声也。干呕有寒,宜姜附;有热,宜五苓;有水气,宜小青龙也。 
有热呕者,呕而发热,少阳证具及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宜大柴胡。 
有寒呕者,膈上有寒饮干呕者,不可吐,宜温之,呕涎沫头痛,茱萸汤主之。 
有停饮呕者,先呕后渴,此为欲解;先渴后呕,为水停心下,此属饮家。 
有胃脘有脓而呕者,不须治,脓尽自安。 
表邪传里必致呕也,阴不受邪而不呕也。呕家用半夏以去其水,用生姜以散其逆气。 
呕多,虽有阳明证,不可攻之,谓邪气未收敛也。 

卷之上吐呕(四十四)
不治证
属性:呕而脉弱,小便微利,身有微热见厥者死,此虚寒之甚也。 

卷之上
悸(四十五)
属性:悸,心忪也,惕然动而不安矣。 
有停饮者,饮水多必心下悸,心火恶水,心不安也。凡治悸者,必先治饮, 
以水停心下,散而无所不至。浸于肺则喘咳,浸于胃则哕噎,溢于皮肤则肿,渍 
于肠间则利下,可以茯苓甘草汤治之。 
有气虚者,由阳明内弱,心下空虚,正气内动,心悸脉代,气血内虚也,宜 
炙甘草汤补之。 
又伤寒二三日,心悸而烦,小建中主之。 
少阴病四逆或悸,四逆加桂五分主之。 
有汗下之后,正气内虚,邪气交击,又甚于气虚者也。 
太阳病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必心下悸。 
又太阳病,若下之身重心下悸者,不可发汗。 
少阳病不可吐下,吐下则悸而惊。又少阳不可汗,汗则谵语,此属胃,胃和则愈,胃不和则 
烦而悸,治法宜镇固之或化散之,皆须定其气浮也。 

卷之上
渴(四十六)
属性:渴,热也,在里也。 
渴小,热小,宜五苓散;渴大,热深,宜白虎加参。 
舌干咽焦,乃肾汁干也,可急下之,肾经上属舌本,盖热入,肾水为所烁, 
无以灌注咽喉,失下则舌焦而死矣。 

卷之上
振(四十七)
属性:振,谓森然,若寒耸然,振动皆虚寒也。至于欲汗之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