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大汉天师 >

第67部分

大汉天师-第67部分

小说: 大汉天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黄忠插话道:“既然如此,何不一会儿请众人去中军大帐议事,届时咱们再推选人选?”

    陈焉点头称善,当即便找来卫兵传令下去,让诸将来帐中议事。

    事发紧急,陈焉迫不得已紧急议事,城中诸人也颇给面子,不需多时便已经来齐了。

    陈焉坐在大帐正中,倒真是十分气派,左右两边都是一字排开,井井有条。

    左手一侧,乃是:杨奉、徐晃、以及白波军中诸将;右边则是:徐荣、李肃、黄忠、贾诩、张绣、宋忠等人。两侧众人都是一脸严肃,可见陈焉此时甚有威望。

    陈焉当先说道:“我最近几日恐怕要离开定远城,去南方办些事情,因此城中事务,要托付他人代理,众位将军皆是人中龙凤,不知有谁可以毛遂自荐?”

    陈焉话音刚落,帐中就喋喋不休的讨论起来,想必陈焉突然离开的消息对大家来说实在有些突然。

    若说统领,这里徐荣位居中郎将,算得上很有经验;而张绣亦曾统领张济的大军,可以说是一把好手;还有杨奉,多年来将白波军治理的井井有条,自然也是上上之选;至于贾诩,更是运筹帷幄,满肚子鬼点子。

    到底选谁,陈焉当真有些头疼。

    忽然一人上前道:“末将以为,代理统领一职,非徐荣将军莫属。”

    众人看去,只见张绣站出身来,目光望向陈焉,等待陈焉发话。

    陈焉不好抚了张绣的面子,自然不能回绝,当即便问徐荣道:“徐荣将军,你可愿代劳?”

    徐荣沉吟道:“我……”

    这边徐荣还未说完话,那边白波军中站出一名将军说道:“我倒觉得,杨奉统领更适合一些。”

    陈焉认识说话的这名将军乃是白波军中的郭方,此人乃是白波军前统领郭太的儿子,在白波军中的地位自然可想而知。如今白波军乃是陈焉军中的主力部队,陈焉自然不太好忽视白波军的将领。

    但杨奉却是个明白事理的,当即站出来回答道:“徐荣将军善于用兵,我只是一介莽夫,不敢与徐荣将军相争。”

    徐荣自然没想到堂堂黄巾军统领杨奉竟是个如此明理之人,当即投桃报李,连忙谦让道:“杨奉将军既然能将白波军治理的如此兴旺,那么治理定远城,自然也不在话下。”

    两边没想到徐荣和杨奉竟然互相谦让起来了,都是一阵哄乱,一时间僵持不下。

    便在众人争论之时,贾诩忽然开口道:“既然如此,何不让徐荣与杨奉二位将军共同治理。”

    众人听罢,一时间沉寂了下来,陈焉也眉头一扬,好奇问道:“如何共同治理?”

    贾诩道:“徐荣将军治军严整,可以令他统领兵马;杨奉将军则带领弟兄发掘水源,修筑城池。两人各司其职,岂不美哉?”

    陈焉听罢,心中恍然大悟:“此时城中的士兵七成都是白波军,虽然自己是名义上的统领,但是毕竟军权仍在杨奉手里,若是哪一天杨奉想反,陈焉自然制不住他。贾诩此时虽表面上让杨奉和徐荣共同治理,其实则是趁机将杨奉的军权削减,让自己更加信任的徐荣成为军权拥有者,这样的心思,实在是……”

    但这点子虽好,是否有些太过明显,不知道杨奉是否会记恨贾诩呢?

    出人意料的是,杨奉竟第一个同意道:“贾诩先生提议不错,我赞成!”

    陈焉没想到杨奉竟然如此深明大义,心中忽然有些感动。杨奉投降自己完全是因为他认为自己是张角的徒弟,而他却并不是,陈焉的谎言换来的却是杨奉无比的忠诚,此时的陈焉,又如何不愧疚呢?

    但现实面前,由不得陈焉愧疚,众人见到杨奉同意,自然都附和起来。徐荣自然不能反对,他向杨奉点了点头,以表对杨奉的钦佩之情。

    片刻之后众人便达成了协议,陈焉不在这段日子,城中事务由徐荣与杨奉共同打理。

    对于如此完满的结局,陈焉自然十分认可,当即便说道:“既然如此,以后城中政事找杨奉,军事找徐荣,陈某离城数日,诸位莫念!”

    说到此处,陈焉站在军帐正中,已经俨然有了领袖的气概。

    贾诩忽然出列,对着陈焉拜倒,朗声说道:“愿主公旗开得胜,早日凯旋!”

    话音刚落,众将士立即跟随贾诩,拜倒在地道:“愿主公旗开得胜,早日凯旋!”

    陈焉万万没想到,自己竟然能得到如此的待遇,哪怕便是昨日,也从未有人称呼他“主公”。

    其实也不意外,从陈焉孤身离开长安,到他走出一步险棋去刺杀段煨,陈焉的影响力和领导力,在军中每个人的心中都留下了深深的印记,因此在这个时候,陈焉得到了回报。

    无论是早早便跟随陈焉的李肃,还是刚刚才加入阵营的徐晃、黄忠,每一个人跪伏在地,口称“主公”,对陈焉都是心服口服。

    这时陈焉忽然明白,自己已成为了这乱世之中的一支强大的势力,足以抗衡一方诸侯!

    陈焉看着面前景象,连忙命众人起身,言语之中,尽是满足之情。

第127章 陈焉南下

    终于算是处理好了城中的事,陈焉心中的担子也放了下来,回营打点行装,免不了又被杏儿盘问了半天。

    陈焉知道此事机密,知道的人越少越好,因此也没对杏儿多说,只是说去南方处理黄巾教的事情。

    杏儿虽然不信,可以问不出别的来。

    此时南下,可以说得上是微服出巡,陈焉自然不想让别人知道他是越骑校尉,更是拥兵一方的诸侯,因此他一袭便装,倒像极了武侠电影中的侠客。

    至于兵器,长戟太过碍眼,陈焉则挑选了一支短戟,既趁手,又轻便。

    收拾已毕,陈焉便匆匆去南门寻找张梁,果然张梁此时牵着四匹骏马,已经在南门口候着他了。长途奔波,马一定要多准备几匹,以便更换,张梁毕竟是江湖老手,这些道理都还明白。

    张梁见陈焉轻装上阵,笑道:“君郎这般打扮,我倒有些认不出来了。”

    陈焉微微一笑,忽然感觉此时莫名的轻松,说道:“难得不在军中,穿这些松软衣服,我倒也有些不适应。”

    两人寒暄片刻,便上马向南而去,事关重大,谁都不敢耽搁。

    一路奔行,陈焉难免疲惫,人一疲惫自然就容易肚子饿。陈焉年轻力壮,正是饭量好的时候,没过多久便取出干粮来吃。

    陈焉穿越回来已久,早已适应了这个时代的食物,吃起来也是津津有味。等他已经吃了半饱,才发现一旁张梁一脸笑意地看着自己,便如同看个低龄儿童。

    陈焉这才意识到自己太过无礼,竟然没问过自己的师叔饿不饿,只顾着自己吃了。他连忙道歉道:“师叔,我饿极了,实在无礼,竟没问过您老人家自己就大吃起来了……”

    张梁却微微一笑,说道:“不妨事,我不吃这些东西。”

    陈焉闻言一愣,问道:“什么?您不吃这些东西?这是什么意思?”

    张梁笑道:“看来我大哥太过小气,竟然连辟谷都没教你?”

    陈焉这才恍然大悟,想起来“辟谷”这个本领来。

    所谓辟谷,便是修真之人,不吃五谷杂粮,专门练气的一种法门。这种法门刚入门的时候便可减少食量,或者三天一餐,或者半月一餐,到了小成的时候便可以数月不食,但身体却更加有力,之后辟谷者可以采天地灵气而食之,进入“半仙”状态。而当修行到最后之时,修行者甚至连灵气都可不吃,真正进入“仙人”阶段。

    陈焉自然对此事有所耳闻,见到张梁竟然懂得辟谷,不禁问道:“师叔如今是否可以不吃东西了?”

    张梁笑道:“我的道行还浅,仅可半年不食。一会儿我将法门传授于你,你根骨不凡,修为又深,若是从现在开始修炼,等到十年之后,兴许能达到采集灵气的境界。”

    陈焉听到自己可以达到如此高深境界,乐得手舞足蹈,一时间连手中的干粮都掉了。

    叔侄二人边休息便谈论,时光倒也飞快过去。此时两人在荒郊野岭小憩,但毕竟不能在此过夜,休息片刻之后,仍少不得要继续赶路。

    前面不远处便是京畿重地的关隘,此处目前名义上乃是在天子的管辖之中,实际的控制权则是在吕布手里。陈焉现在是吕布的眼中钉、肉中刺,张梁又是逃窜多年的反贼头子,真不知道这两个人要如何通过这关口。

    渐渐日已西斜,张梁与陈焉两人仍是未至关隘,前面倒有一处驿亭,正所谓“十里一亭,十亭一乡”,此处正是一亭。

    陈焉抬眼望去,只见这驿亭周边驻扎着四五名男子,倒有些像是商贾,看起来并没什么危险。

    张梁自然也对此处很是满意,说道:“看来咱们今夜无法过关了,不如暂且在此休息一夜。”

    陈焉骑术并不算精良,此刻早已疲惫,听见张梁的建议,当即忙不迭地点头答应。

    两人便栓了马匹,干脆凑近了这个驿亭。

    驿亭中的男子似乎都是一伙儿,看见陈焉和张梁进来,都站起身来点了点头,以示友好。

    古代不比现代,遍地都是旅人,古人出游在外,罕有遇见人烟的,若是遇到,便会结伴同游,一来人多势众,不怕强盗;而来也可共同抵御猛兽。

    那些男子中领头的是一位四十左右的中年人,这中年人长得一脸聪明,似乎是南方人士。他站起身来,拱手说道:“某是老程,长沙人士,这些乃是我的伙计,我们北上贩些药材,如今药材贩卖完了,正启程回乡。”

    言语之中,这老程十分客气,似乎对张梁陈焉两人有些忌惮。不过这也难怪,张梁一代宗师,举止间自然而然有一种慑人的气势,陈焉又是久经沙场,自然带着杀气,老程这般寻常商贾见了,难免有些害怕。

    张梁见老程自报了家门,当即也不能无礼,躬身回礼道:“在下张三,乃是个郎中。”之后拉着陈焉说道:“此儿乃是我侄子,我俩也是回乡探亲。”

    老程见张梁神态慈祥,放松了警惕,当即笑问道:“两位家乡何处啊?”

    张梁见老程还要攀谈,微微一笑,不再回答,转身收拾行装去。陈焉则不想节外生枝,板着一张脸,也不答话。

    老程碰了一鼻子灰,本想发作,但看见陈焉、张梁两人人高马大,又带着兵器,不好造次,只得自己回去与他的那群伙计絮絮低语去了。

    陈焉一边收拾行李,一边偷听老程那帮人的说话。此时陈焉内力卓绝,听力自然也高明的很,不费力,老程那帮人的话便传到了自己耳朵中。

    “这俩人不好惹,咱们还是少搭理他们吧……”只听老程说道。

    之后一人应声道:“那老头看起来有些门道,像是练家子。”

    “那年轻的人高马大,也不是个寻常家伙,还带了把铁戟,这家伙应该是军中当差的吧?”

    “没错,你看他那戟,上好的材料打的,要不是军队里的,哪里有钱打这么好的戟呀!”

    那群伙计窃窃私语,倒真还猜对了陈焉的来历。

    陈焉倒也并不计较,暗地里偷偷一笑,算是听了乐子。

    那群伙计猜测了一阵,终于下定了结论,他们认为张梁乃是某支军队的军师,而陈焉则是他的贴身护卫,这一老一少应该是准备去某一位军阀的领地中去谈判。

    陈焉听着有趣,向张梁望去,只见张梁也是眼含笑意,似乎被这群商贾的想象力所折服。

第128章 旅途杂谈

    那群商贾一直闲聊到明月东升,似乎才开始停止了话题。这群人白天旅途太过劳累,只能靠聊天来缓解疲乏了。

    这驿亭四面通风,便是连屋顶都有些破烂,若是夏天雨季到了,恐怕连雨水都挡不住。

    陈焉此时歇卧在自己的铺上,一旁张梁正在闭目养神,陈焉则环视四周,打量着周边的环境。

    这条路乃是官路,道路宽敞,土地坚实,算得上是大汉朝的国威所在了。只是路旁仍是没什么人烟,一眼望去,尽是莽野,不知是否有野兽存在。

    此时已经入冬,莽野中连虫鸣都没有,寂静的很,有时北风吹来,陈焉免不得皱皱眉头,打个喷嚏。

    不过陈焉毕竟内力修为在身,因此寒冬对他的影响算不得什么。不远处那群毫无武学修为的旅人可就惨了,四五名大男人环抱在一起,身上批着厚厚的被褥,仍在瑟瑟发抖。

    反观张梁,则只是一件黑布长袍,此时就盘坐在石地上,面色红润,丝毫没有寒冷的迹象。

    那群旅人看在眼里,心中更是骇人,老程悄声说道:“你看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