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妇科-妇人规 >

第4部分

妇科-妇人规-第4部分

小说: 妇科-妇人规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丹参(二钱) 
水二钟,煎七分,食远温服。如火盛躁烦者,入真 
龟胶二三钱化服;如气虚者,间用人参一二钱;如心虚不眠多汗者,加枣仁、当归各一二钱;如汗多烦 
躁者,加五味子十粒,或加山药、山茱萸;如见微火者,加女贞子一二钱;如虚火上浮,或吐血,或衄 
血不止者,加泽泻一二钱、茜根二钱,或加川续断一二钱以涩之,亦妙。 
x二阴煎x(见《新方八阵·补阵》)此治心经有热,水不制火之病,故曰二阴。凡惊狂失志,多言多 
笑,或疡疹烦热失血等证,宜此主之。 
生地(二、三钱) 麦冬(二、三钱) 枣仁(二钱) 生甘草(一钱) 玄参(一钱半) 黄连(或一、二钱) 
茯苓(一钱半) 木通(一钱半) 
水二钟,加灯草二十根,或竹叶亦可,煎七分,食远服。如痰胜热甚者,加九制胆星一钱,或天花粉 
一钱五分。 
x三阴煎x(见上段) 
x四阴煎x(见《新方八阵·补阵》)此保肺清金之剂,故曰四阴,治阴虚劳损,相火炽盛,津枯 
烦渴,咳嗽吐衄多热等证。 
生地(二、三钱) 麦冬(二钱) 白芍药(二钱) 百合(二钱) 沙参(二钱) 生甘草(一钱) 
茯苓(一钱半) 
水二钟,煎七分,食远服。如夜热盗汗,加地骨皮一二钱;如痰多气盛,加贝母二三钱,阿胶一二钱, 
天花粉亦可。如金水不能相滋而干燥喘嗽者,加熟地三五钱。如多汗不眠,神魂不宁,加枣仁二钱;如多汗兼 
渴,加北五味十四粒。如热甚者,加黄柏一二钱,盐水炒用,或玄参亦可,但分上下用之。如血燥经迟,枯 
涩不至者,加牛膝二钱。如血热吐衄,加茜根二钱。如多火便燥或肺干咳咯者,加天门冬二钱,或加童便亦可。如 
火载血上者,去甘草加炒栀子一二钱。 
x五阴煎x(见《新方八阵·补阵》)凡真阴亏损,脾虚失血等证,或见溏泄未甚者,所重在脾,故曰五 
阴。忌用润滑,宜此主之。 
熟地(五、七钱或一两) 山药(炒二钱) 扁豆(炒二三钱) 炙甘草(一、二钱) 茯苓(一钱半) 
芍药(炒黄二钱) 五味子(廿粒) 人参(随宜用) 白术(炒一、二钱) 
水二钟,加莲肉去心二十粒,煎服。 

上卷经脉类
肾虚经乱
属性:妇人因情欲房室,以致经脉不调者,其病皆在肾经。此证最多,所当辨而治之。 
凡欲念不遂,沉思积郁,心脾气结,致伤冲任之源,而肾气日消,轻则或早或迟,重则渐成枯闭。此宜 
兼治心、脾、肾,以逍遥饮、秘元煎之类主之。 
x逍遥饮x(见《新方八阵·因阵》)治妇人思郁过度,致伤心脾冲任之源,血气日枯,渐至经脉不 
调者。 
当归(二、三钱) 芍药(钱半) 熟地(三、五钱) 枣仁(二钱炒) 茯神(钱半) 远志(制三五分) 
陈皮(八分) 炙甘草(一钱) 
水二钟,煎七分,食远温服。如气虚者,加人参一二钱,如经水过期兼痛滞者,加酒炒香附一二钱。 
x秘元煎x(见血虚经乱) 
若或欲火炽盛,以致真阴日溃者,宜保阴煎、秘元 
煎之类主之。 
x保阴煎x(见血热经早) 
x秘元煎x(见血虚经乱) 
若房室纵肆不慎者,必伤冲任之流,而肾气不守,治须扃固命门,宜固阴煎、秘元煎之类主之。 
x固阴煎x(见《新方八阵·固阵》)治阴虚滑泄,带浊淋遗,及经水因虚不固等证。此方专主肝肾。 
人参(随宜) 熟地(三、五钱) 山药(炒二钱) 山茱萸(一钱半) 远志(七分炒) 
炙甘草(一、二钱) 五味(十四粒) 菟丝子(炒香二、三钱) 
水二钟,煎七分,食远温服。如虚滑遗甚者,加金樱子肉二三钱,或醋炒文蛤一钱,或乌梅二个。 
如阴虚微热而经血不固者,加续断二钱。如下焦阳气不足而兼腹痛溏泄者,加补骨脂、吴茱萸之类,随 
宜用之。如 
肝肾血虚,小腹痛而血不归经者,加当归二三钱。如脾虚多湿或兼呕恶者,加白术一二钱。如气陷不固者, 
加炒升麻一钱。如兼心虚不眠或多汗者,加枣仁二钱炒用。 
x秘元煎x(见血虚经乱) 
若左肾真阴不足,而经脉不调者,宜左归饮、左归丸、六味地黄丸之类主之。 
x左归饮x(见《新方八阵·补阵》)此壮水之剂也。凡命门之阴衰阳胜者,宜此方加减主之。此一阴 
煎、四阴煎之主方也。 
熟地(二、三钱或加至一、二两) 山药(二钱) 枸杞(二钱) 炙甘草(一钱) 茯苓(一钱半) 
山茱萸(一、二钱。畏酸者少用之) 
水二钟,煎七分,食远服。如肺热而烦者,加麦冬二钱,血滞者,加丹皮二钱;心热而躁者,加玄参二 
钱;脾热易饥者,加芍药二钱;肾热骨蒸多汗者,加地骨皮二钱。血热妄动者,加生地二三钱;阴虚不宁者, 
加女贞子二钱,上实下虚者,加牛膝二钱以导之;血虚 
而燥滞者,加当归二钱。 
x左归丸x(见《新方八阵·补阵》)治真阴肾水不足,不能滋养营卫,渐至衰弱,或虚热往来, 
自汗盗汗,或神不守舍,血不归源,或虚损伤阴,或遗淋不禁,或气虚昏运,或眼花耳聋,或口燥舌干, 
或腰酸腿软。凡精髓内亏,津液枯涸等证,俱速宜壮水之主,以培左肾之元阴,而精血自充矣,宜此方主之。 
大怀熟(地)(八两) 山药(炒四两) 枸杞(四两) 山茱萸肉(四两) 川牛膝(酒洗蒸熟三两 
精滑者不用) 菟丝子(制四两) 鹿胶(敲碎炒珠四两) 龟胶(切碎炒珠四两无火者不必用) 
上先将熟地蒸烂杵膏,加炼蜜丸桐子大,每食前用滚汤或淡盐汤送下百余丸。 
如真阴失守,虚火炎上者,宜用纯阴至静之剂,于本方去枸杞、鹿胶,加女贞子三两,麦冬三两。如火烁 
肺金,干枯多嗽者,加百合三两。如夜热骨蒸,加地骨皮三两。如小水不利不清,加茯苓三两。如大便燥结, 
去菟丝,加肉苁蓉三两。如气虚者,加人参三四两。如血虚微滞,加当归四两。如腰膝酸痛,加杜仲三两,盐 
水炒用。如脏平无火而肾气不充者,加破故纸三两、去心莲肉、胡桃肉各四两,龟胶不必用。凡五液皆主于 
肾,故凡属阴分之药,无不皆能走肾,有谓必须导引者,皆见之不明耳。 
x六味地黄丸x(见经不调) 
若右肾真阳不足,而经有不调者,宜右归饮、右归丸、八味地黄丸之类主之。 
x右归饮x(见《新方八阵·补阵》)此益火之剂也。凡命门之阳衰阴胜者,宜此方加减主之。此方 
与大补元煎出入互用,如治阴盛格阳,真寒假热等证,宜加泽泻二钱,煎成用凉水浸冷,服之尤妙。 
熟地(二、三钱或加至一、二两) 山药(炒二钱) 山茱萸(一钱) 枸杞(二钱) 甘草(炙一、二钱) 
杜仲(姜制二钱) 肉桂(一、二钱) 制附子(一、二、三钱) 
水二钟,煎七分,食远温服。如气虚血脱,或厥或昏或汗或运(同晕),或虚狂或短气者,必大加人参、 
白术,随宜用之。如火衰不能生土,为呕哕吞酸者,加炮姜二、三钱;如阳衰中寒,泄泻腹痛,加人参、肉豆 
蔻,随宜用之;如小腹多痛者,加吴茱萸五、七分;如淋带不止,加破故纸一钱。如血少血滞,腰膝软痛 
者,加当归二、三钱。 
x右归丸x(见《新方八阵·补阵》)治元阳不足,或先天禀衰,或劳伤过度,以致命门火衰,不能 
生土,而为脾胃虚寒,饮食少进,或呕恶膨胀,或翻胃噎膈,或怯寒畏冷,或脐腹多痛,或大便不实,泻 
痢频作,或小水自遗,虚淋寒疝,或寒侵溪谷而肢节痹痛,或寒在下焦而水邪浮肿。总之,真阳不足者,必 
神疲气怯,或心跳不宁,或四体不收,或眼见邪祟,或阳衰无子等证,俱速宜益火之源,以培右肾之元阳, 
而神气自强矣。此方主之。 
大怀熟(地)(八两) 山药(炒四两) 山茱萸(微炒三两) 枸杞(微炒四两) 鹿角胶(炒珠四两) 
菟丝子(制四两) 杜仲(姜汤炒四两) 当归(三两便溏勿用) 肉桂(二两渐可加至四两) 
制附子(自二两渐可加至五、六两) 
上先将熟地蒸烂捣膏,加炼蜜丸如弹子大,每嚼服二三丸,以滚白汤(刚开的开水)送下,其效尤速。 
如阳衰气虚,必加人参以为之主,或二三两,或五六两,随人虚实以为增减,盖人参之功,随阳药则入阳 
分,随阴药则入阴分,欲补命门之阳,非加人参不能捷 
效。如阳虚精滑,或带浊便溏,加补骨脂酒炒三两;如飧泄肾泄不止,加北五味子三两,肉豆蔻三两,面炒去 
油用。如饮食减少或不易化,或呕恶吞酸,皆脾、胃虚寒之证,加干姜三四两,炒黄用;如腹痛不止,加吴茱 
萸二两,汤泡半日,炒用。如腰膝酸痛,加胡桃肉连皮四两。如阴虚阳痿,加巴戟肉四两、肉苁蓉三两, 
或加黄狗外肾一二副,以酒煮烂,捣入之。 
x八味地黄丸x(即八味丸。见经不调) 
若思郁不解致病者,非得情舒愿遂,多难取效;房室不慎致病者,使非勇于节欲,亦难全恃药饵也。 

上卷经脉类
经期腹痛
属性:经行腹痛,证有虚实。实者或因寒滞,或因血滞,或因气滞,或因热滞;虚者有因血虚,有因气虚。 
然实痛者,多痛于未行之前,经通而痛自减;虚痛者,于既行之后,血去而痛未止,或 
血去而痛益甚;大都可按、可揉者为虚;拒按、拒揉者为实。有滞无滞,于此可察。但实中有 
虚,虚中亦有实,此当 
于形气禀质兼而辨之。当以察意,言不能悉也。 
凡妇人经期有气逆作痛,全滞而不虚者,须顺其气,宜调经饮主之。甚者如排气饮之类亦可用。 
x调经饮x(见《新方八阵·因阵》)治妇人经脉阻滞,气逆不调,多痛而实者。 
当归(三、五钱) 牛膝(二钱) 山楂(一、二钱) 香附(二钱) 青皮 茯苓(各一钱半) 
水二钟,煎七分,食远服。如因不避生冷而寒滞其血者,加肉桂、吴茱萸之类;如兼胀闷者,加浓朴一 
钱,或砂仁亦可∶如气滞者,加乌药二钱,或痛在小腹者,加小茴香一钱半。 
x排气饮x(见《新方八阵·和阵》)治气逆食滞胀痛等证。 
陈皮(一钱五分) 木香(七分或一钱) 藿香(一钱五分) 香附(二钱) 枳壳(一钱五分) 泽泻 
(二钱) 乌药(二钱) 浓朴(一钱) 
水一钟,煎七分,热服。如食滞者,加山楂、麦芽各二钱,如寒滞者,加焦干姜、吴茱萸、肉桂之属; 
如气逆之甚者,加白芥子、沉香、青皮、槟榔之属;如呕而兼痛者,加半夏、丁香之属;如痛在小腹者, 
加小茴香;如兼疝者,加荔枝核,煨熟捣碎用二三钱。 
若血瘀不行,全滞无虚者,但破其血,宜通瘀煎主之。 
x通瘀煎x(见《新方八阵·因阵》)治妇人气滞血积,经脉不利,痛极拒按,及产后瘀血实痛, 
并男妇血逆血厥等证。 
归尾(三、五钱) 山楂 香附 红花(新者炒黄各二钱) 乌药(一、二钱) 青皮(钱半) 
木香(七分) 泽泻(钱半) 
水二钟,煎七分,加酒一、二小钟,食前服。兼寒滞者,加肉桂一钱,或吴茱萸五分;火盛内热,血燥不 
行者,加炒栀子一、二钱;微热血虚者,加芍药二钱;血虚涩滞者,加牛膝;血瘀不行者,加桃仁三十粒,去 
皮尖用,或加苏木、玄胡索之类;瘀极而大便结燥者,加大黄一、二、三钱,或加芒硝、蓬术(即蓬莪 
术)亦可。 
若气血俱滞者,宜失笑散主之。 
x失笑散x(见《妇人规古方》)治妇人心痛气刺不可忍,及产后儿枕蓄血,恶血上攻疼痛,并治小肠气痛。 
五灵脂(净者) 蒲黄(等分俱炒) 
上为末,每服二、三钱,用酒煎,热服。一方用好醋一杓熬成膏,再入水一钟,煎至七分,热服。一方 
用醋糊和丸龙眼大,每服一丸,以童便和水各半钟,煎七分,温服。按∶此方若用以止痛,蒲黄宜减半,若用 
止血,则宜等分,或灵脂减半亦可。 
若寒滞于经,或因外寒所逆,或素日不慎寒凉,以致凝结不行,则留聚为痛而无虚者,须去其寒,宜调经 
饮加姜、桂、吴茱萸之类主之。或和胃饮亦可酌用。 
x调经饮x(见上三段) 
x和胃饮x(见《新方八阵·和阵》)治寒湿伤脾,霍乱吐泻,及痰饮水气,胃脘不清,呕恶胀满腹痛等 
证。此即平胃散之变方也。凡呕吐等证,多有胃气虚者,一闻苍术之气,亦能动呕,故以干姜代之。 
陈皮 浓朴(各一钱半) 干姜(炮一、二钱) 炙甘草(一钱) 
水一钟半,煎七分,温服。此方凡藿香、木香、丁香、茯苓、半夏、扁豆、砂仁、泽泻之类,皆可随宜增 
用之。若胸腹有滞而兼时气寒热者,加柴胡。 
若血热血燥,以致滞涩不行而作痛者,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