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2004年第08期 >

第6部分

2004年第08期-第6部分

小说: 2004年第08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决定联介举办“澳门”全球华文同题诗大奖赛,向全世界以中文写作的诗人及广大诗歌爱好者征集诗歌作品。
  2.稿什要求:以“澳门”为主题,以新诗为体裁,组诗和单首诗均可,单首诗不超过——百行,用现代汉语写作。
  3.合作举办单位:澳门从金会、中国作家协会诗刊社
  4.大赛征稿日期:2004年2月开始,2004年8月底截稿,来稿请寄《诗刊·下半月刊》“澳门”清歌大赛办公室。地址:100026  北京农展馆南里10号诗刊社。稿件—卜清注明作者真实姓名及联系方式。
  5.奖项:一等奖:1名,奖金2万元;二等奖:2名,奖金各1万元;三等奖:3名,奖金各5千元;优秀奖:15名,奖金各2千元。
  以上均颁发奖杯或获奖证书。一、二、三等奖获得者将被邀请到澳门参加颁奖仪式。获奖作品及优秀参赛作品由诗刊社结集出版。
  6.由著名诗人、诗评家组成大赛评审委员会(见本刊第二期)。
  《诗刊》从4月丌始在下半月刊上刊登大赛应征作品,《澳门日报》(镜河版)也同时选择优秀作品刊登。
  澳门基金会
  诗刊社


澳门的诉说
■  王迩宾
  祖国  我的国籍丢了
  刚刚还听到她
  千言万语
  刚刚还见到她的憔悴
  林则徐巡视澳门时还在呢
  是丢在《望厦条约》里了?
  还是丢在1887年
  《中葡和好通商条约》里了呢?
  苞仔岛  路环岛的炮台都找过了
  妈祖庙  三巴寺也找过了
  用心唤
  用风雨唤
    用日月唤
  清朝的山河都已唤得
  破碎了  只是
  仿佛在澳门同知衙门里
  听到了她断断续续
  若隐若现
  有气无力的几声哀泣
  祖国
  我满面皱纹的国籍丢了
  我伤痕累累的国籍丢了
  我营养不良的国籍丢了
  我布衣草履的国籍丢了
  史书上说  我的国籍
  在运送劳工的船上
  戴着脚镣手铐
  去了异国他乡  老人们说
  我的国籍  在新马路上
  遭葡兵欺凌
  民众抗议的那一天
  枪声哒哒哒扑来
  170人死人
  100多人受伤
  从此  国籍失散了
  有人看见
  她常在家书里露宿
  在咳病中喘息
  在闻一多《澳门》诗句中
  踽踽独行—…
  归来了  国籍
  历尽沧桑  她的容貌
  还是这样的中国
  我用体温  用触觉
  看她  用眼泪与她
  说话  在乡音里呼吸  相遇
  呵  原来
  这四百余年
  她竟是潜藏在我血液内
  让我一刻也不得安宁的
  那个病症  原来
  她的伤口就是我的隐痛
  她的白发就是我的乡愁
  她的目光就是我的期盼
  祖国啊  我已残缺不全
  请叫儿的乳名
  叫我一声澳门(闻一多)
  澳门
  这是一个熟悉而又陌生的名字
  这是一个年轻的名字
  这是一个像鞭炮声一样
  响亮的名字
  啊一九九九年
  当五星红旗
  像母亲一样
  在澳门站立起来的时候
  我的手
  又紧紧扯住您的衣襟了
  飘扬的祖国
  旗门。中国的骄傲


澳门,中国的骄傲
■  冯连才
  听惯了大海的怒吼和咆哮
  受尽了无数次雨雪风暴的煎熬
  襁褓中就在苦难里挣扎
  干百年没逃脱黑暗的囚牢
  海浪像无情的鞭子,时光像刀
  累累伤痕没有把你摧倒
  在孤独中祈祷和沉默
  铁蹄下仍听得到你剧烈的心跳
  仅是沧海之一粟,却被揽进贪婪的怀抱
  仿佛一只无家可归的小鸟
  在海上流浪
  承受着寄人篱下的烦恼
  岁月磨韧了你的棱角
  苍茫中一个声音喊叫
  “快抛弃中国,住进天堂,”
  你坚定地回答  ”那里再美好我也不去,
  我只需要自己的祖国,”
  美丽的莲花有五星照耀分外妖娆
  看到澳都府里中国瓷的微笑
  听到圣保禄教学中虔诚的祈祷
  谁能忘记提出“一国两制”的那位老人
  和恢复主权的小岛
  澳门,中国的骄傲
  澳门,竖起倾听世界的耳朵
  澳门,站起来了


澳门
■  沈 河
  这个零件,从那台发动机分离,
  不像树叶从秋天扯下那般容易,
  掉在南海岸边。腥咸的风
  能使一张白纸生锈,何况是一个零件?
  草长在身边,
  在一年比一年长的四季中
  生长。
  遮掩了路线和方向,
  这样才能走近那台发动机?
  这台发动机因这个零件的缺席,
  像受损的心脏
  出现了杂音。
  有杂音的心脏怎能把血液运送各地?
  后来,走来一位老人,
  后面跟随的是千千万万的人民和江山,
  捡起这个零件,许下珍重的承诺。
  风尘去了,锈色远了。
  亮起来的是一面面旗帜,
  照耀了荷花步入春天。
  已经五年了。
  这个零件安回那台发动机上,
  咬得如此紧密,在原来的位置
  经过磨合
  已形成一个整体,连着心脏。
  心跳整齐、有力
  这个零件就是澳门,
  正为祖国承载了重负。


春天送你一首诗回眸
  “春天送你一首诗”活动三年来在全国数十个城市、地区展开,直接参与者数千万:人,吸引了众多单位、:学校、企业与商家的参与,已经形成了一个倍受社会各届赞誉的高品位文化活动的品牌。  活动概况:
  2002年春,第一届“春天送你一首诗”活动在北京、上海、广州三地展开。主会场‘北京。2003年春,第二届“春天送你一首诗”活动吸引了北京、上海、重庆、广州、深圳、长沙、南京、杭州、宁波、厦门、无锡、敦煌等32个城市、地区加盟。  活动形式:
  结合当地文化活动,形式主要有诗歌朗诵、诗文笔会及比赛、文化沙龙、辅导讲座、舞蹈、歌咏等。现场赠送《诗刊》春天送你一首诗特刊12万份、散发精美的歌卡片26万张。  媒体报道:
  三年来,该活动被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工人日报》《中国青年报》等国家和省市级百余家新闻媒体进行了立体报道。仅2003年中央电视台就在《新闻联播》《综艺快报》等栏目报道了9次活动盛况。 商家参与:
  活动的品牌和影响吸引了众多企业和商家的积极参与。在参与者得到优厚回报的同时,这项大型文化公益活动的质量逐年提升。曰效果影响:
  使高雅文化走向大众,让更多的人发现和享受生活中的诗意;提高参与单位的矢口名度和文化品位。为先进文化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贴近实际,搭建诗意的平台;为参与、支持活动的商家在立体的宣传中带来超值的广告效果,塑造良好的产业形象。


秋色为辛勤耕耘者欢呼
■  艾 龙
  李永新,1955年生,河南南阳人。1971年在河南鹤壁中学毕业后下乡,1974年参加煤矿工作,现任国家520家大型企业之一的鹤壁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全国劳模。李永新先后完成30多项科技和技改项目,发表科技、管理等文章140多篇,并出版有专著《国企改革实证研究》,曾当选全国六届人大代表等。
  《秋色为谁欢呼》是李永新的第一部诗集。著名散文家、《人民日报》副总编粱衡,中央宣传部文艺局副局长李京盛等同志认为李永新的诗歌  “多情多爱又大气大度”、“清新质
  艾  龙:上午我们到(鹤煤集团)博物馆参观,感受很深,有两点,一是馆藏作品很有价值,让人不由得惊叹,是穿透岁月的见证;二是鹤煤集团的文化底蕴很深,搞博物馆是个大手笔。请问当初出于怎样的考虑,要建这个股份制博物馆,而且在全国也是第一冢?
  李永新:办博物馆是个偶然的机会。张秦森先生是鹤壁很有名的企业家,也是数代搞收藏的一个大收藏家,当时他想利外地的介业联合搞。鹤壁市文物局的领导知道后,就建议我们来做这件事情。闪为鹤壁这个地方文化底蕴很深厚,鹤壁的洪河在《诗经》里面提到过很多次,好几个朝代曾在这里建都,古代冶炼和瓷器业很发达。对企业来说,你不去搞,别人就去搞厂。
  艾  龙:你是肥水不流外人田啊。
  李永新:(笑)再说文物不可再生,资源很有限,如果大家不去保护,就布可能流失甚至损毁。我们做好了,也算是做厂—件弘扬民族文化的好事情。我们这里北齐的瓷器很多。去年我们花了150万,收购了2000多件文物。老百姓放布家里,价值不大,收藏在博物馆,不但保护了文物,也为企业增值不少。文化也是一种产业,美国的文化产:业在全球都有市场,对美国的贡献很大,我们也可以借鉴嘛。因此,我们试图在搞好主业的同晌,为文化产业开聍一条道路。现在来看,当初的决策是正确的,博物馆已经成为鹤壁市的文化亮点,刘鹤壁争取到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起到一定作用。
  艾  龙:游人多吗?
    李永新:凡是外地来鹤壁旅游的,大都会去博物馆看一看。虽然企业花些钱,但社会效益很大,也加强了个业的品牌建没。我们扪算把收藏的文物都刊印出来,现在已经出了一本,计划出50本。老相宗的奸东西是不能丢的。
  艾  龙:刚才谈到企业文化建设对外的部分,现在谈一谈对内的。就说这个《福阁记》吧,为什么叫“福田阁”?
  李永新:福田阁是我们的职下:住宅小区的一座二层的亭子。佛家讲“广种福田”,我们要尽快进入小康社会,“福田阁”就是为矿工造福,为艰苦劳动的矿工造福。他们原来的住宿条件很差,我们有责任提高大家的生活质量,要把福田小区建成一个最适合人居住的地方。不但如此,还要加强精神文明建没,让大家受到启发教育。《福田阁记》就是职工文化生活的反映。
  艾  龙:你自己写还不够吗?为什么要号召大家一起来写?我看到《福田阁记》仅楹联就有2345副,这个数字也意味着企业的高度凝聚力。
  李永新:因为我们要把企业搞成一个学习型、知识型、文化型的新型企业。福田阁是小区的代表、是大家的,为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我们党委还专门发了一个文件,号召大家一起写,不管是诗歌散文还是栅联,汇集格理以后由出版衬出书。还给每人都发一本,让大家互相学习。这个鼓舞作川是很大的。
  艾  龙:不错,诗歌是对人生{艮好的教育。
  李永新:诗歌很能鼓舞人啊。我提倡这个,就是认准丁一股不屈不挠的民族粕神,把大家凝聚在一起,讣大家受到熏陶。你斤民歌纤久不衰,那么有魅力,很多人都喜欢。当然,诗人作家大多不是利班培养出来的,主要是自己努力。企业精神文明、政治文明怎么抓,用企业文化去推动。
  艾  龙:从刚才两件事可以看出鹤煤的大手笔,也可以看出你的大手笔。梁衡先生评价你的诗歌“大气大度又多情多爱”,“大气大度”当然是指胸襟,“多情多爱”则是说你的诗歌里融进了一颗赤子之心。你自己也说从诗集中可以看出你的人生历程和精神历程。那么,你对诗歌是怎么认识的?
  李永新:中国是诗歌人国,我从小就接触刘民歌民谣古典诗歌乃至谚语。我们家乡人,再穷也要让孩子上学,再穷人家业都尊敬读书人。我觉得只有诗歌才能反映出大江大河大山的气势,才能真切微妙地反映出入的心川状态。诗歌激发了我们的感情,丰富了我们的心灵。
  我(写作时)能川通俗易懂的词汇,则绝对不川那些生僻的字眼。你看《诗经》、民歌民谣都是这样的。我认为,诗歌如果能做到训:大家—听就懂、一看就明白、—想又很有意思,那多好啊。我也没想做专业诗人,就是喜欢写,兴致来了就写,也不拘泥于什么形式。
  艾  龙:受谁的影响?
  李永新:我很喜欢民谣民歌,包括少数民族的,还有唐诗宁词宋词不达意元曲,它们有深刻的补会性也有很强的艺术性。比如说李白的诗,大起大落,岳飞的《满江红》,我现在还能背小来。(背诵《满江红》,一字不差而声情并茂。)
  艾  龙:那么苏东坡呢?
  李永新:(人笑)“明州儿时行,把洲问青天……”现代诗人中我喜欢毛主席诗词、郭沫若的《女神》以及艾青的什品等等。
  艾  龙:《计经》对你有影响吗?《诗经》里面有很多反映淇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