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神箭传说 >

第471部分

神箭传说-第471部分

小说: 神箭传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虽然话语不多,不过杨诚也大致了解了这镇里的情况。韩亮青本部一万人,不过在这里地只有七千人,另有三千因为之前押粮耽搁。此时应该还在孟塬。其余的五万多人则分别来自六支不同地部队:卢西、无终二部一万八千人,主将俱是和他差不多因迫于三家威压而加入的外姓将领;郑氏的河间、高阳、博陵私兵二万七千人。统领却是与郑氏有姻亲的大族子弟,都是些纨绔子弟,不足为虑;另有一支八千人的部队却是顾氏宗族统领的,来自桑乾地边防军,颇有些战力,不过他们与另外这六支几乎全有郑氏标记的部队并不和睦,单独驻守在镇子的东南角,此时应该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 
    为防万一,韩亮青已着亲信去联络卢西和无终军的将领,与自己联手防范桑乾军,相信等他们了解到真相时,也无力回天了。事实上这次的突围,也只是韩亮青部与卢西、无终的一部分而已,郑氏三营的将领已经无力掌握局面,所能指挥的不过是少量亲兵。顾氏的桑乾军虽然稍好一点,但也是士气低,真正能完全受控制的只在半数左右。 
    “韩统领倒也是思虑周全,不愧为征北老将。”杨诚由衷地赞道。到底是出自征北军,虽然当年他除了善待士兵这一其他将领完全不屑的方面在士兵中有些影响外,战绩几乎是征北军中最差地一个,但仍然不是那些世家子弟可想媲美的。看着韩亮青略有些花白的双鬓,杨诚不禁心生感慨。对于韩亮青他的所知完全来自传闻,据说他毫无背景,但早在征北战开始之前,便已经是一名驻守边关多年的边将了。 
    根据当时士兵之间的传言,他当上统领的经历也颇有些戏剧性,有一年匈奴来犯,而且来势十分大,数座边塞没抵抗几天就沦陷了。一时间烽火四惊,甚至有几座边塞将领不战而逃,好点的还带着士兵一起逃,自私一点的将领则带着心腹自己跑了。 
    不幸而又有幸的是,韩亮青便摊上了这么个自私的将领,根本连招呼也没打,自己一个人便偷偷溜了。群龙无首而敌骑又逼近的情况下,因为平时毫无架子,韩亮青便被推举为了临时统领。更加幸运的是进攻他驻地的并不是匈奴主力,而是一小股掠劫的游骑。在齐心协力之下,有惊无险地让他坚守了足足一个月。等到朝廷大军赶来驱走匈奴人时,他那儿便成了唯一一座坚守上月的边塞,甚至还在匈奴撤退时进行了追击。如此一来,在诸塞失守、数塞不战而退的惨淡战报上,韩亮青这个并不怎么出彩的战功便显得异常显眼了。 
    经此一战,让他成了当时的边塞名将。不仅连升数级,成为两万多大军地统帅。而且在对匈奴转入反攻阶段后。赵长河奉旨组织征北军,也不得不把这个毫无背景的人考虑进去。虽然后来韩亮青比起其他诸营统领都显得颇为不如,但赵长河却始终不敢轻易撤换这名昔日地“边塞名将”。 
    当然,这也并不是说韩亮青便是庸才,他也有一项值得称道的地方:在所有征北诸营中,他参战的次数和战功虽然最少。但同时士兵的伤亡率却也是最低的。十年的大战,只有他地正统营几乎保留了七八成最初的班底,而满员一万人的神威营,却在此期间累计失去了近六万鲜 
    命。这个让许多将领和官员不屑的数字,却令无数的之向往不已。 
    事隔多年的今天,在杨诚眼里,韩亮青仍然是一名了不起的将领。要知道在与匈奴人的战争中,不是避战、畏战就可以减少伤亡的。特别是各营在每年轮番进入草原地战斗中,逃避、胆小往往会带来灭顶之灾。韩亮青不可能总是那么运气好,每次都遇上敌人的游骑。那么他就必然有着其他将领所不具备地成功秘诀。在杨诚希望将伤亡减少到最小的今天,韩亮青这样的人便显得犹为珍贵了。这也是杨诚甘冒风险的原因之一。 
    或许是因为跟随的诸将留在了门外,也或许是因为杨诚脸上一直挂着善意的笑容,在双方落座之后,韩亮青已没有那么拘谨了。毕恭毕敬地向杨诚一礼之后,略有些感激地说道:“末将何德何能,竟然让招讨大将军如此礼遇。恕末将冒昧问一句:三家气数已尽。招讨大将军又已得潘家之助,荡平洛阳指日可待,又为何如此厚待我这毫无用处之人。” 
    杨诚微微颔首,一丝惊讶的神色在眼中一闪而逝。听到对方不再以叛将自居,显然已是诚心归降,顿时让他心中大慰:至少这第一步,自己已经达成了。不过对于韩亮青竟然知道潘家暗中投靠了朝廷,杨诚不由心中暗惊。要知道这件事除了他和刘虎以及参谋营的核心成员外,连张破舟等亲信将领也是不知道的,即使有这次潘家率先逃跑。也不能据此断定其投诚之实嘛。 
    似乎知道杨诚心中的想法一般,不待杨诚出言询问。韩亮青已自己解释道:“末将之前替叛军押运粮草,孟塬所贮之粮足够大军十日之需,再加上水路三天一次的补给,就算无法打通潼关,关中叛军的粮草供给也足够半月之需。身为三家之一,潘氏的将领又如何会不知呢?是以一听到他们沿途散播的谣言,末将心里便有了八九分把握。不过这也是孟塬管理钱粮的郑氏守将之短视,若不是他一闻潼关失守后,不是先图夺回潼关,而是自私地考虑三家嫡系的部队,早早地便开始克扣其他外姓将士的粮草,潘家的谣言又有谁会相信呢。” 
    杨诚微微一笑,心里却不禁捏了一把汗。看来自己派出蔡进锐这路奇兵,实在是险之又险。他也没想到叛军的粮草竟然足够半月,要不是他成功地射杀了郑志愉,让其将大军安抚住,这半月之间完全可以改变形势了。只要叛军不乱,潼关必然无法久占,一旦再度打通,这场战争虽然不至于再无胜望,但恐怕就免不得会是一场血流成河的硬仗了,哪会有今天这样的局面。恐怕当初能令潘家的那名持盾儒改变主意的,也有自己射杀郑志愉这原因在内。 
    “韩统领可知现在潼关的情形如何?”杨诚心里略有些紧张地问道。想起自己差点就真把蔡进锐等人拿去白白送死了,杨诚也不禁有些后怕。虽然当初也有不惜一切代价之心,但事前却偏偏算错了叛军的粮草供应。若不是主管钱粮的人“相助”,即使是成功射杀郑志愉,潼关也将极为危险。牺牲虽然再所难免,不过若是白白的牺牲,那绝对不是杨诚希望看到的。 
    提起潼关,韩亮青竟然露出一副敬佩的表情:“招讨大将军麾下人才济济,三家相差太远矣!奇取潼关那位将军端是了得,不仅选择了每天仅有半个时辰没有粮车通过的绝佳时机,其后又丝毫不露声色地将数千辆空返的粮车赚入潼关,仅有最后数十辆因误了时间而幸免。孟塬叛军虽然闻讯后便立即派军前往,但潼关道理狭窄,那将军又以柴草等易燃之物充塞马车,点燃后冲击叛军,不损一人便令叛军大乱。孟塬诸将中无甚将才,单凭这数千辆马车,便足可保十日无忧。” 
    杨诚闻言不禁如释重覆,没想到蔡进锐竟然有如此应变之术。他这火车阵虽然比不得古时的火牛阵那般威势,不过利益于道路狭窄,就算是他恐怕也要颇费些周章。如此一来,蔡进锐所虑的便只有洛阳方面的叛军了,以潼关之险,守起来想必要容易得多了。而且现在数十万叛军涌向孟塬,又缺乏一个可以压制全军的将领,再加上潘家从中策应,恐怕已经没有多少精力放在潼关方面了。 
    “三家已是风中残烛,在招讨大将军诸策之下已无力回天。末将得招讨大将军礼遇,倒是有一策献上,可令三家更加迅速消亡!”韩亮青起身走到中间,恭敬的跪倒在地,神情却极为坚决。这一次恐怕是他最后一次能展示自己的机会了,虽然与杨诚相谈并不久,但他却不愿再做犹豫,等待机会不如创造机会。 
    “韩将军何须如此大礼,杨诚愿闻其详。”杨诚急忙上前抚起韩亮青,心中不由一喜:韩亮青如此郑重,显然是经过周密思虑的,即使不像他所说那样令三家迅速消亡,也绝对会有助于现在的平叛之事。 
    韩亮青站了起来,正要开口,外面却突然传来一阵骚乱。数以万计的火把燃起,将周围照得如同白昼!   
      第七卷 第九十五章 关洛争雄·五十九 
       
    统领大人,河间、高阳兵听到招讨大将军入营,竟然郑氏有瓜葛的将领,提着人头直往这里来了。不过他们却并不肯交出武器,直言要见大将军。你看要不要……”一名裨将急匆匆的跑了进来,将外面喧闹的缘由禀上。 
    韩亮青闻言不出大大的松了口气,接着却并未作答,反而以询问的目光望向一直稳坐如山的杨诚。这里毕竟还不是他的地盘,甚至加上另外两外姓部队也没占到一半之数。不过诸营之中也只有他的正统营上下齐心,就算真有什么意外,在他的小心防范下,再不济也能拼死护着杨诚突出镇外去。只是这样一来,一则会蒙受巨大损失,二来也会影响杨诚此番只身入营的用意。 
    虽然杨诚没有说,不过他哪里猜不到杨诚并非只是为他而来,实则是想兵不血刃的招降这六万叛军。想起杨诚的胸襟与气度,他也不禁自惭形愧,他虽然有善待士兵之名,却仅限于自己营中属下。而杨诚所念的,却是天下苍生,单是他所听闻的以生擒论功这一举措,便足显其志了。常言道:一将功成万骨枯,自古以来有多少将领能顾及到普通士兵的生死,更不要说敌对的士兵。 
    看到韩亮青的眼神,杨诚自然知道他已经完全投向了自己,不过他却并不急于表达自己的意见,只是微微点头说道:“这是韩统领的大营,一切自然由韩统领作主了。”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既然已经决定重用这名入伍近二十年来,也未有大地建树的老将。杨诚自然不用掩饰自己地信任,同时也有观察其才的用意。判断一个将领才能如何,绝非只有战场这个唯一的标准,平日的一举一动都可以一窥端倪。 
    韩亮青微微一愣,略微思索了一下,喝令道:“让他们进来。不过只限为首的几人!同时让兄弟们眼睛放亮点,没有我的许可,任何妄图进入此宅地人一律格……生擒,无法生擒的,格杀勿论!”既然知道了杨诚来这里的用意,这些人杨诚当然不会避而不见了,甚至这还是他乐于看到的局面。毕竟那些与郑氏有姻亲的家族,想要投降顾虑实在太多了。 
    杨诚闻言不由暗自莞尔。这倒是真为难韩亮青了,既要设法保护自己,又要顾及到自己所提尽量生擒的决定。或许真的是关心则乱吧。这时的韩亮青在他眼里反而有些不果断的印象。要知道他也不是个一味仁慈的人,事实上十多年地征伐之中。他自己的双手也不知道沾染了多少鲜血。形势不同,所采用地策略当然就会因此改变了,比如之前的荆襄之战,若是他也放出话来尽量生擒顾氏兖州军,那场战争哪能如此迅速地结束。 
    思虑间,四个倒戈的将领已然进入大厅。只见其中两人生得高大魁梧。只是着一身普通士兵的军服,不过却是一副傲然的模样,只是不断闪烁的眼神出卖了其内心地忐忑;靠左一人却是极为干练的样子,身上的铠甲却有些不伦不类,头盔和胸甲明显都小了一号,紧勒之下让旁边的皮肉高高股起,不过他却毫不在意,略有些畏惧的眼神中夹杂着一丝兴奋,一进来双眼便不断在杨诚和韩亮青的脸上梭巡;靠右一人却是四人中最高的,此时赤裸着上身。鼓鼓的肌肉上密布着条条细痕,显然是被鞭子之类的东西打伤的。他地神态与三人皆不相同,一进来便直视杨诚,崇敬之中竟隐隐有些挑战的味道。 
    “尔等见到招讨大将军,还不下跪!”韩亮青怒声喝道,此时横眉相向,竟也颇有些慑人地威势。 
    韩亮青声音刚落,那名穿着铠甲的人便立即恭顺的拜倒。“末将河间周潮生拜见招讨大将军,拜见韩统领。”不用说他也知道杨诚的地位远在韩亮青之上,是以对杨诚极尽恭敬,对韩亮青却略显淡然。 
    “高阳李福、李明拜见招讨大将军,拜见韩统领。”那两名士兵服的人略有些犹豫,不过却也没有坚持多久,便也先后向杨诚及韩亮青叩拜,只是他们对韩亮青的态度却更加恭敬,与之前的周潮生炯然不同。 
    赤膊之人却仍是卓然而立,连正眼也没瞧韩亮青,只是略有些疑色的向杨诚问道:“你真的是神箭将军?”看那样子,他倒不是前来投降的,反而是来挑战一般。 
    “古山,你好大的胆子!”韩亮青立即拍按而起,正要喝令卫兵将其拿下惩治,却闻杨诚轻咳一声,当下顿了顿,只得改口斥道:“你小子是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