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01道德经纯阳真人释义 >

第1部分

01道德经纯阳真人释义-第1部分

小说: 01道德经纯阳真人释义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小说排行榜:/top。aspx                
老子《道德经》相关作品全集:/zt/daodejingzhushuji/      
道德经纯阳真人释义 作者:纯阳真人          
道可道章第一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道乃混元未剖之際。陰陽未分之時。無天地以合象。無日月以合明。無陰陽以合氣。無造化以合其道。者是箇道字。可道。心可道其妙。而口難道其微。謂之可道。道不可須臾離。而瞻之在前。忽焉在後者。是可道底。仰之彌高。鑽之彌堅。如此之玄。非空於玄。而實有玄之之妙。如此光景。豈是口可道。只可心領會。而心可道。非常道。是心可道之道。非尋常日用五倫之道。非治國安民之道。非天地化生之道。非陰陽順逆之道。者箇道。豈是有作有為尋常之道。故曰非常道。名。何謂名。無動無形。無機無化。無極無虛。無空無相。者就是名。名不知其為名。故名也。可名。是心名其名。難謂口可名其名。心領神會。可名其名。謂之可名。非常名。是心之名。非有形有相之名。虛中虛。空中空。虛中有實。空中有相。只可意取。不可聲名。非口名其名。非一切有影有響之常名也。連有影有響。算不得此名而況有實具者乎。只在先天中求先天。者就是可道之道。可名之名了。連先天中之先天。還算不得道名二字。就是強為道為名。只是不開口。者就是道之可道名之可名。此二句方是道經老子之意。方說得其奧旨。者纔是非常道。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天地之始。是混元純一不雜。一團底性中之性為之始。連天地也在後生。連陰陽也在後剖。那時節纔是無為之始。天地二字都合不上。者是太上恐後人不知所以然。強安天地二字在此句之中既無名之始。何嘗有天地之形。既無天地。又何為無名之始此天地二字。要另看。那時節。有天地之性存在中。而無天地之形者就是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者箇萬物。在外講。就是天地化生之道。夫妻。父子。君臣。朋友。化育之理在內講。體道。乃得此中之根本。現如意之光。珊瑚瑪瑙珍珠。寶石之相。要在一箇字上求。方有萬物。者是箇中有為萬物之母。者是箇實中求虛而虛中返實底景象。也說不出有為萬物之母妙處。要體此道。體此名。方知母之奧妙。此正是有為萬物之母了。俱是箇虛臁芯跋蟆J枪w有名底萬物。從混元之母而生。故曰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因有母而 化生出萬物。纔道一箇故字。因故。而實中纔生出一箇虛無底境界故吾常無欲以觀其妙。不從萬物中來。安得從萬物中而觀妙。者就是懀Ф竽艿谩D枪w莫顯乎微。又得那箇莫見乎耄АU呃u是箇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到此率性底地步。吾故能常常無欲以觀吾道之妙。故曰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徼非耳目口鼻之徼。乃生死存亡出入必游之徼。所關甚重。所係非輕。此其徼也。吾若有欲。而身不得道之之妙。從世欲。中出入。此亦徼之門也。吾若無欲。而心領神會。得道之妙。皆從此道之妙。而求其道妙之徼。任其出入關椋А=杂伸段叶挥伸夺柚搅睢W詫V畽啾U呔褪窃诿髅鞯隆6轨吨辽浦馈N岱侥艹3Hビ杏摹R杂^吾道之徼。此徼朵從母字中來。上妙字從始字中出。總是元始之母。而生妙於徼。皆從心可道之道。從心可名之名。而合於始生之母。方得到一箇妙字。知其徼之自然之徼。非造作有欲之徼。此兩者。豈不是同出之門戶者也。妙於心。而徼於意。同其玄之又玄底境界。在那箇囫圇之時。溶化之際。而不可道其道之妙。而不可名其名之玄。都玄而又玄。到無為之始無聲無臭底時節。惟精惟一。言那箇能體道之士。慎篤之輩。除此安得入眾妙之門。篤信謹守。抱一無為之始。以心道其道。以心名其名方得入其門。知其妙。以悟混元之母。而得其至妙之徼。此之謂其道也。嗟乎。道之義大矣哉。而復無其言。                    
天下皆知章第二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是以拢颂師o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焉而不離。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惟弗居。是以不去。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王善已。天下皆知。是抱道之士皆知。非尋常之人皆知。要體認此理。美。是到了美處。為美。是到了極美處。到盡頭田地。若知靜而知美。不知靜而不知美。既不知靜而安得知美。既不知美。而惡從此斯生已。善之為善。是善能達道者。方能知善。那不達道者。安得能知善。既不知善那不善從此斯生已。善美是知其微。美之為善。是到了知微底虛靜處再加潛修。惡與不善。俱化於為美。為善。就知極美之妙。極善之妙。美不知斯惡。善亦不知斯不善。到了美而知其極美。到了善而知其極善。如此抱道故知其有無相生。是陰陽反覆之理。一定而不可移。人稟無中生有而來。亦抱至道。從有中而反無。方知盡善盡美。美善不知。是有無相克。盡其善盡其美。故有無相生。吁嗟乎。大道之難。鋼堅石固。成之亦易。難也得到易也得到。同到彼岸。豈不相成。大道無二。豈不相形。有何長短。正人行邪。邪亦入正。邪人行正。正亦入邪何患長短。傍正底路。高下相傾。是水往下。高也到此。下也到此。洠в杏卸追ㄩT。音聲相和。是抱道者。彼唱此和。此唱彼和。言其心意相和同懷至道。前後相隨而不離也。如此懷道底拢恕7揭詿o為而處事。心領神會。而行不言之教。萬物作焉。而不離我規矩之中。萬物生於無為。又何嘗有中生萬物。春到。動植自生。不假作為。就如人到。靜種子自現。又何嘗有作為。自生而不知其生。故生而不有。此有名無伲匚铩7侥茏灾涿蓝鵂幟馈W灾渖贫鵂幧啤H魹榉街洹S忻烙猩啤<刃灾袨榈接腥f物時。而不可恃其有。有了方得。得後功纔成。成其一。而無所以居之。是混其體。而無其伲<葻o其伲>蜔o所可居。既無可居。夫惟弗居。一得永得。是以不去。此養自己元神。而居無為之境。生於不有之時。方能知其盡善盡美。故有無相生難易。長短。高下。音聲。前後。相成。相形。相傾。相和。相隨之景象。是以拢朔侥芴師o為之事。行不言之教。如此。無為不言。萬物方能現象。不離混一之中。故生而不有。為而不待。功成而弗居。夫惟此弗居。是以纔養得吾身而弗去。使天下養身者。不得外於此。                    
不尚賢章第三 
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是以拢酥巍L撈湫摹嵠涓埂H跗渲尽娖涔恰3J姑駸o知無欲。使夫知者不敢為也。為無為則無不治。   
 此章安爐立鼎底說話。不尚賢。不禮有德之士。此是外說。內說。不親於外。而惟知有內。外若尚賢。而民就有爭競之端。內若尚賢。而心就生人我之念。內外不尚賢。民爭就息。我若不生者爭心無法可法。惟不尚治之。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難得之貨是稀奇之物。人見即生貪心。豈不懷盜心。此外講也。內講是目內觀。無著於物我之貪。心從何染物。故不為外欲。盜念就無物而生。世之財物。人人愛底。一見即欲。不見不欲。人之心就不亂了。我無見。我就無欲。使我內顧之心。無馳於外守惟精惟一。只知有道。而不知有欲。如此。是以拢酥巍9赌懿粻幉粸楸I。方能降伏其心。使猿馬不外馳。不生欲。若是纔得虛其心。能虛心。只知飽食煖衣。除此之外。不生一點雜念。實我之腹。弱我爭盜之志。強我體而守我鼎。養後天之藥。以補我先天之臁33J刮覠o知無欲。存一念於靜中。故不敢為爭為盜。以亂我之心。以作無為之道。若有為民。就有爭。有盜。有亂之心。從此而生若以法度治他。在治之時。其爭盜亂之心不敢起。過治之時。依舊復萌。惟為無為。不但爭盜亂之心不起而且不萌。若如是。不但民可治。而大道亦可以成矣。惟無為則無不治。痛也夫。養心之要。煌煌於章句之中。胡不勉勉而叅求。外治民而內立鼎。以生堅固之心。遇火不避。遇水不回立焚立弱。就死而不生退。心如此方能造道。不辜負吾輩。講五千言之秘要。                    
道沖章第四 
道沖而用之或不盈。淵兮似萬物之宗。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湛兮。似若存。吾不知誰之子。象帝之先。   
 此乃見道之實。知其味。得其理。充塞乎天地。飽味乎己身。故沖滿於體。而用之不窮。已知有道。而不可滿。一滿。而其得妙有幾。不能已精而益求其精。已妙而益求其妙。守道不盈。則知淵源之妙。方明道之宗旨。而知萬物之本源。此大拢朔侥堋I杂杏瘎t溢。或者有堅其志。不至於盈。而方能造到大拢恕V谌f物者也。豈不淵乎。到此一步。不可效子路之勇。進得勇。而退心易生。勇進則用於心。使心勞而退念出。效顏子之默。不用於心而用於神。故銳鋒而自挫。不知有銳。亦不知挫銳之心。其外之紛不能入。外紛不入。不待解而紛自無。不外於默。一默。諸紛不能亂我之神。擾我之神。分我之心。散我之氣。耗我之精。不亂。不擾。不分。不散。不耗。如此性光方現。使我靜內生光。纔能知其妙。明其理。方得深入其奧。沖而用之。到沖底地步。纔呌作和。人煉形如地靜寂不動。纔呌作同其塵。塵。土也。地也。地屬坤。乃煉坤之伲年幹星蟪鳇c陽明之象。現而為光。光生則坤靜。坤靜則湛兮而成道。道非無。無而若存焉。嬰兒一現。我不知是誰之子。在杳冥之中。我不知有我。而安知辨別其子。帝。我也。要返於一來之際而復我本來面目歸於無始之先。合道以為我。合我以為道。纔呌作道沖而用之。嘻嗟夫。子等學道者。要飽味乎身心養浩然之氣。充塞乎天地。不盈乎志。不挫其銳。不解其紛。無鋒不挫。無紛可解。到其同塵之寂靜。而知性光之沖和道不知為道。子不知為子。那時節。子不欲會吾。吾欲會子耳。同其聲。同其應子是吾耶。吾是子耶。總不外道沖而用之。吾與子也者景象。知道之妙。明道之理。深入於道之奧。不但吾與子。而充塞乎天地之外者也。                    
天地不仁章第五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拢瞬蝗省R园傩諡槠c狗。天地之間。其猶橐籥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此章是用默。以歸於不言。而心神領會其至道之妙。用意如繭。止存其性而不知其身。天地乃至高至厚。居無德之體。恩澤布於萬物。而無施仁之心。不仁是天地無容心。以仁施萬物。萬物得天之太和。故生之育之。長之成之。此天地仁也。乃天地容萬物。而萬物感天地化育之德。不有形跡。是上德不德。上仁不仁。不仁處。正是為至仁也。天地以不仁長存。修身之拢恕P斓刂蝗省_化育於一身。百姓指一身而言之。非他是我之意也。身為國。心為君。意為民。心以無為化身。意以無為守法如此是仁也。冥冥之中。不見施仁。是拢诵斓厣先什蝗侍帯6藜骸9誓艘园傩諡樘斓刂c狗。天地不仁。無聲無臭。高也。明也。博也。厚也。此天地之仁也。而萬物感之不見其仁。此所以不仁處。而仁大矣。此所以不見仁。而仁宏矣。此是天地之修。亦是天地之槖籥。為天地尚以無為槖籥。為人修身。可不效天地。以無而為槖籥。天地之間無何以修身。其猶槖籥。而以無為為之乎。是以修身。用虛而不屈強為之名。用虛以修者。領虛之美。得虛之妙。無處強名。無處強道。虛之極而動方生。一動愈出。美而愈知其妙。到此難言矣。多言而無可言。故數窮不如知我之美會我之妙。抱我至中至道。而守我冥忘之理。常存真一之氣。以樂天真。豈不謂拢诵奚怼P斓刂蝗室苍铡L撝砻钜印L斓刂蝗省H室印P踔链笾羷傄病!                   
谷神章第六 
谷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綿綿若存。用之不勤。   
 此章是體道之實。知道之微。用道之妙。登道之岸。從虛而入。根上章而來。虛而不屈。動而愈出。是者谷神之源。譬如山。四面皆是聳嶺。中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