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农家子的古代科举生活 >

第203部分

农家子的古代科举生活-第203部分

小说: 农家子的古代科举生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爷爷奶奶,爹,娘。”简薇受宠若惊,把顾永辰和顾景推到前面,道,“来,这是你们太爷爷太奶奶,还有爷爷奶奶。”

    顾永辰和顾景都乖乖行礼叫人了。

    见两个小家伙动作迅速地跪下,正要磕头,顾季山等人吓了一跳,连忙阻止:“哎呀喂,太奶奶的乖孩子,地上脏,不用磕头。”

    老陈氏搂紧顾永辰不放,她只在五年前见过他一次,可还是第一眼就认出他来了,尤其看他那胖乎乎的身材,更是觉得喜庆无比,一搂着不想撒手。

    小陈氏则抱着顾景不放。

    顾大河正在和简薇搭话,问出的话几乎是词不达意的。

    四位老人一边看着两个孩子,一边朝三辆牛车望去,眼神那叫一个热切。

    简薇脑袋一转,就明白他们在期盼什么了,她正想说什么,就听见顾大河急切地问,“小石头他娘,栓子呢?还有良哥儿呢?”心里又是期盼又是不安,怎么儿子还没出来?难道是路上生病了?也不知道严不严重。

    “他这次有事没跟我们一起回来……”简薇话音未落,就发现眼前的四位老人似乎受到了重大打击,婆婆的眼泪猝不及防地,就流了下来。

    简薇一惊,想到顾青云在四老心中的地位,赶紧把剩下的话说完,万一老人出点什么问题就不好了,尤其是在大喜大悲之间。

    “夫君一个月后才能回到,他现在在隔壁的湘省做乡试副主考官。”简薇面带微笑,安抚地拍拍有点不安的顾景的小脑袋上,继续说,“良哥儿还得读书,外公外婆在照顾他,得过段时间才能回来。”

    这话一出,顾季山等人脸上的悲伤就停止了,顾永良的事暂且不问,忙争着问顾青云的情况,等知道顾青云的归期和如今的工作后,更是转悲为喜,脸上的笑容就不自觉地露出来。

    周围陆陆续续有村人围过来,他们有些还不太懂乡试副主考官的意思,不过刚跑过来的顾伯山和顾青明确是知道的,两人对视一眼,看出对方眼中的震撼。

    这边厢,简薇三人享受着大家的嘘寒问暖,心里松了口气,暗自下了决定:以后有类似的事情,一定要跟夫君说,还是先写信回来说明情况为好,老人家们可禁不住这大起大落的。

    *

    湘省贡院内,顾青云也在想念家人,他翻了个身,心里算了算时间,知道没有意外的话,简薇他们现在已经在家住了半个月了,家里人一定很高兴吧?几年不见,不知道爷爷奶奶的身子骨是不是还健朗,爷爷是不是真的戒掉旱烟了?见到小鱼儿和小丫,他们一定很高兴吧?

    想到这里,他心里又有点忧虑,小鱼儿这次回家该不会又玩野了吧?希望简薇能手段强硬点,每天督促他做完功课后才放他出去玩,免得以后回京,功课下降。

    还有,希望家里的老人们不要对他太过于宠溺。

    他又翻了个身,认为想让老人不宠孩子是不可能的事,爷爷奶奶五年未见,爹娘也有三年了,肯定觉得愧对孩子,想不宠都不行。

    夜深人静,顾青云觉得自己格外想念妻儿。

    他静静地望着看不清轮廓的蚊帐顶,抹了把脸,觉得这些事等他回家再处理也行,如今最主要的是养精蓄锐,完成这次监考任务。

    *

    日子一天天过去,等到八月十五日下午,这算是最后一天考试了,到了晚上,第三场考试就会结束,考生们会在考场内待上一个晚上,等到次日凌晨就可以出贡院。

    顾青云等人依然在公房里认真地批改着试卷,大家从刚开始的熬夜加班导致精力不济到如今合理安排作息,持续了四五天时间,现在总算是振作起来了,效率也越来越高。

    可惜,摆上自己面前的试卷依然如山一般高,似乎完成的日子遥遥无期。

    在场的人不说个个,起码大部分都是心志坚定之人,自是不怕这些的,偶尔还会说说话,看到一份好的答案,还会相互传阅评点。

    顾青云有时候从他们的话中推测一些信息出来,觉得颇为有趣,暗想这些话题都可以写在自己的日记上,尤其是这次他监考的经过,更要详细记录下来,等他老了后整理日记时,还可以跟他的小重孙说说他们这个年代的科考经过。

    “慎之,临近结束,你再去考场巡视一遍,免得出问题。”顾青云正批改完一叠,让书吏搬走时,就听到陈学士低沉的声音响起。

    顾青云闻言,点头道:“好,下官马上去办。”这后面几天,陈学士几乎都不往考场上走了,都是让他一天三次地去巡视,半夜要起来巡视一次也是他来做。

    顾青云没觉得什么,毕竟自己是副主考官,年纪又比陈学士小,精力充沛,多做点活是应该的。

    见顾青云毫不犹豫地大步走出去,陈学士望着他的背影微微颔首。他先前在翰林院时,顾慎之升为正七品的编修就恰好归他管,只是他主要精力放在修史馆那边,几乎是整天窝在修史馆里,和顾慎之的接触不算多。再加上刚开始他隐约听到有传言说,顾慎之不敬前辈,对苏侍读不大恭敬,他心里就有了点看法,对他也是淡淡的。

    后来三年过去,没发现顾慎之身上有什么不妥。相反,这个年轻人没有年少得志的那种猖狂气,而是性子沉默,老实。他对他有所改观,刚想着指点一下他,没想到他算是官运亨通,进了户部,如今又恰好和自己一起来到湘省主持乡试。

    陈学士觉得吧,这也算是一种缘分。有顾慎之这个副手在,对方干活认真细致,他偶尔有疏漏对方都会不动声色地补上,又不挣功,苦活累活都愿意干,自己轻松多了。

    其他同考官自是看到陈学士的动作,大家各自对视一眼,眼神乱飞,心里有了数。

    顾青云自是不知道他走后发生的眉眼官司,此时他带队在场上巡逻,刚想转弯,就听到隔壁那里传来声响。

    “啊——”

    “砰!砰!”

    ……

    顾青云一惊,连忙大步走过去,刚转弯,就看到一个头发披散的人朝他们这边飞奔而来,还一边走一边解开衣衫,等他跑到他们面前时,就看到对方如刚出生的婴儿那种状态。

    看到对方那种狂乱的神态,顾青云暗叹了一口,挥挥手,身后就出来两名身材彪悍的军士,三下五除二,直接把捣乱的考生按在地上。

    顾青云干咳一声,其中一名军士就把不知谁扔下的手帕塞在乱喊乱叫的考生嘴里,此时又出来两名军士,把考生直接扛走。

    转瞬间,一场骚乱就平息下来。

    顾青云苦笑着摇摇头,这不止是他们训练有素,也是这两天事故频发的结果。越临近考试结束的时间,考生们的压力就越大,加上考场的环境恶劣,有人情绪不稳,如果不会自我纾解的话,很容易发生神经错乱。

    这种例子在考场上不罕见,顾青云当年就见过,比起十几年前,现在乡试的流程更是严格,科考的难度又上升,如此一来,考生们的压力就更大了。

    看到两边有考生不安地往来望去,顾青云喝道:“还有两个时辰就结束考试,诸位要抓紧时间。”

    说完后,顾青云就朝旁边看了一眼,只见那名考生目瞪口呆地看着自己,头发还算整齐地梳起来,大约三十五六岁,宽额厚唇,面有风霜,看起来很是沉稳憨厚的样子。

    顾青云微微皱眉,低咳一声。

    那人立即低下头来,不敢再看。

    顾青云满意地点点头,这名考生他之前巡视时注意过,毕竟坐在臭号旁边,还能安之若素的人心理素质算是好的。尤其他曾经有过类似的经验,更是有种亲切感。

    而且这人的长相很让他有好感,可能是因为对方大概是农家出身吧,所以不自觉地,他就稍微多注意了一下。不过怕给他惹麻烦,顾青云从来没表现出来。

171。震惊() 
<;/strong>;v章购买比例超过50%的读者可以看到正文; 否则要等12小时。  顾伯山作为村长,虽然他表面上没有徇私,可暗地里还是可以照顾一下自家人的。而且; 就是看在他的面子上,别人也不会轻易欺负顾家人。

    要知道; 姓顾的虽然只有五房四十多人在林溪村,相对于苗家和李家的七八十人显得人少; 但村长可是顾家的呀。

    现在苗、李、顾三家鼎立,中间还有几户零散姓氏的人家; 大家都比较平和; 村子对外也很团结。

    论起关系,当然是顾季山和顾伯山血缘最近了,可顾大河和顾二河都没能读成书,顾伯山只活下了一个成年的儿子,也就是顾申河; 他年纪和顾大河差不多,也是个读书不成的; 只能认识几个字。

    顾申河娶妻陶氏,生了两个男孩; 就是顾青明和顾青亮,因此陶氏在家里地位很高。

    “所以说; 我们顾家以后要想活得好就要靠孙子这一代; 我现在在家就使劲地摁住小明学习; 起码要让他考上童生; 最不济以后接替我的位置也行。至于小的那个,现在还没能看出个好歹来,不过他那么爱吃东西,估计也不能指望了。”顾伯山一想起自己的孙子就忍不住叹气。

    说到孙子,顾季山也一脸的愁绪,道:“哥,我家更惨,千亩良田一根苗,现在就只有栓子立住了,现在老二媳妇也不争气,还是生了个女娃。”当初大娃子和二娃子都没能留下来,只有栓子一出生就身子弱,怕他活不了,就取名“栓子”,想把他的命栓住了。

    “女娃倒是生一个活一个,可都不是咱们家的人。”

    旁听的顾二河也默默叹气,想到了正在坐月子的媳妇。

    千盼万盼,还是生了个闺女!

    “大伯,爹,我插一句。”见两个老人都在叹气,估计又想起了他们早逝的兄弟顾仲山了,顾大河忍不住了,忙插嘴道。

    两人点头后,顾大河干咳一声,开口道:“爹,照大伯这么一说,我觉得让栓子去读书也挺好的,大伯可以教他,书本大伯那里有可以先借着学,唯一要花钱的就是笔墨纸砚。”

    他顿了顿,见两人没什么反对的意见,就道:“毛笔我们可以自己做,外面野地上有种草可以做毛笔,虽然差了点,很容易坏,可是不用花钱。墨水可以用清水或黄泥水替换,直接写在石板或木板上,这样笔墨纸砚都省了。等栓子字写得再好点,才买些便宜的纸给他练字。”

    这是顾青云和他爹一起商量出来的。当然,他们说的是理想状态下的假想。

    见两人神情带着赞同,顾大河更有信心了:“这样一来,只要栓子有天分又勤奋,靠大伯的教导考上童生后,以后也可以在县里或镇上抄书为生,这样也能挣几个钱。反正,我和栓子他娘肯定会努力挣钱的。”

    说完后他就看着顾二河,满心的歉意:“以后等二弟的儿子出生了,咱们也一样供!”

    顾二河摸摸脑袋,憨笑道:“我没意见,都听爹的。”

    顾伯山欣慰地捋了捋自己的胡子,觉得这就是父慈子孝了。

    见顾季山有所意动,顾大河忙把之前小陈氏劝说他的那些话加加减减地说出来。

    顾季山一听到要让自己的乖孙子去服徭役,果然一脸的不舍和担忧。

    几人又讨论了下,顾青云见话题已经说到今年的收成上了,忙轻手轻脚地跑回房。

    “刚才去哪了?外面天那么黑,仔细跌倒。”老陈氏见顾青云蹬蹬蹬地从外边跑进来就忙问了一句。

    自从二儿媳李氏又生了个女儿后,顾青云在她的心目中地位又重了许多,更别提平日里顾青云使劲刷的好感度了。

    “上茅房去了。”顾青云伸出自己湿漉漉的小手,嘿嘿一笑。

    “你又忘记擦手了。”大丫轻点了下他的额头,从凳子上站起来,掏出自己的手帕帮他把手擦干。

    这晚,顾季山到底没当场决定是否让顾青云读书。毕竟一旦下定了决心,说明家里未来几年内日子都要过得紧巴巴的,钱都要花在顾青云身上。

    这很是无奈,在农家,读书也是一件很奢侈的事,需要一想再想,再三考虑。

    晚上顾大河说起这事的时候,小陈氏也担忧有变动,她看着儿子熟睡的脸蛋,轻声道:“爹肯定会跟娘商量的,这个家,娘也能做一半的主。”

    说着她忍不住抿嘴一笑,道:“幸亏弟妹生了个女娃,要不然我看娘同意的机会又少许多。”她暗自决定,过几天找个空就去庙里还愿,保佑菩萨让她心想事成。

    顾大河也点点头,想到两个月前的事就小声道:“你别忘记还有前两个月的事呢,这个事我们一定要烂在肚子里,一辈子都不说。”

    小陈氏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