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监控 >

第1部分

监控-第1部分

小说: 监控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作者:李传思

【作品简介】
  本书原名《绝密情报》,原载于《啄木鸟》2003年第7~8期。 描写的是我导弹部队在芜城的重要基地被L国军事情报局间谍网络渗透、窃密以及我国家安全警官与之针锋相对的精彩较量。
  芜城国家安全局侦察科长甄隐化名“刘正军”到L国对L国国际技术研究中心摸底,发现该中心与L国军事情报局关系密切。三年后,已经堕落为L国间谍分子的芜城知名记者刘峻留学归来,通过玩弄益北机器厂工程师吴家谦的女儿吴玲的感情,窃取了“开花弹设计图纸”后,辞去报社职务来到靠近我某导弹部队的天华公司,而此时他与“刘正军”成了无话不谈的网友……

【作者简介】
  李传思,原国家安全局警官,近年致力于文学创作,发表描写隐蔽战线的特情小说多部。


  谨以此文献给战斗在隐蔽战线的无名英雄们。
  这是一部描写新世纪中国隐蔽战线鲜为人知的殊死搏斗的长篇小说。
  作者长期战斗在隐蔽战线的前沿,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背景创作了这部佳作,作品警示人们:在个人荣辱、地方局部经济利益与国家安全发生矛盾的时候,我们应当作出怎样的生死抉择?
  这是一个现实的社会问题,又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令人警醒、引人深思、振聋发聩!
——题记
第一章
  跨国调查
  三年前。
  濒临海边的L国首都,车水马龙,熙熙攘攘,一派繁华景象。
  中国芜城市某公司代表团一行十人参观完一些名胜风景后,开始与L国某公司就引进一项先进技术问题进行谈判。项目部年轻的副经理刘正军最为忙碌,他既要担任谈判的翻译,又要负责谈判记录,还要整理当天的谈判纪要。但他精力充沛,应付自如,丝毫也没有疲惫松垮的神态。
  每天中午,别人都休息了,刘正军总要出去。
  这天,他在宾馆的门口叫了辆出租车,对司机说:“你好,请送我到国际技术研究中心。”
  出租车穿过几条大道,很快停在了中心门前。对面是一家装修精美的咖啡馆。刘正军走了进去。他找了个正对国际技术研究中心大门的位置坐了下来,要了杯咖啡,悠闲自得地喝了起来。但他的眼睛却死死地盯着出入中心的所有车辆。他拿出一个小本子,把那些车辆的车牌号全部记了下来。
  这是他第三天到这里来。第一天,他专程去了一家大型网吧,查找国际技术研究中心的背景资料。他进入了几个网站,都没有找到该中心的具体情况。虽然没得到自己想得到的结果,可刘正军还是很高兴,因为这至少说明了一点,即这个中心是可疑的,不然,它为什么不在公众网上披露有关信息呢?为了证明自己的判断,他事先想了另一个办法,就是查清出入中心的车辆牌照,看看到底是哪些部门的车经常与这个中心联系和来往。他的本子上已经记录了上百个号码。
  他当然知道,这样有规律的活动会引起L国有关部门的注意,何况他是在非常神秘敏感的国际技术研究中心周围活动。果然,在第五天,他就发现有人跟踪他。是两个人,一高一矮,一个白人一个黑人,都很强壮。
  刘正军并不想甩掉他们。他不回避,也不躲闪,每次都径直向国际技术研究中心对面的咖啡馆奔去。那两个人总是轮换着一个在里面喝咖啡,一个在外面守候。
  第九天的上午,对方公司在谈判前临时通知代表团的所有成员,说是带他们去参观那条先进技术的生产线。于是,一辆中巴把他们全部带到了一家工厂。进车间前,对方声称按厂方的保密规定,所有人必须把随身携带的物品交给工作人员保管。大家只好把手中的包及小型提袋悉数上交。
  等他们进了车间后,那两个跟踪刘正军的人出现了。原来,这次谈判的项目涉及高科技的内容,L国间谍情报部门以维护国家安全的名义,不顾公司的反对,在谈判团中安插了人员。他们发现代表团中的刘正军不仅相当活跃,能力非同一般,而且,每天中午都单独行动,觉得可疑,便秘密跟踪了一次,看到他去的是国际技术研究中心对面,更是心存疑虑。这个中国人到底想干什么?于是,他们把这一情况报告了L国的军事情报局。军事情报局一听,感觉此事非同小可,立即派出专门人员对刘正军进行秘密监视。他们跟踪了几天后,觉得刘正军形迹确实可疑,但不像是一个专业情报人员,又没有明显的违法行为,便不好轻举妄动。他们研究了一个方案:秘密搜查刘正军的记录本,看他到底记了些什么东西,再相机行事。
  为此,他们设计了这次所谓“参观”。那两个人从刘正军的提包里翻出了那个在咖啡馆做记录的本子,发现上面有一段话:“我在L国首都国际技术研究中心对面观察了十天。L国的朋友向我推荐,这条马路的车流量很具代表性。据我的不完全统计,这里每个小时的车流量达到近十万车次。但我感觉到,虽然车流量这么大,可尾气排放量却非常小,几乎感觉不到废气的污染。所以,我建议车辆日益增多的芜城市可从L国进口汽车尾气处理设备。”里面的前十几页里都有每天的具体数据记录。
  见此,那两个人互相望了望,耸了耸肩,对L国某公司谈判代表说:“刘先生不仅是一个很称职的谈判代表,还是一个很用心很敬业的外贸职员。我建议你们可就汽车尾气处理设备再和他们做一笔生意。好,没事了,以后我们不会再打扰你们了。”
  国际技术研究中心董事长约翰听了下属们对刘正军情况的综合汇报后,沉吟了片刻,说:“此人真是个人才,可惜时间太短。不然,我倒想亲自会会他。”他还把刘正军的名字和单位输入了自己的电子记事本。
  刘正军在进入L国之前就准备了这一手。他买了几个一模一样的小本子。只有那个记有汽车车牌的本子是一直贴身存放的。
  第十天,他吃了中饭后,一个人先逛了地下商场,然后从商场转到保龄球馆,见没人盯梢,就迅速从球馆后门出去,拦了辆出租车。
  他上车后对司机说:“请帮我找一家大型网吧,要离这里远一点的,辛苦你。”
  司机很高兴,说了声“OK”,就带着他转了不少弯,到了一家网吧。他掏出那个记录本,很快准确地进入了L国首都的交通管理网站。他一个一个输入号码,通过比对,他发现出入那个中心的车辆大部分是L国军事情报局的。
  一个星期后,芜城某公司代表团引进技术的谈判任务圆满结束,乘飞机回国。
  刘正军回到了他自己的单位——芜城市国家安全局。
  原来这个刘正军是芜城国家安全局侦察一科的科长。他的本名叫甄隐,刘正军是他的化名。一年前,L国在芜城湄山区某导弹部队附近成立了一家通讯公司办事处,主业不怎么样,但与当地有关部门人员以及一些领导攀拉关系却是相当活跃,引起了国家安全局的关注与怀疑。这家通讯公司在我工商部门登记的主管部门是“L国国际技术研究中心”。为了查清其背景情况,经省国家安全厅批准,同意甄隐化名刘正军,以某公司项目部副经理的身份去L国实地开展查证工作。
  甄隐在向局领导汇报时说:“基本可以肯定,L国国际技术研究中心是L国军事情报局的一个掩护机构。而L国驻湄山的通讯公司办事处很有可能就是专门搜集我导弹部队情报的一个站组。我们必须高度注意并采取必要的侦察手段。”
  刘峻的出国梦
  首都机场。
  戴着宽边墨镜的刘峻朝送他的几个朋友挥了挥手,转身向绿色通道走去。
  一小时后,一架中国国际航空公司的757客机载着他冲上了蓝天。
  直到这个时候,刘峻才相信自己是真的要出国了。俯首鸟瞰越来越远的祖国大地,他兴奋到了极点,少年时就有的出人头地的梦想,今天终于实现了。
  他出身于陕西一个普通农家,毕业于芜城大学哲学系。
  毕业时,《芜城晚报》来招人,是社长邵为亲自来的。邵社长是一个中年知识分子,很爱才,也很有思路。他觉得刘峻知识面很宽,看问题的视角很独特,分析问题的思辩性很强,非常难得。而且刘峻长相英俊、气质不俗。邵社长当场就拍了板。
  当了记者后,他上路很快,钻山打洞采访名人,写大块头文章。因而他的起点比别人高。他还非常注意卖点,专门选择那些女艺人和另类的女作家,专门问一些读者感兴趣的话题,写了大量花花绿绿的文章。《芜城晚报》为此在全国名声大噪。不久,他就出了名,成了名人,名人也捧他。六年后,他晋升副高职称,并被提拔为报社最年轻的副总编。
  但他的理想不在芜城,接触的人多了,层次高了,见识广了,他就想出国,他向往海外的花花世界。
  一个偶然的机会(事后才发现其实是必然)改变了刘峻的命运。有一天,L国出资兴建的商贸大厦开业,总经理平志远(中文名)亲自登门力邀刘峻参加开业典礼,并送上了一份烫金的大红聘书,正式聘请刘峻为商贸大厦的总策划。刘峻联络同业的朋友,在芜城为商贸大厦展开了一个声势浩大的宣传活动,把L国商贸大厦的名字输入了千家万户。
  几天后,刘峻被一辆劳斯莱斯接入了平志远的办公室,其实这是一间密室……
  次日晨,一个电话把刘峻叫醒了。是他大学同学王彬打来的。
  王彬在大学里与刘峻是一对形影不离的好朋友。大学毕业后,王彬分配到了芜城一家叫益北机器厂的军工企业。后来效益不行,他就辞职下海了。听说下海经商也不顺手,与同学都断了往来。有同学说他感到没有脸面见江东父老,发誓不混出个名堂不回芜城。这次主动上门,看来是发迹了。
  刘峻赶紧起床下楼。一辆锃亮的灰色宝马停在门口,一个富态的男人站在旁边。
  两人上车后,王彬告诉刘峻,他在芜城开了个“天康保龄球馆”,已经办了一年。
  王彬的保龄球馆的确很气派,进门一个大厅,正面一幅巨大的壁画。一条艺术长廊通往球道,两侧挂满了一幅幅精美的油画,有风景的,有人物的,这在芜城确实是独一无二的,给人一种很大气有品位的感觉。
  王彬带他参观了一番,两人没有多说话,然后直奔球馆。他们玩了两个多小时,刘峻感到手臂有些酸痛,就说不打了。两人便到浴室冲了个澡,到美容美发室吹了个头发,又在咖啡厅坐了下来。此时,咖啡厅正播放那首有名的萨克斯管独奏曲《回家》,旋律轻缓柔曼,泛着一丝淡淡的哀愁,淌着一股莫名的伤感。这种音乐,最适宜聊天。
  聊了一会儿,就又聊到了钱身上。王彬竟讲出了一个与刘峻一样的观点:“你呀,如今成了一个典型的知识分子。现在这称呼不是褒义而是贬义了,意味着死板和贫穷。一个知识分子必须与商结合。否则,你就只能清贫。市场经济时代,文人靠什么?就靠知识,靠智慧。以前知识与智慧不值钱,现在可以卖钱了。”
  刘峻听了,不觉又有了往日那种知音的感觉,便不由自主地说出了他被L国商贸大厦聘为总策划的事,言语里透出炫耀的味道。王彬一听,眼睛顿时一亮,说:“老兄你行,出手不凡啊,攀了个外商,起点高,前景肯定很好。”
  刘峻摇摇头:“哪个单位都是反对在职人员搞第二职业的。现在我们单位并不知道此事,我是摸着石头过河呢。”
  王彬说:“你为什么不考虑一下出国呢?”
  刘峻的脑子里突然间亮了一下。他早有一个计划,自从认识平志远先生,他的这个计划就更有希望了。他想去L国。
  出乎意料的是,刘峻以为很难办的出国问题竟一下子变得非常容易。
  在以后一段时间里,他与平志远又接触了几次,两人山南海北,天文地理,无话不谈,都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两个月后的一天,由于他的出色表现,平志远给了他一个丰厚的红包。特别是平先生最后说的一段话使他兴奋不已、激动万分。
  平志远说:“刘先生,你是一个非常有才华的年轻人,但还需要突破,需要再上一个层次。我在给国内总部汇报我的工作时,也汇报了我所交朋友的一些情况,其中主要是你的情况。董事长听了后,也与我有同感,他说要争取机会让你到L国进修一年社会学,同时兼修新闻学。不知你意下如何?”
  刘峻听了,浑身的毛孔一下子全部张开,心花怒放。他抑制住自己的激动,尽量不使嘴唇哆嗦:“平先生,您真是我这一生的英明导师,是上帝给我派来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