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三国圈 >

第190部分

三国圈-第190部分

小说: 三国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来接三老的是宋丹,挂的参谋衔,兼翻译。

    “韩古高西了鸡,铁打那奶呦。”

    朴,金,石三老与杨山部的勇士,干珍部的舟将,分别登上两艘附艇。

    戴着一对吊坠式木耳环的金日解,见宋丹韩语流畅,大赞,“你韩语讲的了不起,说的太好了。”

    “夸惨泥也油。”宋丹客气一句,“您夸奖了。”

    他本就是高句丽人,被当成北盟的人,笑了笑。

    附艇朝外海静停的“弩”号划的时候,金日解一边略显夸张的赞叹,一边不着痕迹的向宋丹打听,此次北盟大船队来釜山的缘由。

    “建仓库,船场,罐头场,要把网绳,木耳蘑菇,兔毛等特产在当地加工。”

    艇上的宋丹朝东一指,“我们去东瀛的人员要从釜山中转,从津门过来太远了。”

    金日解笑眯眯的听着,不停的点头,一脸和煦。

    看着不远处静停的军舰,桅杆上飘扬的红底“卍”***,他的笑容灿烂,甚或带着略显夸张的惊叹。

    心中,却在做着得失的权衡。

    来者不善,善者不来,一旦北盟对斯卢国提出要求,他们能拒绝么?

    沿半岛南逃的扶余,乌丸人,带来了一个令辰韩诸部毛骨悚然的消息,幽州乌丸诸部,尽灭。

    其中,就有与北盟商贸合作极为密切的辽东乌丸。

    与辰韩,与北盟同样商贸合作极为密切的斯卢国,一模一样。

    这让沉醉在与海那边的汉人合作的辰韩诸部,悚然而惊,寒彻刺骨。

    北盟在他们的地盘进行商贸活动,受些盘剥与小摩擦是免不了的。

    让他们得意的是,北盟的商人非常和善,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这正是北盟在辰韩名声很好的原因,因为和善。

    直到幽州乌丸被北方军雷霆一击,合族俱灭的消息传来,辰韩上下,斯卢国六部,才麻爪了。

    “唉,被绑架了啊。”

    金日解望着越来越近,船身越显越大的护卫舰,心中苦笑,解不开了。

    北盟在幽州半岛南部,与高句丽和三韩的商贸合作,是很诡异的。

    北盟并不与和乐浪郡接壤的高句丽进行贸易,甚至关闭了贸易联系,也不与高句丽东南,半岛南部的弁韩与马韩贸易。

    北盟的商船不会在高句丽与弁韩,马韩沿岸做任何停靠,唯一的贸易对象只有辰韩。

    辰韩北接高句丽,西邻弁韩,马韩,作为北盟货物在半岛的唯一上陆地,自然而然的展开了转手贸易,获利颇丰。

    特别是斯卢国,全国只有四千户,转手卖四千匹布,平均一户就获一匹布的利,转手卖四千坛酒,平均一户就赚一坛酒。

    平均当然是不可能的,转手贸易的利润,全让六部的贵人们攫取了。

    为了方便与北盟的贸易,北盟甚至将斯卢国六部六氏起了汉氏。

    杨山部,姓“李”。高墟部,姓“崔”,大树部,姓“孙”,干珍部,姓“郑”,加利部,姓“裴”,明活部,姓“薛”。

    六部都没觉得有什么,恰如北盟只与辰韩贸易一样,金日解也没觉得有什么。

    甚至他从来就没想过,为什么北盟只与辰韩贸易。

    直到北盟的海军提督与商船队一起抵达釜山,金日解才想到了这个问题。

    那就是,习惯了与北盟贸易之利的六部,愿不愿意放弃?

    他金氏,朴氏,石氏,愿不愿放弃斯卢国的唯一转口贸易权?

    “我们想把釜山买下来。”

    弩号侧舷放下了挂式旋梯,甲板线上水兵列队“站坡”,以海军礼郑重迎接金日解等一行。

    程普亲自在旋梯上,把金日解,朴庆道,石休脱等人接上船,先介绍了一下身边将官,又热情的带金日解等人参观了一番军舰的舱室,讲解了一下的测量,通讯与作战装备。

    甚至程普还让兴致勃勃的金日解等人发令,通过旗语,指挥远处海面另一艘“弓”号护卫舰,演练了一番旗语机动。

    为了让贵客尽兴,一艘500石的近海平底沙船,被当做了靶舰,船员坐小艇撤离,长着硬帆,随风而去。

    “弓”号降下了全部的硬帆,依照旗语指示,演练了一下战时条件下,仅靠明轮动力的战术机动。

    明轮转动打水,未能太过打动金日解等人,斯卢国一行人惊奇居多。

    待“弓”号一个轻盈的斜线划过行驶中的靶舰,舰身斜转的同时,舰首三联装甲板炮,舰尾旋转炮,同时旋转指向靶舰,与侧舷的八门轨道炮,十二门弩炮同时对准一里外的靶舰时,金日解等人才愣住了。

    会旋转的弩车?

    隐约“绷”成一线的颤鸣声中,“弓”号护卫舰侧舷全炮位齐射,一波十二枚弩射导弹,一篷黑线同时射向靶船,

    十二枚弩射导弹,只有三枚扎上了一里外的靶舰。

    正当金日解等人看着毫发无伤的靶舰迷惑时,程普对金日解说道:“我们想把釜山买下来,买下洛东江以东,釜形山以南的半岛东南角。”

    金日解闻声一愣神的功夫,一声惊天动地的爆响,遽尔又是“嘭嘭”两声爆响,三团橘黄色的火团在靶舰上瞬间暴起。

    500石的沙船没有沉没,只是变成了炸裂中燃烧的火炬。

    “靶船太小。”

    旁边的兼职翻译宋丹,看着远处海面上火炬一样的靶船,笑了笑,“浪费了九枚弹药。”

    干珍部的舟将,看着火焰腾腾的靶船,眼睛瞪得溜圆,一脸呆滞。

    没有喊打喊杀,就攻击了一下,一艘船就完了?

    “这是什么鬼火?”舟将看着一转眼就燃成火把,冒起了诡异白焰的靶船,白烟滚滚,人都傻了。

    “文明之火。”

    宋丹一笑,“白磷,源自法本。”

    “法本是啥?”舟将更傻了。

    “万物之法,科学为本。”

    宋丹淡然道,“我们一间研究农药的小作坊,法本化学。”

    四国岛,阿波,鸣门堡。

    此地位于四国岛东部,一条横贯东西,中部有断隘的横断山脉,将大岛南北一分为二。

    北方军海军测量船,沿海岸环岛测绘后,将岛上东西向的横断山,西段命名为“刀山”,东段有山巅水流下的横向山,命名为“剑川”。

    把大野岛东南西北,适宜扎营的四处平坦山下地,分为了四个国。

    口中含“龟”是谓“国”,疆域的意思。

    “刀山”西北滨海地为“伊予”,刀剑两山断隘以南土地,称“土佐”。剑川东北部,北邻濑户内海的狭长地域,为“香川”。

    香川以南,东眺淡路岛的东南部,漩涡处处,海潮漫天,称之“阿波”。

    北方军海军立寨地就位于岛东角,香川与阿波交界,北傍濑户内海,东面宽仅一里许的海峡外,就是淡路大岛。

    由于海峡过窄,濑户内海与外洋涨潮落差间,形成了半丈高的落差,每日都会升起两次巨大的漩涡群,目视可辨。

    由于北方军海军对此地的水纹气象情况并不了解,充任测量船的戎舟,先期进行环岛测绘的南北两艘测量船,全部失踪。

    海军以为是被岛上小矮人袭击,遂在测量船失踪后,集结了釜山,长崎两地九艘近海沙船,搭载了五十水兵,二百余劳改与流放犯,前出至大野岛,进行武装侦察。

    侦察船队南北两路,环岛搜索,终于在“大野岛”东部与“海心岛”的交界,发现了平静的海面上,突然诡异升起的漩涡群,锁定了测量船遇难地,并在“大野岛”东部的野人聚落中,救回了三个幸存船员。

    海军就此决定在“大野岛”与“海心岛”的最窄处建立据点,用于封锁濑户内海的东出口。

    此地日起漩涡,怒潮拍岸,声若鸣雷,两岛门夹一海。

    故而,堡名“鸣门”。

第260章 四国岛() 
由于有横断山脉的阻断,恰如海潮水位落差,“鸣门”南北的香川与阿波,气候,温差,降雨量皆大不相同。

    剑川横山直下鸣门堡一线,北面风平浪静,气候温和,日照充足,降雨充沛。剑川被茂密的植被覆盖,整山的野果林,锁住了大量的降水,川东平地非常适宜水稻等作物的种植。

    位于鸣门堡北面“香川国”境内的“汇源屯”,就是海军特意为采摘加工野果,开辟的集中屯。罐头场在地加工的果酱,脱水果蔬,除直供海军外,还大量向本土出口。

    鸣门以南,则海潮多发,台风降雨频繁。

    但正是由于洋流运动,为鸣门东南,濑户内海与大洋的交界近海,带来了充沛的浮游生物,海水营养富集,鱼虾繁密,海岸目视就能发现海中喷起的水柱。

    成群的鱼虾,本能随着四季洋流,北上极地冰川,南下温暖大洋,洄游产卵,觅食繁衍,吸引了成群的鲸鱼。

    鸣门堡南部“阿波国”的“大洋港”,就是专为渔业开辟的渔港,“港”只是寄予美好希望,实际莫说港口,栈桥都没有。

    当地人只是借助天然峡湾的避风港泊船,捕鱼作业也仅在近海,甚至目视就能看到陆地的近。

    由于附近渔业资源丰富,即便是有了让土著惊叹的捕鲸船,也没人愿意惹鲸鱼。

    整个东瀛与草原一样,信仰的都是泛灵教,万物皆灵,万物皆可成神,在当地人的心目中,海里的大怪鱼就是神,轻易就能把小舟弄翻。

    这与山海经谓海鲲鹏数万里长,鲸身数里,海底有龙王,以人祭河神,虔诚求雨的泛灵信仰,别无二致。

    对海中大鱼根深蒂固的敬畏,致使领到了“合作捕鲸船”的当地土著,依然不敢惹鲸鱼,反而经常上缴到鸣门堡一些别样大鱼,硬说是鲸鱼的孩子,令海军无可奈何。

    “我回来啦。”

    大洋港东澳峡湾,被当地俗称东乡的聚落,青衣短裤,方白帽巾,脚蹬草履的八目,躬身扛着比他还高的一大篷海苔海带,乐滋滋的回到了自家,在高脚木屋前叫了一声。

    木架草顶的高脚木屋前,晾晒着一串串的海鱼,与八目背着的一样的海苔海带海蜇等海货。

    一个个分层的木架上,还晾晒着黄豆,与盖着薄纱的木盆,陶盆。

    盆中也是豆子,只不过是发酵的豆子,豆豉,都是汉人教的。

    “八郎,怎么穿着衣裳扛海草?”

    高脚屋斜出了半个身子,一个满脸风霜,头发枯黄,橘面糙肤的老太太,一脸和煦又满脸心疼的招呼归家的儿子,“快把海草放下,盐沾湿了衣,一扯就破了。”

    “老太太”实年仅三十许,十七岁的八目是其包括流产在内,两个存活下来的孩子中的老大,排行第八。

    “欧嘎。”

    八目叫了声娘,笑眯眯的躬身走向木屋,把扛着的大捆海草斜放在木梯旁,双手一卡腰,昂头骄傲道,“我胜八郎组中得鱼又是第一,信行大人又赏了我两套夏衣,连步履都有三双呢,弟弟都能在我八郎的照顾下,换新衣。”

    “是阿波君照顾才对,你可要好好干呀。”

    八目娘笑的眯了眼,伸手招呼儿子进家,“快把外衣换下,给你炖了汤。”

    为配合盟内户籍勘核的需要,海军规定,凡鸣门堡辖境的南北各聚落,与北方联盟有劳资关系的一切人等,必须有固定姓名,一户者一姓,无姓者自取。

    泛灵教的未开化地区,不少氏族尚未形成,更无“姓氏”谱系的概念,名字不固定,多以吉祥象征随意取,且易变。

    生时起白露,就叫白露,成年时见白鹭眼前飞过,感觉不错,就又会改名为白鹭。当上了村头就加“守”,成了勇士就加“护”。

    “信行大人”就是东澳聚落的首领,被驾船来的汉人,封为了东澳主管户籍登记,渔民渔船编列的行营薄计。于是,就去了原名,改名为“行”,外人称其为“东澳的行”,以与重名者区分。

    “行”家中排行第三,故又称“行三息子”,后按汉俗,称“行三郎”。

    “行”的官,全称是奉命督办东澳行营薄计事,最早被东澳当地尊称为“奉行”。

    后来大洋港设立,“行”受汉人所在的盟内“信义”激励,感觉“信”极好,又在名前加寓意,名称“信行”。

    强制取姓登记户籍后,信行就以所在的“阿波”国为姓,取姓为“阿波”,门前挂算盘,彰源自奉行的姓氏家格,是谓“阿波信行”,全称“阿波信行三郎”。

    为北盟做事的四国在地贫苦聚落头领,越来越多的以取姓彰显家格为荣。

    鸣门堡北面的汇源屯屯长,最早就是司职采摘野果事,取名为“司”的在地头领。后来,“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