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游戏竞技 电子书 > 我的妹妹武则天 >

第247部分

我的妹妹武则天-第247部分

小说: 我的妹妹武则天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拍了拍尚秀芳的臀,吴元表示自己起床了,然后走出了门外。

    走出了院子,吴元看到石青璇正呆坐在院子的一角,看着远处的天边,她的眼圈有点红,说明昨天晚上没有睡好,想想也是。

    “青璇姐,嗯,我以后在外面这样的称呼你吧,免得外人看出了问题,怎么,昨天晚上休息的不好?”

    强忍住心中的厌恶,石青璇怎么能说,她偷窥了吴元和尚秀芳之间的亲热,而且昨天晚上她入睡之时,梦到了这个男人来到了她的身前,强迫她做一些发生在尚秀芳身上的事情。

    “还可以,就是有点不舒服。”

    她回应道。然后听到吴元继续问道。

    “青璇姐。什么时候。能听你箫声一曲,我对此非常的倾慕。”

    吴元的话,让石青璇的面色一僵,她狠狠的盯了一眼吴元,然后摇了摇头。

    “从子陵去世之后,我就不再吹……箫,请吴先生不要强迫青璇。”

    说完这句话,她转身离去。“吴先生,我先给你们准备早餐。”

    她的慌张离去,让吴元有些摸不到头脑,怎么回事,石青璇怎么看到自己,就像是看到了鬼一样?

    这实在是太奇怪了。

    =

    洛阳城城西有座庄子,名为丁家庄,整个庄子都是性丁之人,庄主丁浩荡今年七十有三,膝下子女众多。据说有人在朝中做官,加上丁家人不少习练武学。周围数十里都没有人敢找丁家庄的麻烦。

    今天早上,周围庄子的王新时赶着羊群来到了丁家庄门口,却发现丁家庄大门上,吊着几具尸体,墙上还写着一行大字。

    吓得魂飞魄散的王新时,跑到邻近的庄子去找人,结果认字的秀才来了一看,脸色大变,马上要人去洛阳城报案,并告诉周围的人,千万别到丁家庄里面去偷东西,不然会死的很惨。

    等到城里的捕快快马加鞭来到了丁家庄之前,看着那一行血淋淋的大字,一个个脸色就像是见了鬼一样。

    整个丁家庄,超过车轮高度,十二岁以上的男女,都被人杀死,丁家家主和几个儿子的尸体被挂在庄门口,那一行血字就是:

    “石之轩灭宁道奇全族!”

    丁、宁,丁上面加一个宝盖头,就是宁字,原来这里就是宁道奇的俗家的所在,怪不得丁浩荡吹嘘之时,常说自己的哥哥非常的厉害,但却不说是谁,怪不得丁家庄不少人习练武功,却不在江湖中闯荡,丁庄主出手很是大方,周围的静念禅宗很是维护丁家庄。

    联想到石之轩和吴元在曼清院中的辩论,所有人都不由自主的打了一个寒颤。

    祸不及妻儿,这是江湖中公认的尊则,而那些宗师高手一般也不对付敌人的家属,但今天,石之轩毫不犹豫的打破了这个规则,被杀的人是宁道奇的家人。

    这可是平静了十年左右,江湖中最大的一场风波,石之轩向着宁道奇下了战书,至于说石之轩为什么不去找佛门的麻烦,而来找宁道奇的麻烦,这也非常的容易理解。

    人们对于叛徒的痛恨,远远超过了对敌人,而宁道奇作为道家第一人,这些年的所作所为,无一不为佛门着想。

    这一点,就连普通老百姓都觉得很是惊奇。

    道家和佛教的关系很不好,具体到具体的地方就是,请了道士做法事,和尚就少了一口饭吃,和尚多了几个信徒,道士就少赚一些银子,这种天然根本性的冲突,导致佛道之间水火不容。

    宁道奇是道家第一人,却每天屁颠屁颠的跟在佛门后面,为佛门摇旗呐喊,慈航静斋一句话他就出生入死,实在是不可理解,石之轩被吴元挑明了事情问题之后,将宁道奇这个佛门的走狗,作为第一打击对象,一点不难理解。这一下,宁道奇除非是缩头乌龟,不然一定会来到洛阳城,和石之轩决一死战。

    =

    长安城。

    今天早朝之后,李世民的兴致很高,他拉了房玄龄、杜如晦等人,在皇宫中商谈着下来该做的事情。

    谈完之后,这些重臣就留在了皇宫中,听着宫人们弹奏着琵琶,这中间,有宫人吟唱起一首未曾听过的长诗,在场之臣都是饱学之士,听完之后,不得不拍手赞叹。

    “这首诗很好,陛下,这是何人所为?”

    房玄龄一边听着琵琶行,一边打着节拍。

    “这是洛阳一人所作之诗,名为琵琶行。平阳公主听到之后,觉得不错,就飞鸽传书将此诗歌传送给我。”

    一首诗从洛阳要传到长安城,没有半个月的时间办不到,这首琵琶行本不应该如此之快就传到了长安,但是李世民的皇宫中,有专门和洛阳李秀宁通信的猎鹰,这是突利战败之后,所进献之物。

    前几日,画舫之上,和吴元谈话之后,李秀宁深感此事重大,于是将当日发生之事,通过猎鹰传到了李世民那里。

    李世民回信之后,就挑选懂得音律之人,根据琵琶行的曲调,进行了谱曲编排,今日拿出来,这些重臣听了之后,果然纷纷的赞叹。

    “恭喜陛下,翰林院中又添一名新才。”

    长孙无忌微笑着说着,妹妹死后,本来闲置的他被重新的重用,坐在了李世民的身旁。

    “翰林院……那人还做了另外一首新诗。”

    李世民微笑着,打了一个手势,宫人又开始吟唱着登幽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

    这首诗吟唱完毕之后,在场的大臣们,一瞬间都陷入了沉默。

    琵琶行对于这些位极人臣的大臣来说,感觉很好,但共鸣少了一些,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对他们来说有些远,但是登幽台歌一出,却让他们有种难以言语的感觉袭上了身体。

    他们一个个心怀济世之心,崛起于乱世之中,回想起古人,展望着未来,幽台(古名又名黄金台)上渴望出头,得到君主赏识的感觉,重新回到了身上,那种无法言喻的感觉,被这首诗写的非常的贴切。

    “此人看来已有四五十岁,可惜了,隋朝乱世,让他的才华被掩埋于黄土之中,好在恰逢盛世,陛下可以将其提拔重用……”

    房玄龄放下了杯子,打着节拍说的。

    “玄龄认为此人有四五十岁?”

    “是,或者更老,琵琶行中的幽怨,登幽台歌里面怀才不遇,对昔日燕王黄金台的渴望,都表明了他的年龄,能做出这种诗的人,绝不会是年轻人。”

    房玄龄微笑着说着,他的评判让李世民笑了。

    “那么,如果我说此人只有二十五六,而且身体健壮呢?”

    惊奇的看了一眼李世民,房玄龄摇了摇头,“那么,八成可能此人在乱世中,拾得了一本诗集,然后凭此一夜成名。”

    房玄龄的判断,让周围的臣子们纷纷点头,年轻人虽然有年轻人的朝气,但却无法体味中老年人的暮气哀叹。

    “这件事,可是玄龄判断失误了,来来来,给玄龄斟满之后,朕给诸位讲述当日之事,这可是那个人临阵发挥,同时平阳、长乐等人也在场中。”

    李世民笑着,将当日之事,给在场之人讲述了一番。

    当前三首诗歌说完之后,房玄龄不得不连连的点头,表示自己判断错了。

    文人墨客的心中,都很清楚什么样的诗歌能够流传千古,而对于他们来说,能做出这样的诗歌,总会想办法将其流传开来,这种写出来又不发表的绝代诗歌,而且还有好几首,几乎不可能出现。

    忆江南、登幽台歌、琵琶行,正好贴切当时画舫上的种种情景,除非吴元拾到的那本诗集里,有着成千上万首诗词杰作,不然不会这种情况下拿出来。

    “看来是我错了,年轻人遭逢病苦之事,也会有如此的感觉,来来来,等他到了长安之时,我自罚酒三杯,向他真心赔罪。”

    “这件事还没有完,真正精彩的在后面,我来说,你们评判,这个人很有意思。”

    =

    关于古代人名的字,有些人查不到,就直接称呼了。

    感谢书友150122220350975、轻月流雪、太白之星、小鱼小虾小螃蟹、子能、bb和jj、黄金战舰、翎风邀月、末道路人、回首忘曾经的打赏,多谢(未完待续……)

第三百四十六章 事发() 
李世民的兴致很高,开始讲述着后面发生的事情,那些重臣们开始还有些懈怠,但慢慢的,表情变得越来越严肃,当听到吴元后面的两首诗之时,不由自主的将目光投向了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并没有因为吴元提到长孙冲,并折辱了他而生气,相反正坐在那里,手指无意间打着膝盖,听着李世民的讲述。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作为执掌天下的重臣,长孙无忌怎么会不清楚大运河的价值呢?杨广无道,所以天下人眼中他的所作所为都是错的,但这些在座的人都知道,工具并没有错,错的只是没有好好使用的人。

    “此人大才,可以大用,不知陛下,何时将此人招入长安,无忌必将向他敬酒道歉,并好好责怪犬子无礼之事。”

    长孙无忌面色沉重的说道,吴元所说之事,句句贴合与当下的情况,关于隋炀帝之事,能够说的如此透彻的人,朝廷的年轻官员里,没有几个。

    “还没有完,这个人给平阳的惊喜还没有完。”

    李世民笑着,开始讲述后面发生的一切,包括吴元对朝廷兴衰的感悟,如何评定高丽,怎么修建运河,对前朝官员的评论,尤其是最后一句,他所说的,能够解决人口激增一事。

    吴元的话,被李世民全部的抛出,在场之人,心中纷纷涌现出惊骇绝伦的感觉。这是一个二十五六年轻人能有的见识吗。就算是当年的石之轩也没有这样的才华!

    “陛下。他最后讲了人口之事的解决方案?”

    说话的是魏征,他很是紧张的问道。

    “没有,当日他就和那名舞娘离开了画舫,平阳公主和他约下了七日之约,按时间计算,昨日他应该见到平阳公主,我已经吩咐秀宁,如果此人再次和她奏对。一定记得以最快速度将讯息发过来,朕真的很好奇,这个人有什么办法,能够解决数千年王朝都无法解决的人口暴增的问题,如果他真的能解决此事,朕绝不会吝啬封赏……”

    说话间,一名太监面色来到了李世民的身旁,盘子上托着一份薄帛,那是猎鹰送来的东西,上面有李秀宁第二次见到吴元所发生的一切。

    “正好。秀宁又发了讯息过来,唉。猎鹰、信鸽等传讯方式虽然快,但两者耗资巨大,前者无法复制,后者又不可靠,什么时候,能发明一种千里之外就可以瞬间通讯的方式呢?”

    李世民长长的叹息了一声,然后打开了薄帛,上面布满了蝇头小字,他开始看着的时候,还满脸笑容,但越看脸色越难看,到了最后,手掌都有些微微的颤抖。

    这也不能怪他,当一个人历尽了千辛万苦,建立起新的皇朝,周围人都说他的成功是天意,就连双龙也是不得不顺应天意,而自动投降,而那些和尚尼姑们也表示当今天子英明神武,神秘的光环笼罩在李世民,让他有有时候也飘飘然。

    但是现在,当这份薄帛展现着他面前的时候,昔日的种种疑惑,这一刻迎刃而解。

    什么天意,好几次与死亡擦身而过,什么胜利,很多人比他胜利的机会还要强大,他的成功,更多的是幸运,而他一直以来,作为底牌的慈航静斋,根本就不会为他投入大量的资源。

    “陛下……”

    杜如晦担心的声音,将他从震惊中惊醒过来,轻轻的摇了摇头,李世民苦笑着将手中的薄帛递给了杜如晦。

    既然洛阳此事是公开的辩论,相信过几日也会传到长安,隐瞒没有必要,可惜石青璇、尚秀芳两名美女,居然便宜了这个家伙。

    杜如晦拿过了薄帛,眼睛扫过,脸色变了两下,然后又传给了长孙无忌……薄帛在重臣们的手中传过来一遍之后,所有人的脸色都有些不自然。

    身为天策府的一员,怎么会不知道昔日的种种危急之事?其中有些人甚至和李建成暗通,有些人坚持下来,也因为慈航静斋的选择,现在看起来,大家从一开始就错了。

    “陛下,请斩吴元以正天下人视听,此人妖言惑众,诽谤我佛!”

    突然间,一名臣子来到了李世民面前,郑重的说道。

    站出来的是大臣玄策,他家世代礼佛,对于佛门很是敬仰,当得知慈航静斋挑选李世民之时,马上投入了天策府,立下了无数的汗马功劳。

    “不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