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农家子的古代科举生活 >

第172部分

农家子的古代科举生活-第172部分

小说: 农家子的古代科举生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小鱼儿顿时不敢再闹了,委屈地撇撇嘴,挥舞着勺子喂了自己一口粥,其中的粥还有小半故意洒在饭桌上。

    做完这个,小鱼儿的大眼睛眨啊眨,还斜视了顾青云一眼。

    顾青云定定地看着他,没说话。

    小鱼儿悬空的小腿动了动,第二口粥就慢吞吞地放进自己的嘴里。

    顾青云满意地点点头,道:“吃慢点,没人和你抢,记住哦,掉在桌上的饭粒待会得捡起来吃干净。”他小时候家里虽种有稻谷,却不能天天吃米,每次春黄不接的时候,还是得吃番薯和野菜混合而成的粥。

    小陈氏从头看到尾,笑道:“还是听他爹的话。”

    众人一听,觉得的确如此。家里六个大人,两个小家伙谁都不怕,就怕顾青云沉下脸,还真是一物降一物。

    这天晚上,顾青云想起白天的事,心情还是较为激荡。一会儿想着自己的书这么受欢迎,自己接下来什么时候能写完第二本算学书,这些书以后会造成什么影响;一会儿又想到方仁霄的话,觉得自己“一枕黄粱”的身份这么受欢迎,是不是假的,是不是因为幕后有人在推波助澜才造成……这一切是不是都是假象。

    激动之下,顾青云只能写日记抒发自己的心情了。

    他看着自己书房一角那被锁起来的两个樟木箱子,其中一个箱子里放的是他写的日记,从他十二岁在府学读书一直写到现在,有时候没什么事的话,就只写下一句话,有时候甚至连着几天都不写,只有发生大事或他觉得有必要记录时才记下。不过这种情况很少,一般情况下,他会连着写。而且心情烦闷时,他就会翻看以前写的日记,觉得现在碰到的事终究会过去,再在日记中吐槽一番,心情会很快变好。

    在翰林院做事,其实还是有压力的,这个圈子看起来相对单纯,但也好不到哪去,文人之间嘛,很微妙,尤其是他们的部门特殊。作为人才储备机构,皇帝偶尔会来晃悠一下,更是让本来就不平静的圈子时时掀起惊涛骇浪。

    特别是太子两年前出阁读书,为了争抢太子太傅的名头,大家明争暗斗,几个学识渊博的翰林官亲身下场,加上在修史馆修史的大儒们,更是你争我夺。

    为了能影响下一代帝皇,大家可谓是使劲浑身解数。

    他没有资格掺和进去,但即便只能在旁边看,还是觉得不可思议,这些都给他好好上了一课。幸亏他当时还是庶吉士,没有涉及到他,日子过得还算平静。

    所以那段日子的日记是最多的,而今天是个特殊的日子,顾青云再次翻开日记本,开始磨墨,准备书写。

    至于另一个箱子,放的是他写的话本了,包括他的手写草稿和出版版本,从十二岁到现在二十六岁,他一共写了《李林修仙记》、《仙剑》、《出海冒险记》、《将军传奇》等四本话本,第五本似乎还遥遥无期。除了这些,还有几篇短篇的话本,是他早期写的。

    至于游记和算学书另外放。

    决定了,这些都是他这些年的心血,以后一定要好好保存起来,希望他老了后还能在阳光下躺在椅子上翻看。

    正当他在奋笔疾书时,一声暴喝突然传来:“是谁摘了老夫的玉蟹冰盘?”

    顾青云纳闷,什么叫玉蟹冰盘?

    正想着呢,很快,方仁霄立马找上门来,他这才知道自己摘的那朵菊花有个很好听的名字,就叫“玉蟹冰盘”,是京城新培育的品种,价值四五十两银子,还是方仁霄千辛万苦从老友手里赢回来的,因为方家那边没种有菊花,就放在他们花坛里一起养,还一一叮嘱过家里的人不要动,没想到偏偏没来得及告诉他位置,结果……

    要知道,前几天方仁霄就已经把他赢花的过程说了一通,不过当时他没注意,只知道是一盆菊花。

    当晚,顾青云面对墙壁背了半个晚上的四书五经,非常刻苦,后半夜才灰溜溜地回房休息,让一直等候的简薇闷笑不已。

    第二天早晨,顾青云白皙的脸上带有两个很明显的黑眼圈,吃早饭的时候都无精打采的。

    相反,方仁霄整个人神采奕奕,就是不看他一眼。

    顾青云觉得老师年纪越大,人就越能折腾,还常常模仿他说些略为现代的话语,他都快顶不住了。

    难得浪漫一次,顾青云只觉得不作死就不会死,自己怎么就恰好摘到那一朵呢?只能怪自己手贱了!

    不过能博妻子一笑,他也认了。

136|聘请(捉虫)() 
吃完早饭,两人一起走出大门,顾青云耷拉着脑袋走在方仁霄身后;当他把方仁霄扶上车时;方仁霄终于开口说话了。

    “下午散值后记得要帮老夫把那棵玉蟹冰盘重新标出来,它现在可怜,被你采花;再不做标记;明年老夫就认不出哪一棵是它。”

    见方仁霄终于肯搭理自己了;顾青云顿时跟打了鸡血一样,忙大声应道:“老师;您放心,我一定会好好照顾它的,嘿嘿。”心里颇为委屈;这么一堆花放在眼前,谁知道哪一棵是你的?你也没做特殊标志;而且他来这里后,只对兰花感兴趣;还是那种山上随便长的兰花;对菊花没有研究。

    方仁霄满意地点点头。

    等他的马车启动后;顾青云这才翻身骑上马。

    白天照常上班,经过一个晚上的时间,同僚们对他的热度已经下降,只有修史馆的人偶有告诫他,要趁着自己年轻多学些知识和圣贤之言等,就是把时间花在算学上,也比花在话本上好。

    主流的文人还是看不上话本的,他们有那种想法,他并不觉得奇怪。

    那些人不是内阁大学士就是在野的大儒贤达,个个地位比自己高,说的也是老成之言,是为了自己好,顾青云只能唯唯应诺,不想反驳。

    下午回家,门口照常有人带来礼物在等候,只是顾青云依然坚决拒绝,大家无可奈何之下,只能怏怏离去。

    不过让他惊讶的是,陆煊又带着随从跑过来了。

    “不是在庄子练习水性吗?怎么跑回来了?”此时顾青云穿着一件旧衣衫,正蹲在花坛旁边给那棵娇贵的玉蟹冰盘松土除草抓虫浇水,还要小心地做好标志,免得和其他品种混在一起。

    陆煊好奇地看着他的动作,不解这些花有什么好看的,还要夫子来做这些粗活。

    顾青云苦笑,不好意思说明原因。

    陆煊眼珠子一转,手里扬着一份小报,不满地嘟起嘴:“夫子,您怎么没告诉我,您就是黄粱先生?”

    “呵呵,那是你没问啊。好吧,其实最主要的是夫子不太好意思说。”顾青云抬头看了他一眼,仔细观察,发现一段时间没见,陆煊比之前黑了,知道这是晒多太阳导致的,他现在年龄渐大,户外活动就变多了。

    “可是,可是……”陆煊没话说了。之前夫子说让他先去找一些有关于外海的书籍看,自己去书肆时一不小心就买到《出海冒险记》,当时还不知道这是传说中的话本,一看之下就入迷了,惊为天人,就写信跟夫子说,跟他推荐,结果夫子只叫他多看其他书,一点都没透露过口风。

    “要不是我今天看小报还不清楚您的真实身份呢。”陆煊呐呐地说了一句,“父亲也很惊讶。”

    “哈哈,这只是故事,故事情节是虚构的,不过一些地理知识倒是真的,只是你最好多看其他正规的书籍。”顾青云站起来,旁边就有丫鬟春分端来一铜盆的水让他洗手。

    擦干手后,顾青云就和陆煊往堂屋走去,穿过二门还时不时看到有东西从院墙外被投进来。

    两人连忙闪过,周围的下人赶紧把它们捡起来放好。

    见陆煊身手敏捷地躲闪,还一脸凝重紧张的模样,顾青云不等他说话,就把事情解释清楚。

    陆煊一听,握起拳头,双眼都在放光:“夫子,原来这么多人喜欢您!”说着就快手快脚地想去拆开那些香囊,刚拿起一个,就忍不住打个喷嚏,抽抽鼻子道,“怎么那么香?是不是把香水都喷在上面了。”

    香水是舶来品,自从朝廷允许人们和外海通商后,一些外国的商品就陆陆续续地出现在京城的铺子里,只是规模还不大。

    但顾青云相信,过不了多久这些商品就会越来越多。

    顾青云提起他的衣领,没好气地说道:“小孩子不能管这事。”

    陆煊刚想把里面的纸张掏出来看,只一见顾青云严肃的脸,就不敢造次了。

    两人在前院的堂屋分主宾坐下,顾青云接过他手中的小报一目十行地看下去。虽说顾三元早就把今天的报纸买回来了,可他还没来得及看。

    果然,一枕黄粱的真实身份是今天所有小报中最大的爆点,各家报纸把他的情况都详细说了,包括他是哪里人,今年多大年纪,写过哪些话本等,连他匿名写的游记都被曝光。唯一值得庆幸的是,他的家庭地址报纸上没写出来。

    几家报纸的内容大同小异,区别只在于有些写得夸张,有些写得含蓄。

    有些内容肉麻得让他忍不住站起来,鸡皮疙瘩都出来了。

    陆煊探头过来和他一起看,再次看一遍,心里还是喜滋滋的,兴奋地说道:“夫子,您看,上面的人把您说得多好!我觉得他们说得对,您就是这么好,长得好看,年轻有为,写的话本好看,吸引人。”

    顾青云拍拍他的肩膀,道:“这是为了吸引人们的眼球,上面的内容大多数都较为夸张,或者不可信。咦?小宝,你又长高了!”这十岁出头的小孩长得就是快。

    他这么一说,陆煊就高兴了,咧着嘴笑起来,摸摸脑袋道:“我最近被父亲训练,吃得比以前多。”他看看顾青云的肩膀,比划一下,羡慕地说道,“以后有夫子这么高就好了。”

    顾青云忍不住想起六年前那个矮墩墩的小娃儿,又想起陆泽的身高,笑道:“你爹比我还高一点,你以后也会很高的,不过记得不要挑食行,多吃菜才能长得更高。”

    陆煊一听,努努嘴,顿时就不想说话了,他的确是不喜欢吃一些蔬菜,更喜欢吃肉。

    两人没聊多久,小石头就背着小书箱回来了。这下子,两小的一见面十分欢喜,立马凑在一块嘀嘀咕咕去了,时不时发出嘿嘿的笑声,也不知道他们两人有什么话好聊的,平时还一直有通信,有什么事在信中不能说完吗?

    顾青云摇摇头,见书房里终于安静下来,他这才打开谢长亭给自己写的信。

    看完后,顾青云总算对这事的来龙去脉有个大概的了解。话说自从有人信誓旦旦地说之所以发现银矿是因为他写的话本后,并且证实银矿确有其事,这事就不能善了。而自从谢长亭排演《梅花戒》,顾青云的真实身份皇后早已知晓,现在只是又让皇帝知道而已。

    当然皇帝可能不知道,他只是无意中在翰林院这么一提,对于顾青云这小身板来说,就已经造成波涛汹涌,在读者中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看今天就知道了,有些知道他不收礼物,就写信过来,那些信还得用一个竹筐来装。为此今天下午方子茗还取笑自己,说如果把这些信换成名帖,规模几乎可以和左右丞相年底收到的帖子一样多了。

    不管此时的事闹得有多大,随着时间的推移,事情总会平息下来。更何况这年月能看到他话本的人一般都是中产阶级以上,他们有一定的身份和社会地位,大都较为矜持,大伙也只是在前面几天激动,过后就该干嘛干嘛去,更何况顾青云有官身,一般的人不敢造次,这让顾青云又恢复了久违的平静。

    除了经常收到一些读者催促他写新话本的信,还有简薇去参加聚会时人气比以前高,有一些女子跟她主动搭话。顾青云的生活倒是没有发生多大的变化,即使他经常和友人外出,可能认出他的人没有几个。这年头又不是后世,没有网络,没有照片,鬼知道一枕黄粱长成什么样。

    这样的情况让顾青云很是满意,他还在松竹书斋放出风声,最近两年都不会再写话本了。读者们自然不满,可是又无可奈何。

    顾青云则专心写第二册的算学书。

    谢长亭觉得很可惜,认为如果他再用一枕黄粱的名字写话本,肯定会创出新的销量,这段时间他的话本销量可是让他乐开了花。

    就是他以前几乎无人问津的游记都卖光了,大家纷纷给出好评,让顾青云哭笑不得。

    他高兴了,简薇就不大高兴,这段时间她常有约,还有一些好奇的姑娘总想她在家举办宴席。简薇对她们的目的心知肚明,只能顾左右而言他,就是不想应答。所幸,她在九月中旬时检查出再次怀孕,就趁此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