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农家子的古代科举生活 >

第228部分

农家子的古代科举生活-第228部分

小说: 农家子的古代科举生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是理智告诉他,犯错时得让他们认识到错误,不能指望他们长大后会自己懂,该狠心时还是得狠心。

    顾青云还知道方子茗年少时的事,当时他是被方仁礼从小关在家里教大的,直到他考中童生后才到县学读书。这就是为何方子茗喜欢看话本的原因了,自己一个人寂寞无聊啊,偏偏他人又聪明,学习起来不算费劲。

    方瑞和他的情况不同,方子茗不说,顾青云都知道以前的方仁礼是更喜欢那个庶长子的,方子茗为了给他娘出一口气,为了自己,肯定会用心读书。

    方瑞就不同了,从小到大生活在蜜罐里,自制力差一点结果就会走样。

    “那赶紧让舅舅把瑞哥儿送回京城参加考试,他和小丫同年,今年才十岁,进皇家书院正好。”简薇催促道,“这里有咱们和小姨在,他还怕瑞哥儿没人照顾?”

    “我又不是没说过,要他听劝才行。”顾青云咕哝一句,点头道,“放心,我再写信催催他。”这就是他不想去地方为官的原因之一了,哪里的教育资源有京城好?

    说完后,顾青云就把自己的想法写在纸上,叫来顾三元让他快点把信寄出去。

    *

    七月二十日,顾永良就和顾永东、简瑜从老家林山县坐船到达郡城,提前十几天等待八月九日的乡试。他们没有和其他秀才一起在客栈居住,那里人多嘴杂,加上他们不缺钱,早就让小满租好一间考场附近的院子,价格是贵了点,但住起来舒服。

    至于顾青平,没有和他们一起,和他的好友们一起住客栈去了。

    这天,又一次送走来拜访的秀才后,简瑜见下人把院门关上了,就忍不住伸了个懒腰,又瘫在椅子上,垂下眼睑,无趣地说道:“这帮人真是烦人,临时抱佛脚,还抱到咱们头上了,你看那个王秀才,以为咱们能提前知道试题,话里话外都是拙劣的激将,语气那个酸!哎呀,我都不想听了,偏偏他还喋喋不休地说个不停,烦死了!以后不想他再上门了!看到他那张脸就烦!”

    “还好了,其他人还是很好相处的,有真才实学,和他们交流后,我有所进益。”顾永东憨憨一笑,他是顾伯山的孝期过了才来应考。本来他爹也该来的,只是他自觉这几年读书进益不大,就没再来尝试。

    顾永东觉得他爹是拉不下面子,和自己的儿子、侄子一起考,万一他们考上,他考不上那该多丢脸啊。

    当然这是他娘亲的猜测,事实如何他不得而知。

    “就你老实不肯得罪人,虚伪!”简瑜瞪了他一眼,两人同在县学读书,平时关系也好,可他就是看不惯他的不老实,明明心里不喜欢,面上还不表现出来,就喜欢装出一副憨厚的模样,坏人都让他做了!

    “难不成我说得不对?不能因为姐夫做过两任的乡试副考官就认为咱们有什么考试诀窍吧?就算今年姐夫还是副考官,可他肯定不在咱们越省,这有何用?偏偏他们一个个天天往这边跑,好似咱们这里有金子捡似的,烦死了,还让不让人读书了?烦死我了!”简瑜有些心浮气躁,使劲地踢了踢脚。

    话说,自从他们在这里落脚后,不知道谁把地址传了出去,来拜访的人一天比一天多,自家厨房的火就从没断过!

    顾永良似乎充耳不闻,见桌子上都是用过的点心和茶具,就仔细地把自己的书籍和学习资料收拾好放在一边,又把刚刚大家讨论的话题记下几笔,这是他以前没考虑过的,记下来就不容易忘记了。

    “大哥说得对,刚刚王兄他们都是这一批秀才中学识最好的,大家一起交流的确有所进益。”顾永良见自家嫡亲的小舅舅那愤愤然的模样,忍不住暗笑。

    记得他小时候和舅舅一起在外婆家玩耍时,舅舅总喜欢在他面前充大人,两人惹祸了,大人骂他们时,他总会理直气壮地站出来,拍着胸脯一力承担,坦诚得很,没想到现在大了,舅舅还是如此,看不惯就说出来,很难憋着。

    “哼,小石头,你到底是帮谁的?你是哪一边的?”简瑜不满了,怒瞪着他,“我就不信你看不出他们的心思,不知道他们是冲着谁来的?”

    “我能帮谁?我只是实话说话。再说了,除了王兄,其他人的态度还算正常,和他们交流的确是有用的。”顾永良吹干字迹,满意地看着自己的字迹,要兴致勃勃的问道,“还有几天才考试,我听说郡城码头附近的商铺有很多不常见的东西卖,有些连京城都没有,我想去瞧瞧,你们去吗?”

    这次来郡城应考,本来爷爷还想跟着来的,把爹爹以前考试的情况说了一遍又一遍,还一再强调,要不是有他在,爹爹考试都没那么容易通过,说他旺考运。

    当时他听了,赶紧拒绝。爷爷都多大年纪了,还要他老人家陪着自己来应考,被人看见了岂不不笑话自己是没断奶的小娃娃?肯定不行。好说好歹才拒绝了,为此爷爷还一度有些失落,让奶奶又和他吵了一顿。

    想到这里,顾永良就苦笑,自己每次回老家,家中的长辈们都会把全副心思放在自己身上,真让人又喜又怕。

    如果爹爹在的话就好了,肯定能为他分担绝大部分的注意力。

    “我不去!”简瑜一听,双手抱着胸,把头扭向一边,见他们两个不在意的样子,心里更生气了。

    顾永东看了看书籍,又看看顾永良,犹豫了一会儿,点头道:“去吧,接下来几天我们不出门了,现在出去逛一逛也好。”三人中,他是最大的,今年二十二岁,简瑜二十,堂弟十七,偏偏相处久后,他发现简瑜倒像是小孩子脾气,城府连堂弟都不如。

    “你们去吧,我不去,就是不去。”简瑜继续怒瞪顾永良。

    顾永良苦笑不得,只能笑道:“你放心吧,舅舅,谁好谁不好我心里有数。等明天我就让人在门口挂个‘闭门读书’的牌子,不再接待他人,剩下的几天咱们就清清静静地读书,你看这样行吗?”

    他是属于那种平时用功,考之前就几乎尽自己所能做好准备的人,这次和那些秀才们交流,对他而言是一个温故而知新的过程,没有影响到他,现在见舅舅这么反感,知道这是自己的错,没有考虑到舅舅的感受。

    想到其他人来问自己时,大都是算学方面的,顾永良就忍不住一笑。对于算学,他从来不怕别人问。

    “既然你都这样说了,那就这样吧。”简瑜勉勉强强地说了一句,过了一会儿又说道,“不是我小气,我是怕你吃亏,知人知面不知心啊。”

    顾永良闻言,很是严肃地点点头,心里却在暗暗一笑。舅舅这个性子,难怪他不肯成亲,这是还没长大吧?

    到底是年轻人,一想到要外出游玩,三人很快就忘记刚才的争论,纷纷跑回房做准备。

    很快,三人换好衣裳出来时,头戴纶巾,身穿青衫或月白色长衫,手持折扇,几乎是一模一样的打扮,大家面面相觑,终于忍不住笑了起来。

    大家都是亲戚,这么巧合肯定是女性长辈们在一起时为他们准备的。

    作者有话要说:

    又欠大家两千字,无语。

第200章 等待() 
顾永良他们趁着太阳还没下山; 叫了一辆马车奔到码头附近的珍品街,这里的商铺门前都扎缚着灯棚; 没有宵禁; 就算是夜晚也是灯火如白昼。

    “先用晚饭再逛吧?”顾永东提议,看着人流不是很多的街道; 想到他们三人一下午只喝了一肚子茶水,现在闻到附近几家店子散发出来的饭菜香气; 肚子还真有些饿了。

    顾永良和简瑜都是正在长身体的时候,闻言立马同意。

    等三人吃过饭走出店铺时; 发现夜幕已降临; 街道上的人流量和刚才相比有了很大不同,人潮汹涌; 摩肩擦踵; 这里临近码头,空气中飘荡着各种各样的味道; 颇为难闻。

    “人怎么一下子变得那么多?”简瑜大吃一惊。不过看到有捕快在巡逻就放下心来; 还是有安全保障的。

    “正常,这条街没有宵禁; 晚上当然人多。”顾永良早就打听过这里的情况,倒是没有吃惊。这里的人有一些是刚从船上下来的,手中有各种各样的东西; 有些还是从海外带回来的。

    曾经有一人在珍品街用极其低廉的价格从一名水手买到货物,接着转手大赚一笔,这样的故事让人们津津乐道; 同时也吸引了许多想从这里寻宝的人们。

    顾永东点点头表示同意。

    三人一边走一边聊天,话题很容易就转到这次的乡试上。

    “何大哥这次没有回乡,否则咱们林山县参加乡试的秀才会多一个,大家可以聚在一起。”顾永良感叹。

    此次回乡爹爹本来想让他和其他同乡一起回来的,他们首先想起的第一个对象就是何家,只可惜何家哥哥因为身体不舒服,没有被何伯伯批准回来。

    简瑜一听,咕哝道:“名额这么少,秀才多竞争就大,何必一起自相残杀?”何虚年他当然认识,两人同一个县城一起长大,双方的父亲都在县学教书,他比自己大两岁,抬头不见低头见,只是何家厚积薄发,让何谦竹一下子考中进士,如今都成为官宦人家了。

    简瑜知道自家亲爹可是很羡慕何家的,当初何家金榜题名,消息传回林山县时,他爹可是想着要重新上京赶考的,后来大约是安逸已久,或者其他原因,提过一嘴后就没有动静了。

    顾永东一窒,又看了一眼简瑜,不得不说,他承认对方说得很有道理。

    顾永良微笑不语。多一个不多少一个不少,只要有实力,再多的人他也不怕,如果真考不上的话,也是自身的水平问题,不能怪别人太优秀。

    简瑜见其他二人没有反驳自己,忍不住一乐,笑道:“就好比我,几年前和你们一起考院试时,你们都过了就我落榜,结果去年没有你们,我就一举通过。你们说是不是这个理?”

    顾永东连忙点头,换来简瑜得意一笑。他见顾永良没有反应,就问道:“小石头,舅舅说的是不是在理?”

    顾永良敷衍地点点头,转移话题道:“大哥,舅舅,这个店子人气旺,咱们进去看看吧。”

    接下来,他们三人开始在珍品街上不断地出入店铺。

    对于顾永良而言,他看到了一些京城没有的新奇货物,又听到了许多新奇的故事,尤其那些刚从海外回来的水手,他们在茶棚里吹嘘海外见闻时,连他都忍不住驻足倾听。

    “难怪古人云见多识广,这走的地方多了,见识自然就上去了。”顾永良喃喃自语,看着那唾沫横飞的大汉,心里突然生起一个想法。

    自己是不是该出去走走?记得他在国子监认识的同窗,有些人到了一定的年纪就会去游学,增广见闻,爹爹也说过有空闲时最好多出去看看,这样写出来的策论才会言之有物,不会死板。

    他先前只是听过就算,这次倒是有了一股很强烈的**,突然想出去走走。

    趁着自己没有进入官场,多外出游学。只是不知道爹娘是否同意,毕竟这次他回乡他们都担心的不得了。

    “那是当然,像你爷爷,我小时候很崇拜他,因为他到过府城和郡城,村里人都说他见过大世面,每次叔爷爷一讲外面的事,我们这帮小孩就会围着他。”顾永东耳尖,听到顾永良的喃喃自语,就说起顾大河。

    顾永良一听有关于自家爷爷的事,就来了兴趣,忙追问详情。

    简瑜不理他们两个,自顾自地购买自己看中的东西,没多久,他的书童双手就提满了货物。

    这天晚上,三人逛得很尽兴,或多或少都买了些东西,见天色不早,怕影响明天休息,加上三人的书童在劝阻,这才依依不舍地离开。

    从第二天开始,顾永良说到做到,开始闭门读书,慢慢地调整心境。

    八月九日凌晨,他们依时进入考场,开始决定他们命运的一战。

    当顾永良在考场上奋斗时,远在京城的顾青云等人也在默默地算着开考的日子。

    “怎么还不睡?”顾青云见简薇辗转反侧,就开口问了一句,声音打破夜晚的寂静。

    “睡不着。夫君,现在小石头应该在排队下场了吧?也不知道小满和方行能不能照顾好他?他们一定得提前请好大夫,这在里面熬上九天太让人揪心了。”简薇只觉得自己心情焦虑得很,有些后悔没有跟着儿子回乡,她总觉得其他人肯定没有自己照顾得贴心。

    “你放心,小满在咱们家这么久,他行事妥帖,肯定能把小石头照顾得很好。而且我爹娘他们应该还会多派人跟着他,再者,小石头和瑜哥儿、东东一起去考,有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